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先进制造业国家发展经验对山西省的启示

2023-12-26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3年9期
关键词: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

武 鑫

(山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0 引言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1-2]。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当前,是山西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坚持把制造业振兴作为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加大招商力度,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制造业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体系,把山西省打造成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全面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

1 山西省制造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21 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为3 707 亿元,同比增长37.5%。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6%。全省已形成钢铁、焦化、新材料和装备制造等产值超千亿制造业产业集群,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2)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21 年,全省制造业R&D经费投入为16 914 亿元,同比增长14.5%。开展R&D活动的制造业企业达到976 家,比2020 年增长35%。当前,全省有7 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403 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4 个,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基本实现全覆盖。

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1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5%,快于规上工业6.8 个百分点。信创、大数据和半导体等产业发展迅速,推动了全省数字经济体系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加速突破,基本形成以燃料电池、电动整车为牵引,上下游配套协作的产业新格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4)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2021 年,全省制造业企业数为数量4.88 万户,比上年增长12%。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达到3 191 家。2021 年,全省营业收入超过50 亿元、100 亿元的制造业企业分别达到27 家、14家,形成了一批创新强、专业高、品质优、效益好的制造企业,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9 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 113 户。太原重工、山西沁新等企业荣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5)发展环境的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巩固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倾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实现一般项目“全承诺、无审批、拿地即开工”,全省93 个开发区全部出台领办代办工作制度。

2 存在的问题

1)创新力弱。2021 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为186 亿元,全国排名19。山西省有效发明专利数12 336 件,全国排名19。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3 682.4 亿元,全国排名14。山西省新产品开发7 501 项,全国排名19。山西省新产品销售收入为294 亿元,全国排名21。山西省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187 亿元,全国排名20。山西省技术市场成交额13.4 亿元,全国排名23。由此可见,山西省制造业创新及研发能力有待加强。

2)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山西省制造业主要集中于资源密集型行业,涉及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其营收占山西省制造业的84%,且这三个行业都与煤炭产业相关,表明山西省制造业对资源有严重依赖。而以资本和技术密集为主的新兴产业则不到100家,其营收占比仅为9%,制造业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3)高技术人才缺失。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世界一流生产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使用最新生产工艺,对生产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企业的技术工人驾驭高新设备和工艺流程的能力不足,导致生产出的产品达不到高质量的要求。

4)市场竞争力不足。山西省的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如原煤、焦炭、生铁和粗钢等低附加值产品,制造业高附加值产品严重匮乏。2021 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名单中,山西省仅有7 家企业入围。工信部公布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山西共有66 家上榜,仅占全国的3.3%。

3 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经验

3.1 德国

1)多元主体的创新体系。联邦政府负责制造业创新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并提供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公共研究机构和大学负责科研技术攻关,政府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并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将研究成果产业化,鼓励人才到企业发展,为其培养大批高技能型人才。企业是主要的创新主体,重视研发投入。2021 年,德国企业研发投入约1 126 亿欧元,根据《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行》,研发投资最多的100 家企业中,德国有13 家公司。各创新主体密切合作,最终形成高效、稳定的德国创新体系。

2)“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3]。以职业学校和企业培训为两大主体的人才教育模式,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和企业培训交替进行,其目的是为企业培养实战技术过硬的“工匠”。此外,商会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制定培训标准和课程,监管职业培训,考核职业能力,这样能够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及时做出调整。

3)服务协调的行业协会。德国几乎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协会,对本行业发展进行指导、监督和协助。协会广泛吸收本行业企业的建议,向政府及时反应。同时,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协会充当“桥梁”,征求企业的意见,确保制定的政策能够符合当前的社会需求。

4)密切分工合作的大中小企业。当前,区域竞争力取决于区域产业链的整体竞争优势。德国深知这一点,非常重视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紧密合作。以奔驰汽车行业为例,汽车厂家与上游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汽车厂将所需的原料信息传递给上游厂商,供应商根据提供的需求信息及时将零部件直接供应到汽车生产厂家。同时,汽车厂与下游经销商也联系紧密,生产出来的汽车立刻通过分销商运到世界各地。

