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的路径探索
——以“海洋资源与工程导论”课程为例

2023-12-27许春阳陈永平张继生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7期
关键词:海洋资源导论油气

许春阳,陈永平,张继生

(河海大学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4)

教育是国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针对高等教育,从课程内容、教材体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针对高等教育专业课程,应依据其自身特色,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2]。在全球科技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海洋强国战略要求我国在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方面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实现上述目标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拥有自主创新、跟踪和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也要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敏感的海洋领土意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信心。“海洋资源与工程导论”这门专业课程,涉及海洋资源开发、保护以及相应的工程实践内容。因此,通过该课程介绍海洋资源、海洋工程相关知识的同时,为课程思政提供了较好的教育平台。可以通过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本文通过结合“海洋资源与工程导论”教学的具体内容,尝试对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进行探索,实现知识、能力、思维、品格多层次、全方位育人。

一、“海洋资源与工程导论”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

我国是海洋资源大国,正迈向海洋资源强国[3]。“海洋资源与工程导论”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其学习“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海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原理与方法”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专业课的先修课程。首先,思政元素和专业课程知识点有机统一,促进专业知识的掌握应是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之一。例如,介绍海洋资源类别及分布规律、海洋工程发展类型及其前沿技术时,开展社会各行业与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关联分析,介绍本专业学生可能的就业去向与相应的岗位职责,拉近学生和工程实践的距离感;讲授海洋调查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针对不同海洋资源采取的不同调查方法时,介绍近年来我国在海洋调查方面的突出进展与所面临的挑战,使学生更加清晰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其次,通过课程学习及思政改革,培养学生针对具体工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工作中需要的设计、管理等相关技术奠定一定的基础;组织学生进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延伸阅读与对比分析,训练并提升学生从学术文献获取更多知识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

另一方面,结合专业特色,将海洋强国、和谐发展等思政理念融入课堂。介绍世界先进钻井平台、疏浚船等大国重器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等方面的作用,促使学生树立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理想信念;沿海潮滩盐沼湿地,是海陆相互作用的前沿地带[4],在保护海岸湿地环境资源、提高海岸防护能力、增加土地资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教学中可以融入人-海和谐发展理念;在海岛、岛礁资源保护、国家控制力方面引入具体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海岛、岛礁之于国土的重要性,明晰新时代国家海洋疆域概念;通过讲述我国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过程中的斗争实例,培养学生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历史使命感,完成“海洋资源工程导论”立德树人、培养新一代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的接班人的目标。

二、“海洋资源与工程导论”课程思政融入点探索

(一)《概论》章节

《概论》章节主要介绍人类文明诞生后与海洋资源的关系。授课过程中为激发学生对于海洋资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及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从人类社会与海洋共生的历史切入。具体表现在原始海洋资源利用阶段,人们依赖简陋的工具,向海洋索取鱼类、盐等基本的生活资料,且活动的范围仅限于近岸和浅海,可采用我国历史上海南的“千年古盐田”作为生动的例证进行介绍。在我国文字演变过程中也保留了人们海洋活动的痕迹,比如汉字中“财”“购”“赊”等与货币有关的汉字都包含贝字旁。人类社会在传统的海洋资源开发阶段,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此时捕鱼制盐已经初具规模,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上述发展阶段。秦朝以后,传统的海洋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航海活动日益频繁,明朝发生了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事件,郑和率队远渡西太平洋及印度洋,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海洋开发阶段,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被应用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遥感、勘探技术的发展极大拓展了人类海洋活动范围。教学中可以结合现代海洋开发的特点挖掘思政教育元素。首先,现代海洋开发的标志为现代海洋科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开发。我国在现代海洋开发上起步晚,海洋开发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处于追赶阶段。然而面对落后的现实,一代代海洋人砥砺前行、立足岗位、赤诚报国,打开了今天的发展局面。可以通过典型案例,如奋斗在海洋科学一线的科研人员的事迹,激励学生投身海洋技术的钻研,推进我国海洋事业迈上新台阶。再者,现代海洋开发的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海洋产品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针对这一特点,课程讲授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探索目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海洋产业,要求其掌握该产业的来龙去脉以及该产业对现代社会人类生活方式、国际贸易格局所产生的影响,使学生掌握相关产业的理论知识,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一定基础。其次,现代海洋开发的物质产品增多,产值增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高,经济地位越发重要。比如,2015年我国海洋总产值达6万多亿元,截至2019年我国海洋总产值超过8.9万亿元。

