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研究及体系设计

2023-12-26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5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机制

尹 丹

(北京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 100871)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专业学位类别不断丰富,培养规模不断扩大[1],2020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已超过研究生招生总量的一半,专业学位教育已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共同构成了我国学位教育的完整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研究生教育在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结构与质量如何、需求与供给如何匹配等突出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行业产业当前及未来人才重大需求,进一步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创新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1]。

随着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以及质量认证等多种评价方式纷纷涌现,专业学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机制的建设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求而愈加重要。结构完善、建制合理、评估科学的专业学位评价机制,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出职业胜任力高、实践力强、综合素质优秀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也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测评,引领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未来发展的制度框架设计,保证和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持续稳步提升。

本文在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外部评价机制和与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缺少有效沟通等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围绕“谁来评”“评什么”和“如何评”展开探讨,提出以“政府引导、高校自评、社会协同”为核心要义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框架和要素模型,以期为专业学位教育评价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一、专业学位教育评价的现状分析

2000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中国高校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教学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开展了我国首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评估内容包括教学设施、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组织、教学效果、办学特色等方面。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对获得学位授权满3年的新增学位授权点开展专项评估,并于2015年启动首次专项评估,进一步规范了专业学位评估制度[2]。2016年4月起,受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委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法律、教育、临床医学(不含中医)、口腔医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艺术(音乐)等8个专业类别启动了专业学位水平评估试点工作,分专业学位类别、分培养领域开展选优性评估,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培养过程、学业质量、社会评价以及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考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情况[3]。2020年11月27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工作,重点对金融、应用统计等30个专业学位类别开展评估。

专业学位教育评价的发展与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持续快速发展紧密相连。目前,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宏观领导和各专业学位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直接指导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初步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专家咨询指导、社会和高校参与的专业学位评价体系。然而,我国专业学位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还缺乏完善的外部评价机制和与之协同有效的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存在内部和外部沟通不畅等问题[4]。

第一,“同化、矮化、弱化”倾向明显。“同化”是指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方式、评价标准上趋同,未能体现专业学位实践性的职业属性和行业辨识度。“矮化”是指因为用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来衡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以此判定专业学位质量低于学术学位质量。“弱化”则是因同化和矮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后,忽视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第二,外部评价机制未系统化。政府及其他利益和责任相关者对专业学位实施的评估和监控机制缺乏系统性和制度化,各相关主体活动未形成协同的机制;在评价指标上出现重合、模糊和单一的现象,尚未形成完善的评估指标和评价体系;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对接面临严峻挑战,除金融、建筑等专业类别外,大部分专业学位毕业生职业适应性不高,与行业资质对接困难[5]。

第三,内部评价机制尚不健全。作为培养主体的高校,其内部淘汰、分流和竞争机制尚未建立,很多高校未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评估纳入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常规工作范畴,制定专门的教育质量标准和自我评估体系[6]。

因此,如何更好地遵循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规律,理顺相关主体的责权关系,主动服务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专业学位教育评价机制,是深入推进研究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二、协同共治的专业学位教育评价机制研究

(一)研究内容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是通过相关制度建设、内外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对评估对象做出价值判断和客观评述的。它是为包含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在内的教育决策提供有效依据的过程,也是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整体检查、评估和把关的一种手段,具有鲜明的导向性、监督性和示范性。专业学位评价机制研究主要涉及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要素。

(二)指导思想与评价原则

结合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研究和体系设计应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牢牢把握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核心使命;坚持高校—行业—社会多维度视角,改变脱胎于科研评价的学科评估理念,增强与社会需求的关联、与行业要求的对接;坚持突出过程和特色评价,把评价的核心从成绩评价和论文评价,拓展到职业资格认证、实践能力评价和社会服务评价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突出高校的办学特色和比较优势,挖掘其发展潜力并打造专业学位特色品牌,提升专业学位毕业生的辨识度和社会认知度。

