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视域下的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探究
2023-12-26陈锜陈琼
陈 锜 陈 琼
“双一流”视域下的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探究
陈 锜 陈 琼
[四川大学]
在建设“双一流”大学过程中,高校后勤同样需要匹配“一流”的文化建设水平。传统的后勤职能开始发生转变,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高校后勤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四川大学为例,从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意义、现状、重点和难点分析出发,以“服务育人”为中心,提出“五个一流”的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创新思路,并以具体的示例阐述其创新点。通过对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探究,真正体现四川大学后勤保障部“以改革求发展、以服务求生存、以管理求效益、以贡献求支持”的理念。
服务育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双一流”
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离不开高校的培养。而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的后勤部门,同样起着“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建设“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这不仅是培养一流人才的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的要求,更是对“三全育人”机制的全面提升。高校后勤有别于企业后勤部门,与高校的教学部门职能也有所不同,这种特殊性决定了高校后勤的文化建设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随着高校师生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对美好校园生活的向往,高校后勤管理面临巨大的挑战,以服务育人为中心的文化建设正是应对挑战和推动高校建设的有效措施。这既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能充分体现高校后勤工作的特殊价值,以四川大学为例,要达成全面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后勤文化建设。
一、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意义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并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是高校的指导思想。高校后勤作为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稳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在社会化改革时期还是当前对标“双一流”建设开展的后勤改革新探索时期,“三服务、三育人”即“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始终是高校后勤的宗旨。通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打造具有西部高校特色的后勤文化,为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的后勤服务;通过点点滴滴的细节服务,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宣传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提升后勤保障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升后勤员工队伍的职业素质,从而实现服务育人的目标。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个目标包括对高校理论研究、办学效益、师资队伍、优质生源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包含了对高校后勤的服务育人要求。“双一流”大学建设离不开一流的后勤服务保障,而一流的高校后勤文化则是一流后勤建设的动力和支撑,是助推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的动力源泉。[1]
二、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部分高校对后勤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后勤部门历来需要在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方面做出平衡。在传统的观念里,后勤部门的主要职能只是提供后勤服务保障师生的便利生活需求,往往重视“硬件”建设,而忽略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高校对后勤部门服务育人职能的监督机制也尚未完善,缺乏对服务育人和文化建设的具体考核措施,随着后勤改革中逐渐引入的第三方参与,导致后勤部门在高校里处于被边缘化的位置,后勤人员缺乏荣誉感和归属感。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上没有向服务育人的内涵倾斜,虽然在硬件设备上有所升级换代,但是对于组织文化宣传活动的经费却不多,并没有真正将“全方位育人”的指导思想理解到位,也没有落到实处。随着高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推进,后勤文化建设工作已经开始有所反思和调整。
(二)高校后勤人才队伍的素质需要提升
高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既包括管理干部,也包括一线的服务人员,当前高校后勤中管理人才偏少、青年骨干流动性大、一线员工年龄偏老的形势日益严峻。
