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立德树人”
2023-12-26徐莹莹黑龙江省鸡西市农垦高中学校
■ 徐莹莹(黑龙江省鸡西市农垦高中学校)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水平提高以及人们思想进步的情况下,社会大众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了新要求,尤其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先进手段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这使得在高中阶段进行德育的契机更加成熟了。在当今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大,使得高校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德”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已经被广泛认可,并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同,但是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究与完善。
一、“立德树人”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提升同学们的文化修养,增强高中学生的文化底蕴
高中语文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新《课标》中对文化教育进行了明确规定,强调“人文精神和传统道德相协调,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提出“以人为本”,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等要求。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胜任这份工作,并能将“立德树人”的培养理念融入课堂之中。高中阶段是孩子们学习母语知识技能的阶段。“立德树人”的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整个高中阶段全面培养学生们的“立德树人”意识,能进一步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积累,学习模范人物的崇高理想信念与良好道德品质以及积极向上精神面貌,从而提高自身的境界与眼界;同时还能充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高中生的思维不再单纯局限于课堂教学,当深刻领悟到“立德树人”的魅力之后,高中生们将会在行动上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2.领悟道德之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期间,加强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其在学习中更加具有主动性与积极性。“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思想,在高中阶段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来带领同学们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在对同学们进行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合理之处,教师大都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对语文知识的探究兴趣始终没能得到进一步激发。通过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立德树人”教育这一形式,则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走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世界,激发学生内心“立德树人”的情感,并且让学生产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喜爱之情,认识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3.有利于高中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
高中语文并不是一个死板的科目,它是一个需要学生理解的科目,它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更新,语文这门科目在社会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了。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一个黄金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智力提升的一个关键时期,这段时期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高中语文对于学生了解过去、理解未来也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中进行立德树人方面的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高中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正确方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1.“立德树人”教育的方法不当
“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中语文教育只注重学生对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等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模式长期以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情感态度形成。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艺术感以及人文价值观念的缺失,使语文课堂教学无法发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在高中语文“立德树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以学生为中心,只布置简单的背诵任务,这会让“立德树人”的真正内涵得不到发挥,使同学们领悟不到“立德树人”的思想。高中阶段作为学生身心发展、认知能力提高和学习效率提升的重要时期,在高中语文的教育过程中,忽视“立德树人”教学的重要意义,使用错误的教学方式去培养学生,无疑会使高中阶段的“立德树人”教育雪上加霜。
2.“立德树人”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学生认识自然、理解物质世界重要的方式之一,它还能帮助学生学习丰富多彩而又独具魅力的文学经典和人文精神,因此,在高中阶段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尽管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喜欢在课堂内外对知识进行探究与学习,会自觉地把关于“立德树人”的学习活动当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讲,其自律意识往往比较差,所以他们在进行知识的学习时充满随意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关于“立德树人”知识学习时间的计划,通常来说不能有效做到持之以恒地去领悟和学习“立德树人”的相关知识,导致了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立德树人”教学活动断断续续地进行,与“立德树人”相关的知识内容失去了良好的连贯性,所以往往“立德树人”教育的效果较差。
3.教学模式单一且机械,没有找到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契机
传统的、灌输式的、死记硬背的语文教学方法,在一些教师的思想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即使是在新格局下,在新课改的阶段中,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也存在着一些局限和不足。在传统的语文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只是单一地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讲解书本中的语文知识以及课堂内容的安排上也比较单一古板。因此,这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还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认为“立德树人”就是提出道德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解答,这是不正确的。“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相关的语文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还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不然课堂上就会出现无效的道德教育。在这种错误的“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中的思考时间就会大大缩小,本身语文就是一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学习的科目,这样一来,在错误观念的引导下,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不仅如此,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的德育教学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以书本中固定的知识点为中心,让学生死记硬背地去完成语文知识的学习,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们的思维得不到真正的发展,也不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更不利于学生道德的养成。
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1.采用协作方式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高中阶段的立德树人教育,其组织形式多种多样,通过与伙伴协作还可从不同研究视角完成中国自古以来有关立德树人传统文化知识的自主探索。在同学间协作探索的过程中,高中阶段的学生们潜在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可以被充分挖掘,他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更充分地想象、思索,发表个人见解。合作和讨论活动以鼓励学生思考为主,在立德树人的学习过程活动中,学生完全可以充分针对立德树人教学的目的、内容、主题、思想去阐明他们自己独特的理解,通过肢体语言充分表达自我,表达他们自身对于立德树人的理解。合作学习还为高中学生有效进行立德树人的学习提供了机会,保证学生可在相互学习的氛围下,提升整体的立德树人意识。对于高中年级段的学生群体而言,教师就应该重点加强正面引导,进行有序科学高效的分组,依托立德树人的教学,完成常规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学习我国历史上优秀的道德知识。
2.借助中华优秀古诗文,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新课改要求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在高中语文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备受重视。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佳作,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内涵,提高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之情;而且能够让他们通过赏析古诗文,来表达自己的崇高理想,从而超越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重复朗读蕴含着传统文化精华的古诗文,是感受源远流长的立德树人思想的重要途径。古诗文与现代的文学相比具有押韵、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等特点,古诗文也因此凭借它所独有的音韵感和节奏感,激发高中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中,在有关立德树人的古诗教学中应该贯彻“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尽可能地采取各种方式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古诗文的过程中理解、感悟、体验古诗文之美,领悟传统的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能够感受古诗文的语言之美,感受古诗文的节奏美与音乐美,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地融入古诗文所描绘的“立德树人”情境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古诗文的教育意义,真正通过古诗文教学培养高中学生的高尚品德。
3.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中形成的,它蕴藏着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和道德情操。要想在高中学校进行立德树人教育,就必须在高中的学校中营造出相应的道德氛围与环境,营造出有利于学生进行德育知识讨论的情境,以此来传授德育知识。
相关高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已有的教材内容出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了严格挑选,并进行过适当调整的,其中不仅包含本学科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德育知识的精华。德育知识对学生的成长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相关的高中教师要不断进行挖掘,从已有的教材中挖掘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来对同学们进行德育,这样不仅可以进行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更加充分的理解,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实际的行动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尊老爱幼、自立自强、努力奋斗、心怀天下等优秀传统道德品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也必须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
4.加强德育知识与高中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高中校园中进行德育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渗透人文精神与道德观念的作用,我们要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校园内可以多开展一些有关弘扬儒家精神的活动,比如为学生介绍儒家精神中的“仁”等思想,将这些生活中所需要的良好道德与高中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在高中校园中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渗透道德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教育中渗透德育是培养高中学生的良好习惯、形成健全人格、塑造健康心理、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其今后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相关的高中教育者一定要对校园内的学生进行德育,并且在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同学们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能够达到进行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将德育知识的学习落实到高中学生的实际生活行动之中,真正地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落实到高中的校园教育之中。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初步形成高尚情操等品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在高中的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君子”行为,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育居于核心地位,中华优秀古诗词、戏曲等具有浓厚人文色彩和历史积淀的知识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精神寄托,以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高中生立德树人的教育,成为当前我国高中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