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电子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研究
2023-12-26唐荣芳程荣波张晓玲
唐荣芳,程荣波,张晓玲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这不仅有助于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拓宽专业应用领域,还能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1]。本文通过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类专业教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深入探讨在电子类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从而为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教育提供参考。
1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将其与自身的知识和技术紧密联系,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同时,能充分发挥有机融合的优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2]。
2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电子类专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调研基本情况
为了解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电子类专业课程教育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类专业的10 名教师和350 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对电子专业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的情况进行调查。在学生层面调查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情况的认识、高校电子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不足等。在教师层面则围绕授课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了解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电子类专业教育的情况[3]。
2.2 调研结果分析
(1)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情况。
表1 为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情况,从中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理解仍然不够清晰,还有一些学生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对于两者融合的认识不深入。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作用,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4]。
表1 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情况
(2)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类专业教育课程融合的情况。
表2 为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类专业教育融合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类专业教育课程融合情况表示满意,但由于他们对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缺少兴趣,导致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热情[4]。由于课程教学内容缺乏有效的融合,缺乏教材的支撑,使得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团队中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较少,他们在讲课时倾向于讲解专业知识,偶尔会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学习经历,与学生开展有效沟通,以此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多学习技术创新类竞赛的知识[5]。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方面缺乏经验,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程度不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机会,难以充分激发自身潜能,影响学习效果[6]。
表2 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类专业教育融合情况
2.3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电子类专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创新意识薄弱。
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尽管“完成任务式”课程是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置的基本课程,但部分学生只是为了获取学分而参与,并没有真正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一些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一种实践活动,创新创业的难度太大,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竞赛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创业能力[7]。
(2)师资队伍待完善。
目前,许多创新创业教育由辅导员负责,其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创新创业培训,对创新创业教育缺少了解,也缺少企业工作经历[8]。因此,在教学中,他们往往只是传授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指导和专业针对性。
(3)企业参与度不高。
企业参与专业教育教学可以进一步推动高校专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9],但由于企业往往更重视自身发展的需要,重视经营,较少重视与高校的合作,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度不高。
3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电子类专业教育体系模型的构建
3.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电子类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它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前提,更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重要基础。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可以及时为专业教育提供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更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拓展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从而提升师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10]。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两者的有机融合发展是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大学生企业家精神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两者的有机融合,需要遵循适应性原则、需求导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11]。
3.2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电子类专业教育的模型构建
本文基于泰勒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结合霍尔三维结构,探讨电子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可行性,并以融合现状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从课程融合、师资融合、机制融合、组织融合四个方面,构建一套完整的融合结构模型,图1 为电子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结构模型。
图1 电子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结构模型
4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电子类专业教育的对策探索
4.1 确立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应该在理念上进行深入融合,以“创新+创业+专业”为基础,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12]。其次,应该改变传统的专业教育观念,深入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有效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确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突出人才培养方案的地域性和多元性。
4.2 搭建多层次专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可以实现课程讲授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将基础知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三点:一是将创新创业教学内容融入专业知识讲授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二是依托数字化资源及云课堂教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融入电子类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学以致用;三是借助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双师型”教师提供技术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
4.3 打造多样化“双师”教学团队
在“互联网+”背景下,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类专业教师必须关注企业发展的新动态,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并增加一些创新创业的成功案例,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第一,调整校内师资结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管理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以电子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从企事业单位招聘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兼职教师。第二,鼓励教师参与“双创”教育研究。通过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让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理论研究,可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第三,健全教师培训机制。为了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定期组织各专业教师参加培训和研讨会,并设立考查评价机制[13]。
4.4 构建“政企校”三方联动机制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政企校”三方协同和联动的助力作用。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议,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性、合理性和科学性;毕业生应该密切关注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双创”教师应在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知识,从而实现“政企校”三方协同育人[14]。
4.5 建立多级联动领导机制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电子类专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不仅涵盖了电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涉及社会和文化因素。为了培育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专业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多元化的育人模式。同时,高校还要加强创新创业社团、校内外“双创”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5 结语
在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积极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政府、企业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电子类专业教育融合现状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融合方式,期望为高校电子专业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