在引入高端人才的过程中,高校往往偏重科学研究型人才和专业教师的引入,而后勤岗位由于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也没有得到高校足够重视和政策支持,导致后勤部门高学历、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偏少。作为一个部门的管理决策层,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服务意识和后勤管理的专业素养,容易导致后勤工作流于表面,阻碍后勤职能的正常发挥。
很多高校的基层服务人员由于门槛比较低、流动性大、管理模式单一、激励机制不完善、薪酬待遇不高等原因,员工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部分员工是由学校教师的亲属来担任,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经常导致权责不明、公私不分、效率不高、专业不强的情况发生。由于对“打杂”身份的刻板印象,通常没有对后勤服务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思政教育。
(三)对于后勤服务育人的认知不足
高校后勤人员是直接接触在校师生的主体,是践行保障服务的具体实施者,直接决定了后勤服务的工作质量,对于高校后勤的服务育人功能发挥着直接且重要的影响。但在现实中,很多后勤人员并不具备服务育人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服务育人的意识淡薄、热情度低、方式单一,无法真正有效发挥高校后勤育人功能。他们对于自己的定位往往只限于“后勤”二字——认为校园环境干净整洁、基础设施使用顺畅、饭堂饭菜可口、能源水电保障到位就是做好了后勤工作,而对于“服务育人”四个字的理解认知尚存在不足。
师生对于后勤人员的认可度也只停留在基础服务水平上,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同样承载着的服务育人职能。
(四)后勤服务育人的内容形式和推广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大部分高校开展的服务育人的形式都是基于后勤服务范围内的“安全”“节能”“劳动”等传统活动,相对来说主题明确却比较单一,缺乏创意和吸引力,导致活动效果不理想。在实际活动中,千篇一律的活动形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更不能让学生在活动互动中领悟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因此难以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在宣传后勤服务育人的理念时,仍主要依赖传统的宣传海报、公告栏等形式,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够充分。“我想说什么,你就只能看什么”这种单方面展示信息内容、读者被动接受的宣传形式,缺乏与受众的互动,不仅宣传场地受限,而且不利于传播。学生不能在第一时间参与其中的创作,就很难用热情带动推广,对于文化建设的目标理解也难以深入。
三、“双一流”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四川大学现有后勤文化建设的梳理和总结,以及对新形势下后勤文化建设新思路的探索,为当下处于瓶颈时期的我校后勤改革找出有实用价值的文化建设系统方案,这是四川大学在推进“双一流”高校进程中后勤文化建设的重点。如何用创新的、与时俱进的文化建设手段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这是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难点。
从四川大学后勤服务监管平台上的数据来看,学校师生对于后勤服务的反馈重点主要在基础维护方面。以2023年一季度为例,在280个发帖中,内容涵盖食品、卫生、安全、消防、节能等方方面面,但投诉和建议内容基本没有提及文化建设相关内容。查看其他高校后勤服务情况也基本上只是针对后勤基础服务的情况进行反馈。
通过在四川大学的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实际走访广大师生,以及用网络匿名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反馈,重点了解我校后勤现有文化建设的现状,收集广大师生对于后勤部门在加强服务育人方面切实可行的建议。结合各高校在后勤文化建设和服务育人方面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在后勤改革新形势下发展后勤服务育人的文化建设新思路,最终形成具有四川大学特色、有实用价值、符合四川大学实际情况的文化建设系统方案,从而对内能够有效提升后勤员工的文化认同感,对外可以提升后勤在学校师生中的形象,营造“服务育人”的氛围,达到“服务育人”的目标。
四、“双一流”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究
“双一流”的高校必须要有 “一流后勤”。“一流后勤”是为“双一流”建设高校服务的,以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创新后勤体制机制为保障,以先进的服务方法为支撑,以后勤文化育人为指向的高校后勤综合改革构成的一流后勤保障体系。[2]有了这样的后勤保障体系,以服务育人为中心的高校后勤文化建设才具备实施基础。四川大学在后勤管理改革中,敢于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尝试,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以下将用“五个一流”的行动方案来阐述四川大学后勤文化建设的思路。
(一)打造一流的后勤人才队伍
提升后勤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后勤人员的专业培训,奠定服务育人的基础,深刻理解高校后勤人员是“不上讲台的老师”,高校后勤是“没有讲台的课堂”的这一育人精神。[3]转变后勤人员自身观念,将“服务”和“育人”两大职能并行重视,在服务过程中提升育人意识,在育人过程中做好服务。
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在后勤人员当中开展“每月一学”活动,由后勤人员做主角,在活动中给其他后勤人员讲解自己对于某项服务技能的掌握方法、某项服务理念的学习心得,甚至是某个文化风俗的了解,某篇诗歌的朗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活动的踊跃参与,用实际行动提升后勤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后勤人员的服务育人意识。
