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产化与民族节日传承:富禄花炮节

2023-12-25蔡磊韦杨平

炎黄地理 2023年11期
关键词:花炮遗产

蔡磊 韦杨平

花炮节是多民族共享的传统节日,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融和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花炮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其传统仪式和组织方式发生了变化,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逐渐面向文旅融合的节日传承方式对组织人员提出了新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年轻人的外流也减弱了遗产拥有社区的传承主体性。民族节日传承需探索更为合适的传承机制,并引导年轻一代理解传统文化的美与价值。

富禄花炮节的起源和资金来源

富禄乡隶属于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因地处黔桂两省四县九乡交界处,历来都是柳江流域的重要集镇,在运送黔桂地区出口物资和民众生活所需物资时都需要经过此地。全乡目前下辖15个村,居住着苗族、侗族、汉族、壮族、瑶族、仫佬族六个民族的人民。

花炮节是富禄乡重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关于富禄花炮节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说法。一说为诸葛亮所创。葛亮屯是富禄乡下属的一个自然村,古属夜郎王国领地,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曾带兵驻扎于此,相传他为当地带来了灌溉工具——水车和火药制造术,人们将其用于生产和狩猎。为了促进山寨之间的团结,他发明了抢花炮活动,也就是今天的花炮节。但此种说法尚未得到史料证实。另一种说法是由闽粤商人传入。相传抢花炮习俗源于广东,是由明朝嘉靖年间的商人带到黔湘桂的侗族聚居区域的,此种说法在地方志中多有记载。

富禄花炮节最初的举办地点在葛亮屯。在富禄街兴起之前,商贾主要聚集在葛亮屯。都柳江水至葛亮屯处有一股回流,其使得江水平坦,河滩宽阔,利于放排,葛亮屯也成为柳州地区最大的木材转运站,黔桂两省木材都在此集聚、转运。道光年间,葛亮屯成为桂、粤、闽、黔、湘等籍的商家开铺定居的地方,商家们于清道光年间共同筹资修建了“天后宫”和“闽粤会馆”,会馆的门口写着“闽粤湘黔桂一家,漢壮苗侗瑶五族”,乙卯年间曾遭兵火之灾,后于光绪十三年(1887)重修,当时花炮节所用资金主要由会馆负责筹集。后因匪患和水灾,外地商贾逐渐搬迁到富禄街,也把花炮会带到了富禄街。

富禄的花炮由炮筒、炮圈和炮龛三部分组成。炮筒是圆柱状的铁筒,每次放花炮前需要在里面放入火药粉末和插入引火线,点燃后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以充当炮圈的发射器。炮圈是由红布缠绕包裹的铁环,由炮筒发射到空中后供抢炮者争抢,炮龛是由红布、镜屏、彩花、蝴蝶等元素装饰的神龛。花炮节被引入富禄街后,延续了原有的第一炮“关帝炮”和第二炮“妈祖炮”,同时增加了以富禄当地“三王公”信仰为主的第三炮。但是由于关帝庙和妈祖庙在葛亮屯,祭祀时有许多不便之处,这两个信仰便逐渐淡化,“三王公”则成为富禄花炮节主要的祭祀神祇。

富禄花炮节的资金来源经历了“会馆支出—商会支出—民间自筹—官民商共筹”的转变与发展。闽粤商人从葛亮屯搬到富禄之后,为了扩大市场网络和整合资源、规范贸易,于光绪初年(1875)在富禄修建了“五省会馆”,从闽粤扩大到了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五个省份,会馆的对联为“汉满蒙回藏五族,粤桂湘黔闽一家”,而早期的富禄花炮节依托会馆的组织和支持而存在,活动费用由会馆支出。1927年富禄成立商会,取代了原有的会馆活动,花炮节费由商会“贷利”支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富禄商会已无力承担花炮节支出,富禄花炮节开始走上民间自筹之路,这一时期人们对花炮节仍有极大的热情,愿意无偿捐款筹办花炮节。改革开放后,从计划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花炮节的筹办成本迅速提高,民间自筹所得已经无法支持花炮节的举办,富禄花炮节组织者开始向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寻求赞助,形成了官、民、商共筹模式。

遗产化后花炮节仪式的变迁

富禄花炮节的传统仪式主要包括七个环节。

(1)还炮:作为前一年花炮得主的家庭、家族或者村寨,需要提前准备好新的炮龛、祭祀用品和奖金,并于花炮节当日早上将其送到指定的庙里作为本届花炮节所用,这也表示对神灵的还愿,以及对神灵庇佑的感谢。还炮环节是花炮节保持灵验性、流动性和延续性的重要保障。

