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BF法在机械臂轨迹偏离控制数学模型中的应用

2023-12-26任春光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3年12期
关键词:运动学连杆扰动

陈 瑞,任春光,何 俊

(1.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基础部,河南 郑州 451191;2.郑州轻工业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1 引言

作为一种典型的工业机器人,机械臂具备了普通机器人的多变量、时变性、耦合和高非线性等特点。由于不确定性干扰的存在,对机械臂的控制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导致机械臂控制中出现轨迹偏离的情况。目前,轨迹偏离控制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有较多学者研究了轨迹偏离控制方法,其中,文献[1]研究了基于伪逆的导轨机械臂关节速度纠偏运动规划方法,该方法预先分析机械臂的铰链角度和末端执行器的运动状况,利用伪逆算法分析速度层面上的冗余度,设计时变函数来约束关节速度,使得偏差的关节速度与期望值相一致,实现轨迹偏离控制;文献[2]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混联机械臂轨迹运动容错方法,该研究预先判断关节矢量之间的关系,提高了跟踪误差校正的收敛性。然后在DBNs模型的基础上,对混合机器人的运动进行了运动分析,并对其进行了全局优化,基于各关节运动轨迹的特点,结合深度学习的容错性,实现机械臂轨迹偏离控制。

当前研究的方法虽然能够实现轨迹偏离控制,但是会受到扰动情况的影响,导致纠偏效果较差,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机械臂的复杂运动轨迹跟踪需求,需要建立更精准的控制模型。

随着智能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RBF法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复杂模型求解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基于函数逼近原理的前馈型网络,其学习实质是寻找最优的数据拟合平面,以适应多维空间的数据训练需求。由于其自身的自组织和自学习特性,使得它可以很好地解决非线性映射问题,这使得RBF法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系统辨识、非线性控制、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基于上述分析,设计一个应用RBF 法的机械臂轨迹偏离控制数学模型,期望提高对机械臂轨迹偏离的控制效果。

2 运动学建模

在控制机械臂轨迹偏离情况前,首先对三轴工业机械臂展开运动学建模,并分析其相关参数。然后在求解机械臂运动学逆解的基础上,判断关节角状态,为后续的偏离测量奠定基础。

以三轴工业机械臂为例展开研究,如图1所示。

图1 三轴工业机械臂Fig.1 Three Axis Industrial Manipulator

该机械臂的相关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机械臂参数Tab.1 Manipulator Parameters

利用D-H参数法对该三轴工业机械臂展开运动学建模,如图2所示。

图2 三轴工业机械臂运动学建模Fig.2 Kinematics Modeling of Three-Axis Industrial Manipulato

图2中,连杆可以被视为是一个刚体结构,{}

i坐标系固接于连杆i的末端。3个关节的机械臂具有3+1个连杆。关节I的轴线即为坐标系的z轴,关节I与连杆i-1相连接。连杆包括长度l和扭转角β两个参数,通过连杆的偏移量s和关节角θ可以描述关节的运动量。相关参数的说明,如表2所示。

表2 运动学建模相关参数Tab.2 Kinematic Modeling Related Parameters

3 机械臂关节角状态分析

在设计轨迹偏离控制前,预先对机械臂运动学逆解进行求解。逆解是根据末端位置和姿态判断关节位置[3]。首先,利用DH参数法构建机械臂正运动学模型。连杆间的变换矩阵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为方便分析,在每根连杆处各建立一套坐标系用于分析连杆间的相互关系,并采用齐次坐标变换法[4],描述各个坐标系统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姿态。以式(1)为基础,得到连杆间的逆变换矩阵为:

在上述逆解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将机器人的姿态调整到一个预定的位置,需精确判断机械臂关节角状态。为此,建立执行机构向量坐标图,如图3所示。

图3 末端执行器矢量坐标图Fig.3 End-Effector Vector Coordinate Diagram

图中:d—原点;f—接近的矢量值;g—方向矢量;h—法线矢量。令Ai→i+1=SiSi+1表示连杆坐标系间的相对平移和转动情况,其中的Si表示第i个连杆的位置,Si+1表示第i+1个连杆的位置。结合图3中的矢量,通过相乘计算判断关节角状态:

