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春秋时期虢国的生存之策
2023-12-25雷振业
雷振业
春秋时期的虢国存在和发展的时间不长,国家体量也较小,但它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较强的军事力量和与王室的密切关系在春秋早期实施了以对外战争为主的生存策略。其为了维持自身的统治和发展,对郑国和晋国以及周围戎狄发动了多次战争,企图清除郑国对王畿的影响,扶持晋国翼城势力,打击周围戎狄。虽然这些战争大多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虢国的生存策略最终加速了它的灭亡。
虢国的生存和发展历来是学者研讨的话题之一,尤其是三门峡虢国墓等考古成果的出现为学界对虢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或许因其在春秋时期过早灭亡,故而在春秋时期史料中关于虢国的描述过于简略,在前人的研究中少有涉及其具体的生存策略。实际上,虢国在春秋时期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其生存策略却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复杂变化,对虢国自身的兴衰及其周围政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将从虢国的地缘政治和其在春秋时期经历的重大外交事件来分析其生存策略的变化。
虢国的地缘政治环境
史书中记载有多个虢国,其中西虢在陕西宝鸡附近的雍邑,东虢在河南荥阳附近,南、北二虢实为一国,位于今河南三门峡地区。西周时期只有西虢和东虢,三门峡的虢国是西虢东迁而来,本文所述的是西虢。《左传》记载,晋国“伐虢,灭下阳”“晋侯围上阳”,下阳在陕西平陆,上阳在河南陕县,位于三门峡一带,二者分别对应南虢和北虢,但其实都是西虢的一部分。
春秋初年,虢国周围的地缘政治环境比较复杂。虢国北方的主要邻国是虞国和晋国,虞国小而弱,但其地处虢晋之间,与虢国唇齿相依。晋国国家体量远远超过了虢国,但在春秋时期虢国存在的大部分时间内,晋国都处于内战状态,这就给了虢国干涉的空隙。虢国的东边是王畿,而虢国和周王室的关系可谓密切。春秋时期,王畿有所谓虢国桃林之隘,以呼吸西京,指的就是虢国可以控扼灵宝以西、潼关以东的桃林地区。从二者的关系来说,虢国国君是在王室担任卿士的重要官员,在王畿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二者在军事上也能够相互支援,因此王室是虢国重要的盟友。在王畿以东,郑国和虢国虽然不接壤,但在地缘上和王畿有领土争端,而且郑国因其自身強大的影响力对王畿的政权和王室领土造成了威胁,对虢国也有潜在威胁。虢国的南、西两面都是戎狄,即西面是占据西畿的西戎,南面是伊洛之戎,二者都对虢国和王畿有威胁。
从实力对比来看,虢国在东迁的众多诸侯中是准备极为充分的一个。《竹书纪年》记载,周幽王时期,虢人灭焦,在西畿被犬戎破坏之前,虢国的先祖就在东方进行了提前扩张,所以虢国虽然失去了在宗周的封地,其实力却并未受到根本性的打击。这也是虢公翰在当时西畿沦丧的混乱中仍然有底气拥护周携王的原因。虽然其实力不如晋国和郑国,但这两个国家在虢国存在的阶段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动乱,虢国如果要对他们施加影响是可行的。
综合来看,虢国的地缘政治环境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从地缘的角度来看,虢国的生存策略主要是应对三个对象,首先是晋国,其次是郑国和王室,最后是戎狄。
虢国对晋国的干涉行动
虢国对晋国的干涉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始于鲁隐公五年(前718),这一年周王派尹氏、武氏攻击翼城势力,不久之后,曲沃背叛周王,于是“王命虢公伐曲沃,而立哀侯于翼”。这标志着虢国和王室一同转变了对晋国干涉的态度,转而支持翼城一方。这次干涉是相对成功的,晋世家云:“周平王使虢公将兵伐曲沃庄伯,庄伯保走曲沃。晋人共立鄂侯子光,是为哀侯。”从此次行动中可以看出,虢国的实力足以成为干涉晋国政局的力量。虽然这次干涉在战术上取得了一时的胜利,但是虢国干涉晋国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在于以干涉的手段取得对晋国当局的影响力,从而确保其北方边境的安全。曲沃背叛晋国之后,碍于晋国位置的重要性,虢国和王室并不能就此放弃干涉晋国,他们只能选择帮助翼城势力,因此虢国和王室此次行动看似成功,但实际上他们对晋国的干涉受到了重大的影响,即使将来干涉成功,翼城方坐稳晋国王位,其也不会真心将王室和虢国当成真正的盟友。
