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保护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管理探索

2023-12-26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5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实训室标本

张 珍

(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 生物技术系,广东 茂名 525024)

高职院校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重要的环节之一,更能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园艺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要求,设置了基础实验和专业基础实验等教学实践环节。然而,目前实验教学无法使学生达到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学生不能完全触及本专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更无法激发自主探索和创新意识。植物保护实验室是园艺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最重要的实验室之一,探索该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植物保护实验室的功能和设施

(一)实验室的功能

植物保护实验室是植保专业及其科研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农科类实验教学、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阵地,是进行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实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高校重点学科和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实训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植物保护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接受严格的训练,培养实训实操能力、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实验室的社会功能是利用实验设施和科技资源,为农业一线病虫害防治提供可靠的方法,选择适宜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依据植物保护实验室的功能要求,一个健全的植物保护实验室应能够开设以下所有实验项目: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夹毒叶片法)、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点滴法)、杀虫剂熏蒸作用测定、杀虫剂内吸作用测定(根部内吸法)、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试验、杀菌剂的生物测定(生长速率法)、杀菌剂的生物测定(抑菌圈法)、杀菌剂的生物测定(孢子萌发法)、杀菌剂混合毒力生物效应的初步判断(滤纸条交叉法)、杀菌剂防治草莓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平皿法)、除草剂的生物测定(琼脂法)、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叶喷雾法)、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土壤喷雾法实验、除草剂的田间药效试验、农药质量检测、农药辅助剂的作用和液体表面张力的测定、烟剂和颗粒剂的制备、石硫合剂的配制及质量检测、波尔多液的配制及质量检测、5%硫黄粉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测、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测、20%三唑酮乳油的配制及质量检测、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的配制及质量检测、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的配制及质量检测、昆虫乙酰胆碱酯酶的动力学测定及I50测定、昆虫体内解毒酶-酯酶同工酶的活性测定、杀菌剂对菌体细胞膜麦角甾醇合成的影响测定、杀菌剂对病原真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测定、除草剂作用症状的观察、除草剂诱导电解质漏出的测定、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试验、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评价-急性毒性试验、速测卡法快速检测蔬菜样品中的农药残留、分光光度法快速检测蔬菜样品中的农药残留、气相色谱法测定牛乳中的有机磷类农药残留、固相萃取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蘑菇中的咪酰胺残留、水果和蔬菜中45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测定(GB/T20769-2008),以及参观农药销售环节、了解农药使用情况等。

(二)实验室硬件的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园艺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的学生成倍增加,课程所需实验材料,例如小规模室内繁殖的动物(线虫、昆虫)等,已经不能满足实验课程需求。因此,需要构建一个能繁殖实验材料的场所,建议系部利用学校专项经费、科研经费和企业捐赠等,在5楼过道空间处建立3个简易的光照培养室。

2.实验室标本建设。植物保护实验室教学需要结合科学理论、实验技能和生产实践。“园艺病虫害防治”课程的实训教学需要大量的病害和昆虫的实物标本,实验标本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目前学校的植物保护实验室病害和虫害标本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因此,建议植物保护实验室采取以下有效措施,对病害、虫害标本进行补充和更新:(1)建立和涉农院校、企业、植保研究院所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关系,以校企合作、标本共享等方式进行合作,取长补短。例如,如通过和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的标本共享,获得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等南方作物病虫害的标本,补充和更新了植物保护实验室的标本库。(2)学生可利用暑假“三下乡”活动,根据实践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采集不同区域和植物的病虫害样本,增加标本的种类和数量。将学生采集的病虫害标本的数量和质量纳入实训课程考核成绩,并且将采集质量好的标本推荐去参加植物标本技能比赛,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实践和学习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在学会标本采集和制作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增强了病虫害识别能力,有助于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在根本上提高了专业素质。

3.仪器设备建设。仪器设备是开展实验室工作的物质基础[2]。随着专业建设的发展,系部在申报省级专业群的同时,迫切需要从实际出发,建议有重点、有计划地添加利用率高的仪器设备,例如双病虫调查统计器、双目体视显微镜、风吸式杀虫灯、频阵式杀虫灯、昆虫解剖针、昆虫采集箱、昆虫展翅板、植物标本夹等仪器设备30多台件,对已经损坏或过时的仪器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

