APP下载

财政支持A市残疾人事业成效分析

2023-12-27朱晓云

今日财富 2023年34期
关键词:助残残疾儿童残疾人

朱晓云

残疾人事业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残疾人社会参与愿望和共同富裕而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不仅是保障残疾人基本人权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内容。残疾人事业主要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本文以A市为例,分析了A市通过不断加大各级财政资金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在康复服务、就业服务、生活品质、社会融合发展、文化体育等方面改善了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帮助残疾人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

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简称保障法)是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宪法而制定的法规。其中保障法第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领导,综合协调,并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从法律上规定了残疾人事业的资金来源。A市约有29.82万残疾人,近三年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经费的投入,使残疾人事业各方面成效显著,为A市残疾人事业保障工作做出较大贡献。

一、A市残疾人现状

A市,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全市陆地面积1.2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86万平方千米,现有常住人口506.8万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A市约有残疾人29.8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6.34%。截至2020年底,A市持证残疾人约为11.6万人,其中0-6周岁残疾儿童约0.2万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约为0.4万人,就业年龄段残疾人约为6万人,残疾老年人约为5万人。

二、A市残疾人事业财政投入整体情况

财政极力保障对A市残疾人事业的资金支持,特别是疫情三年,经济下行,全国各地财政压力大,财政仍然持续加大对A市助残资金投入,使A市残疾人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各类助残工作项目都能顺利地开展,进一步提升残障人士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A市助残资金来源主要是各级财政,分别为中央、省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市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

从表1可以看出中央、省级、市级财政对A市残疾人事业投入情况。从各级财政投入情况看,对A市残疾人事业投入最大的是省级转移支付资金,并且逐年递增。

疫情三年A市市级财政虽然窘迫,但是仍然加大对残疾人事业保障投入力度,从2020年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73.18万元提高到2022年的1485万元,共提高16.64%;市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020年746.2万元提高到833万元,共提高11.63%。

三、A市残疾人事业保障成效

通过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A市残疾人事业成效显著,改善了残疾人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各种宣传、活动,营造支持残疾人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A市残疾人事业稳步发展。

(一)精准发力开拓創新,康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强化残疾人康复服务

A市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实施残疾精准康复行动,近年来全市为2645名0-17岁在训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38914人次,发放康复救助资金3276.27万元,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达99.99%,辅具适配服务2767人,辅具适配服务率达100%。A市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职能,定期为在训残疾儿童及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主观测听、耳镜检测等服务,并面向社会开展免费心理服务,每年共开展各项服务1387人次。

2.搭建儿童康复资讯平台

A市精准聚焦群众关切,建立A市残疾儿童康复资讯平台,及时更新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信息,推送儿童康复基础知识和精品课程,推广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典型经验做法,每年网站平台浏览量近6万人次。以康复机构为依托,家庭康复不间断的康复服务模式推广运用初见成效。

3.探索在训儿童康复效果评估办法

A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在训残疾儿童康复效果评估试点,引进高校专业团队,按照“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以评促管、星级评定”的原则,对在训残疾儿童开展两轮次450人次评估。通过评估结果的比照,为提高机构康复干预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为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协议管理和监督提供了客观公正的科学依据,填补了全省残疾儿童康复效果评估的空白,得到了省残联和残疾儿童家长的充分认可,这一典型做法在全省残疾人精准康复现场会上得到交流推广。

(二)就业帮扶见底见效,残疾人就业扶持成效显著

1.大力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

A市加大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项目帮扶,2022年共扶持651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发放补助资金246.31万元。落实集中安置、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奖补政策,全年共发放奖励补贴资金627.8万元,惠及1748名残疾人。

2.创新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

A市着眼促进残疾人新业态就业,以实战化模式开展“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开设抖音小店或视频号,增加关注数,提高带货量;创新推出残疾人职业技能学习“直播小课堂”,利用互联网为残疾人搭建线上职业技能学习平台,共播出13期,累计在线人次达到6886人,获得超过20万的点赞;持续深化大学生职场训练营、盲人按摩等传统培训品牌,让老品牌不断焕发新活力,助力残疾人就业增收。

3.积极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A市多次广泛开展“就业宣传年”活动,围绕“就业优先,平等共享”活动主题,上下联动多渠道宣传残疾人就业扶持政策、残疾人就业创业典型等,营造支持残疾人就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部门协作,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35场,吸引661家次招聘单位参加,提供残疾人职位数近2000个。探索开展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直播带岗活动2场,共有20家招聘单位参加,吸引近2000人次观看,点赞数超6万人次。近三年全市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约1400人,农村残疾人新增就业2700人,城乡年度培训残疾人6000多人,全市有就业意愿的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建立“高校毕业生一人一策服务档案”,服务率达100%。

4.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A市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来自各县(区)的代表队、109名残疾人选手,围绕多个竞赛项目展开激烈角逐,充分展现残疾人“能工巧匠”的精神风貌,为A市组团参加福建省第七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残疾人生活品质不断改善

