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县级自然资源综合信息化系统建设

2023-12-27曾庆龙钟慧宝

中国信息化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数据库模块信息化

文|曾庆龙 钟慧宝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一站式集成”管理工作开始进入实践领域,对相应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理应立足实际,探索建设方法与路径。本文对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县级自然资源综合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路径进行分析,从夯实基础底座支撑,打造共性技术支撑平台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现状分析

信息化建设作为自然资源管理的新方向和新趋势,部委做出了顶层设计,强调在自然资源云的基础上,打造自然资源“一张图”,实现自然资源分布式管理和应用。通过信息平台的搭建,快速获取统计、发改、住建、交通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同时做好互联网、物联网等相关数据汇总,建立起多源数据的汇聚、集成与智能分析机制,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国土空间规划、政务服务、资源监管、分析决策等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在整个自然资源管理框架体系中,县级层面的覆盖范围更广,行政权力事项清单更为具体,且与省市自然资源管理领域事项等具有高度关联性,只有建立更加系统完善的综合信息化系统,才能畅通市县联动审批机制,实现线上闭环审批办理,充分履行“两统一”的部门职责,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资产权益管理、空间规划、不动产登记等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管理的信息化和使用的便捷化。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县级自然资源综合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创新,在强化数据追溯、部门间信息互联共享互认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诸多具有鲜明导向性的办法,为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相关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了基础支撑与遵循,提升了相关业务的“全程网办”比率。

二、建设路径

(一)系统定位和构建思路

根据数字政府建设的宏观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结合城市建设现代化进程中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实际,深入分析既有信息化系统层面的局限性。围绕自然资源系统“市县同权”改革试行要求,将综合信息化系统作为实现同一事项同标准办理的重要载体,做到审批快捷高效,实现更多事项“掌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同时,综合信息化系统在数据存储管理中,还应充分体现安全性、一致性和权威性,保证本领域数据信息安全。以规划和自然资源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为例,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手段,利用相应信息技术举措,进行产业规划、自然数据汇总、动态监测等功能深度关联,通过对自然数据汇总和获取,辅助政府掌握区域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辅助产业规划,助力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降低县级自然资源业务工作开展难度。

(二)功能设计和业务内容

县级自然资源综合信息化建设可采用单元化模式,即将相关业务工作细化分解为多个单元化操作模块,通过多模块间的优化配合,达成系统功能效果。其中,数据支撑模块应覆盖县级自然资源领域的现实数据情况和历史数据情况等,包括数据类型、获取方式、数据格式、数据大小等,为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提供基础支撑。审批依据模块则应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建设规划许可、矿产资源、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在系统功能的辅助下,县级自然资源部门能够顺利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开发利用监测监管、政务服务、部门决策分析等日常业务。查询统计模块则应围绕自然资源业务工作审批要求,对相关业务类型、区域、时间和进展等进行动态汇总,便于检索查询。

(三)系统总体架构

整合自然资源领域相关数据信息,将综合信息化系统分为功能单元、数据存储单元、网络传输单元和数据关联交互单元等,在搭建系统整体构架的基础上,将事先汇总的自然资源有关资料按照标准模版导入系统平台。导入完成的数据被存储到数据库单元,可通过系统操作指令对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调阅查询,开展自然资源审批等各项业务,同步实现“市县联动”审批。在系统操作者与数据库之间,还可细分资源访问层、业务层、服务应用层等,通过运行相关程序模块处理操作信息指令。综合信息化系统建设还应充分做好系统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相关功能模块进行优化完善。

(四)系统数据库设计

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应严格按照系统需求选用综合信息化数据基础数据库,在数据内设置有关模块,在数据库框架内,统一空间基准,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本底,协调数据关系,加强数据的集成融合。在数据库支持下,确保数据读取速度快、安全稳定性高、储存容量大。根据非结构化文档和结构化文档的差异,将自然资源数据信息以一一对应的方式存储到数据库中,使不同字段分别表示不同类型信息。完善数据库表设计,结合基层业务实质性审核权事项下放以及“一站式集成”等具体要求,分别形成文档数据表、台账数据表、用户表和其他表。在数据库设计中,将土地、地质、矿产、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等数据开展做好关联,形成不同数据之间有效联动,形成实用性更强、适应性更好的自然资源数据库。

(五)系统报错预警与数据安全

对于综合信息化系统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系统错误,应按照特定报错预警机制,对错误信息进行捕获、处理、提示与通知,及时提醒系统操作者进行处置,避免数据信息冲突。在数据安全方面,应针对系统安全需求、数据安全需求以及网络安全需求等,分别设置安全防护技术路径,对外部入侵信息进行精准识别与处理,阻断外来干扰路径,确保系统的整体安全。在市县自然资源数据交互传输中,可采用数据加密方法,为同一属性的数据进行个性化赋值,改变数据原有的分布状态,使之成为仅可被系统操作者识别的数据类型。

三、创新建议

(一)夯实基础底座支撑,打造共性技术支撑平台

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建设自然资源信息化平台,整合原有自然资源专网业务系统,对接县级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通各部门智慧应用业务流和数据流,构建共性技术与应用支撑平台,顺利完成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资产权益管理、空间规划、不动产登记等目标任务。逐步打破系统壁垒,建立健全基于全流程与全要素的综合信息化系统建设规范体系,为每个系统模块、每项系统功能的构造运行提供基础参考,避免模块单元间的彼此干扰影响。例如,要做好数据分解和集成保证自然资源管理活动稳步有效开展,对于GIS、高程、遥感数据处理要采取针对性的举措。GIS数据的整合需要将投影、格式、坐标全部转换;高程数据则需以高程点、线转点为前提,逐渐生成DEM:处理遥感信息应将影像色彩不断调整清晰。在上述工作完成后,可以构建成三维场景,实现数据入库。

(二)提升安全防护水平,消除安全隐患

定期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合规性检查,严格执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备案制度。建设完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平台,推进县级自然资源信息中心机房升级改造,推广信创产品部署应用,加强密码安全应用和风险评估。建立重要数据保护目录,明确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探索数据经营、数据交易等数据应用开发新路径。适时对综合信息化系统安全运行效能进行评测,将定性评测与定量评测结合起来,根据评测结论,及时整改修复系统漏洞。

(三)拓展一体化协同办公效能,推进业务流程数字化

依托区域化的政务系统平台,聚焦政务办公大协同,以县级自然资源综合信息化系统为载体,探索实现政务办公“一网办、掌上办”。推动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办事流程再造和办公效能提升,建设内部高效协同“内跑”体系,畅通市县公文交换通道,规范自然资源管理公文标准接口,推动业务流程向数字化方向转变。

猜你喜欢

数据库模块信息化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