式中:n—连杆坐标系之间的变换次数。根据式(5)可以得到机械臂在任意想要的位置时所需要的关节数值。

4 偏离测量

根据上述求得的关节角相关数值,测量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偏差。在机械臂位置可变空间中,首先建立位移测量方位角,并分析关节轴夹角的转换过程。然后定义各个关节点的可允许偏移分量,再结合机械臂主轴高度误差和副高度误差,计算其轨迹偏移量。

位移测量方位所成角度,如图4所示。

图4 空间可变机械臂位移测量方位所成角度Fig.4 Space Variable Manipulator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 Azimuth Angle

图中:c、c1、c2、c3—各关节轴的夹角;o—坐标原点;x、y、z—方向角,在测量中可实时调整方位角[6-7]。

定义X、Y、Z为各关节轴的夹角,角度转换方法为:

式中:m—机械臂的水平移动角度;n—机械臂的垂直移动角度;l—测量斜距;K—平距参数。然后基于误差惯性系数,定义各个关节点的可允许偏移分量[8]如下:

式中:∂—测量中的偏离系数;φ—误差惯性系数;θ—偏离的斜角值;L—臂节变量差。

机械臂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到风力、外力等影响,会导致机械臂变幅角度发生变化[9],从而产生轨迹偏离。为此,根据机械臂主轴高度误差和副高度误差计算其轨迹偏移量,过程如下:

式中:σ—基准误差;σ1—主轴高度误差;σ2—副高度误差;b—承载力变化参数。

用以上方法测定了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偏差,依据该结果为后续偏离控制提供基础,以保证机械臂回归正轨。

5 基于RBF的机械臂轨迹纠偏

将偏离量代入到RBF方法中,训练RBF网络,预先设计网络结构。即确定网络的输入和输出的数量和隐藏层的数量,根据给定的采样数据确定输入和输出的数量。隐节点基函数的中心赋初始值还有待进一步的计算,利用熵聚类算法来确定隐节点的数量,并利用聚类算法对隐节点基函数的初始值进行聚类[10]。将聚类公式表示如下:

式中:Vi—第i次迭代时隐节点基函数的中心;xj—第j类数据的聚类中心;I—距离衡量参数;g2—聚类中心的初始值。

这些被筛选出来的基函数并不是一成不变,其不再局限于一个输入的样本,而是在网络的训练下不断地修正,直至其正确性与基函数的中心相一致。将网络的输入/输出映射模式,如式(10)所示。

式中:W—基函数中心;φ—误差惯性系数;F—隐含层的数量;Ri—激活函数。

通过上述过程训练RBF 网络,为实现机械臂轨迹偏离有效控制,充分考虑非线性摩擦、外界扰动以及动力学模型参数等不确定性,附加设计RBF神经网络补偿控制率对不确定性补偿,补偿控制率表示为:

式中:M0(q)—节点q的补偿参数;G0(q)—不确定性参数—神经网络估计值;K—鲁棒项—补偿参数。

为提高重构后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抗干扰的能力,引入自适应调节因子,如式(12)所示。

式中:Ut—对称正定矩阵;P—任意正定矩阵—调节频率。

基于上述过程对相关参数引入,保证机械臂纠偏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保证跟踪误差不断收敛,完成机械臂轨迹偏离控制。

6 实验研究

为验证上述设计的应用RBF法的机械臂轨迹偏离控制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性能,设计如下实验。

6.1 实验准备

实验仍以图1中的工业机械臂为对象展开研究。

在正式实验之前,训练RBF网络。为了得到RBF的训练样本,在四个运动关节的自由旋转角度范围中,随机选择5000组数据作为输入参数。

本次实验的机械臂核心控制板—S3C2410-ARM开发板,通过TI 仿真器XDS510 将软件下载到核心控制芯片中。ARM 的PWM 控制信号送入该模块,控制IPM 内部的功率IGBT 切换导通,输出U、V、W 三相电压驱动的三相感应电机,功率驱动模块的两个电流传感器测得的两相电流,经设计的相电流处理电路获得相电流送回ARM,通过软件模型实时控制,相电流相电压采集电路部分的电源由驱动模块电源提供。利用第2章节中的运动学变换公式,计算出机械臂关键点的空间位置,并利用上面所述的方法进行了网络训练,得到的均方误差曲线,如图5所示。