1.扎实推进残疾人民生保障服务工作

主动融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局,落实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A市残联配合民政部门开展疑似“漏保”“漏救”人员核查,推动673名残疾人被纳入低保救助对象。将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含智力、精神三级)残疾人按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截至2022年12月,全市共有含无业重度残疾人在内的22645名残疾人被纳入低保政策保障范围。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和“一户多残”生活补助举措,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9052万元,惠及63157名残疾人;发放残疾人护理补贴9867万元,惠及71553名残疾人;为9573名残疾人发放“一户多残”生活补贴约189.7万元,织密兜牢残疾人民生保障网。

2.大力加强“爱心助残驿站”建设

A市围绕残疾人生产生活需求,整合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依托养老院、敬老院等建立“爱心助残驿站”,为残疾人在家门口搭建集“政策宣传+康复救助+日间照料+N”的服务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身边化服务。全市共建成“爱心助残驿站”10个,长期在驿站接受服务的残疾人83人,辐射带动服务周边残疾人300余人次。

3.认真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

成立党员抗疫先锋队,主动对接挂钩社区落实“双报到”制度,使残疾人积极参与社区人员流调、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等工作。全市残联系统派出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坚守一线100人次,向残疾人机构发放口罩2万个、测温枪30把及消毒剂等防疫物资,为737名残疾人发放临时救助金约156万元。全市29.6万残疾人无一人一户因疫情导致生活陷入困境,无一处一所残疾人托养、康复、日间照料机构发生疫情传染和感染。

(四)共享共治平等参与,残疾人融合发展更加顺畅

1.扶残助学提质增效

A市落实《“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计划》,配合教育部门开展持证适龄残疾儿童筛查活动,建立“一人一案”,为594名残疾学生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全市具备入学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率稳定在97%以上。继续实施扶残助学项目,帮助2723名残疾人家庭子女及残疾人学生完成非义务教育阶段学业,发放补助资金429.91万元。积极对接协调,为10名参加高考的残疾人学子提供便利。

2.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序推进

A市全面提高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补助标准,扩大残疾人补助对象范围,增加改造项目。采取社会化服务、个人改造、整镇推进等方式,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提高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质效。近年来全市共投入家庭无障碍改造资金361.8万元,惠及939户殘疾人家庭。组建无障碍环境体验督导队,联合市直相关部门对市博物馆等公共场所设施进行体验督导,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推动全市无障碍环境品质提升。

3.加大力度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A市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市“八五”普法范围,采用讲师授课、举办主题宣传月、普法进社区等活动形式,广泛开展普法宣传。认真答复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提案4件,满意率达100%。妥善处理“12345”诉求9件、残疾人来访17人次、来电200余通次、来信5件次,按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

4.志愿助残服务常态化开展

培育和推广“爱容融”阳光助残行动品牌。A市秉承“平等关爱、和谐包容、融合共享”的理念,依托30个专业化助残志愿服务队,每月20日组织“残疾人开放日”和“扶残助残进社区”等活动,为残疾人送岗位、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开展义剪、义诊、心理咨询、普法宣传、入户慰问、残疾人作品义卖等形式多样的活动。2022年共进社区开展专业化助残服务9场次,引领和带动全市开展各类助残志愿服务200余场次,服务残疾人近万人次。

(五)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残疾人文体工作蓬勃发展

1.残疾人事业宣传丰富多彩

在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开通A市残疾人道德模范事迹和助残道德模范事迹巡礼宣传专栏,引领广大残疾人学习道德模范、凝聚崇德尚善力量。组织“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系列报道,集中反映A市残联系统“开年即开跑,起步即冲刺”的措施及成效,推动“三提三效”行动走深走实。在A市电视台开设“一周要闻”手语节目。完善残疾人事业展示厅建设,并以预约形式对外开放,已接待400余人次参观。

2.残疾人文化参与逐步提升

A市深入开展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创新采用“市残联统一招标、县(区)残联配合实施”的方式,引进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进一步丰富了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选送10件作品参加“我心向党 携手前行”福建省首届残疾人事业公益短视频征集活动,获优秀组织奖,《无碍 爱无所不在》公益宣传片、职业技能竞赛等视频在省残联视频号播出;选送21件作品参加第十届NEAR(东北亚)青少年绘画作品征集活动,促进A市残疾青少年参与国际交流,讲好中国残疾人励志故事。

3.残疾人体育人才培训机制不断完善

A市在全市设立5个残疾人单项体育训练基地,投入资金112万元,完善残运和特奥运动员苗子选拔培养机制。组训备战福建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七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承接“三菱友谊杯”2022年残疾人民间足球争霸赛暨足球进基层服务活动(福建专场),县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福建省唯一活动点,认真筹备,严密组织,得到省残联充分肯定。实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行动”,举办特奥日和残疾人健身周活动,将残疾人作为重点人群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调动残疾人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康复健身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残疾人事业主要资金来源于各级财政,各级财政必须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保障。本文通过A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就业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成效分析,突出财政保障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期待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各地政府加强财政对残疾人事业的支持与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助残残疾儿童残疾人
贾茹 爱心助残 彰显民企风采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福建助残福利事业拓新局
桃源路上绽奇葩 助残扶残人人夸
关爱残疾人
我骄傲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方便残疾人用的橱柜Chopchop
大溪地诺丽 集善助残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