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之行

2023-12-26

山东文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堂

张 杰

趁女儿上学之际,我们一家三口从苏格兰乘坐绿皮火车一路南下粗略地游览了苏格兰、威尔士和英格兰。

提到苏格兰不由得让人想到男人可以穿具有苏格兰风情的格子裙;也不由得想到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著名小说《摆渡人》,于是眼前展现出苏格兰高地的场景,到处荒凉一片,没有一丝生命迹象,风不时吹拂在耳边,一列脱轨火车的几节车厢歪倒在隧道口,两个模糊人样的灵魂正互相扶持,似乎刚和几个孤魂野鬼厮杀完毕,漫无目的地游走在荒原上……终于一对年轻恋人出现在火车旁,乘坐上通往回家的火车,飞驰在空阔的苏格兰原野上。

爱丁堡是苏格兰的首府,是苏格兰的金融和政治中心。我们乘坐飞机先在爱丁堡着陆,在换乘火车时,能真切地感受到电影里常出现的镜头:所有乘客下来火车,朝同一方向走去,面无表情,犹如机器人声势浩大步调一致地快速行进,所向披靡,似乎在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

爱丁堡与格拉斯哥相距约70 公里,乘坐火车仅花费一个小时。

格拉斯哥为苏格兰第一大城市,是苏格兰的商业中心,街道并不宽阔,但干净整洁。市区有一个正方形状的乔治广场,由国王乔治三世命名,里面树立很多雕像和纪念碑。广场周边是格拉斯哥商业中心,游人如织,人头攒动。这里的风特别大,似乎是风的发源地,也似乎不欢迎我们的到来,将我们的头发吹得凌乱不堪,眼神迷离。

电影《速度与激情》里的几个镜头曾在格拉斯哥市区拍摄,影片中激烈的场景与狭窄的街道不相匹配,倒与这里强劲的风相协调,激情奔放,活力四射。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好多商店、旅店以及住户门口都摆满了鲜花,五颜六色,竞相开放。也有将花盆悬挂在屋檐下面的,更有一种特殊的韵味。本来单调的空间瞬间灵动鲜活起来,清新明快,温馨舒适,空气中充满着淡淡的香甜的味道,什么疲惫烦恼都会抛之脑后。

随后,女儿陪我们参观了她的大学——格拉斯哥大学。

格拉斯哥大学建于1451 年,位于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市,由罗马教皇尼古拉斯五世创立,是一所综合研究性大学,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十所大学,还是世界百强学校,其中亚当斯密商学院是世界著名的商学院,已经培养出八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两位首相,四位知名高等院校创建者。女儿就在商学院学习。

格拉斯哥校区主楼是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起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由罗马建筑发展而来,又为文艺复兴建筑继承。它的建筑风格是房屋尖顶高耸瘦削,配以窗户上五彩斑斓的玻璃画,庄重、威严、神秘而又不乏清新明快。这种风格多用于建筑教堂,比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大教堂、英国约克大教堂和威斯敏斯特教堂等。

进入格拉斯哥大学的主楼区要穿过一个楼道,楼道内拱式结构的石柱整齐有序地排列着。楼道内有一个螺旋楼梯,楼上是教室。穿过楼道,一块正方形的草坪赫然呈现在眼前,绿草如茵,一棵大树挺立在草坪中央,犹如一位骑士守护着这一方宝地。四周被三层楼的哥特式建筑包围着。楼房古老沧桑厚重,陈旧但不破败,在葱翠的草坪衬托下,给人一种勃发向上的力量。

在这里能真实地感受到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承载和对接,其实生命的发展就是一个接纳、继承、发扬和突破的过程。

我们由爱丁堡出发乘坐绿皮火车,开启了穿越大不列颠的南下之旅。火车的速度每小时约70 公里,向窗外望去,草地树木连绵不断,成群的牛羊散布其间,不时看到石碾子或者磨盘大小的草捆躺倒在草坪上。

据资料显示这种草叫芒草,又名白薇或莽草,属于禾本科植物,大约有15-20 种,原产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可以喂养牲口,在很多国家被视为野生杂草,而在英国却大量种植。它和芦苇相似,但是芦苇主要生长在河边,秸秆是空心的,而芒草生长范围广泛,田间地头滩涂等都可以,产量高,虫害少。美国也种植芒草,目的是为了造酒,英国人种植它却用作燃料来发电。它能充分燃烧,不会污染环境,所以得到英国人的喜爱。怪不得英国现在环境优美,气候湿润,风景宜人。

