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有效策略
2023-12-26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坊前路新城中学曾艳雄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坊前路新城中学 曾艳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语文课程分成多个学习任务群,主张一线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段的学习需求科学处理各个学习任务群的关系。其中,“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则主张引导学生在文学阅读活动中整体感知、积极联想文学作品的形象与语言,鼓励学生自主表达自身的阅读感受与审美感知,由此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审美素养。对此,初中语文教师也应设计并组织“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一、创设主题情境,丰富学生的文学联想
《新课标》在解读学习任务群的特征时强调了其情境性,在设计“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教学提示时指出,教师应通过创设阅读情境的方式去突出学习主题,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体验文学之美、产生表达欲望,由此促进学生精神的发展,顺利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此,教师可以主动创设主题情境,通过情境综合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认知等多种能力,由此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维状态,使学生充分展开联想,主动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由此引出“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为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好充分准备。
比如,在《春》一课教学实践中,教师便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了主题情境,以促使学生主动联想春日景象,主动表达自己对春天这一自然季节的感受。首先,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整理春天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观类短视频,从众多短视频中选出了与课文内容相贴近、配有欢快背景音乐的视听资料,据此创设主题情境。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这一短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短视频的内容切换,学生可以看到花草树木的成长过程,感受自然植物焕发的蓬勃生机,由此回想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在这一状态下,初中生主动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如有的学生认为春天是“温暖的”“生机勃勃的”“绿意盎然的”,但是有的学生认为春天是“乏力的”“敏感的”,还有的学生认为春天是“变化的”“短暂的”。学生便可以实现创意表达,带着真情实感阅读课文内容。由此,便可以初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文学鉴赏与创意表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因为无法在课堂上利用生活实物还原春日景象,所以选择利用信息技术去创设主题情境,播放春日景象的短视频,由此丰富了学生的感官体验,促使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顺利地促进学生进行创意表达,提升文学阅读与鉴赏分析能力。由此,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潜移默化地丰富学生的感受与文学联想。
二、设计朗读活动,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朗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阅读形式,是指出声读、带着情感地读,有利于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以及作者想要传递的人文情怀,品读文学作品的独特韵味,从而逐步优化学生的审美品位。值得一提的是,朗读本就是一种融入学生情感和阅读认知的创意表达活动,因为学生能够自主处理朗读的音调、速度、断句方式等,所以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朗读活动中进行创意表达。《新课标》也提出鼓励学生运用朗读的方式学习文学作品。因此,在组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朗读实践活动,支持学生自主进行创意表达,以便顺利优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与审美体验,使其自主感受文学作品所创造的形象和意境,引领学生成为“主动的阅读者”。
比如,在《桃花源记》一课教学实践中,教师便设计了朗读活动。首先,学生独立朗读课文,在第一遍朗读时可以忽视个人情感的代入,但是要标注新字词的读音,做好朗读注释,通读课文。待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时,便可以灵活迁移朗读技巧,如连读、停顿等,不断地尝试使用多种朗读方法去朗诵课文,体会不同的朗读方式对情感表达、意境创设方面的作用,代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由此形成个性化的朗读风格。其次,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轮流朗读,一方面虚心接受小组成员的点拨与指导,优化朗读技巧,另一方面要认真聆听其他成员朗读,学习其在处理停连技巧、声调高低、语速快慢等方面的优势,进行对比练习,然后选出最合适的朗读方式,再次进行朗读练习,由此展现课文独特的节奏、韵律等特点。最后,各个小组轮流展示朗读成果,通过小组朗读实现组际交流,进而通过创意表达分享本小组在朗读练习时对课文产生的联想以及所做出的评论,进一步鉴赏课文独特的文学魅力。由此,可以顺利地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活动,有利于优化学生的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了三轮朗读活动,第一轮以学生的个人朗读为主,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地朗读《桃花源记》,将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阅读鉴赏意识,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设计朗读策略。在第二轮朗读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和讨论,在保持个人风格的基础上融入其他同学的朗读形式,在对比练习活动中进一步提升朗读能力。第三轮朗读活动通过小组朗读展示练习成果,带着丰富的情感朗读课文,由此与其他小组进行阅读交流,将顺利形成良好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灵活内化朗读技巧。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反复体会《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独特的韵律和节奏,顺利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三、组织阅读交流,促进学生创意表达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本就提倡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新课标》也提出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中呈现阅读作品,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分享者”。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开放的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在阅读活动中的感受、心得、联想,使学生顺利形成良好的创意表达能力。在此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设计阅读交流活动。