(2)迎炮:花炮节当日上午,本村的人一般会组织热闹的迎炮队伍,敲锣打鼓到当地人家中或码头迎接送过来的新炮,将三尊花炮按照顺序依次迎接到庙中。迎炮环节主要表达了对花炮神灵的尊重和对外村人的友好。

(3)祭祀:将花炮接入对应的庙宇之后,会摆好三牲(即猪、鸡和鱼)和米酒,然后点香,对花炮和神灵鞠躬,烧纸钱和放鞭炮。祭炮是一个祈求神灵赋予新炮龛神圣性的过程,没有经过祭炮仪式的炮龛不会获得神灵的庇佑。

(4)游炮:花炮队伍抬着炮龛、红猪(或是猪头咬着猪尾巴)、红蛋、糍粑、米酒等游村,除了抬东西的少女和壮年外,游炮队伍还包括舞龙舞狮队、芦笙队、表演队、敲锣打鼓队等,沿路锣鼓喧天,鞭炮不绝,热闹非凡。游炮一般是从庙宇出发,最后绕回庙宇或花炮节会场。

(5)抢炮:“抢花炮”是侗族花炮节的核心环节,也是最热闹和最受欢迎的项目。各地花炮数量不一,本文所讨论的三个花炮节均抢三炮,各地花炮所包含的象征含义也不同。传统的抢花炮活动是一项团队运动(部分地区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允许游客临时报名参加),不对队数和人数进行严格限制。不同地方的花炮节具体规则略有不同,对着装和队伍的要求也不一致,一般只简单要求男性参与者脱掉上衣。当引火线被点燃,炮环随着一声巨响冲向天空时,几百人向花炮落下的地方涌去,抱成一团,场面十分激烈和壮观。手上暂时拿到花炮的人不仅会被内圈的人不断争抢,还要忍受几百人的包围和推挤。抢花炮的动作包括跑、跳、推、拉、扯、抢、挤压等,整个过程中受到的身体对抗非常激烈。抢花炮除了是体能和耐力的较量外,同时还是智慧谋略的较量,抢花炮的队员分别扮演着抢夺、阻拦和掩护的角色。

(6)接炮:由抢到花炮的队伍到寺庙或者主会场接炮。接炮前要求队伍必须自己准备好鞭炮,点燃鞭炮后即可将炮龛和各种奖品接回家中。

(7)供炮:得炮人将炮龛接回家中之后,一般会将花炮放置于堂屋或与自家神龛并置,每月的初一、十五需要完成擦拭炮龛,给炮龛添茶和点香烧纸等仪式。在具有神圣性的花炮中,炮龛象征着神灵,所以认真供奉炮龛与否会影响整个家庭的运势。

富禄花炮节的传统仪式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发生变化。1982年广西以富禄花炮为代表到内蒙古参加抢花炮表演;2008年富禄花炮节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两个事件推动了花炮节遗产化和旅游化的进程,从而改变了花炮节传统的仪式过程。

近年来,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富禄花炮节仪式增加了升旗仪式和旅游活动。升旗仪式一般在三月初一上午举行,共有三面旗。一面是象征着少数民族体育的三环旗,印有“三月三”字样;另一面旗绘有芦笙,据说是代表侗族;还有一面旗帜绘制着鱼和稻谷,象征着苗族。旗子的边长定为三尺,与花炮会的“三王”信仰呼应。升旗仪式中也包含着传统的祭祀活动。但相对传统仪式来说,宗教信仰的色彩已逐渐弱化,换炮仪式已经被取消,供炮仪式也是有选择性地进行。随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理念的注入,富禄花炮节组委会也不再强调灵验性和信仰问题。为了能够获得政府的支持并继续举办花炮节,现已将花炮节的发展主动转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传统的“供炮”仪式,对于抢到花炮的队伍,组委会不再强调关于供炮的仪式,花炮得主将花炮抬回家后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性供炮,由于富禄花炮节“神圣性”的消失,民间不再关注其灵验性问题,所以没有关于富禄花炮灵验性或惩罚性的故事流程,以至于“供炮”成为一种个人行为。

另一个较为明显的变化是富禄花炮节凸显了多民族融合的主题。从传统上来说,花炮节是苗族、侗族、汉族、壮族、瑶族、仫佬族等民族共享的节日,在信仰上也体现出了多民族特色。在富禄花炮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这一特征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示。三月初二的歌舞表演展现了多民族特色,既有侗族大歌表演,也有苗族的歌舞,还有汉族的舞龙舞狮,彰显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和交流。

