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策研究★

2023-12-26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9期
关键词: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梁 栋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2012—2022 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89 万亿元增长到40.16 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 万亿元增长到33.5 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了近一倍。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国GDP 的27.68%,制造业规模连续13 年居世界首位。同时,我国制造业高耗能、高污染形势严峻,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压力,制造业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发展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促进制造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跨越发展的关键举措。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信息化全面发展需要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要提升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深度融入工业化进程,才能助力数字化转型快速实现。制造企业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产业链改造,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促使数字化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

1.2 相关概念

1.2.1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形式的内容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载体,依托网络智能化应用,重构了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新经济形态。

1.2.2 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的探索起始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距离的限制,对于企业内部来说,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应对未来经济变化的关键,在于企业需要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变革,这被视为企业数字化研究的开端。数字化转型就是在数字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将数字技术和生产业务不断融合,推动企业生产制造、组织结构和服务运营模式不断转型和变革的过程。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具体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

孙晓峰等[1]针对水泥工厂数字化转型开展了研究,在水泥行业信息化基础上,建设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智能工厂,搭建了互联网平台,考核评价了工业互联网在万吨级水泥产线的实施效果。王玉珍等[2]认为,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低,钢铁行业微薄利润率难以支撑产业数字化的持续资本投入,缺乏数据中台支持,尚未形成有价值的数据集合、数字化转型,没有普适性的样板参考等难题,解决难题将促进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钢铁行业实现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由瑞凯等[3]认为,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在分析建筑企业现状的基础上,考察数字经济时代建筑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提炼数字化转型的框架,助力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雷江松[4]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探索数字技术与传统工程管理融合,改进技术,变革管理模式,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管理,实时监测全过程,为行业发展增添动力。刘兆龙等[5]认为,金融科技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了银行的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和服务模式,技术创新成就了金融创新,促进了银行业的快速发展。

2.2 关于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研究

刘玉书等[6]通过比较智能制造与传统制造的区别,认为智能制造是对传统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进程关系紧密。同时,发现工业互联网高速发展过程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专业人才培训、工业化联网安全等需要加紧解决。蔡呈伟等[7]认为,在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阶段,存在传统制造业要素为粗放式投入、产业链核心链条缺失、制造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工业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制造企业全产业链以及产品层次数字转型,通过调整生产制造组织方式及流程,创新产品服务,提升了制造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林风霞[8]认为,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供应链服务等方面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传统制造业应从管理理念、战略制定、技术革新、人才培养和组织管理等方面解决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工业互联网成功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吕铁[9]认为,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数字技术应用推动制造业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应积极面对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履行平台责任,通过智能制造、平台赋能和园区生态建设三条路径,助力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

2.3 关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

卢冬衡等[10]认为,数字化转型基础在于数字化,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由内到外、从局部到整体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可以通过剖析现状、确定目标、资源确认和评估优化四个步骤推动数字化转型。刘军梅等[11]认为,德国聚焦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国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要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应针对技术、资金、人才及管理问题,采取加快培养数字化人才、制定“中国标准”以及推进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实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刘培林等[12]认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缺乏标杆示范等问题,需要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平台等普惠政策,鼓励企业选择数字化转型,自主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并逐步完善数字化发展法律法规体系。成青青[13]认为,江苏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南高北低”局面,可以通过制定数字化政策赋能制造业升级、对接产业链与创新链、数字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等措施,提升数字化水平。

2.4 关于数字化人才需求与培养的研究

贠亚杰[14]认为,数字化人才培养应该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节奏保持一致,培养过程要以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出发点,在项目操作中锻炼人才,及时总结调整目标和方向,确保人才培养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要求。祝士明等[15]认为,伴随大数据、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产业数字化呼唤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技术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提升能力培养效率。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为媒介,通过数字化思维重构职业教育生态。徐懿等[16]认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新型数字化人才,数字化人才培养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必须重视的因素,能够影响转型效率和质量。职业院校应该主动对接人才需求的变化,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培养数据学习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探索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现有文献结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数字化赋能制造业转型发展,对具体行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揭示了行业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采取的措施,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化人才需求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制造业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关系到国计民生,面对国内外的诸多挑战,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制造业将迅速崛起,惠及经济社会各方面。政府、行业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正视困难和挑战。国家、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人才培养部门等单位要协调各方力量,采取多项有力举措,助推制造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

3 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3.1 数字化转型优化产业结构

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企业升级的重要动力。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础,制造企业迎来了生产制造、新型消费等全新的机遇,推进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实现快速转型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制造企业变革生产组织方式,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场景数字化,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变革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信息化、智能化知识密集型,数字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效率,促进了产业不断升级。