首先,设计展读活动,鼓励学生在文学阅读活动中展示自己所读的文学作品内容,分享自己阅读时的感受与联想,同时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该文学作品的原因。其次,设计阅读问答活动,通过一定的问题促使学生有逻辑、有条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在具体问题的启发下实现有效表达、自主分享。在此方面,教师所设计的阅读问题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认知变化规律,在恰当的时机有效设问,使学生能够在问题驱动下进一步阅读、整合、分析文本语言,由此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与证据意识。最后,设计品读活动,组织学生自主体验和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情感、主旨,使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比如,在《老王》一课教学实践中,学生可以独立阅读课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复述课文内容,由此参与课文展读活动。在展读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也可以展示自己印象深刻的课文片段,进行品读分析,讲述自己在阅读课文时的真实体会,评述相应语段给自己带来的情感冲击,或者品评作者在塑造“老王”形象时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及其效果,尽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想和思维成果。在学生展读活动中,生生、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发言人和阅读者,都能真实地表达自己在阅读课文时所感受到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思想。
教师围绕课文内容设计阅读问答活动,提出“老王的苦与善分别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梳理课文内容与人物经历,使学生分类概括文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以“你从老王身上学到了什么?”这一问题进行追问,使学生进一步分析老王的人物形象和品质。由此,初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结构、内容及其主旨。然后,教师根据课文中关于老王的经历、人物描写手法设计了相应的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老王的形象,思考像老王一样的人所具有的优良品质。这样一来便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表达,使其自主分享阅读感悟。
在上述案例中,初中生的自主展读和品读活动使其顺利地实现自主表达,能够自主品评、鉴赏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人物形象塑造效果,同时及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有利于综合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十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感想和自主表达,有效保护学生的阅读表达欲望,从而顺利变革教学形式。同时,教师利用多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概括和感知文本内容,通过问答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表达,顺利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进一步优化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际效益。因此,教师要注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展读和品读活动,通过适当的阅读问答进一步解放学生的思想。
四、注重读写结合,优化学生的文学分享
《新课标》在设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时提出要自主整合“听说读写”,倡导学生以口头交流与书面创作相结合的方式自主进行创意表达。对此,教师应设计读写一体化活动,鼓励学生通过仿写、写读后感、续写、改写等活动及时分享阅读感想,灵活地迁移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书面创作,以便逐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比如,在《黄河颂》一课教学实践中,学生在朗诵诗歌内容时虽然能够初步体会作者通过歌颂黄河来歌颂奋斗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但是对诗歌意境与主旨的理解依然比较浅显。对此,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选择一个革命人物形象进行诗歌创作,并为此选择相应的意境,模仿课文的诗句结构、韵律特点等进行书面创作,由此实现创意表达。在这一仿写活动中,学生需要自主搜索革命人物的战斗经历以及所获得的评价,积累语言素材,然后设计符合革命人物形象的象征物品,由此进行诗歌创作,精炼书面语言的表达方式和句式结构。由此,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创作诗歌的创意表达能力,优化学生的阅读理解状态,真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在本次读写结合活动中,由于部分学生的文学素养不足,难以在短期内独立完成诗歌创作,所以教师由此设计了课外辅导计划,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在创作诗歌时的创意和感想,通过一对一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落实个人创意,由此展示学生所创作的诗歌,使学生能够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活动中形成较好的学习效能,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助于促使学生自主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学经典作品及其文化成果。
五、开展文学评论,提高学生的评论能力
《新课标》在设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总目标时提出,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使学生能够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为此,教师可以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活动中设计文学作品评论活动,鼓励学生欣赏和评论一篇文学作品的整体结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与效果、文本意境的创设与呈现情况,使学生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独特的文学思考,在文学评论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甄别能力,真正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做好充分准备。
比如,在《藤野先生》一课教学实践中,教师便设计了文学作品评论活动,学生可以自主评论作者描述藤野先生伟大品质时所选择的语言素材是否合适、是否准确,也可以评价作者在描述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经历时所使用的语言是否丰富、到位等。在文学评论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表达个人观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的写作意图和写作效果。如有的学生在评论课文内容时,认为作者花费大量笔墨去讲述自己弃医从文的经历是无法突出藤野先生的形象品质的,轻重颠倒了;但是有的学生认为本文的写作妙处便在于此,作者花费大量笔墨去描写自己在日本的留学生活以及弃医从文的经历,反而能够体现藤野先生所具备的民族平等、关爱弟子等伟大品质,这种表达方式更能够突出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爱戴之情,以及藤野先生希望民族、国家之间都能和平相处的情怀与追求。因为观点不同,所以学生非常自觉地参与主题辩论活动,不断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课文中语言材料的使用效果等,从而在创意表达活动中实现深度阅读,充满创造性地内化语言文字知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自主评论《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全程都以支持、倾听与引导的姿态与学生相处,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地进行自主表达,有效保护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与独立的阅读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文学作品欣赏与评价能力,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组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有利于引导学生感知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促使学生自主传承优秀的文学文化成果。为此,教师可以自主设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既要围绕具体的文学作品创设主题情境,也要组织学生参与口头和书面阅读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朗读创造、文学评论,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