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与家人共享这美好时刻。

来到约克镇,我们住在了有千年历史的城墙脚下的一家旅店。勃朗特三姐妹的家乡就在约克郡的一个小镇,对勃朗特三姐妹作品的欣赏和喜爱,使我们对约克镇又多了一分亲切之感。

我喜爱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爱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国文学史上是一个奇迹,为世界文学史增添了一抹靓丽色彩。很可惜她们都英年早逝,夏洛蒂·勃朗特的寿命最长,也仅仅活到39 岁。

约克镇位于英格兰中北部,是约克郡的首府,也是英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罗马人入侵到英国后于公元71 年为了防御外敌而建立了堡垒,以约克大教堂为中心修筑了长达五公里的正方形中古城墙,入口处被称为Bar,我们就住在Bootham Bar 脚下。从Bootham Bar 到Monk Bar 能欣赏到约克大教堂的雄伟景观。

美国纽约的名字源自于约克。1651 年在北美爆发英荷之战,后来荷兰战败,英国获取了“新阿姆斯特丹”的土地,于是思念故土的英国战士就用故乡的名字来为新大陆一些地方命名,纽约是其中之一。

我们每天进进出出,都要穿过由砖石建成的大约有三层楼高的城门,它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坐卧着,那一块块老旧砖头的缝隙是老人脸上的皱纹,那逶迤而去的城墙是老人手臂上的筋骨,虽然受到侵害和摧残,仍然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穿过城门向右,大约走四五百米就来到约克大教堂。约克大教堂确是英国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主要分为三部分:大厅、中殿和侧殿,设计精美细致,建筑热情奔放。一进门就被它宽大的空间和高大笔直的石柱所震撼,穹窿顶使人感觉教堂如天空一样高远,金色的球状物将网状的房梁连接起来,犹如天上闪烁的星星。教堂四周都是巨大的尖拱窗,上面装饰着五颜六色的玻璃画,都是有关历史的故事和传说,它们和穹顶浑然天成,使教堂充满着威严、庄重和神圣的气息,尤其当走在教堂两边由巨大石柱撑起的廊道上时,更能体会到教堂的庄严。这里是《哈利·波特》电影中霍格沃茨大厅拍摄地。

教堂内有多个区域,有礼拜堂、祷告室、主日学区和交流区、办公区等,一些地方还有小门连接,每个区域都配有整齐的椅子,在交流区一位牧师正在和教徒们沟通互动。

参观完大厅后我们沿着螺旋楼梯爬到教堂的外围。站在上面能一览无余地看到整个约克镇全貌,楼房或高或矮,向外延伸,大多数楼房的房顶都是砖红色的,有些掩映在树丛中。曾经远远望去充满神秘的瘦削的塔顶就展现在不远处,它们犹如一把把利箭刺向天空。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绘画和无形的文字,彰显和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智慧、文化和审美情趣。伊斯兰建筑主要以大圆顶的形式示人,中国建筑主要以飞檐翘角展现,罗马建筑以大型圆柱显现,印度泰姬陵将波斯文化和穆斯林艺术完美结合。它们都以独特的美感、特有的线条和视觉效果,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和视觉冲击,但是我们无法说出哪种建筑更美轮美奂,正像我们无法说出世界上哪种花更美更艳一样。

走过约克大教堂前的石头街,可以到附近的街道去闲逛。这里保存了最完整的中世纪街道风格,能真正体会到英伦生活的优雅和安逸。其中对角巷又名肉铺街,最为有名,是《哈利·波特》的一个拍摄地点。巷子不宽也不长,两边的小门面精致有序,游人如织,熙来攘往,好多慕名而来的哈粉,主要想体验一下走在街道上的感觉。其中一家店铺门前排满了人,原来是一家卖哈利·波特纪念品的商店,里面空间不大,主要卖一些魔法棒首饰衣服笔记本之类的用品。我和女儿没看中什么东西,老公倒是买了一把剑,称心如意地走出来时,却发现那把剑背面写着“Made in China”。我们既扫兴又骄傲,扫兴的是没有买到地道的英国货,骄傲的是与我国远隔万里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居然有自己国家的产品,看来强大的“中国制造”不是浪得虚名。