遗产化后民族节日传承的优势和挑战

富禄花炮节遗产化后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新的发展空间。富禄花炮节在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得到了地方政府史无前例的资源支持,包括资金支持、渠道宣传和人力协助。以2004年为例,由于政府的支持,富禄花炮节才从前几年的简单操办逐渐恢复,影响力逐年高涨。每年“三月三”的前几天,广西乃至全国多个电视台都会为花炮节进行宣传。以2023年3月为例,广西广播网络电视台提前近一个月就已经在为富禄花炮节进行宣传,新闻报道的主题为“三江:赶制花炮台,喜迎‘三月三”。遗产化之前,政府对富禄花炮节的资助并不固定,导致富禄花炮节得“看菜下饭”,每年在得知资助数额后才能根据资金规模策划活动规模,较为被动。由于富禄花炮节自身的努力和大力宣传,每年能吸引超10万的游客,经济收益高达上百万,如今获得的政府资助也越来越多。

另一个优势是获得制度认可。富禄花炮节在历史上几度沉浮,深受国家政治运动的影响,在较长时间内属于被取缔、被打压的对象。在其被选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后,这种状况彻底得到扭转,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为花炮节的传承提供了稳定的制度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花炮节从曾经的“封建迷信”转化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身份得到了制度的认可。

富禄花炮节遗产化后最重要的优势是提升了文化自觉,增强了节日传承的内在动力。富禄花炮节自2008年被选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后,吸引了全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为了发展,当地修建了高铁和更多高速公路,使得三江县成为附近的交通枢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提升了地方民众的文化自觉。更多的人开始在日常生活和各种节日里穿上传统民族服装,小学生也开始学唱传统民族歌舞。花炮节每年都能给村里带来较高收益,大家都非常希望花炮节能够好好传承下去。

遗产化后的花炮节的组织力量和仪式内容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其已经不再是在地域共同体内自然传承的民俗活动,而是面向八方游客主动打造的旅游文化,因而也对富禄花炮节组织人员的能力和资源提出了新挑战。目前,富禄花炮节组委会主要由村寨中德高望重且热衷于参加花炮节的老人组成,这样的人员组成主要是依循传统,因为在过去,花炮节主要是利用村寨内部资源开展活动,老人们在社会地位、权威性、人际关系网络和对花炮节传统知识的掌握中都占据着绝对优势。但随着商业化的发展,外界对花炮节的组织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家追求利益的回馈,因此组织者需要有较强的社交能力、集资能力和谈判能力,而老人们在这些方面不一定具有优势,因此村寨里有经济实力和较强社会关系网络的中青年开始在组委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与老人们组织的传统、质朴的花炮节相比,年轻一代组织的花炮节商业化、功利化色彩更显著,甚至会出现过度商业化的倾向,如何将老一辈本真的地方性知识与年轻一代的商业头脑和现代管理模式结合起来,是富禄花炮节遗产化后面临的重要挑战。

遗产化后富禄花炮节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地方民众文化主体性的弱化。近年来,随着富禄花炮节影响力的扩大,游客不断增多,但是参加花炮节的当地居民的人数却在下降。现在的富禄人口外流严重,留乡的年轻人不多,富禄本地人基本不参与抢花炮。据当地人解释,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外地游客前来参与抢花炮队伍的参与感,减少竞争压力,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产生例如裁判不公平等争议。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花炮会期间当地村民多数忙于经营生意,一般每家都会安排一个人前去帮忙维持秩序,协助花炮节顺利进行,其余人则会趁着这几天做生意赚钱,所以富禄花炮节在一定意义上是一场以商业为目的,当地人举办给外地人的“狂欢”。

建议和思考

基于富禄花炮节的传承现状,探索民族节日传承制度和路径。现有的传承人或群体大多存在一个问题,即其作为花炮节相关方面的专家是出色的,但是就整个活动的组织来说其专业化程度不足,因此花炮节的活动组织应该朝着更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吸纳更多年轻人成为传承人或加入传承组织。传承组织应该以一种更主动的姿态吸引年轻人加入,为非遗传承和发展带来创新和活力。

当下,一些传承遗产的实践过分强调以政治和经济作用带动旅游业发展,造成了文化主体的失语,从而使人們失去了传承和发展文化遗产的热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主导,还要调动地方民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青少年的积极性,引导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以更好地继承文化遗产,从而形成遗产延续的内生力量和可持续发展动力,让遗产在适应新时代的文化生态中持续绽放。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猜你喜欢

花炮遗产
浏阳花炮
笑的遗产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花炮人的苦难
——听花炮人的故事我眼睛湿润了
做礼花炮
岑溪抢花炮
英式橄榄球对抢花炮运动发展的启示
遗产之谜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