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新乡贤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及优化路径

2023-12-27张庆华

乡村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乡贤人才文化

张庆华

北京市农业农村宣传中心,北京 100120

1 传统乡贤与新乡贤概述

1.1 传统乡贤的由来

乡贤一词始于东汉,是当时对有作为的官员或对有崇高威望、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在去世之后予以表彰的荣誉称号。明代嘉靖十三年,官方给乡贤作出了定义:“生于其地,而有德业、学行著于世者,谓之乡贤。”此时的乡贤指出生在这个地方,且在德行与功业、学问与品行上有显著成就的人。随后,《中国乡贤一书》明确提出:“生于其乡,而众人共称其贤者,是为乡贤。”[1]这里依然强调乡贤的地域性,即出生在这里;但评价乡贤的标准更高了,需要获得大家的尊敬与推崇,即在原有的自身评价标准上,引入了外界评价。

1.2 新乡贤的定义

新乡贤是相对于传统乡贤而言的。这一概念是在广东省丰顺县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上提出的,是指在当代乡村,一些“曾为官为学而返归乡里、取得民众认同的有威望的精英人物”[2]。从这里可明显看出,新乡贤的评价标准打破了地域的界限,可以是还乡的故人,也可以是服务乡间的人。不过,仍可以明确新乡贤与传统乡贤的共同点,即有知识、有文化、热爱乡土、乐于奉献。

2 新乡贤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

2.1 守正创新乡贤文化,助推乡村治理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都被称为‘乡贤’,由此而形成了乡贤文化。”[3]显而易见,乡贤文化在乡村治理、家规村规制定、教化乡民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新乡贤是乡贤文化的传承者,他们以乡贤为楷模,遵从并维护当地风习、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等。同时,他们拥有新的观念、思想、见识等,积极守正创新乡贤文化,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例如,建立乡贤议事机制、修缮乡贤祠堂、将乡贤文化与党建结合等,因地因时因势地加强乡村治理,构建多元化的乡村治理模式。

2.2 为乡村发展与振兴贡献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村中大都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导致村庄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乡村急需有识之士回归,解决人才供需矛盾,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而新乡贤是热爱乡村、拥有乡土情怀的,就情感而言也是最愿意回到村里改善村庄现状的。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明确提出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助力乡村振兴;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企业家、能人回乡等[4]。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2年底,我国返乡入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1 220 万人[5]。而其中的一部分人正是新乡贤,他们能够有效充实乡村的人才队伍,为乡村发展与振兴贡献力量。

3 北京市新乡贤为乡村振兴赋能的实践

3.1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动能。作为有想法、有思路、有知识和有见解的人才,新乡贤在发挥个人动能的同时,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乡村。

北京市平谷区人王志凯回乡创业,联合9 位青年创业者跨界融合创立“桃娃”品牌,深耕平谷大桃地理标志,创办了以平谷大桃切入市场的互联网垂直电商企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同时,打造钨丝邦·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体,为返乡创业人才提供报团取暖的场所,实现资源共享。作为新乡贤,他们成为乡村振兴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代表、全国新农人的先进典型,又是吸引返乡创业者回乡的核心力量,为该区搭建的农村创业者联盟、乡创联盟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劲动力。据统计,平谷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北京市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全国新农人等先进典型人物遍及10个乡镇。此外,他们还加入新农人讲师团,通过开展直播培训、培养新型桃农,打通土特产“平谷大桃”的直销渠道,增加桃农收入。据了解,2022 年平谷大桃网络销售占比达到20.5%,销售量超过2.6 万t,促进农民增收1.7 亿元。这种以才带才的方式,不但富了农民口袋,也富了农民脑袋,更让平谷区的智囊团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创新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3.2 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发展乡村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根基。2012—2022 年,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渐成趋势,农村创新创业日渐活跃。在此过程中,新乡贤群体是重要的支撑力量,他们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理念、新活力、新思路。

北京市平谷区返乡创业青年张海龙,于2018 年回到东高村开始升级传统养羊模式,实现云端销售;以“互联网+大桃”的模式,帮助桃农销售大桃,3 年累计销售超过2 500 t;2019 年以“村民+村集体+民宿企业+乡镇”的模式成立了北京乡博博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将农村闲置房屋变成特色民宿,再以民宿为抓手,联合采摘园、休闲园区、景区,将采摘、研学、手工制作、康养等融入其中,做大做实“民宿+”。据悉,截至2023年9月,北京乡博博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已在平谷区14 个乡镇落地多个项目,示范带动200余家民宿发展,吸纳30多位返乡创业青年加入其中,带动平谷区200 多位农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5 000余万元。