(三)框架设计与模型构建

1.总体框架。政府、高校和社会是专业学位评价中的三种主要力量。政府不仅包含教育主管部门,而且包括与专业学位领域发展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培养单位主要以高校为主,可具体化为在校学生、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以及管理部门负责人。社会力量的范围更广,不仅包含接收专业学位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还包括与专业学位教育领域相关的行业组织、毕业生以及其他关心和希望了解专业学位教育发展情况的社会公众。在评价机制的主体框架中,评价主体通过大数据分析、第三方评价机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等评价方式,对专业学位类别、高校和人才三类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和水平评估。从功能作用上说,政府主要发挥引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着教育评价的方向,影响着评价活动的目标确立、标准选择、人员组成以及评价结果的使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责任单位,采用自我评价的手段对自身的教育活动进行自我完善;社会作为人才的需求方和接收方,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调节作用,促进着评价机制的客观有效。

2.宏观评价模型。以社会需求和教育供给的合理匹配为目标构建专业学位教育宏观评价机制模型,开展劳动力市场和教育市场的大数据分析,对专业学位教育状况进行整体性评估。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如何厘清社会需求,这既需要借鉴国外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经验,也需要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现状,区别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区别长期需求和短期需求、市场驱动的需求和教育坚守的需求。二是如何统筹分析教育供给能力,这既需要注意从生源结构、师资队伍教育发展等不同要素进行分析,也要注意区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供需差异,还应注意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体系的衔接。

3.中—微观融合评价模型。在外部评价中,遵循“管、办、评分离”思想,理顺政府、高校、社会的权责关系。政府作为“裁判员”,一方面,培育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专业性认证评估、职业对接性评估、评优排名评估、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评估等多元化的社会评价活动;另一方面,继续推动发挥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在制订基本标准和开展底线式评估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同时,加强对评估机构评估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并合理使用评估结果进行资源配置和教育规划。高校作为“运动员”,通过自我评价进行自我完善,肩负起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社会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发挥重要的意见反馈作用。在内部评价中,高校结合自身特色,从师资力量的匹配度、教学资源的多元化、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业界专家的参与度等方面开展自律—自查—自检评估。同时,重视对人才的评价,从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素质养成、职业态度和价值等多个方面,着重考查人才的岗位胜任力。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强化评价机制和退出机制的衔接,通过学位授权点的设置、调整和退出,将自律的动力与他律的约束力有效衔接起来,将外部评价的规范标准内化为内部评价的自觉行为。

三、专业学位教育评价改革的实施建议

为充分发挥专业学位评价“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功能,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结合前述分析和研究,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第一,理顺评价主体关系,构建政府、高校和社会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格局。政府作为评价机制建立的指挥者和推动者,一方面,要鼓励更多负责任的专门机构、社会机构参与评价,形成具有市场特征的、责权明晰的、公正的评价环境;同时,要探索建立有效机制,对社会评价进行元评估和认可,以提升社会评价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引导社会评价形成良性竞争。另一方面,要鼓励引导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开展自律—自查—自检评估,并以高校专业学位评估的结果为依据,对高校提出要求,促使高校在自评中既关注学术价值和自身效率的提升,也要兼顾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

第二,加强对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评价。一方面,依托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特点和职业特色,探索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艺术作品等多种论文形式,制定不同的标准规范和灵活的审核方式,切实强化专业学位论文的应用导向;另一方面,将职业资格认证、实践能力评价、社会服务评价和多元化论文评价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的岗位胜任力、职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例如:教育部门与行业部门联合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探索以赛促学、以赛育人、以赛评人的实践路径。此外,推动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衔接,使专业学位成为国内对应职业的任职条件或必需条件。

第三,完善专业学位的类别评估和学位点评估机制。基于评估构建专业学位的类别设置与退出机制,以社会需求和教育供给的合理匹配为目标,以劳动力市场和教育市场大数据分析为决策工具,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学位设置的结构及类别,主动服务和有效对接劳动力市场所需的高层次专门型人才。在学位点评估上,通过毕业生就业分析、雇主满意度调查、岗位需求评估等手段,将行业的用人标准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中,将高校的办学特色、毕业生综合素质、社会反馈评价纳入政府对培养单位的评价中,将评价结果应用到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动态调整中。

第四,规范评价行为、提高评价效率。为保障评价机制的高效运行,政府应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专业学位评价的目的、各评价主体的合法地位和权责关系,监督并警示评估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此外,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优化专业学位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分层次、分学科、分类别制定指标体系,处理好形成性指标和终结性指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条件指标和过程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完善评估信息的采集过程,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监督信息搜集过程,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评价的效率与效益。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机制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