喝茶在我国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如果专门抽些时间喝下午茶在我国看来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而在英国却是一件极为普遍的举动。一家人坐在久远的中世纪街道,品着异国茶点,亲切地谈笑,周围人也都小声交谈,那种浓浓的氛围恰如入口的点心,那种温馨的场面如口中的茶水氤氲在并不大的空间和周围人心中,所有烦恼、不快和委屈在瞬间都会消失殆尽,只有深深的感悟、感恩和珍惜。

我们离开繁华的街道向外走去,没走多久看到建在小山丘上的一座孤零零的堡垒。查资料得知这地方叫克里福德塔,是四叶形建筑。1190 年,约克贵族由于欠下犹太人巨款,怂恿市民暴动,一些犹太人只得纷纷跑进塔楼避难,愤怒的市民将木制塔楼点燃,结果150 名犹太人被活活烧死。后来人们用石头重建塔楼。

塔楼高度三米左右,楼内有螺旋形塔梯通到塔顶,里面是一大片露天空地。从外观看气场宏大,但进入塔楼内空间却有些狭小。站在塔顶,低头看向塔内,四叶形状的塔形清楚明了地展现在眼前,一些石头由于风吹日晒变得斑驳不堪,有些已经开裂,烟熏火燎一般歪斜在那里。放眼望去,约克镇铺展在远处,约克大教堂更加醒目,塔尖高高耸立着,似乎将远在天边的乌云刺穿。此时,风声在耳边作响,天空中布满一团团乌云,似乎在为这片曾经血染的土地默哀和祈祷。

乘坐绿皮火车我们又一路向南来到伦敦,在位于泰晤士河畔的旅店放下行李后,我们三口迫不及待地前往了泰晤士河。适值晚霞满天,向北望去,伦敦眼扑面而来,河面上的船只来来往往,不时传出汽笛声。位于桥西南的大本钟楼赫然呈现在眼前,见到大本钟时我心中一阵惊喜。上学期间曾读到一则故事,一群鸟停落在大本钟的分针上,为此时间慢了五分钟。当时对大本钟心驰神往,没想到现在我们竟然就站在它面前,和它近距离接触,感觉犹如做梦一样。

英国007 电影系列里经常出现泰晤士河、伦敦眼、伦敦塔桥、大本钟等镜头,每次见到这些都感觉特别亲切。

大本钟巨大醒目,直径7 米,重13 吨,四个钟面的面积为两平方米左右,设计师是本杰明·霍尔,自1859 年起为伦敦城报时,根据格林威治时间每隔一小时敲响一次,钟声清晰动听,并配合这样的词句“愿这个钟头的分分秒秒,上帝导我前行,以主之能,保吾民平安。”

很遗憾,我们去时,大本钟正处于维护中,周围建起密密麻麻的钢筋混凝土架子,除了暴露在外的钟面,其它都被架子严严实实裹住,犹如一头大刺猬悬挂在空中。夕阳西下,钟楼披上一层金光,处于背面的钟面神秘安详,和整座大厦浑然一体,这座大厦就是英国威斯敏斯特宫,又名国会大厦,英国议会所在地,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也是英国君主政体的象征。大厦是哥特式建筑,古朴典雅,气势磅礴。

第二天我们游览了位于大本钟西边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表面看上去它古老陈旧,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约克大教堂宏大气派,等进入内部才发觉里面金碧辉煌,精雕细琢,惟妙惟肖,静谧肃穆。廊柱凝重庄严,拱门雕刻精美,屏饰美丽华贵,玻璃流光溢彩,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进入内厅,装饰更华丽精美,穹顶美轮美奂,吊灯绚丽璀璨,地上铺着的鲜红地毯通向富丽华贵的祭坛,祭坛前有一把靠椅,是历代国王加冕的宝座,祭坛后是爱德华之墓。自1066 年以来,有38 位英国国王在此加冕登基,刚去世不久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于1947 年与希腊菲利普王子在此成婚,也有20 多位君王死后葬在教堂。

石雕是凝固的记忆、跳动的音符和艺术化的文字,鉴证着沧桑巨变,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和辉煌,展现着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奏响一曲交响乐直击人们的心灵深处。教堂里面有许多礼拜堂,不同时期有不同风格,其中亨利七世礼拜堂和圣·爱德华礼拜堂格外神圣庄严、繁复华丽。