(二)营造一流的校园环境
一流的校园环境既包括硬件设施上的优质,也包括展示川大精神的校园文化软实力。校园环境不仅是宣扬大学精神的物质载体,也是春风化雨的思想传递。高校后勤环境规划在融入校园发展历史、文化、办学性质的同时,也要随着时代发展体现校园的新亮点、新特色。校园特色育人环境应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校内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增强川大师生在忠党爱国、尊师重教、博学慎思、节约勤俭等方面的良好意识。
四川大学的三个校区各具特色,不同的校园环境搭载不同的文化宣传。望江校区作为最早的川大所在地,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辅之以中国古典文化的展示,可谓相得益彰;华西校区重在医学专业,西式建筑搭配西方文化的展示,恰到好处;江安校区作为四川大学最新最潮的校区,用当代时尚元素展示校园文化再合适不过。
(三)构建一流的沟通体系
高校师生既是后勤服务的主要对象,也是服务育人的主要实施对象。因此,加强与广大师生员工的沟通与交流,虚心听取师生员工的实际需求,重视师生员工的反馈信息,是高校后勤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对于后勤服务人员来说,校园无小事,顺畅的沟通,积极的回应,妥善的处理都是优质服务的体现。要做到“一流后勤”,必须搭建顺畅的沟通交流平台。
除了已经上线的川大后勤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留言板块,还应该有更贴近现代师生生活的沟通渠道。比如在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针对师生反馈的意见进行及时处理,做到“收到一单,报道一单,处理一单”,通过视频和图文等方式,做到处理过程全透明,不敷衍,不忽视,形成沟通形式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信息反馈全公开。
(四)开展一流的校园文化活动
以“服务育人”为中心的后勤文化建设从来不应该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落在具体的每一次行动中。想让师生切实从高校后勤的文化建设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上也应尽量契合这一原则。千篇一律的“活动三板斧”缺乏新意,师生参与的兴致不高,效果就很难达到预期。
同样是消防安全宣讲,邀请专业救援人员进行实地展示和师生的现场参与,会比贴几张宣传海报收到的效果更好;端午节到了,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穿汉服、吃粽子、做香包”的活动,既能增加师生的参与性和活动的趣味性,也能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组织师生厨艺大比拼,让师生自己动手制作美食,由食堂后厨师傅来打分,身份互换、相互体谅,能有效增加后勤员工与师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川大后勤每年一度的“优质服务月”活动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中逐步走向成熟,从刚开始由各单位分别组织开展服务活动拼凑到一起,到后来逐渐形成了 “我最喜爱的家乡菜” 学生厨艺大赛、宿舍免费熨烫衣物活动等一批固定活动品牌,今年的“优质服务月”活动,更是打造出健康同行、暖心服务、寻味川大、绿色校园、安全有我等五大板块的近20项活动,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五)建立一流的管理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科学的后勤管理机制是高校后勤实现“服务育人”的根本保证。后勤人员中的党员干部是后勤管理的核心力量,发挥着重要的带头作用。建设“大后勤、大保障、大服务”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是最终实现高校师生共建共享共治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
一流的管理机制包括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以及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等。只有把规章制度建设与后勤文化建设相融合,用制度的力量来营造全过程的育人环境,才能建立科学规范、稳定持久和与时俱进的后勤管理制度体系。
在后勤管理方面,还要引入考核机制,大力宣扬后勤文化,增强后勤人员的归属感。成功的后勤管理最终会反哺到后勤文化建设的成效上,体现在服务育人的细节中。
五、结语
在推进“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对于高校的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也体现在日常行动中,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在构建“三全育人”的体系中,高校后勤的文化建设普及面广、持续性强、影响度深,这必然对高校后勤部门的能力要求提出新的挑战。只有后勤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带头作用,建立科学的、创新的、规范的、个性化的后勤文化管理体系,提升后勤员工在服务育人方面的能力和意识,提高后勤部门对于服务育人环节的重视程度,才能将“服务育人”的理念贯穿始终,才能将高校后勤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1]顾丽娟, 梁学荣, 薛子璇. 新时代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研究[J]. 高校后勤研究, 2019(07):3.
[2]赵建岭. "双一流"视域下的高校后勤综合改革研究[J]. 高校后勤研究, 2020(S01):3.
[3]饶灿. "双一流"大学建设视域下高校后勤育人功能路径探究[J]. 经济师, 2021(09):2.
基金课题:四川省高校后勤协会2022-2023年度立项课题《以服务育人为中心加强高校后勤文化建设》(课题批准号:20220103)
(责任编辑:赵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