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发展现状研究
2023-12-26华晶晶
华晶晶
(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 重庆 400000)
0 引言
近年来,为加速推进重庆市新时期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重庆以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重要抓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砥砺前行,带动产业集聚规范发展和提质增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打造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1 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整体情况
1.1 创新推动示范基地建设,强化基地组织和评价
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进程,2009 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了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截至2022 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累计评选10 批共计449 家示范基地。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等文件,指导各省市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方向与“路线图”。为加强对示范基地的分级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18 年开始推动基地星级评价工作,从产业实力、质量效益、创新驱动、绿色集约安全、融合发展、发展环境六个维度构建了评价体系。
1.2 基地呈现东部集聚态势,新兴产业基地持续增加
从目前已批复的数据分析,现有示范基地主要分布于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四川、河北、辽宁、上海等工业基础雄厚的省市示范基地数量均达到或超过20 家,海南、青海、西藏等大工业基础较弱的省区示范基地数量相对较少。基地覆盖了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主要工业行业和领域,石化、有色金属、汽车(含摩托车)、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高技术转化应用等产业和业态下的示范基地均超过20 家。大数据、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高新技术转化、产业转移合作等新兴产业和业态类基地占比达近两批示范基地的37.5%,2020 年五星级示范基地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基地持续发展态势显著好于其他产业领域基地[1]。
1.3 基地整体发展质量较好,示范引领作用稳步增强
根据工信部2020 年的基地评价结果,示范基地整体处于四星级水平,集聚了280 多万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 万家,上市及挂牌企业数量超过1 万家,一大批知名企业迅速崛起,创造了全国三成以上工业增加值和进出口额、四成以上的利润总额,对我国工业经济和地方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突出,成为我国制造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制造强国建设的支撑力量。各地区抢抓基地建设机遇,加快创新引领模式探索,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等示范基地均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战略意识,苏州工业园区等示范基地探索推进税收与用电量挂钩等税收监管政策,中关村、上海张江等示范基地注重建立高能级检验检测中心等各类技术服务平台。
2 重庆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和成效
2.1 注重引导培育,基地领域呈现多点开花
近年来,重庆市加大力度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构建产业集群,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提升质量效益,加强绿色安全监管,推进重庆市各工业园区分十个批次、获批16 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覆盖了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军民融合、工业互联网七个领域类别,其中南岸区的电子信息(物联网)·重庆南岸区示范基地连续三年获评五星示范基地,成为全国为数不多连续多年获批五星的示范基地[2]。
2.2 推进规模发展,综合发展实力不断增强
坚持把产业集群发展、提速发展作为推动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16 个示范基地规上企业总数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超过30%。其中,电子信息(物联网)·重庆南岸区示范基地,依托现有平台集聚有物联网大数据运营平台及相关企业几百家,覆盖物联网芯片、传感器、通信模组、终端产品、专网运营、软件研发、系统集成、平台运营、数据挖掘等产业链环节,产业实现销售收入逐年递增、主导产业优势持续突出。
2.3 强化特色引领,产业集聚发挥示范效应
两江新区示范基地基于“一示范区、一高地、一中心、一窗口、一基地”发展模式,持续推动高技术转化应用项目落地,培育了华夏航空产业链研究中心、航空钛合金等重点项目。永川依托示范基地的建设形成了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化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引进了长城汽车、埃斯维机床、华中数控等龙头企业,塑造了“高端数控机床到永川”“买机床找配套到永川”的品牌效应。
2.4 深化市区联动,工业项目招商投资成效明显
强化市区县联动,加强项目引进,广泛通过云上招商、网络洽谈、视频签约等方式,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全面加快项目对接、洽谈和签约进程。13 个示范基地招商签约项目和投资额均有增长,其中璧山示范基地积极打造“总部基地+研究院+产业集群”的产业创新培育模式,并依托其现有的比亚迪、康佳、中车等行业龙头企业补链强链,大力引进上中下游产业项目,推进培育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千亿级产业集群,并引进长安高端品牌整车、国鸿氢能科技产业园、中科曙光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
2.5 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引领发展动力接续转换
