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意义下跨单元读写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3-12-26郭舒梦

校园英语·中旬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物传记主题意义

摘 要:本文依托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task部分,将九年级上下册几个单元中的人物传记类文章看成一个大单元来教学,主题是人物传记,引导学生挖掘其中体现的主题意义,开展主题意义下跨单元读写整合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主题意义;人物传记;跨单元

作者简介:郭舒梦,常州外国语学校。

一、主题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和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主题是指作者通过文本传递的主要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与语境,也为语言学习提供范围和语境。主题意义是指主题所呈现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往往与文化内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英语课程应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教师应该紧扣主题实施教学,主题语境可以规约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围,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能有效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应紧扣主题,围绕主线,依据各板块特点设计循序渐进的语言学习活动,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思考感悟,产生自主表达的需求,打通由文本到学生、从知道到悟道、由理解到表达的路径,实现主题语境下的单元整合教学。而聚焦主题,正确把握主题语境是实现单元整合教学的基础。例如,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great people,” 其主题意义是通过了解名人的基本信息以及有关名人的知识,介绍人物传记文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超越自我。

二、读写结合

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基于主题语境的读写结合教学作为阅读和写作的联结点,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语境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学生可从阅读文本中吸收语言知识、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等元素以便应用于写作。教师帮助学生对基于主题语境的语言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引导学生理解语篇结构、写作手法对于表达主题意义的作用。学生学思结合,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旨在学以致用。课后,学生可以学创结合,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写关于 “the person I admire”的文章,学生就能利用所学写好这一文章,同时学生能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英语教育专家王蔷指出,学生可以通过英语阅读过程,总结篇章结构层次作为写作模板,明晰写作思路。

基于主题语境设计的读写结合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逻辑特点、内容思想、语言表达和篇章结构。学生调动已有经验,结合语篇本身承载的文化信息,将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建构和完善语言知识结构和文化信息,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成果。学生可以从文本阅读中积累写作知识,在写作时实践所学。教师将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人物传记跨单元整合教学实践

跨单元教学的基础是体裁的一致性。译林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第四、五、七单元的阅读文本都是人物传记。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阅读文本也是人物传记。这些人物传记类文章可以当作一个大单元来学习,大单元的主题是人物传记。人物传记通常是对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要“真、信、活”地表达和反映人物的特征和精神世界。教師可以从阅读文章中汲取精华,为学生的写作搭好支架。在写作教学部分,学生可根据阅读过程中建构的主题意义及在阅读环节搭建的支架,选择合适的角度完成写作。下面依托译林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Task部分展开论证。

(一)起笔丰:不拘泥,不落俗

人物传记常用开头形式有概述式、时间轴直陈式、评价式、高光式。如,关于阿姆斯特朗和spud的传记是时间轴直陈式开头,从其出生写起,第一段揭示文章的主题:阿姆斯特朗想成为飞行员,spud想成为NBA球星。关于谭盾的传记是高光式开头,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导入,介绍谭盾是世界闻名的作曲家。关于奥黛丽·赫本的传记就是评价式开头,介绍赫本是好莱坞最伟大的女演员之一,世人为她的逝去而伤心。

本课以四个已学的材料信息导入,让学生猜测,唤醒学生已有知识记忆。在写作过程中,调用已有材料和资源来辅助,这也是跨单元学习,主要是运用所学知识(其他人物的人物传记)和现有人物的相关资源。人物的相关资源有两种材料:一是直接性材料,即人物自己的视频和语言,有助于丰富写作素材;二是间接性材料,如别人的评价,对袁隆平事迹的评价丰满和充实。还可引用名人名言来增加语言的文学性和权威性。

可根据关于奥黛丽·赫本传记的开头仿写一句话,教师称袁隆平是an educator、an inventor、a scholar,学生在独立写作时就能用到。教师给出范例,有学生对关于spud传记的开头进行仿写:Each time people see the harvest of rice, they will remember Yuan Longping, a rice scientist and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Yuan is one of the greatest people whose achievements contribute to the world'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二)其文真,不虚美,不隐恶

人物传记多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朴实自然,内容真实完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文本主线来写人物传记,文本主线是连接语篇全部材料的纽带。如,关于Spud的传记以时间主线详细描述spud在篮球生涯不同阶段遭遇的困难和所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关于奥黛丽·赫本的传记依据时间明线、人物经历暗线描写出她的典型事件。真实信息可强化学生对人物传记类语篇真实性的感知。关于阿姆斯特朗的传记则是以时间顺序,用数据说话,展现其技术的高超和能力的优秀。关于谭盾的传记则描述其幼时的经历、受教育经历、经典作品和他的成就。在指导学生写有关袁隆平的传记时,就可写他先做老师,后选择研究杂交水稻,历经数百次失败,不懈努力终获成功,使世人受益。

(三)其事核,有所取,有所舍

人物传记应抓住主人公的语言、事件展现主人公的品质,为主题服务。聚焦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有助于学生提取文本核心内容。学生通过解读语篇,推断语篇的深层含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关于Spud的传记帮助学生清晰感知spud为了实现梦想不懈努力、永不放弃的毅力。在指导学生写有关袁隆平的传记时,应以时间顺序写出主要事件。因见到数百万人面临饥饿,袁隆平决定从事水稻研究,成功研制出杂交水稻,解决了千百万人的吃饭问题,为全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增其事:趋其重,避其轻