2017年,北京市怀柔区人李思鹏大学毕业后回到渤海镇渤海所村,创立“老栗树”品牌,打造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怀柔板栗”,用新思维改变传统板栗种植与销售方式。例如,给栗树安装传感器,建立智能种植管理系统;研发栗子糕、栗子啤酒、栗子馅粽子等栗子衍生品,采用线下商超对接和线上直播带货相结合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帮助栗农增加收入。据介绍,截至2022年,合作社的社员达到830余户,联农带农建设1.47万hm2板栗种植基地,板栗年产量为3 000~4 000 t,带动栗农额外增收500 余万元。下一步,李思鹏想讲好“怀柔板栗”故事,让板栗文化、栗农文化深入人心。

像张海龙、李思鹏一样的新乡贤还有很多。他们怀揣着与乡亲的共富梦,或立足乡村资源、谋划发展,或成立新型民宿、注重品牌建设,或拓展销售渠道……千方百计地发展乡村产业,引进新的发展业态,增加村民收入,他们也成为新农人的典型代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逐渐成为京郊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主推手。

3.3 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贤文化因乡贤而生,它扎根乡土,服务乡亲,受乡民认同,是优秀文化的代表。新乡贤除了守护与继承传统乡贤文化外,还结合时代特色与乡村发展,积极守正创新,讲好乡村特色故事。

在村党支部书记崔春洪的带领下,门头沟区雁翅镇田庄村全面挖掘与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建立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纪念馆、“红满天”大食堂,发展薪火文创产品等,仅2021 年该村便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0 余万元。通州区西集镇沙古堆村凭借大运河、樱桃、农耕及民俗文化串烧的3D墙体彩绘,成为打卡点,而这来源曹艳红的创意与亲力亲为。作为土生土长的沙古堆人,曹艳红先从发展乡村农场开始,让耕种文化、时令文化在农场中再一次“生根发芽”,而后加入更多体现乡村文化的活动:定时播放乡村电影、举办乡村聚会、举办乡村市集等。待农场成为成熟的“IP”后,曹艳红依托农场,将村里的闲置农房改造成保留原木檩子、老窗棂的原汁原味的乡村民宿,同时立足运河文化、樱桃产业,开发特色文创产品——运河儿女手提袋、小淘气和小北玩偶等。如今,沙古堆村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打卡,而且乡村文化活力更加旺盛,振兴的路子更加宽阔。诸如崔春洪、曹艳红这样的新乡贤,他们专注研究村庄特色,挖掘村庄故事,整合村庄资源,注重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以文兴旅、兴农,文农旅结合,为乡村发展激发了内生动力。

3.4 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3.4.1 增强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产业发展,而且需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新乡贤中的重要力量,村干部、村书记和“第一书记”等群众威望高、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好,能很好地优化乡村发展带头人队伍结构,增强村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引领带动作用。

作为“第一书记”的闫子墨,在门头沟区永定镇艾洼村工作时面临的问题便是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走访调研,闫子墨找到问题根源并开始“对症下药”,制定党建“四必须”工作原则、“两委”工作法、艾洼村党建工作总目标,建立“第一书记恳谈机制”“包村干部联席会”等制度。终于,艾洼村的党建工作有了明显起色,村领导班子得到了有力加强,绘出了干群关系的“同心圆”。艾洼村环境变美了,人心更齐了,发展更好了。据悉,从2015 年起,北京市对各涉农区县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共确定了407 个需要选派“第一书记”的村,其中党组织软弱涣散村171个。8年来,“第一书记”的到来给上述农村地区注入了新的力量,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效果提升,村容村貌等焕然一新。

3.4.2 提升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能力

基层党组织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凝聚力、号召力的基层党组织能够有效发挥组织优势,带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的协同治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形成良好的乡村治理体系。