4.实验室软件的建设。实验实训室软件建设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室使用率、实验实训室人员、实验实训室经费等[3]。目前植物保护实验室软件基本情况如下:(1)封闭式管理,仪器设备利用率低;(2)实验室管理人员1名,且该名实验员还承担着系部其他实验室的日常工作;(3)实验室年均经费使用不超过2万元。建议实验室根据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争取各渠道经费,有计划、有重点地购置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并为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潜力、解决利用率不高和使用忙乱等问题,逐步开放实验室。

二、植物保护实验室的管理

(一)确立“以生为本”的建设理念

所谓“以生为本”,就是在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主导。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的建立是一个人文过程,是一个以学生为本的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过程。高职院校是为学生服务的,建设的实验实训室主要也是给学生使用的。因此,一定要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

(二)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以及国家对职业人才的认可,高职在校学生越来越多,但教师人数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很多高校无法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因此,大部分专业教师一周工作量都超过了20节,甚至更多,这样就没有时间参与实验室的建设以及自身科教研能力的提升。近年来,虽然学校也很重视高学历人才,但是目前博士学历的人才屈指可数,研究生学历人才虽然逐年增多,但大部分为本科学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实验室配备较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迫在眉睫。建议学校每年调整实验室师资队伍,吸纳高学历人才和“双师型”教师。特别是从企业中挖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逐步弥补实验室人才队伍的短板。队伍组建好以后,还需抓队伍制度建设,做到责任分明、管理得力。年轻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老教师的传帮带。如果培训专项资金允许的话,可以安排教师到全国标杆高职院校交流学习,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内示范性高职院校。总之,植物保护实验室的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学校和系部管理层共同努力。

(三)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现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基础,同时也为教学科研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日常管理规则,实验室药品、仪器的使用及存放规定,学生日常行为规定和实验室安全规定,等等[3]。

(四)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

植物保护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在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时,首先需要开放实验实训室。由于实验室师资紧缺,目前专职实验员只有一个,因此对实验室还是进行封闭式管理,这样不利于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训练,例如毕业论文实验、技能比赛训练等。实验室开放不但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特别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及设备的利用率。因此,实验室开放管理也是发展的一大趋势。但开放管理不等于放着不管,我们应该从时间、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管理。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为:基础知识的训练—开放性实验实训选题—设计课题—进行开题报告和选题—教师评定—实施课题—写论文报告—教师给出成绩[4]。

(五)成立实验室指导委员会

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为了提高实验室建设水平,实施科学管理,提升实验室层次,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基本原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成立实验室指导委员会。实验室指导委员会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贯彻执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方针和政策。

2.审议职能部门提出的关于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室体制改革、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设置等方案,并提出建议和指导性意见。

3.审议、评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项目和项目经费分配方案,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4.论证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布局与管理,并对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提出建议。

5.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定编、聘用、考核、进修、培训等工作提出参考意见和建议。

6.审议、评定重点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负责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推荐申报更高层次的实验室。

7.参与实验室的各项评估工作。

8.审议其他有关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事项。

实验室指导委员会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系主任、副高职称以上教师、实验员等人员组成,下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若干名、秘书1名。

三、植物保护实验室教学管理

传统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以及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缺乏引导性,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创新意识。为了改变实验教学现状,各个高校开展了对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5-8]。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议打造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是在教学前期进行方法的引导,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探索。但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大部分是按照课本的知识点排序来开展的。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材的具体要求来落实实验工作。学生虽然能够在实验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但是很难增强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9]。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改变实验教学模式,以综合性的实验教学为基础,让学生能够将多个知识点集中体现在实验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够更加真实有效地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利于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结语

随着教育部、财政部“双高计划”的实施,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建设思路上,应在实验室软硬件方面与时俱进,不断扩充师资队伍,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成立实验室指导委员会,更新实验内容,积极改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打造高效实验平台。这对于提高园艺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实验课的整体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以强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为基础,以注重人才培养为根本,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满足创新教育的需要[10]。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实训室标本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