3.2 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制造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生产制造,提升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人才、资金、土地和市场等资源的集聚整合,发展技术密集型创新技术,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借助数字化道路,升级生产管理方式,释放内生增长潜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扭亏为盈,成功突破风险区,顺利转移风险并实现企业再增长。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补链强链的作用,降低企业价值链融入难度,提高企业收益。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消除地理距离影响,提升客户群体规模,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3.3 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管理决策水平

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变革,带来信息共享的便捷和高效,数据传输与交换及时有效,管理人员可以获取全面的业务及财务信息,据此做出适当的管理决策。数字化转型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专业工作智能化、业务流程自动化和管理工作精细化,减少大量耗时无用的工作,提高经营效率。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化人才的成长,数字化人才技术技能水平的提升,可进一步促进数字化转型。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能够针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应对各种挑战,增强市场应变能力,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决策效率。

4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4.1 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数字化转型基础薄弱

制造业在研发、产品生产、营销网络和人力资源信息等方面尚未建立数据共享体系,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信息化系统,模块分割较多,相互独立运行,多是为了满足某一部门的需要而添加,制造企业整体上难以实现数据统一,数据收集较为片面,缺乏整体性系统性信息。数字化设备应用不足,不同行业的数字化程度差别较大,生活服务消费等领域数字化应用较多,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领域数字化应用滞后,数字技术推广使用成效较低。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采购数字化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人才储备。制造企业存在畏难状况,企业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数字化设备供应不足,不敢转、不能转等状况较为普遍,很多大企业也很难将所有生产线全部进行数字化改造。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系统性设计,企业信息化基础较弱,很少有企业成立专门的数字化转型部门,很多企业由中层职能部门负责数字化转型工作,或单独由信息技术部门负责,或由业务部门参与,缺少顶层保障,很容易出现转型不力的局面。不同模块资源的共享体系尚未建立,不能够有效利用数字化智能实践。

4.2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滞后

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软件和大数据等技术基础较为薄弱,国内部分工业互联网平台也在探索之中,基础设施与核心技术制约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公共服务机构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有的自动化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较难,很少有平台企业能够实现数字化整体对接改造企业系统,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改造工程仅限于部分流程、部分节点的提升。很多平台企业建设中用户数量不足,数字化转型需求与供给不能合理匹配,融合场景受限制等问题较多。

4.3 企业管理层数字化转型意识薄弱

数字化、智能化是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趋势,生产管理智能化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智能化产品生产需要生产工艺、供应链流程系统整合。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有些管理人员没有机会或者没有自主参与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的系统知识培训,对企业发展没有长远规划,发展方向也受到了限制。如果高层管理人员不能全力支持数字化转型工作,数字化转型领导力弱,会带来较多阻碍。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提升的准确认识,对数字化、智能化理解不深入,把数字化智能化归结为产品数据的可视化或者产品信息互通等方面,认为生产自动化即是实现了数字化,缺乏对产品研发的持续关注。

数字化转型能不能带来较大的效益提升,会不会造成较大的损失,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会影响企业投入的积极性,数字化改造设备成本高,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又不能及时在经济利益上见效,具有较长的时滞,可能会影响生产经营的稳定性,打击企业员工的信心,对于生产制造模式和组织结构管理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企业不愿意轻易改变。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也让企业股东在决策是否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时候,产生一定程度的担忧。

4.4 数字化转型面临信息安全威胁

网络安全是数字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信息安全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互联网平台机构数据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制造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企业不愿意在信息安全问题上冒风险。制造企业上云之后可以提高收集信息的速度,提升工作效率,信息处理成本也会降低,但也会发生数据信息泄漏的风险,跨组织、跨网络、互联网数据传输安全问题,给工业数据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我国智能制造领域面临诸如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软件安全与网络系统安全等风险隐患,工业企业内部数据通过业务网、互联网等网络云平台,智能制造数据资源容易被不法分子窃取,发生数据安全事故。非法分子窃取企业重要信息,造成数据泄漏,会威胁到企业数据安全,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5 高水平数字化人才短缺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数量不足,数字化人才短缺是数字化转型障碍之一。员工技能水平关系到企业创新发展,人才缺乏,导致制造企业研发不足,产品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较低。引进与培养数字化人才,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缺乏规范的路径提升员工的数字化技能,数字化工程师短缺。从企业外部引入的专职信息技术人员,由于制造企业待遇与信息技术行业有一定差距,信息技术人员在制造企业的职业前途具有局限性,外部引入的数字人才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工艺和经营管理方面需要适应期,不一定能快速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内部培养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人才,虽然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但在计算机软件方面,可能存在缺乏数字转型实践经验。制造企业一线员工,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实践操作能力不足,通常依靠企业短期自主培训以及师徒结合方式传授技能,工作潜能及创新能力较低。企业工资制度固化,对于数字化人才薪资待遇难以体现价值,导致一些优秀的数字化人才流失,造成人才不足。

