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2023-12-26李莹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龙潭镇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活化初中语文

■ 李莹(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龙潭镇中学)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生活化的设计和应用促进了语文教学的进步,从生活化视角出发,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使学生在提升文化涵养的同时能够形成自主探索生活中语文知识的意识,充分满足了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拓宽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空间。教师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树立生活化教学观念,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贯穿于语文课堂,积极开展联系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感悟,同时有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

一、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现状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当中,由于受到以往单一教学模式的影响,未能及时改变教学观念,没有充分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缺乏积极挖掘生活资源融入课堂当中的教学意识,反而过于依赖语文教材。学生能够获取知识的渠道仅限于语文课堂中教师结合课本内容所进行的讲解,然而语文课文内容多为文字描述,比较枯燥、烦琐,进一步导致学生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产生抵触心理,主动探求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度有所降低。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与语文知识相关的生活化元素未能充分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发挥,学生即使学习了语文知识,却不具备能够将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中的能力,进而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

二、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语文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有着密切的关联,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将生活化教学模式渗透于课堂当中,致力于创建富有生活气息的语文课堂,将生活资源融入于教学过程中,并且设置直观形象的生活化情境,开创生活化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当中提高对语文知识的感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同时,通过将语文教学活动进行生活化设计和运用为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求语文相关知识的热情,有利于初中学生能够增强对语文知识内涵的领悟和记忆,并且有效锻炼了学生自主联合生活实际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活学活用的能力,有效增强了语文教学的育人功效,不仅促进了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还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素养的发展。

三、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策略

1.积极组织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

基于初中阶段学生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爱好趣味性事物的心理特点,以往过于机械化、呆板化的教学形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而开创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热情,使学生能够逐步体会到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无限乐趣。因此,开展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有效实行生活化教学方式,也是全面提升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能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场所,积极组织丰富多元的生活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和新颖独特性,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构建良好的与生活相关联的语文知识思维体系。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春》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开展户外郊游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的景色,带领学生细细观察生活日常当中、校园当中优美的风景。在回到课堂之后,教师要带领学生细细品读文章当中作者所描写的关于春天的散文内容,感受作者由内而外抒发的对大自然由衷热爱的思想感情,并且深入领会作者在本文当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如作者在文章当中描写春天景物时所用的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深入揣摩作者在文章中描写的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阶段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取丰富的学习经验。此时,教师可以开展记录生活日志的写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生活将自己遇到的趣味性事物作为写作素材,通过发挥自身的语言表述能力进行描写,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观念,又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语言功底,激发灵感,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2.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首先需要教师能够灵活构建富有生活化气息的教学场景,旨在能够有效围绕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情况开展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情境,以此呈现出真实的生活场景,激发出学生视觉、听觉多感官的体验感受。互联网信息媒体的引进恰好为建设生活化情境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真正在语文课堂当中再现生活场景,使学生不仅能够在语文的知识海洋中徜徉,又能够直观融入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继而有效深入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不妨积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所带来的优势,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当中体会到语文知识与生活相关联的内涵意义,同时全面促进语文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黄河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从网络平台中获取有关于黄河的背景资料和赞颂民族精神的影视作品、图片等相关资料,比如《保卫山河》《黄河大合唱》等歌曲以及播放九曲黄河气势磅礴、力挽狂澜、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当中展示相关资料,学生能够感受黄河的壮观和气势,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进而能够更加深刻地去理解黄河的英雄气概和中华民族伟大品格之间的联系。然后带领学生切入文章主题,深入解读文章是如何赞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体会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通过进一步领会诗歌中的中心内涵,教师再结合生活中的事例,积极为学生展示当今时代我国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人们如何走向富裕生活的具体事例,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的发展图片和音频,构建良好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正确认知生活实际当中祖国的变化,以此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深入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能够积极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如何通过自身的行动发扬民族精神,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推进社会的进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学生能够创设出更加直观形象的生活场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将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

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既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发展,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依靠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指导,还需要积极挖掘生活当中的素材,将生活中丰富的语文素材合理巧妙地运用到语文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增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应用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的巧妙结合,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语文课堂当中能够进入到乐此不疲、孜孜不倦的学习状态,配合教师高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教师可以积极引入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素材,与教学内容相互结合,在教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践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实践过程中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意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一棵小桃树》的过程中,通过了解文章中的主旨大意:一棵从逆境中诞生,生长环境十分恶劣的小桃树不畏挫折,不畏风雨,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抗争精神。为促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在生活中遇到的真实案例,对自身所经历的生活事迹进行阐述,比如在社会当中担任各种职务的不图虚名、不畏艰苦、踏踏实实工作的人的事迹,包括保证街道卫生、默默付出的清洁人员,保家卫国、远赴边疆的安防战士,建设美好家园的建筑工人,维护生活秩序的警卫人员,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桃李满天下的人民教师等人物的先进事迹。让学生能够去真切体会本篇文章作者通过一棵小桃树的成长故事,展现出的不屈不挠、勇于克服困难精神的可贵,告诫学生在日后生活中要不畏困难,在遇到逆境时要顽强拼搏,勇于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的哲理。

4.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有效实行需要教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能够升级教学思想理念,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构建良好的生活场景。在多元化教学方法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能够结合自身的经验与能力,自主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实践。同时,设置问题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也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能力的提升,通过在生活化教学课堂中导入相关问题,学生有了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意图,从而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构建和谐的生活化教学氛围,在设定相关任务和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客观的指导,并且通过鼓励的语言和真诚的态度对学生表示肯定,让学生获得自信,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肯定,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猫》这篇文章的过程当中,首先要设定相关的项目化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各个渠道收集有关于猫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的信息和资料,或者在日常生活当中观察小猫的日常生活习性和作息规律,以及猫与人之间的相处过程,然后记录相关的数据,最后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程导入环节进行分享。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事先设定有关于学生对猫的探究成果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比如: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具有哪些特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与同学们笔下对猫的刻画有哪些异同之处?学生在进行相关的分析解答后,语文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还需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的指导和分析,并且赋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从而启发学生深入感知作者笔下对猫的喜爱之情,有效树立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正确观念。

5.语文课堂评价模式生活化

在语文教学课堂当中开展相关的教学评价是检验学生实际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推动下,教师也需要积极突破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评价模式,致力于打破传统单一片面化的评价模式,不仅仅以试卷得出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还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需求,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情感态度设定综合性评价指标,尊重每个学生的层次性差异,积极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由单一主体评价变为多元化评价。教师要设计富有生活化气息,多种评价方式并存的评价模式,进而促进学生能够有所进步和发展,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综合发展。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大自然的语言》的过程中,文章当中形象具体地阐述了大自然当中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神奇物候现象,比如四季交替过程中草木的枯荣,候鸟的来去等自然现象,使学生对大自然有了全新的认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为促进学生能够深入对有关物候现象相关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测试过程中,可以设置开放性的课堂作业,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生活,将学到的内容用到实处。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生活当中所遇到的物候现象,收集有关于物候现象的谚语以及诗歌,并且阐述自然现象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后,在评价过程中,需要一改以往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模式,而是引入学生之间进行自评或者互评的评价模式,或者在条件允许的状态下,让学生的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本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能够自主探索科学奥秘的意识,进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渗透生活化教学理念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推动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还需要教师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积极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为学生扩展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活动,探索更多的生活化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课堂之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文化内涵和语文素养的发展提高,致力于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培育目标的达成。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生活化初中语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