威斯敏斯特教堂被称为“荣誉的塔尖”,死后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是无上光荣也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这里有许多著名人物的墓地和纪念碑,包括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比如乔叟、狄更斯、勃朗宁、莎士比亚、牛顿、达尔文、丘吉尔……其中牛顿的墓地位于正面大厅中央,墓地上方耸立他的雕像,旁边有一个地球造型,比喻他在科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

当站在霍金墓地上我们惊诧不已,也激动不已,能和这样的伟人近距离接触真是无比的荣耀。在国内一谈到死亡或墓地这样的话题人们都讳莫如深,恐怕带来晦气。其实这是国人的一种心理投射,是恐惧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在西方去墓地游玩踏青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其实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改变。关键是怎样看待和应对,而不是盲目去逃避。

离开威斯敏斯特教堂,沿着北去的道路走不多远就能看到一扇紧闭的黑色铁大门,门口站着两名警卫员,里面左侧楼房北面墙壁中间写有Downing Street 标牌,周围路过的行人好奇地朝里观看,我们也好奇地停下脚步。这里就是传说中赫赫有名的英国首相府,里面没有任何动静,也没有任何起眼的地方,让你惊诧和心生怀疑。

海德公园是英国最大的皇家公园,占地160 万平方米,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区,18 世纪前曾是皇家狩鹿场。里面有皇家驿道,两边树木参天,成为当地人和外国游人休闲娱乐之地;南面有维多利亚女王为丈夫建立的纪念碑,对面是艾伯特大会堂;东南角有惠灵顿拱门;东北角的大理石宫门原是白金汉宫前面的石拱门,由于门洞狭窄,扩建白金汉宫时将它拆迁到这里。我们三口好奇地走到那里时,没有想到大理石拱门又矮又小,犹如再普通不过的石头横亘在那里,似乎和公园井然有序的大气场不协调,也许沾染了皇家气息那石头才变得高贵和灵气,成为了一块通天仙石,供人们瞻仰。

海德公园里的森林、草地、河流、鸟儿、小动物等完全在一种自然状态下生存,里面广阔无边,巨树参天,绿草如茵,莺歌燕舞,生机盎然。游人散布其间,或驻足,或休憩,或玩耍,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

来到河边,各种鸟儿聚集在此,有白天鹅、黑天鹅、野鸭、灰雁、鸽子、海鸥等等,鸟儿的叫声充塞耳鼓。许多人围拢在这,孩子表现得最为兴奋,手里拿着面包屑投喂,它们争先恐后,你争我抢,各不相让;一位老太太从包里掏出面包揉碎后,撒在河面上,顿时鸟儿们乱成一团,河水四溅;还有两位女士也在投喂,为了争抢食物鸟儿们都在展现自己最强悍的一面;女儿满眼放光,忙着到旅行包里寻找食物。有些灰雁直接站在你的脚边讨要食物。孩子们的欢笑声、鸟儿们的叫声和河水的流动声合奏出一首交响曲,在海德公园隆重上演。最忠实的观众是我们三口,大家都在享受着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场面。

在英国动物不惧怕人,也绝对没有人去伤害它们,因为对英国人来说不伤害动物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对外国人来说谁如果伤害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动物,那就是侵犯女王的财产,就要被遣送回国。

印度甘地曾说:“一个国家道德进步与伟大程度,可用他们对待动物的方式来衡量。”

云飘荡在空中,河对面的房子、几只小船和鸟儿在水中或在空中隐隐浮动,影影绰绰,不远处的水面上安置了玫瑰色和蓝色相间的类似金字塔状的椎体,一位全身着黑色衣服和黑色面纱的女士静静站立在岸边,成为了一道布景,也成为了一道靓丽风景。我快速地用手机将这个镜头捕获,希望某一天打开尘封的记忆,流逝的岁月又会汩汩流淌出来,恰如这面前流动的河水。

告别伦敦后,下一站我们来到英国剑桥。

剑桥是英国剑桥郡的首府,有著名的剑桥大学。有人因为喜欢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才喜欢一座城,也可能有人是因为喜欢一座城才喜欢那里的人或事。好多人喜欢剑桥这座城是因为喜欢剑桥大学。中国人喜欢剑桥不仅因为有高等学府还因为有徐志摩的浪漫诗篇《再别康桥》。