虢国的第二次干涉发生在鲁桓公八年(前704)和九年(前703),这是对曲沃武公诱杀晋小子侯的报复。此时曲沃势力日益强大,“曲沃益强,晋无如之何”,但此时虢国的影响力对于晋国的政局来说仍然举足轻重,鲁桓八年(前704),“王命虢仲立晋哀侯之弟缗于晋”,这实际上是以虢军击退曲沃为前提的,“虢仲伐曲沃武公。武公入于曲沃”。次年,为了使新即位的晋君坐稳王位,虢国召集了联军共同讨伐曲沃,“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贾伯伐曲沃”,这意味着虢国不但有能力阻止曲沃势力进一步打击翼城,还能利用自己王室卿士的身份组织对抗曲沃的联盟。可以说,虢国对晋国的干涉到此为止是有效的,结合此时有利的外交形势,虢国的干涉仍有很大可能获得成功。
但虢国的行动随着王畿内部的变动而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前682年,周庄王去世,周僖王即位。新的周王显然没有意识到干涉晋国的重要性,其在接受曲沃的贿赂后便不再支持虢国的干涉行动,而虢国没有王命便是师出无名,只能无奈选择坐视,曲沃代翼就此完成。失去了王室支持的虢国需要一个理由来参与晋国内部的争端。
晋国流亡者很快为虢国提供了新的机会。献公九年(前668),“晋群公子既亡奔虢,虢以其故再伐晋”。这两次入侵是虢国之前干涉政策的继续,不同的是虢国已经没有王室为其提供支持。因此,晋侯在次年便准备反击,但是在士蒍的劝解下放弃:“虢公骄,若骤得胜于我,必弃其民。无众而后伐之,欲御我,谁与?”可见,这两次干涉行动都取得了胜利,晋国刚统一时没有选择和虢国正面对抗,而是一方面对外扩张,另一方面扩军备战以壮大国力。前661年,“晋侯作二军”,将部队扩充一倍,随后出兵攻灭耿、霍、魏,将领土向西南方扩展,直接威胁到了虢国的边境。
至此,虢国对晋国的干涉政策彻底破产,其在晋国扶持友好政权的战略目的没有达成,最后的两次干涉虽然取胜,但是未能遏制晋国的扩张,反而加剧了晋国对其边境的威胁,限制了虢国向北方扩张的空间。
虢国干涉的失败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虢国的干涉在政治上遭到了曲沃和王室的两次背叛,最终变成孤军作战。在军事上,虽然在整个干涉过程中虢国绝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正面取得对曲沃的胜利,甚至面对已经统一的晋国仍然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军事优势,但却没有在晋国扩张的同时出兵保护唇齿相依的耿、魏等国,而是将军队派出和戎狄交战以求得一时的胜利。总之,虢国干涉政策本身的战略目的是正确的,但是执行时却只顾战术胜利而忽视了长远的战略利益。
虢国对王室政权的争夺
虢国东邻王畿,在地缘上和周王室有共同的利益。虢国之所以能够实行对外干涉的政策,拥有组织军队的号召力,是因为其作为王室的卿士在王畿内地位较高,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王命”。因此,要想维持虢国的生存与发展,就要维持其“软实力”,因此虢国有必要维持其在王畿内的影响力,故而虢国和王室必须直面郑国的威胁。
郑国在西周末年的经历和虢国相似,同为畿内诸侯的虢、郑两国在意识到西畿的危机时及时向东扩张,为自己寻找退路,成为当时东迁诸侯中较强的两个国家。对于郑国来说,王畿十分重要,因此其在东迁时为周王提供帮助,从而成为王室的卿士。但是随着郑国向西扩张的企图日渐明显,其与虢国扩大自身在王畿中影响力的目的产生了冲突。郑国向西扩张就必然会侵吞王室领土,对王畿政治的干预也会影响到虢国在王畿中的地位。
双方的首次冲突发生在隐公三年(前720),周王将政权交给虢公,周郑交质;隐公十一年(前712),周王将苏忿生的田地和郑国土地交换,周王用自己不能占有的土地换取了郑国的土地。双方的最大冲突发生在桓公五年(前707),周王将郑国驱逐出王室政局,引发了繻葛之战,此战王室联军败北,以郑国全胜告终。
从以上过程来看,虢国在应对郑国的威胁时选择了与王室一同对抗郑国。而当时的郑国正处于发展的巅峰期,郑庄公是一代雄主,军事上又有厉公出谋划策,当时的晋楚都不具备称雄争霸的资本,对郑国没有威胁。可以说,当时郑国具备一切优越的内外条件,如果在此时和郑国发生正面冲突,无疑是自不量力。
对于虢国来说,其战败后虽然没有失去土地,其实力也没有受到大的损失,但作为畿内诸侯,虢国和王室一荣俱荣,郑国在王畿内的影响力没有被消除,意味着虢国向东扩展势力的企图失败,虢国的发展空间再次受到了限制。
虢国的灭亡
在与郑国争夺王畿权力和干涉虢国的行动都遭到失败的情况下,虢国为了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开始尝试寻找新的扩张方向。
