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以开封市为例
2023-12-26高文双
高文双
(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0 引言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领域。当前,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的主赛道和区域竞争的重心都在制造业。开封市的制造业在全省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存在产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等短板,需在多个方面实现转变。
1 开封市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先进制造业主导产业不突出
根据河南省政府披露的信息来看,河南18 个地市中,郑州以高端制造业、航空产业为支柱;东部周口、商丘等地以劳动密集型的食品、服装等轻工业产业为支柱;南阳、平顶山、焦作等以本地特色产品深加工和研发为支柱产业;洛阳、新乡、安阳等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为支柱产业。而开封等地,目前处境比较尴尬,近年来一直无法孵化出适合自身定位的制造业支柱产业[1-2]。
1.2 先进制造业集群效应仍待提升
开封先进制造业发展依然离散,主导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链协同运转不畅。全市八个产业聚集区发展不均衡,互相之间缺少关联性,主导产业不明显导致开封制造业没有向心力,企业种类多、规模小,呈点状分布,集聚度不高。信息和技术等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集群发展效应不强,导致无法形成本地产业合力,集群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低
近年来,开封市在“制造立市”战略引领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仍较低。开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百分比2017 年为4.9%,2019 年为8.9%,2021 年为11.9%,虽然在逐步增加,但占比较低。低端产品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技术创新缺乏活力。
1.4 产业规模小,人才外流严重
2021 年开封市产值超50 亿元的只有奇瑞汽车、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封市具有优势的六大产业总体规模较小,龙头骨干企业少,辐射带动作用有限。由于整体企业规模偏小,人才竞争激烈,外流现象严重,从而反过来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开封2020 年外流人口81 万人,2021 年城镇化率52.9%,低于全省3.6 个百分点,人口外流严重,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各产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
1.5 工业占比低,结构老化,传统产业充门面
近年来,开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河南省规上企业增加值增速和开封GDP 增速,但开封规上企业增加值却持续下降。规上企业是经济实力的核心支撑,持续下降趋势是一种警示。在开封市的主要工业门类中,排在前面的依然是传统产业,这样来看开封二产最大的问题就是结构老化,开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动能不足[4]。
1.6 研发经费低,未来科技储备不足
2010—2020 年开封市(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 的比重最低0.8%,最高为1.3%,河南省(R&D)经费内部支出占GDP 的比重最低0.9%,最高1.6%,全国(R&D)经费支出占GDP 的比重最低1.5%,最高2.4%。开封的R&D 经费内部支出占GDP 比重远低于河南省和全国水平。近年来开封专利申请数和专利授权数不高,占全省总数的2%左右,进步空间巨大。
2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机理
2.1 质量变革机理
通过信息化的加持,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加速运转,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企业服务水平。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的生产、销售模式逐步扁平化,消费者地位提升。网络平台的产生,导致信息收集的速度、广度发生质的变化,制造业开始直接面对消费者。制造业利用数字技术收集消费者的喜好,在生产前期进行产品特征的调整,通过智能车间、定制化工厂等进行精细化生产,将产品送到客户的手中,摆脱了过去传统产业结构时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提高了产品质量。
2.2 成本节约机理
通过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制造业可以获得准确的成本价格情况,从而达到降低边际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效果。数字经济时代,边际成本将逐步降低直至趋零。企业通过新兴技术,能够准确、高效地获得生产要素的价格、规格、质量等详细情况,降低企业生产链上游的成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智慧工厂,重新设定生产流程、管理架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产品在销售阶段可以使用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网络销售平台进行磋商和运输,又降低了产品的交易成本。
2.3 规模效应机理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电商平台产生并影响了绝大多数产业,网络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的广泛性应用,让市场和产业的各种边际模糊化,甚至消失,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对接,产品门类进一步精细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成为大众现象,市场范围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让消费市场形成规模效应,企业也因之受益。
2.4 精准配置机理
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生产主体通过大数据、智能工厂、电商平台、物联网等科技,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资源配置,使人力、资金、物资、信息等资源提高流动性,进行最优配置,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资源配置成本。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工厂,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降低生产成本。数字经济带来大数据精准营销,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粗放式海投广告的营销模式,现代经济能够直接将广告投放到目标客户面前。
2.5 效率变革机理
通过使用新的科技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在研发、制造、交易环节全方位地降本增效,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通过大数据、电商平台和智能工厂等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整合产业上下游采购、生产、销售的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形式的改变,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