剑桥大学创建于1209 年,是英国第二古老的大学,一所公立研究性大学,G5 大学之一,最早由一批为躲避斗殴从牛津大学逃离出来的教师而建立的,这所大学得到了亨利三世国王和格雷戈尔九世教皇的批准,直到19 世纪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都是英格兰仅有的两所大学。大学现在有31 个学院,其中国王学院、三一学院、彼得学院、女王学院等都是知名学院,培养出像培根、牛顿、达尔文、霍金等一批杰出人才。

在英国待了几天我和老公真切地感受到女儿已经长大,里里外外都由她一个人打理。要是在以前我会练习英语找老外交谈,现在有女儿在身边,不需要任何操心,一切听从女儿的安排。老公更是如此,始终跟在女儿身后,唯恐被落下,找不到回去的路。对他来说这里所有一切只能用眼睛来解读,没有我和女儿的解说,他就是聋子和睁眼瞎。

来到剑桥,女儿在前面引路,我们只是跟在后面。远远看到一座陈旧但不破旧的大门,犹如一顶巨大的皇冠矗立在那里。女儿说那是国王学院,并让我们在大门口等候,她去斜对面买门票。等我们进入大门,一块巨大的翠绿草坪映入眼帘,草坪前面有一座宏大的白色楼房,右侧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等我们走到草坪左侧的道路回望大门时,那顶皇冠更加醒目,配以右边的楼房更显得气度不凡,也更有皇家之气。学校里安静得可怕,也许是假期的缘故,除了几位游客之外不见其他人。等我们拐过楼,才见到一位教授带领几个学生在讲解着什么。

再往南走,一条清澈的河流呈现在眼前,女儿说这是剑河。剑河并不宽阔,河水泛着绿意,一座不大的桥横跨两岸,和草木繁盛、生机盎然的两岸景色相得益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富有神韵,呈现出一片温馨祥和而又浪漫的气氛。

我们走过桥面,左侧有一个不大的花园,里面更是一片繁盛的景象。进门有一块大理石,刚开始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等看到上面的内容,我们才大吃一惊。上面刻有“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几天以来这是难得放晴的一天。天空瓦蓝瓦蓝的,白云飘荡在蓝天中,犹如大朵的白莲花在盛开,刺眼的阳光照耀大地,地上落满斑驳的树影摇曳在风中。这恰恰应和了徐志摩的诗句。是的,我们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还会不远万里回到祖国的怀抱,不带走一丝风,也不会带走一片云。但是那些来这里求学的学子们要带走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回到祖国,为国家添砖加瓦。

离开花园,女儿带我们穿过几个街区去乘船。船上撑篙的人是一位在校大学生,待大家都坐好,他将长篙一撑,船便缓缓在水中游动。大家屏声静气,水声在身边作响,波光潋滟,透过泛着绿意的河水能看到“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蓝天、白云、树木、鲜花、校园和两岸的草坪徐徐在眼前移动,真切感受到田园风光与浓浓的大学氛围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如梦如幻。

我们坐在船上欣赏着周围的一切,撑篙人热情地为我们讲解所经大学的状况,三一学院里牛顿思考脑袋被苹果砸中的那棵苹果树,还讲了经过叹息桥时学生如何诚惶诚恐地参加考试的故事。

格林尼治天文台是我们在英国去的最后一个景点。

格林尼治天文台位于伦敦东南郊的格林尼治小镇,于1675 年创建于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公园,是世界著名的综合性天文台。1884 年经过天文台的子午线被确认为全球时间和零度经线,也被称为“本初子午线”。

二战前后伦敦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城市,因为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不高,对星空检测不利,于是皇家天文台迁往英国东南沿海苏塞克斯郡的赫斯特蒙苏堡,原天文台被划归国家海洋博物馆。

我们参观了天文台和天文仪器馆,对早期的航海时钟和人造计时器的做工精良精细赞叹不已。明白了17 世纪英国为什么航海业发达,那是因为英国出现过一次严重的海上灾难,以牺牲一百多人性命为代价,促使英国人发愤图强,改变思路,改进航海技术,改善航海工具,发展航海事业。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也是英国日不落帝国兴盛的见证。从藏品就能看出英国开疆拓土的一些端倪,里面有很多文物馆,其中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的藏品最引人注目,像古罗马遗迹、古希腊雕像、埃及木乃伊和中国敦煌壁画闻名于世。这里面大批珍贵藏品都是探险家到各地冒险活动中得到的。

