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编辑记者做好现场新闻报道创新路径的分析

2023-12-26卓玛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现场报道电视新闻新闻报道

卓玛

当前网络媒体逐渐兴起,电视媒体的市场份额逐渐降低,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应对电视新闻的播报模式进行创新,依靠现场报道突出现场感,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这对电视编辑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今的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报道策划准备不充分、报道重点把握不当、临场应变能力不足等问题,应明确新形势对编辑记者能力提出的新要求,结合现场新闻报道特点,通过完善事前准备、探寻新的报道角度、提高专业能力等方式,探寻电视新闻创新发展之路,从而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提高节目收视率。

电视编辑记者现场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某些新闻具有突发性特点,需要编辑记者亲临现场进行报道,将现场环境、氛围与事件发展动态等真实直观地展示给观众,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现阶段,电视媒体的现场报道形式逐渐增加,但在报道中存在些许问题,使播报质量与效果受到不良影响,具体如下。

报道策划准备不充分

在现场报道之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才可到达现场后直接进入正题,缩短准备时间,提高报道效果。但是,当前许多编辑记者忽视该环节,在策划准备方面不到位,正式播报时逻辑不清,经常出现停顿,语句连续性较差,对现场报道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这就要求编辑记者提前做好策划准备,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与职业素质,为观众提供优质的现场报道。

现场报道重点把握不当

现场新闻报道具有复杂性、事件持续发酵、报道视角自主选择等特点,特别是一些突发事件,事先难以预料,且没有逻辑规律可循,现场还会出现许多与事件无关的人员,以及其他干扰性因素,使现场报道难度增加。这就要求编辑记者能够加强人、事、物的管理,在复杂环境下找到正确的新闻信息,快速理清来龙去脉,还原事件真相。但是部分编辑记者对现场报道的把握不当,未能意识到报道中声音、画面语言的重要性,无法将新闻现场环境、事件进展情况动态展示出来,所选报道视角较为单一,难以突出素材特点,画面语言不够生动、感染力不足,难以将现场情况真实地展示给观众,影响了报道内容的真实展现,观众的体验感不强,甚至无法充分了解新闻事件,导致收视率无法得到提升。

临场应变能力不强

与常规电视新闻报道相比,现场报道具有突发性特点,对编辑记者临场应变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其准确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构建新闻报道框架、基调和主题,从而提高报道质量。但部分编辑记者的应变能力不强,无法迅速理清现场情况,很难对复杂信息作出精准判断,更无法准确预测新闻价值。究其原因,当前许多电视编辑的招录门槛较低,单纯注重外在条件考核,未开展系统性的培训,导致编辑人员虽然具备外在优势,但报道经验不足、功底不深厚,在报道中很难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还会因心理紧张出现口吃、逻辑不清等情况。

现场新闻报道对电视编辑记者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新闻策划能力

电视编辑记者应提高材料收集策划意识,在明确新闻主题后采集相关素材,素材采集应符合我国政策舆论走向,适当借鉴其他媒体的报道,并展现出电视新闻特色,深挖材料信息背后的关联性,使现场报道更具真实性,且风格独特。在新闻报道选题策划方面,并非所有新闻都适宜现场报道,应选择符合大众需求的选题,这就要求编辑记者拥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能够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变化,了解观众的现实需求,尽量多地报道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主题,使电视新闻策划能够满足观众的求知欲,由此提高收视率。此外,在电视新闻报道策划中,编辑记者要具有创新意识,将时代元素、先进技术融入策划中,使新时期下的电视新闻区别于传统内容,充分展现新闻报道的先进性与实用价值。

快速应变能力

现场报道具有突发性,这对编辑记者的快速应变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因为记者在直播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无法预料事件的后续进展,但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要在镜头下从容应对,这也是在现场报道中记者需要面对的新挑战。新闻记者在现场报道中要能够驾驭全场,提前做好“功课”,对即将报道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应急处理方案。一旦新闻事件发生变化,应迅速调整报道方案,做到临危不乱,从容淡定,在报道中始终掌握主动权,使报道随着新闻事件的变化顺利开展。