以教材语篇为核心,拓展阅读材料,一类是文字材料,另一类是影像材料。拓展阅读材料要与教材语篇主题相关,且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剖析人物。讲关于奥黛丽·赫本的传记时,可补充介绍赫本一家在二战时受战乱影响搬家,赫本因此对战争中的孩子更加疼惜,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赫本的人道情怀。还可补充材料,以数据显示赫本帮助了多少人,让学生由衷地发出对于她的赞美。在本节课中,教师则增加有关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以及2021年去世的信息,增加课堂的时效性和真实性,符合人物传记的时代性,但必须是重要且典型的事件。

(五)其言精:选其词,达其意

人物传记详略得当,灵活采用叙述、说明和抒情等表达方式且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手法让表达富有说服力,用最精确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比如,关于奥黛丽·赫本的传记三个great 的排比,关于谭盾的传记开头使用的场景描述,而关于Spud的传记用small和big的对比,凸显人物特征,表达作者的不同情感,贴合主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不同手法和句式丰富语言表达,比如定语从句、复合句、仿写、模拟场景和对比。在指导写作时,通过复现旧知帮助学生使用“Yuan was presented with the Medal of the Republic。Yuan passed away peacefully at the age of 91.”这既是人物传记完整性要求,也是写作的需要。教师及时补充讲授 decide to do 、make up one's mind、be determined to do等来丰富学生的词汇储备,学生可自主选择表达方式。教师多次呈现凤头、猪肚、豹尾的文章结构,加强学生对文章结构的记忆。

(六)添其貌:见其微,知其著

教师介绍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的状态,引述袁隆平对那个时期回忆,引导学生感受袁隆平当时的心情,教授 feel sad about、was deeply grieved by、with a heart full of sorrow 等短语,丰富学生语言储备,让学生有话可说。正是在那个特殊时期,袁隆平下定决心研究水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重整,在文章主体部分,让学生写feelings、 difficulties、one more fact,使学生言之有物,呈现多元化内容。

(七)呈其数:具其绩,信其实

分析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由数据发现,袁隆平1964年开始研究,1975年发现新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历经十多年努力。国内外的质疑、上百次失败、资金的缺乏,都是袁隆平面临的巨大难题,让学生感知袁隆平的困难,也丰富了写作素材。学生在感叹袁隆平不易的时候,当看到袁隆平的成就后,更加感叹其伟大。这也进一步强化了本单元的主题意义。通过对比杂交水稻前后产量的变化,使传记内容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

某学生的作品如下: In 1960, he saw people die of hunger, which made him sad. As a result, he made up his mind to begin research into hybrid rice. Although he didn't receive good instruments from the government and he was laughed at by other countries, he didn't give up. In 2019, he was presented with the Medal of the Republic, the highest award a Chinese citizen can get.

(八)品人言:知其人,觀其伟

结尾引用对袁隆平的评价: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既是引用,也是总结。通过品人言,可知其人,观其伟大。

某学生的作品如下:Yuan says that: “It is impossible for me to retire from service.” He is so hard-working that he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the hybrid rice. He is a hero who saved millions of people's lives. Although he passed away, we'll always remember his great achievements. He is the pride of the whole world.”。

(九)联生活:明其意,育新人

聚焦语篇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性表达个人观点, 实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伟大的人物有一些共性:首先,面临困难不轻言放弃 ;其次,坚持不懈追求理想和希望。内容、形式和写作手法方面的共同点:袁隆平和赫本相似,在苦难中没有退缩,增强了家国情怀和人道大爱。袁隆平的成就和阿姆斯特朗相似,阿姆斯特朗是全世界的骄傲,袁隆平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骄傲。从榜样引领角度 ,引发学生对伟人概念的探究和思考,引导学生找准精神坐标,以古今中外的伟人为榜样,汲取正能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学生心系祖国,胸怀世界。

通过层层铺垫,学生可借助多个脚手架进行写作。这也是跨单元的表现,跨单元体现的是一种手段,不仅是知识的跨单元,还有主题意义的跨单元。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语言的表达形式应贯穿始终,教师需要不断进行信息输入和语言输入,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学生写作中凸显人物性格时有案例支撑。写作课上,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作品展示、全班评价,让学生更有参与感。教师以正面表扬和鼓励为主,提供有指导性的建议,指导学生加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课后要进行总结,提炼学生的语言,协助学生优化文章细节。教师以主题为引领,依托语篇,引导学生探究主题意义,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利用关联性的语言学习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跨单元整体设计,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推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金春女.基于中考英语跨单元整合复习模式的教学实践[J].校园英语,2020(10):125-127.

[3]李景华.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课程整合探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8(4):22-25.

[4]吴娟.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人物传记教学策略探究[J].英语教师,2021(10):77-80.

[5]程圳.人物传记类语篇阅读的教学设计与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5):41-46.

[6]严媛媛.初中英语主题阅读教学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7):45-49.

[7]张金秀.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7):1-6.

猜你喜欢

人物传记主题意义
一种灵魂间的呼唤与应答——读周和平先生的人物传记《大道留真》
【重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以人物传记阅读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以人物传记阅读 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汉译英中释译策略应用试探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从福柯“权力话语”视角解读清前期西藏世俗掌政人物传记世俗化倾向
清洁工爷爷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