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校理工科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
2023-12-27朱小梅许海梁
朱小梅,许海梁,孙 冰
(大连海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受到重视。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就肯定了道德教育的意义,提出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思想进入争鸣时代,阮籍主张摒弃任何教育的固定模式,给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唐代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同时推崇道家文化;宋元时期重视德行考核;明清时期的知行合一崇尚经世致用;民国时期提出五育并举,强化道德训育;新中国成立后,从政治与思想教育发展到德育、学科德育,再到课程思政……虽然教育方式不同,但都强调道德教育,且多采用隐性教育[1]。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2]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3]2014年12月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4]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等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构建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6]。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7]。综合以上可知,高校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作用不是增设课程,而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常采用隐性融入的方式,即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的引领。
在高校理工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专业课占比较大,通常专业课中强调专业知识点的传授,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综合素养课有较大的不同,如何在此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当前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视的环节。如何提炼出专业课适合的思政元素,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中是教育工作者们致力于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剖析指导纲领,提炼思政元素,并总结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的方法。
一、高校理工科专业课思政元素分析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了理学和工学类的专业课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思政教育。例如,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同时要求,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结合指导纲要、“三全育人”目标和理工科专业课特点,高校理工科专业课在思政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找准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凝练适合情感培育、态度选择、价值观引领等方面的教育要求的因素;做好教学设计。其中,找准思政元素和资源是基础。结合教学经验和资料,将思政元素总结为: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融入工程案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融入科技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观;融入理论发展史,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融入国内外理论和实践发展变化,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名人逸事,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品德修养、责任感和使命感[8]。将文献中筛选的思政元素以点的形式展现,包括美丽中国、“四个自信”、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家国情怀、安全生产意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职业自豪感、行业使命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等[9]。
二、高校理工科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分析
在思政元素提炼的基础上,怎样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当中是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解决的难题。根据教学实践和文献分析,可总结出高校理工科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方式[10]。
(一)案例
案例是所有专业课都可以采用的融入思政元素的方法,该方法可操作性强、通俗易懂。举例、讲故事、生活实例、名人逸事、时事新闻、发展史等均可归为案例的方式,该方式是用故事或事件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以悟道取代灌输。每个学科都有其代表性权威人物,这些人物的奋斗历史都是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通过名人逸事来升华思想,比如有机化学的蒋锡夔院士、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电离理论的阿伦尼乌斯等;生活实例中可通过生活上的点引出景,以景促思;时事新闻中载人航天“天空课堂”可引出表面张力等专业知识点,同时可引申出载人航天精神、树立自信等思政元素。
(二)研讨式
研讨式教学包括课堂讨论、汇报,也是使用频次较高的方式。研讨的总过程包括文献查阅、小组讨论和准备、课堂汇报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查阅文献能力、概括总结能力、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衍生出多个点位的思政元素,是拓展思路、提升素养的常用途径。通常情况下,建议研讨的主题可设置多个,可在更大范围内同时拓展专业知识点和思政元素。
(三)引导式
引导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比较重要,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刻苦钻研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例如,可以通过学科中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的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未来解决问题的主力军,要永远督促自己学习新的知识、勤于思考、勤于观察、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创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钻研探究的精神;在重大理论现实问题解析中加强思想引导(问题引导法)等。
(四)讲座
讲座也可以称为报告,指的是邀请德高望重的学科专家、知名教授做专题报告或讲座。该方式的可操作性虽然没有前几种方式强,但教学效果好,因为专家本身就具有较高的道德威望和学术权威,在学生群体和社会上都具有较高的被认可度和被信任度。因此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其所传递的家国情怀等正能量内容,对学生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和渗透性。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指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全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均应该注意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带动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
(五)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是一种模拟、讨论、反问思考的方式,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可以分为融入问题情境、事件情境、实践情境。该方式避免了理论知识和实践容易脱节的弊端,采用全情模拟、让学生感同身受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问题情境可准备几个小问题,让学生以问题的主人公的模式来回答或做选择。事件情境可准备一个完整事件,赋予学生事件中的人物身份,学生带着身份参与到事件中,在事件中做出思考和选择。实践情境又可以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可以在校园范围内进行专业课知识的实践,在实践中除了可以寻找专业元素,还可以寻找思政元素;校外实践可以参观企业、公司、研究所等,除专业内容的参观,可通过企业文化感受并提升精神层次,此外,可以以学生为中心向人际网的个体或群体传递绿色低碳元素,这属于绿色思政元素内容。
(六)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除适合线下教学外,也适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翻转课堂中,引导、类比、反比、研讨、朗诵、互动抢答、自拍微视频、脱口秀等方式均可利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可拓展知识面,提高主观能动性,与前面提到的方法类似,也可以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七)图片、视频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也可以直观地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课时紧张的,可以仅用图片或短视频的方式融入;课时充裕的,除了图片和短视频,还可以采用专题片、影片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
(八)其他
除以上融入方式外,还可以采用调查问卷、宣誓或口号、竞赛、规则制定等其他方式。
调查问卷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建议开课、期中、期末分时期调查;宣誓或口号可以增加仪式感;竞赛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参与度;规则制定指的是课程开课的规则介绍,通过介绍,表达公平公正的态度,明确对学生的要求,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同时要求学生端正态度。
总之,在高校理工科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方式很多,教师应该具体分析不同专业课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寻找和尝试适合课程和学生的融入方式。同时,教师要提升课堂组织能力,提升与学生交流互动和应变的能力,注重思政培训和学习,关注时事新闻,注重素材收集,注重团队合作等。
结语
在高校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大背景下,如何在理工科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当前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视的环节。本文在指导纲要和专业课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出理工科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并以此为基础,总结了八种高校理工科专业课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方法,并对方法的可操作性、具体操作形式等进行了总结。此外,在思政方面,对专业课教师也提出了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