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在现场报道中,要求记者手持话筒,面对摄像头,有时还要迎着刺眼的强光在现场“侃侃而谈”,這就需要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较强的业务能力,特别是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这对报道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在语言组织能力上,是指“如何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使用哪些词语最为恰当,最符合事件的主题思想”等等,而表达能力是要求电视编辑记者能够通过语言将自己所看到、听到的新闻事实描述出来,不但要掌握语言技巧,还要学会提问、转述和判断问题,清楚地告知观众事件的原委、进展情况。此外,还要求记者在语言表达时吐字清晰、发音标准,普通话虽然无需像播音员一般字正腔圆,但要求使用正确的语法结构,将新闻内容生动、准确地表达出来。

电视编辑记者现场新闻报道的有效措施

精心准备,统筹全局

针对普遍存在的编辑记者现场报道前准备不足和组织策划、访问能力弱的问题,要求记者提前搜集事件相关素材、准确选择事件相关的采访对象,了解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满足观众的求知欲,由此提高节目收视率,具体措施如下。

一方面,搜集素材,组织策划。在现场报道中,编辑记者先要明确报道主体,开展相关素材搜集工作,以免出现报错省份、地名错误等情况,可借助网络渠道搜集资料,提高工作效率。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编辑记者到达现场后应快速进入状态,向目击者、当事人了解事件情况,在脑海中迅速判定事件性质、新闻价值等,并构思报道框架、组织采访语言、综合分析现场环境、预测事件未来走向等等。站在全局立场搜集素材,组织策划,使新闻报道质量得到切实保障。

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现场报道的典型特征在于与现场观众对话,通过采访的形式引导观众说出事件的起因、经过,并说出自己的看法,由此增加报道的真实性。通常新闻现场人员众多,特别是在发生突发事件后,现场各路人员混杂,需要编辑记者合理筛选现场观众,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例如,在关于企业矛盾的大型突发事件中,应优先访问管理层或者影响力较大的人员,从而取得可信度较高的信息,新闻也更具说服力。值得强调的是,在选择采访者时应尽量避开情绪波动较大的人员,以免掺杂过多的主观因素,影响报道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精选题材,创新报道视角

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现场报道形式更易将事件真实、直观地展现给观众,但在报道之前应注重题材与视角的选择,树立创新思维,还要掌握现场报道的要点与技巧,拉近受众与新闻现场的距离。

一是精心选择报道素材。现场报道虽然具有场景真实等特点,但并非任何题材的新闻都适合采用此种报道形式,这就要求编辑记者拥有较强的选题能力,能够从海量题材中准确选出最适宜的素材,确保满足受众需求。通常情况下,可优先选择与公众息息相关、贴近日常生活、现场感较强的题材,由编辑记者亲临现场进行报道,抓住热点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例如假冒伪劣产品曝光、三无食品制作现场、农业新的生产设备等等,上述题材在现场报道中通过声、光、画面语言的呈现,更易引起观众共鸣,满足观众获取信息的需求,收视率自然能够得到保障。

二是创新报道视角。独特的视角可使新闻报道免于俗套,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在现场采访中,不但要清楚交代新闻发生背景,使受众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还应突出“新”,在报道表现手法上推陈出新。例如,某地在“助残日”开展文化宣传活动,许多残疾人通过参与活动回报社会,为过往市民提供擦皮鞋等服务,在热闹的场景中,新闻记者注意到现场设置了两个捐款箱,但始终少人问津,与旁边接受残疾人服务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在报道中,记者提出了“莫让助残日变成残助日”的号召,立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其他媒体相比,这一应景式报道更易唤起广大市民的助残意识。