5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

5.1 加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统筹规划,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提升数据有效性,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数字经济时代,强化数字资源的重要地位,建立规范的数字化系统,将数字技术融合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营销售后,发挥数字资源优势,引领制造业正确发展方向。优化制造业发展,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挖掘制造企业数字化发展潜力,实施综合管理生产制造数据信息。制造企业要引入智能化技术,创新研发方法,引领研发方向,提升对生产流程、技术方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促进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5.2 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关键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后的生产线可以柔性生产,增加生产互联互通。政府应加大数字化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力度,建设国家级科创平台,为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基础。持续跟踪调研制造业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分析数字化转型需求及项目实施进展,帮助解决数字化转型实施中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持续推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集聚工业数据信息,增强制造业产业链发展韧性,促进制造业持续发展。数字化服务商为制造企业提供简便易用的友好型软件平台,满足企业需求。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应积极深入制造企业调研,充分了解细分行业的生产制造流程,结合工作岗位,创设适宜的数字化流程方案,提高项目实施的便利性。针对制造业细分行业建设数字化转型共享中心,加快制造企业数字化设备联网上“云”,提高制造企业智能化水平,发挥服务型制造优势。制造业数字化依托工业互联网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各地方政府结合产业特点,制定政策引导差异化的发展措施,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

培养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探索工业互联服务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可持续的企业和服务商利益分配机制。通过网络促进企业业务协作、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很多制造企业也在主动实践数字化转型。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支持制造领军企业开展数字技术研发,解决智能制造“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高端制造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技术转化效率。制造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技术供需对接、适当降低企业技改项目政策门槛,推动专利标准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管理水平提升,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5.3 加大金融财税政策支持数字化转型力度

鼓励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降低数字转型成本,提升效率。制造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是对生产制造组织流程的重新建构,需要投入大量资本,中小企业难以负担。在财税政策上,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针对数字化转型的相关费用,给予加计扣除,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政府需要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支出资金进行财政补贴,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针对中小企业资金实力不强、数字化能力不足以及数字化人才短缺的情况,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制造业提供转型需要的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积极宣传数字转型的好处,让数字化转型的实惠看得见、够得着。拓展制造企业融资方式,数字化转型增加了制造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用辨识能力提高,完善了企业资信评价机制,针对具体企业制定资金支持方案,降低企业在金融机构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

5.4 企业管理层持续更新数字化转型理念

企业管理层克服对数字转型认识不足的问题,要看到数字转型带来的积极作用,直面困境,主动转型,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入数字化发展的快车道。制造业数字转型起步阶段,数字化转型效果参差不齐。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对于数字化认识不清晰,也限于资金压力,不敢投、不能投。需要政府、工业互联网服务商针对企业管理层开展数字化转型意识培训,宣传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培养正确的数字化转型理念。示范引领制造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组织数字转型专家与有意愿转型的企业合作,探讨转型方案,促进专家资源与企业资源有机结合。全员参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才能够让企业尽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转型融合。

5.5 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信息安全保护

政府要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建设水平,为企业工业数据构建网络安全防护网。探索安全评估体系,针对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数据安全进行风险评估、数据安全能力评估认证。工业数据安全交换共享,规范数据产权标准,明确责任,促进数据安全,防范数据篡改、数据泄漏等风险。保护云平台数据和信息,杜绝不法分子盗取信息,防范数字化企业产品数据及技术数据泄漏的风险,减少损失,增强数字化转型的信心,提升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

5.6 引进和培养复合型高水平数字化人才

数字化人才能促进生产制造创新,全体员工应树立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理念。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人才是关键,应高度重视数字化人才培训,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组建数字化人才梯队,赋能数字化转型工程。为职工提供专业前沿的数字化培训内容,增强员工对智能化转型的认识,宣传数字化、智能化的理念,培养员工数字化意识,提升员工数字化专业水平。针对企业员工劳动技能弱、理论知识欠缺的共性需求,开展定点周期性培训。制造业企业要培养数字化人才,通过技能培训,使员工能熟练操作数字化设备。数字化改造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促使劳动密集型向智力、技术密集型升级。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及时辅导与跟踪调查,提高转型效果,逐步提高员工数字化技能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管理风险。

加大产教融合力度,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数字化人才,通过职业教育逐步提升数字化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加大职业本科高层次数字化人才的培养,积极为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储备。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数字化人才待遇,吸引数字化人才加入企业。保证制造业适应数字发展趋势,人力资本与企业数字化设备有机融合,优化人才结构,发挥数字化带来的竞争优势。

6 结语

我国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规模总量已跻身世界前列,成为制造大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等严峻形势,要突破困境,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数字化转型成为制造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举措。直面数字化转型的困难,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程度不够、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基础设施薄弱、数据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管理层数字化转型意识薄弱以及数字化人才储备不足等,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大力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数字化基础设施,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数字化人才培养,通过数字化赋能,助力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猜你喜欢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转型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沣芝转型记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