3.2 日本

1)独特的职业教育体系。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精湛、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日本的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多层次的初、中、高级技术人才。除学校教育外,企业内的职工教育和公共职业训练是其一大特色。企业成立自己的职业教育学院,如松下电器学院,培育本企业自己的熟练工,不仅抓职业教育,还抓企业的经营教育,对管理者、骨干员工和新职员进行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教育。同时,公共训练方面,申请者通过就业咨询,形成明确的培训要求,由职业能力开发机构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2)以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强自主研发并重的科研体制[4]。20 世纪50—80 年代,日本花费超百亿美元,从发达国家引进3 万多项先进技术,其中,制造业是引进技术最多的部门。在引进技术同时,注重创新,博采各国技术之长,形成自己的技术。加大自主研究与开发,公共研究机构和大学承担30%,民间企业承担70%,各大公司把自主研发放在头等重要位置。

3)上中下游稳协同的产业链。日本的产业是金字塔式结构,最上层是超大企业,如松下、索尼和三菱等,中层是为其提供零部件配套的中小企业,下层是为中层提供配套的小微企业。三者分工协作、共同促进、利益均沾、共赢发展。其最大好处是,中小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技术提升与精进,如“哈德洛克”公社,生产出了一种“坚固无比、永不松动”的螺母,是世界其他国家都无法媲美的。

4)良好的发展环境。日本政府及时向企业发布国内外经济信息,并指导企业结合自己的生产实际和市场情况制定计划。同时,制定不同时期的产业政策,对大力发展的行业进行扶持,对要紧缩的行业进行控制。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在税收、金融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引导企业转型发展。

4 对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启示

1)实施创新驱动,加强制造业创新能力建设。山西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在加大核心技术攻关的同时,加强对制造业智能化的改造,将物联网技术、5G 技术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进行有机融合。产品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成果,企业应重视对研发的投入。同时,加强企业间在研发上的合作,提高研发的资金投入额度。随着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物联网+”模式已广泛应用,传统制造业应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对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优化调整,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推动制造业的业态创新。此外,要合理引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提高自己的研发创新能力。

2)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全面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技改提质行动,走智能化、低碳化和绿色化发展之路。限制粗钢产量,加快延伸钢铁等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巩固传统产业去产能成果,加大钢铁、焦化和水泥等行业的节能改造力度,推动高效循环发展。进一步做好煤炭深加工,发展煤化工、煤制油等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数字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现代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大“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培育力度,打造“链核”企业,提升对“链主”企业的反哺能力,增强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型人才。德国、日本制造业蓬勃发展得益于特有的职业教育。为此,应借鉴其成功经验,发展自己的职业教育。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职业教育发展,并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相应的课程。企业可为实习生提供合适的岗位进行实践操作。政府与企业密切合作,鼓励学生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及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更好地适应新技术,进而满足山西省制造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通过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等手段,培养具有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贯穿教育的全过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建立健全终身学习体系,完善专业人才的晋升机制,促进工匠终身学习,培养具有工匠精神、技术本领过硬的高精尖人才,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4)完善政策制度,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产业政策和规划,引导企业发展方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和税收等政策手段,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推动全社会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维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此外,为了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体系,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补助,降低风险,鼓励其开发新产品和新渠道。

5)提供“保姆”式服务,促进大中小企业密切合作。借鉴德国、日本的经验,政府“牵线搭桥”,制定相应政策,推动大中小企业合理分工协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企业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采购本土中小企业的产品,推动上下游之间国产化配套。同时,政府加大国产产品的采购力度,支持大中小企业协作发展。此外,行业协会也要发挥上传下达“中间人”的作用,将政府的政策意见传递给企业界,将企业的诉求反馈给政府,政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有效解决企业的发展难题,促进上下游产业链无缝衔接,大中小型企业密切协作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山西省制造业高质量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