(二)《海洋生物资源》章节

该章节主要介绍生物的形成演化及人类对于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该章节中可以从生态平衡、人海和谐的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具体而言,海洋生物在人类文明诞生后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然而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海洋开发力度加大,导致过度捕捞,海洋食物链的平衡遭到破坏,某些物种已经濒危乃至灭绝。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污染物及温室气体,给海洋生态带来严重威胁。在上述背景下,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毅然宣布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对相关国际环境及我国战略决策的介绍,激励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

针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介绍可进一步融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联合国的评估指出,全球海洋活体生物所固持的碳有一半位于海岸带的蓝碳生态系统。滨海湿地作为一类重要的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碳吸收能力。教学过程中,选取具体实例进行针对性介绍,如红树林生态系统拥有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因此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等美称。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增强其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介绍国家“双碳”战略的同时,培养学生探索针对本专业涉及的内容实施“双碳”战略的路径。鼓励学生查阅资料,针对我国红树林分布区域、省份,红树林的优势树种,在潮间带的不同区域红树植物的特点展开深入调查,要求站位高,基础牢,研究深入。

(三)《海洋油气利用工程》章节

《海洋油气利用工程》章节主要介绍了全球及我国已探明的油气分布、开采现状、海洋开采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为保证油气能源安全采取的保障措施。油气资源不同于其他国际上流通的普通商品,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因此可以结合国家能源战略进行思政教育。尽管我国油气资源较为丰富,但是人均油气资源较低,特别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崛起,对能源的需求更加迫切,保证能源安全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相关油气工程课程中围绕国家采取的多项举措进行讲授,使学生了解背后的战略意义。依托现有的中俄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以及中缅原油管道工程,介绍多条油气动脉建设对保证油气供应、分散油气供应风险的意义。近年来,我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而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合作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5]。基于这一需求,为该专业学生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指出方向,同时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背景及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

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依赖于先进的勘探、开采技术[6]。在我国海洋油气开发技术进展历程的介绍中可融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事实上,我国海洋油气开发能力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这一转变依赖于我国相关核心科学技术的进步。从2008年下水世界上最大的坐地式石油平台,再到2017年全球最大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的陆续建成,标志着我国石油钻探事业走到了世界前列。钻井平台的进步,是国家重视人才、科技人员刻苦攻关的结果。授课过程中围绕钻井平台发展史,将科技兴国的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先进钻井平台的成功研制,一方面保证了国家的油气供应安全,另一方面为保护海洋油气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比如在南海地区,我国进行了有理有节的斗争,展现了我国坚决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依托此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南海岛礁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增强学生的领海疆域的概念,培养其维护国家主权的责任感。

三、“海洋资源与工程导论”课程思政课教学模式探索

首先拓展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多元化。“海洋资源与工程导论”作为先导课程,目标是为大学三、四年级的专业课奠定一定的基础,课程主要以知识普及为主,涉及知识面较为广泛。除了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知识的方式之外,该门课程适合尝试翻转课堂,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大量搜集相关资料,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准备相应的背景知识,在课堂主动讲授或者在教师参与下分小组讨论。例如,涉及南海岛礁资源时,结合南海岛礁的分布特征,查找文献资料,系统了解南海岛礁历史渊源,通过课堂上的讨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在讨论中融入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自学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及领土意识。

其次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从知识内容和结构上,以专业知识为主体,可以辅助历史背景、社会责任等评价指标。例如,在涉及风电资源的开发内容方面,增加国家开发新能源的背景以及相应国策的考核。该考核指标的拓展可以考查学生课堂讨论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在考核环节上可以增加主题论文写作、结课展示等环节,开放、灵活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拓展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集中展示、表达的能力。

结语

课程思政融入“海洋资源与工程导论”教学任重而道远。在思政元素点挖掘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尝试:结合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在国民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强调海洋资源开发对于国家发展、贯彻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依托油气开发章节涉及南海岛礁及油气资源部分,突出南海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部分,展现我国坚决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增强学生的领海疆域的概念,培养其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责任感;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海洋开发带来的油气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灾害等问题,促进其树立国家—人口—资源和谐发展的理念。上述元素点的融合应注重价值观的塑造,找到课程内容和思政映射点的内在联系,精确提炼,避免教条、单调的直接重复和简单堆积,以免讲述时让学生感到枯燥,失去听讲的兴趣。最终,期望通过“海洋资源与工程导论”课程思政改革和实践,有力支撑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本科生人才培育,助力秉承河海大学“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校训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海洋资源导论油气
平凉,油气双破2万吨
“峰中”提前 油气转舵
广东省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基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海洋资源核算问题探究
评《工程管理导论》(书评)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辽宁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使公民有道德: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