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3-12-26雷媛媛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9期
关键词:智能网汽车产业西安

雷媛媛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 陕西 西安 710054)

1 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基础

1.1 产业政策不断创新

近年来,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西安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18 年,西安出台《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 年)》《西安市汽车产业链发展推进方案(2018—2025 年)》和《关于推动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2021年,西安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 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产业发展实现“一跃升四突破”,产销规模稳居全国前列。2023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倍增计划,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构筑新优势,其中在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中特别强调要突出抓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在内的重大产业项目建设[1-2]。

1.2 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022 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5 万辆,产业规模居全国城市第一,同比增长270.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73 个百分点,占陕西省汽车总产量的75.3%,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的14.4%,产量增速及规模领跑全国。当前,西安已经拥有经开、高新两大汽车生产基地,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包括乘用车、商用车、动力电池、轨道交通、汽车金融等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格局[3]。

1.3 龙头企业发展迅速

西安比亚迪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2022 年共生产新能源汽车99.47 万辆,增长270.4%,占比西安新能源汽车总产量97.9%,已成为带动西安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主引擎。作为陕西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的陕汽承担了国家863 新能源商用车开发项目,当前已研发出混动式垃圾车、港口车等多类型新能源商用车,在新能源重卡和轻卡领域已建立起领先优势。吉利汽车西安制造基地的“黑灯工厂”在黑暗环境下仍可高效运转,已成为全球首个全架构、全能源、全车系的智能工厂,将助力新能源汽车产能再次升级。当前西安新能源汽车已初步形成纯电动与混合动力多路线,轿车、SUV、重卡、客车、物流车、环卫车等全系列发展的格局[4]。

2 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困境

2.1 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

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汽车制造业总产值不足40%,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有限,同时,本地配套零部件企业较为缺乏,上下游产业链的沟通协作关系不够紧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布局较为分散,难以形成产业聚集效应,且产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较为突出[5-6]。

2.2 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

据陕西统计局2019 年发布的《西安汽车产业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中指出,西安汽车制造行业研发投入强度仅为2.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8 个百分点。西安多数车企在动力电池设计、驱动电机控制、车载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领域还未实现突破;在智能网联汽车、氢燃料汽车等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还未取得重大进展。汽车芯片、薄膜电容等关键器件主要依靠外部市场,新能源汽车整车供应链尚不完善。

2.3 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通过调研发现,电动汽车充电难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充电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城市老旧小区、旅游景区、车站、乡镇机关、医院、乡村物流基地等区域充电设施不足,同时还存在充电费用高、时间长的问题;二是设立充电桩的审批手续复杂,小区物业协助安装和管理充电桩积极性不高,公共充电桩存在供不应求、难以协调的难题;三是现有的充电设施数字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即插即充即付有待进一步完善。

3 推动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3.1 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一是要加强科学规划,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政府要在整个产业范围内规划产业分工,优化产业合理布局,拉长产业链条,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建设,持续强化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相关企业集中布局、连片发展的产业集群;二是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高特色产业知名度。依托现有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推动比亚迪、陕汽、吉利、法士特等企业持续提产扩能,做大做强比亚迪刀片电池、法士特新能源汽车变速器、三星环新10 GW·h 电池等关键部件特色产业,提升本地化配套率,扩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知名度。三是要着力补齐短板,培育拓展产业链体系。围绕整车需求牵引,实行政策引导、企业主导、园区承载的招商引资制度,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企业,补齐当前西安汽车芯片不足、车联网等关键核心部件企业欠缺的短板,形成自主安全、多元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3.2 打造创新驱动的科技竞争优势

一是要依托西安科教资源优势,加强产学研的融合创新。围绕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需求,鼓励支持陕汽、比亚迪、吉利等新能源汽车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交通运输学院等高校,商用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开展合作,集中力量攻克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车身轻量化、动力电池储能、智能驾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将企业的市场优势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开发优势相结合,推动科学成果就地转化;二是要加强与电子信息通信等高精尖企业协作,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加强与大数据分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企业跨界合作,围绕汽车智能驾驶系统、智能网联决策与控制、复杂环境融合感知等关键核心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共同开发智能网联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核心部件,推进车与人、路、后台等智能信息的实时共享;三是要培养复合型汽车专业人才,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快复合型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要与行业需求相结合,高校在对人才进行基础理论、学科交叉培养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人才的工程实践等素质提升,积极培养电机、电池、电控等核心部件专业人才,同时要培养和引进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专业人才。

3.3 建设布局合理的配套基础设施

一是要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成覆盖全市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中统筹考虑,公共充电设施建设从城市中心向边缘逐步推进,优先在大型商超、大型公共停车场、交通枢纽等车流量大的地方建设公共充电设施,完善乡镇地区的充电设施建设;二是要简化充电设施建设审批,创新充电服务商业模式。减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审批环节,加快办理速度,引导电网企业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电网接入提供便利,限时办结。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建设补贴及电费补贴,鼓励探索大型充电站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引导大型商超、便利店等开设电动车充电服务;三是完善智能充电服务平台,推进充电基础设施的智能信息化。调研了解客户需求,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促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的信息共享,提升充电设施的运行效率。

猜你喜欢

智能网汽车产业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5G赋能智能网联汽车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智能网联硬实力趋强
迎战智能网联大爆发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