参观大英博物馆没有门票,但是每人需要租用一部同声翻译机,里面用多种语言介绍藏品,有时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藏品,也可以阅读藏品旁边的文字介绍,当然都是用英语解释的,又加上女儿的一位男同学为我们解说,使我们受益匪浅。小伙子学识渊博,稳重又儒雅,没有想到现在成为了女婿。

当我们看到埃及神庙里拉美西斯二世大理石雕像时,尽管头饰已经失去一小半,胸脯已经裂开,但石雕那逼真的神情,俊朗的脸庞,炯炯有神的眼睛,让人为之一振。我国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本有一篇文章涉及到世界遗产保护问题,其中提到埃及政府为了保护神庙里的石像,在修建阿斯旺大坝时,请求世界教科文组织帮忙,于是在全世界专家的努力下,神庙被成功搬迁,保住了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每次看到课本里那张由四人组成,其中三个石像完整,但只有一个缺头少臂且仅仅剩下孤零零两条腿的雕像矗立那里时,我都觉得那是一种缺憾。

我站在涅瑞伊得斯纪念碑前许久,虽然它从土耳其出土,但是属于希腊文明。从外形看壮观俊美,它像一座神庙,其实是一座坟墓。这是博物馆里面最完整最精美的石雕,只可惜三位女神都失去了头颅。如果头颅还存在的话,那惟妙惟肖的雕刻会更加完美无瑕,更会让人流连忘返。

大英博物馆收藏中国的珍品大约2.3 万件,光敦煌文物就达1.3 万多件,各个朝代的藏品都有,包括青铜器、绘画、雕刻、玉器、唐三彩、山水画、莫高窟壁画等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这些都是中国艺术的精华。幸运的是我们居然看到了现存于世最早的《女史箴图》。由于历史久远,画面颜色比较陈旧,人物表情有些模糊,但是人物的宽大服饰,衣带的飘飘欲飞,女人的娇美矜持,却那么逼真形象,呼之欲出;馆内令许多人驻足欣赏的还有一幅唐伯虎的绘画作品。

提起敦煌莫高窟,那是中国人永远的耻辱和伤痛。面前的经卷和壁画是100 年前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来中国盗走文物中的九牛一毛。之后外国人纷至沓来,以各种名义掠夺敦煌藏经洞中达三分之二的珍品。陈寅恪曾哀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随着一代代爱国学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探索和研究,“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却在国外”已成为历史,现在一些外国学者纷纷来到中国研究和学习敦煌学,将中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理念带向世界。科技的发展,使我国利用数字化技术再现藏经洞的全貌,向世人展现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和普通人的烟火气,再现曾经被封存的一段真实历史和不为人知的中国文化。

我们来到子午馆前面的高台上,那里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一棵大树立在风中,尽情地舒展枝叶向外生长。中间地面伸展着铜质线条,外边是由大理石砌成的石板,上面刻有世界各大城市所在的经度数字。明显看出一些地方由于长久踩踏而变得光滑。

站在子午线上心情激动不已,从小学习《地理》就知道本初子午线,那种神秘感在心中已经持续了多年,到现在才真真实实一睹它的尊容。我也在想如果沿着本初子午线一直向南到达赤道,站在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交叉点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女儿在线上蹦过来蹦过去,或者直接踩在上面,满眼放光,满脸灿烂。我和老公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女儿的行列。

女儿送我们到机场,然后返校。由于切换手机号没有信号,联系不上女儿的老公像丢了魂一样,坐立不安。大约一个小时后才和女儿接通电话,通完电话的他满眼放光,说女儿正在返校的途中,终于放下心。我心里嘲笑老公担心孩子是多余的,也开玩笑说没有女儿的帮忙,是不是害怕找不到回家的路?实际上,女儿已经长大,越来越成熟稳重,做事有主见,我相信女儿的能力,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猜你喜欢

教堂
Tikkurila教堂及住宅多功能综合体
教堂之四 纸上油画棒
布尔诺Beatified Restituta教堂
《教堂之夜》
瑞士新使徒教堂
天然大理石教堂
《教堂的玻璃窗》、《国宝》、《荷》
教堂
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