图5 网络训练的均方误差曲线Fig.5 Mean Square Error Curve of Network Training

基于图5能够看出,随着训练数据的逐渐增加,RBF网络的均方误差指标在短暂的上升之后要逐渐减小,直到达到稳定状态,符合网络设计目标与训练目标。

经过RBF 训练后得到的机械臂运动学逆解结果的部分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部分逆解结果(rad)Tab.3 Partial Inverse Solution Results(rad)

6.2 实验结果分析

预先采用所提出模型对三个关节所处的位置实施在线辨识,得到位置误差结果,如图6~图8所示。

图6 关节1在线辨识误差Fig.6 On-Line Identification Error of Joint 1

图7 关节2在线辨识误差Fig.7 On-Line Identification Error of Joint 2

图8 关节3在线辨识误差Fig.8 On-Line Identification Error of Joint 3

通过图6~图8能够看出,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将对三个关节所处的位置的辨识误差控制在(-1~3)cm以内。在初始辨识时误差较大,原因在于训练的样本数据中不包含在线运行时系统给定的输入数据,在运行中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这种影响逐渐消失,使得辨识的误差达到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说明此次提出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为进一步验证所提出的应用RBF法的机械臂轨迹偏离控制数学模型的应用效果,将传统的基于伪逆方法的控制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的控制模型与所提出模型展开对比,对比三种模型的机械臂轨迹偏离控制效果。在对比中,主要对比在没有扰动情况下的控制效果与存在扰动时的控制效果。

不存在扰动时的控制误差结果,如图9所示。

根据图9可知,在不存在扰动时,3种模型对机械臂位置跟踪控制的偏差相差较小。但相比之下,模型控制下的位置工作曲线与期望轨迹的拟合度更高,说明其具有较好的纠偏能力。

在5s时,添加扰动情况,并统计三种纠偏方法的轨迹偏离控制效果。添加的扰动信息为关节摩擦扰动。摩擦扰动均值比的计算过程如下:

式中:γ—关节刚度;ε—摩擦误差数率;σ—摩擦响应系数。

在摩擦扰动均值比为0.0995的情况下,不同方法的轨迹偏离控制效果对比情况,如图10所示。

图10 存在扰动时轨迹偏离控制效果Fig.10 Trajectory Deviation Control Effect in the Presence of Disturbance

通过图10能够看出,在存在扰动时,基于伪逆方法的控制模型出现大幅度波动情况,与期望轨迹偏离较大;基于深度学习的控制模型也出现较大波动情况;模型虽然受到突然扰动情况的影响,在(5~10)s范围内轨迹偏离控制结果与期望轨迹有小幅度的偏差,但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收敛,控制效果较好,在短暂的偏离后,机械臂位置轨迹与期望轨迹的重合度仍然较高。

7 结语

这里将RBF 方法应用到了机械臂轨迹偏离控制数学模型中,所做的具体工作:(1)分析了机械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神经网络的基本控制方法;(2)采用多机联合系统测量各个关节角的运行偏差,将偏离量代入到RBF网络结构中,考虑非线性摩擦、外界扰动以及动力学模型参数等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RBF的自适应控制方案;(3)在实验验证部分发现,模型能够将对三个关节所处的位置辨识误差控制在(-1~3)cm以内。尽管因数据训练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导致初始辨识误差较大,但这种影响很快消失。在存在扰动的情况下,模型虽然在(5~10)s范围内的轨迹偏离控制结果与期望轨迹有小幅度的偏差,但之后快速与期望轨迹的重合,实现了对轨迹偏离情况的有效控制。此次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后续研究中尝试轨道偏差法与其它控制方法相结合,以达到不同的控制要求。

猜你喜欢

运动学连杆扰动
Bernoulli泛函上典则酉对合的扰动
某发动机连杆螺栓拧紧工艺开发
基于MATLAB的6R机器人逆运动学求解分析
(h)性质及其扰动
基于D-H法的5-DOF串并联机床运动学分析
连杆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小噪声扰动的二维扩散的极大似然估计
基于运动学原理的LBI解模糊算法
用于光伏MPPT中的模糊控制占空比扰动法
一种连杆、杠杆撬断浇口的新型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