大兴区礼贤镇一村为配合国家新机场建设,于2018 年开始整村拆迁,2023 年完成回迁村民上楼。此时,摆在村党支部书记马艳辉面前的有村民就业问题、村民转居民的角色与身份转化问题、由村到小区的治理问题等。因为一村是礼贤镇的民族村(以回族居多),所以马艳辉优先解决维护团结、加强治理、促进村民意识转化等问题。首先,他建立党员管理制度,将党员的教育、自我管理与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同时把每月的10 日作为党群活动日,把开展党员活动与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拉近党群关系,同时评选和谐家庭。尤其是将四世同堂的家庭作为模范,向村民宣讲孝义文化、家风传承等。其次,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党组织工作机制的创新。建立“拉家常议事会”,即每位党员包片入户,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仔细了解村民的需求、困难、矛盾等,同时把这些问题一一记录并在会上讨论,全体党员协商后给出最优解决方案,再由包片的党员把方案反馈给村民,并积极跟进推进进度、解决情况、村民反馈等,最终形成“拉家常办实事”的良好闭环。在马艳辉的带领下,一村村民自从回迁上楼后,实现了全村中青年就业率100%,村内和谐稳定,家风和睦,民风淳朴。

由此可见,“第一书记”、村书记等新乡贤能够充实、优化基层组织队伍,积极参与基层组织建设,从而提升基层组织活力,壮大基层组织力量,振兴基层组织。在此基础上,乡村自治的力量、善治的途径、德治的氛围更加健全,从而为乡村治理提供了保障。

3.5 加快乡村生态振兴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建设和美乡村,共建宜业、宜养、宜居的村庄,努力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与方向。新乡贤在带动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振兴乡村文化、强化乡村组织等方面发挥效能的同时,必然会为乡村生态振兴贡献力量。

在密云区溪翁庄镇金叵罗村,村民生活在大花园中,游客骑着共享单车慢行在乡间。而这一切都得从2012 年伊书华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说起。上任伊始,伊书华便带领村民完善村内基础设施,硬化田间道路,垒砌坝墙、维护梯田,改良土壤,开展自然种植。随着该村绿色底色的愈发鲜亮,一批批有着浓郁情怀、热爱乡村的知识分子、海归创业团队等在此汇聚,组成“11 队”,形成了活跃度更强、生产能力更高、乡村建设更加完善的美好图景。数据显示,金叵罗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1.5万元,提升至2020年2.6万元。金叵罗村将“生产、生态、生活、生意、生命”有机融合进行乡村共建,促进生态振兴与人才振兴同频共振,如今正昂首阔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道上。

综上,新乡贤作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点燃了乡村人才振兴的“新引擎”,促使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同频共振,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他们是乡村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与发扬者,是乡村一二三产业不断融合的推动者,是把新生力量与活力不断注入乡村且吸引更多新鲜血液的吸引者,是筑牢基层党组织的保障者,也是宜业宜居宜养乡村建设的发起者与共享者。他们可全面赋能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进入快车道。

4 优化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

新乡贤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乡愁情结浓郁,热爱农耕文化,愿意参与乡村振兴。为了使其发挥出最佳效能,政府有关部门除了需要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外,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其他举措[6]。

4.1 完善机制、强化保障

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为乡村创造更多吸引新乡贤的机会和留住新乡贤的理由。例如,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落实人才返乡留乡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等支持政策等。

4.2 全面培养,高效用才

全方位培养各类人才,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精化区域。据了解,北京市于2022 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头雁”培育工作,计划用5 年时间着力打造一支“头雁”队伍,形成“头雁”效应,推动北京市乡村新业态发展壮大。此外,农村地区应吸纳乡村振兴协理员,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更多支持,继续开展“第一书记”选派工作,构建多层次的新乡贤架构,助力乡村振兴。

4.3 建立新乡贤数据库,精准搭建“供需”平台

建立不但详细介绍新乡贤成长背景、专注领域、擅长方向等情况,还包含村庄基本情况、现有资源及发展需求等内容的新乡贤数据库,为新乡贤与村庄之间的双向选择打通通道。此外,该数据库平台还应定时分享优秀乡贤的典型事迹、先进做法、优秀经验等,为新乡贤提供更多的参照与启发。

5 结束语

综上,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新乡贤作为关键力量,可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当前,新乡贤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与意义逐渐彰显,作用越发强劲,进一步优化新乡贤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将有利于乡村增收、增效、增美。

猜你喜欢

乡贤人才文化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人才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谁远谁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