2.6 动力变革机理
通过科技赋能,数据和科技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进而引发制造业关键要素和基础设施的变化,导致新业态的产生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企业通过大数据平台收集和分析行业数据,使得工厂能够及时调整生产方向,制造更具市场热度的产品,极大地降低了传统制造业与市场脱节而造成的损失。电商平台和现代通信技术让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更加的及时,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同类产业的集群化发展。现代的物联网技术让产品的流转更加便捷,缩短消费者等待时间,企业也能及时取得市场的反馈,发现产品的问题作出调整。
3 开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路径
3.1 树立正确的政策导向,精准制定产业政策
政府要明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思路,结合国家政策《中国制造2025》制定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进行信息化变革的路线,推动制造业现代体系的建立,进行企业结构优化,创造新动能,形成贯穿整个改革的工作主线。持续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为制造业的数字化变革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制造业稳链补链延链强链行动,增强产业链韧性。将“万人助万企”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到位。进一步优化政策协调机制,简化企业相关工作流程的审批环节,加快企业的行政审批速度,全流程支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完善制造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支持制造业改革升级。充分发挥金融对制造业发展的助推作用,建立制造业投资发展新平台。完善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鼓励第三方创建数字化智库,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撑。构建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为企业转型提供人才,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要素。
3.2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政府职能部门应该率先进行科研体制创新,牵头组织高校、研究机构向企业的科技输出,打通从高校到市场、从科技到产业的通道。完善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学术主导体制,支持各类科研组织与制造业企业相结合选择科研项目,为制造业科技赋能提供战斗力,完善容错型科研机制,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研创新工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政府有关部门从税收、资金等方面提供帮扶,加大企业科研经费的持续性投入,鼓励研发部门持续开展数字技术研发、智能产品创新等,并与市场部门合力推进科技成果应用。建立健全专利申请、保护机制,保障企业的专利权,形成企业科研的良性循环发展。有效利用“郑开科创走廊”的优势引进科研力量,推动开封市传统制造业的科技赋能。围绕河南大学、河南科传等高校的科研能力,推进建设共享平台,加强研发合作,共享科研成果。
3.3 深入推进产业融合
数字经济时代,应当加强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新一代的数据、信息技术应用到传统制造业,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管理效率为目标,持续推动大数据应用与产业的结合,鼓励企业在采购、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全链条使用数字技术和装备,逐步创建智慧工厂,提高企业生产力。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将个性化定制、共享生产平台、人性化售后服务等服务型要素添加到产业中,拉近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引导企业从只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提高商品的附加值,不仅要提高盈利能力,也要创造属于开封的品牌影响力,从而提升开封市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4 构建数字化产业体系,健全新型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5G、大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未来制造业的高质量转型升级奠定好基础。加大力度发展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安全等信息化服务,积极探索大数据平台下的商业和服务模式,积极推动移动、快速、安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必不可少。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保持可持续性,建设前进行合理化的规划,适应本地实际,预留容错空间。充分做好对原有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工作,防止资源浪费。不断推动企业和数字平台的磨合,及时作出调整,将新型设施利用最大化,提升新型基础设施助力效果。要培养超前思维,谋划布局新型产业,为日后的新兴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打好基础。
3.5 加快产业链整合,壮大新兴产业集群
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从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利用新型产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关键核心产业的产业链整合,实现产业价值的提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标,全面提升集群协作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优势。严格落实“2643”布局,尽快在市区建立农副产品加工、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家居、医药和医疗器械、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加速推动5G 产业、新型显示及超清视频、新一代光源3大未来产业。
3.6 提升人员素质素养,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应当制定数字化人才战略,通过交流、合作、招聘等多手段引进人才,为企业服务。构建本地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教育体系,将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相融合,多层次、多维度、多链条的培育企业需要的各类人才,真正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建立真实有效的数字化人才培训体系,政府、企业、高校、职业院校进行深度合作,建立培训体系,完善相关培训、福利政策,真正重视人才的培养。创建良好的数字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监督,完善人才培育保障制度,加大政策、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打通人才晋升、涨薪的渠道,健全考核、选拔机制,充分激发行业人才的干事热情,真正形成重视人才的社会环境。提升管理者水平,培育企业家精神,探索建立政企互派机制,增进换位了解,让企业真正地扎根在开封,服务开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