虢国和戎狄的冲突从西周时期就已经开始。西虢还未东迁时,其位置和猃狁接近。到了春秋时期,在对晋国、郑国的政策失败之前,虢国未曾对戎人采取大规模行动,一直持续到鲁庄公三十二年(前662),《左传》记载,“有神降于莘”,虢国因此祭祀上天请求赐予土地。结合上文对虢国的分析,此时虢国对生存空间的需求很强烈,虢国受到郑国的限制在王畿内无法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也不能借王命去干涉他国内政。因此,这样的降神仪式可以视为虢国进行扩张的信号,虢国将会以此为借口,对外采取军事行动。
虢国对周围的戎人采取了两次军事行动,分别是鲁闵公二年(前660)败犬戎于渭汭,鲁僖公三年(前657)败犬戎于桑田。渭汭和桑田分别位于虢国领地的西部和南部。这两次军事行动首先显示虢国将扩张的方向转向了西南;其次表明虢国的军事实力尚强,在与戎狄的战争中仍能取得胜利。
战胜戎狄对扩展势力范围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虢国的扩张也对自身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首先,虢国将兵力用于打击戎狄,故而无力限制晋国在北方的扩张。鲁闵公元年(前661),晋国对耿、霍、魏采取了军事行动,并灭此三国。这次行动中,晋国扩张的方向是南北两线同时出击,其中魏国在今芮城,和虢国领地相邻。魏国被灭使晋国和虢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丧失大半,这也意味着晋国扩张的下一步必定会指向虢国。其次,虢国的扩张使其在王畿中被孤立,此前虢国之所以能对晋国内部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虢国可以拉拢周围国家组成联军封锁晋国。虢国实行对外扩张对周围的小国来说同样是一种威胁,因此虢国在被进攻时很难得到外部的支援。
虢国的扩张行动并未使其赢得所需的生存空间,反而将虞国推向了晋国。可以说,假道伐虢的成功离不开虢国。最终,在虞国的帮助下,晋国将虢国、虞国一同吞并。至此,虢国为了求生存所作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对虢国生存策略的总结
春秋时期的虢国为求生存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尝试。在这一过程中虢国失败的原因众多,总结如下。
首先,虢国自身实力不足,虢国最大的优势在于相比于周围的晋、郑内部较稳定,军事力量较强,曾经击败过晋军。但是其军队数量不足,虢国土地狭小,无法与晋国一样派遣大量军队。虽然从战绩上来看虢军胜多败少,但是它在国家体量方面与其对手相比处于绝对劣势。
其次,虢国生存策略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政治上,虢国选择跟随王室的步伐。这让虢国得到了作为对外干涉借口的王命和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是也让虢国在和郑国的冲突中丧失了主动权,故而必须跟随周王室的政策。如果虢国充当王室和郑国之间的调停者,也许可以缓和王室和郑国之间的冲突,避免繻葛之战的爆发。虢国将兵力投入对戎狄的战斗中很不明智。感受到晋国威胁的小国本有机会与相对强大的虢国团结起来,再次组成反对晋国的联盟,但虢国将侵略的意图暴露出来,将虞国推向了晋国一方,这是虢国的重大失误。
再次,虢国执行干涉晋国的策略也存在问题。仅在战术上取得胜利并不能阻止晋国的统一进程,而且在晋国统一后,虢国也没有及时调整策略,反而招降纳叛,这引起了晋国的警惕,最终导致晋国不惜借道虞国攻打虢国,加速了自身的灭亡。从虢国接连取得的胜利中可以看出,其过度依赖军事手段。虢国和邻国的矛盾多用战争的方式解决,这加剧了虢国和周围国家的矛盾,也让其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最后,虢国生存策略的失败也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周王室的政权更迭导致虢国失去了王室的支持,曲沃拒绝虢国帮助等。这些都给虢国改善生存空间增加了难度。
虢国生存策略的失败并不典型,春秋时期的小国大多在选择大国作为依靠时“朝秦暮楚”。但虢国的策略较为主动,其试图用武力为自己争取有利的外部环境。虢国此举所依靠的是其精锐部队以及有利的外部环境,当时晋、楚这两个霸权国家尚未兴起,郑国刚经历内战的创伤,而且周围的戎狄对于虢国来说也并非强大的对手。可以说,虢国至少在晋国统一之前在军事上是有优势的。但虢国在几十年内穷兵黩武,对周围的国家和戎狄展开了多次军事行动,却未能获取足够的生存空间,最终在晋国崛起后因国家体量的巨大差距而被消灭。
总的来说,虢国的生存策略在方向上大体是正确的,但其策略的执行却是极其失败的,不但没有改善虢国的生存情况,反而加剧了虢国的危机,加速了虢国的灭亡。
(作者單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