企业研发投入规模持续增长,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其中永川示范基地新增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 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 经费支出与GDP 之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大幅度提升。长寿示范基地新建了科技企业孵化园,打造一流的智能终端产品生产、研发、创新科技企业基地,成功引进中孵高科产业孵化产业公司等创新主体,储备多个研发类科研服务项目。璧山示范基地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 个,多个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百余个。
2.6 加快转型,两化融合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各基地始终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推动示范基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智能化对示范基地制造业的赋能作用。其中,重庆经开区、两江新区等以国家工业互联网领域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辖区内企业积极争创国家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金字招牌。美的制冷设备公司2021 年成为5G 全连接工厂试点示范,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接入企业1 800 多家,帮助企业用户平均提升生产运营效率10%~15%。两江新区长安汽车、三一重机、金康新能源汽车积极打造西南地区首批智能化“灯塔工厂”。
3 重庆市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发展问题浅析
3.1 产业布局有待优化
目前,示范基地主要集中于两江新区、重庆经开区、九龙坡区、璧山区、涪陵区、江津区、长寿区等12个主城都市区,其中50%以上示范基地布局在5 个中心城区,九龙坡区、两江新区、重庆经开区、江津区均有2 个以上。中心城区的土地、排放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趋于饱和,主城新区、渝东南、渝东北布局仍有不足。
3.2 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尽管示范基地产业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但各基地技术创新活动仍局限于少数重点企业,针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较为缺乏,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少、创新底子薄制约了大部分企业的创新步伐,在产业链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仍有极大提升空间。
3.3 配套性生产服务发展不足
各基地产业属性强、城市属性差的问题较为普遍,基地载体建设多以基本功能保障为主,而研发设计、融资担保、检测检验、管理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等公共服务业平台和商业配套、生活服务设施较为欠缺,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员工日常生活的不便和成本上升。
3.4 产业基础有待夯实
对照“建设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求,重庆在重点产业领域产业链条的“短板”“缺失”已成为突出制约,从各基地的生产制造来看,高端需求领域产品供给仍然不足,核心零部件本地化配套不强,价值链仍处于中低端,导致生产成本偏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
4 发展建议
4.1 持续加强基地建设管理
建议推动落实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相关管理办法,完善示范基地动态监测和管理机制,建立常态化运行管理、经济运行监测等制度。联合各相关主管部门,统筹引导市级各类政策资金,加大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加强重庆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关键产业园的培育力度,强化引导,积极推动引导符合条件的工业园区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4.2 提高创新水平
瞄准相关领域大院大所、龙头企业,全力争取在渝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龙头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研究布局独立研发机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梳理产业领域共性技术需求,采取多种灵活有效方案或协同攻关。鼓励示范基地深化国际合作,引导优势技术、科技项目、研究机构、领军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加速向基地集聚。支持示范基地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建设开放型、专业化的研发中心、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技术创新平台。
4.3 优化示范基地发展环境
高水平规划建设好园区,加快将示范基地打造为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新城。支持示范基地围绕特色产业搭建具有较高水平的特色化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孵化平台、创新平台、生产性服务平台等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平台,建设完善园区公共服务体系,为入园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配套园区各项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着力完善产业承载功能。加强新型智慧园区建设,推进园区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提升园区各项基础设施、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着力完善产业承载功能[3]。
4.4 加快示范基地转型升级
推动各产业基地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加快基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发挥“领军”“链主”企业作用,吸引优质企业落地。汽车产业基地重点推进绿色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加快传统汽车升级换代。摩托车产业基地重点推进高端化、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发展,强化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与开发。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要重点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攻关,深化行业应用。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重点推进“机器换人”,提升智能化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