三是掌握现场报道技巧。与其他媒体相比,电视媒体在现场新闻报道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要求记者在报道中做到表情自然、语言连贯、逻辑清晰。对于常规新闻报道,如若现场一次报道效果不理想,还可重复录制,直至满意。但在突发性新闻报道中,则无法重新来过,要求记者的采访必须连贯、准确,所以记者应及时调整、掌握报道事件的技巧。例如,在文艺晚会的新闻报道中,许多记者在现场报道中没有对现场背景音进行采录,很难使观众感受到晚会现场的热闹氛围,而优质的现场报道必须拥有完整的现场感,这也是报道主题的重要体现。对此,编辑记者日常应多加学习积累,掌握更多关于现场报道的技巧,充分利用现场资源使报道达到预期效果。

注重人文关怀,开展人性化报道

因现场事件的社会关注度较高,事件发生后广泛传播,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诞生后,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夹,受众人文理念受信息大爆炸影响变得异常敏感。对此,作为新闻传递、舆论导向的电视媒体,在现场事件报道中应注重人文关怀,例如,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事件报道中,编辑记者要坚持人本化原则,开展人性化报道,注意语言措辞,尽量以和缓的语言降低公众心中的恐惧感。在突发事件中,现场通常较为混乱,考虑到社会公众的接受度,编辑记者在报道中应避免呈现过于惨烈的画面,在保证内容真实的同时,还要懂得尊重当事人隐私、顾及亲人家属的感受以及公众的心理接受度。例如,在波音737-800客机坠毁事件中,记者赶往事故救援现场后,发现地上散落许多钱包、手机等物品,当看到一张乘务人员证件时,立即伸手遮挡并示意镜头避开,此举有效保护了受害者的个人隐私,充分展现出记者较高的职业素养,值得学习和肯定。

提高专业能力,坚守职业道德

一是注重沟通艺术。在现场报道中记者需要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二者能否顺畅交流对报道效果具有直接影响。这就要求记者提高沟通能力,在提问之前揣摩对方心理,选择恰当的沟通技巧,简单明了地提出问题,并用富有魅力的语言层层推进,营造良好的访问氛围,使被采访者放松警惕,愿意说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真实。为了提高双方的沟通效果,先要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打消被采访者的心理顾虑;然后巧妙发问,抓住问题要害,针对采访内容精准提问;最后用自己真诚的情感、缜密的思维逐渐引导采访对象说出事件的本质。在沟通过程中,编辑记者可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为采访对象提供表达自身观点的空间,从而透露更多信息,提高现场报道的价值。

二是善于捕捉细节。大量实践表明,善于捕捉细节的记者往往更能呈现出优质的报道作品。新闻记者应提高自身的观察力,注意采访对象的穿着、表情动作等,从而判断他的脾气秉性,对症下药,获得采访对象的认可。现场每处细节都可能蕴含有价值的信息,这就需要编辑记者拥有一双“慧眼”,可通过镜头记录采访对象的动作、情绪、微表情等,判断其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以此为依据调整采访问题,引导其主动表达更多内容,使新闻更加真实可信,还可帮助记者转变思路,从更加新奇的角度着手进行事件报道,为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收视体验。

三是坚守职业道德。备行备业都有要求从业者坚守的职业道德,新闻业也是如此,编辑记者要严格坚守职业道德,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明确自身的职責和义务,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以高度的使命感进行现场报道。在进入新媒体时代后,电视编辑记者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在多元媒体环境下,对编辑记者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报道出优质的作品,才能在媒体市场中获得生存之地,自身价值才会得以实现。在现场报道中,人员混杂,不确定因素较多,在面对威胁、恐吓时,编辑记者应敢于伸张正义、不畏强权,勇于揭露社会丑恶现象,维护国家与群众的利益。

综上所述,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编辑记者应端正职业态度,提前搜集关于事件的素材资料,做好组织策划工作,并创新报道视角,避免落入俗套。在报道期间应掌握语言技巧,实施人性化报道,注重保护当事人的隐私,还要在报道后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掌握更多沟通技巧,引导采访对象说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使新闻报道内容更加真实丰富,富有说服力,将更准确全面的信息传播给社会公众。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电视新闻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