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药三分毒:说说药里面的“毒”—不良反应

2023-12-25高一萍

药物与人 2023年11期
关键词:毒副作用说明书靶点

高一萍

大家是否有这样的长辈或朋友:自己生病了硬抗、坚决不吃药不说,当你准备吃药时,还会在一旁低声对你讲,“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就别吃了吧”,提醒你不要随便吃药。

没错,常言道:“是药三分毒。”针对这句“常言”,鲁迅先生有话说:“从来如此,便对么?”(《狂人日记》)那么,所有的药里面都有“毒”吗?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药里面的“毒”呢?

“是药三分毒”这句话由来已久,后人推测该看法产生于2000多年前,记载于战国或者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毒”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古时的“毒”为广义上的,认为药即毒、毒即药,也用“毒”代表药物的偏性或表示药物作用的强弱。到了现代,人们对“毒”的理解逐渐偏于狭义,一般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即药品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对于这句话,现在可以理解为凡是药物皆有毒副作用,药物是把“双刃剑”,既能治病,亦能致病。

很多人因为过于害怕毒副作用而不敢吃药,同时也会劝别人尽量不要吃药—这反倒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了。当我们生病时,药该吃还是要吃的,我们只要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这把“剑”,就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今天,通过几个问题,我们从现代药学的角度全面了解一下药品不良反应。

问题一: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也就是说,即便我们做到正确使用药品,药品不良反应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是药三分毒”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由药品本身的特性决定的!药品究根结底都是化学物质,有空间结构,也有对应的作用靶点。药物被人体吸收后,通常会对多个靶点产生作用,有的靶点作用强而有点靶点作用弱,治疗目标疾病利用的是它对主要靶点的作用。与此同时,药物对其他靶点的作用也是同步进行的,这就是所谓的“治疗目的以外的反应”,如果这种反应对人体造成了不适或者伤害,就可以称为药品不良反应。

所以,药品不良反应并不是服药后一定会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一,药品的有效成分本身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或毒性,小剂量使用被代谢对身体无伤害,但大剂量使用就可能会对胃肠道、肾脏、肝脏或者其他器官造成损伤;其二,制成药品的辅料可能含有导致过敏的成分;其三,患者的个体差异或生理病理情况。比如,特定基因型的患者对某种药品不耐受,服藥后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身体抵抗力较差的时候相比身体状况好时候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等。

问题二:药品不良反应有哪几类?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有四类。

A类,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服药剂量大小有关。如低剂量服药无不适,而剂量过大则会出现的不良反应。这类不良反应多可以预测和防范。

B类,基因相关性不良反应: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般与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如有的患者即使服用很低的剂量也会感觉不适或出现过敏,而有的患者服用大剂量也没有异常反应。这类不良反应较难预防。

C类,药物的长期作用:该类不良反应一般指长期服药后耐受性的变化(如成瘾性)或者撤药后的反跳。

D类,致癌或致畸作用。该类不良反应的影响是潜在的,往往短时间不会被发现,但服药前需要特别谨慎、权衡利弊。

问题三:如何识别和应对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时,相关症状可表现在人体的各大系统和器官—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心血管系统,如心悸、出汗、心动过速等;呼吸系统,如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消化系统,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神经系统,如头痛、头晕、嗜睡、乏力、烦躁不安、失眠等;皮肤及附件系统,如皮疹、瘙痒、皮肤潮红、黏膜充血或水肿;等等。

上述症状都可能是药品不良反应的表现形式,但并不是说出现这些症状就是药品不良反应。所以,学会判断某种症状是否为药品不良反应很重要。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点:首先,看这种症状是否是服药之后出现的;其次,看药品说明书里【不良反应】项下是否有类似症状的描述;最后,确认一下自身的疾病情况,排除老病复发或新发疾病,以及天气或者饮食等原因导致的身体不适。如果都成立的话,则基本可以判定是服用药品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如果发生了药品不良反应,请不要惊慌,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应对方法:一般来说,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药,轻微的不良反应通常会在停药后自行恢复。若未自行恢复或者服用的药品无法说停就停,应及时到医院找医生或药师协助处理。极其轻微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如轻微的恶心、腹胀、腹泻等)可继续观察,暂时不做特别处理。如发生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者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应立即就医。

问题四:如何防范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但是,只要我们做好以下几点,还是可以避免或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药品不良反应的:

(1)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使用那些药品时曾发生过不良反应或者对哪些药物过敏,避免医生开具此类药物或含此类成分的药品。

(2)若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警惕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最好由医生和药师制订恰当的服药方案,不得自行更换药品或调整方案。

(3)服药前,了解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谨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服药时机和服药方法;服药后,关注是否出现相关不适症状并及时应对。

问题五:说明书中药品不良反应越多,是否代表药品毒性越大?

“这种药的不良反应怎么那么多?”很多人在阅读说明书时经常会出现这种感受:有的药品、特别是进口药品在【不良反应】这一栏中,会罗列很多内容,让人一看就担心到不敢使用了。那么,说明书中药品不良反应越多,是否代表药品毒性越大呢?

其实不然!药品不良反应一栏记载的内容很多,并不代表药品的不良反应也很多,而是表明药品生产企业为药品做的安全性实验非常多。相对的,如果药品不良反应项下的内容寥寥无几,也不代表药物就没有不良反应,服药后同样需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个概率性的问题,说明书里大多会写哪些是常见的,哪些是少见、罕见的,发生率是百分之多少。如前文所述,药品不良反应的种类很多,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只有在某种或某几种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药品不良反应才会发生。简单来讲,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不一定会发生在你身上;别人服用后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不一定你服用也会发生;即使发生了不良反应,大都也比较轻微,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所以无须太过担心。

“是药三分毒”固然不假,但药品的“毒”也并不可怕。其实,不少药品的治疗作用起初就是作为毒副作用而被发现的。比如,现在用于治疗脱发的米诺地尔,起初是被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时发现它有导致多毛症的不良反应,后来研发人员就利用这个特点将其研发成了“防脱神药”。所以,千万不要因为过于担心药品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或跟风停药,以致耽误疾病的治疗!

药品是人们为了治疗疾病而研制出来的,而且我们的研究人员也一直在努力研究开发更优的剂型,以降低药品不良反应。我们应主动了解并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能够及时识别并科学应对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提高用药安全意识,让药品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猜你喜欢

毒副作用说明书靶点
爸妈,这是我的“使用说明书”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再婚“性福”说明书
氟苯尼考的毒副作用及其在猪临床上的应用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说明书、无线电和越剧戏考
给“产品”写“说明书”
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分析
静心的毒副作用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