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情绪应对方式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3-12-25龚霆吴琳
龚霆 吴琳
摘要: 本研究采用班级整体抽样的方法,整体抽取高一某老师任教的5个班级为实验组,另一位老师任教的5个班级为对照组,分别应用肖计划教授的情绪应对量表进行调查,对于实验组采用新的心理教育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仍然按照以往的教育方法干预,一年后,再对两组学生应用情绪应对量表进行测试。研究发现: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情绪应对能力。
关键词: 高中生 情绪应对调查 对策
一、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分析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要增强学生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学生调控情绪能力”这一目标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笔者认为增强高中生情绪调控能力就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而情绪应对就是学生具体采用某些方法来应对外来事件可能造成的不良情绪反应。通过采用合理的情绪应对方式,学生能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不至于陷入心理危机中而无法摆脱,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积极的情绪应对方式更反映了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是情商的重要表现,是影响高中生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有助于提高高中生核心素养,使其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而了解高中生情绪应对方式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对高中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高中生情绪调节能力。
(二)情绪应对方式
在学生日常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情绪应对方式不当导致的心理问题非常多见,有考试焦虑,有人际交往焦虑,有亲人去世的悲伤厌世,有受挫以后的自卑、放弃,还有一些学生因为未及时接受心理咨询和疏导,抑郁症、焦虑症屡见不鲜。还有很多学生对于个人的负面情绪应对不当,强行压抑、不与他人交流、伤人毁物、打击报复他人。本课题组成员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正确的应对方式。
二、高中生情绪应对方式的调查过程和结果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班级整体抽 样的方法,整体抽取蚌埠二中高一龚霆老师任教的5个班级为实 验组,贾媛丽老师任教的5个班级为对照组,共发放肖计划教授 的情绪应对量表问卷475份,回收后剔除废卷3份,剩余有效问卷472份,有效率 99.37% 。 笔者对于问卷进行了信度分析,得出Cronbachs Alpha 为 0.785 ,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具体研究程序如下。
整体选取高一新生475人用肖计划教授的情绪应对量表进行测试,对于两组测试结果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如果存在差异,将重新选取别的班级,直到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为止;对于实验组在高一采用新的心理教育方法进行干预,对照组仍然按照以往的教育方法干预,一年之后,再对两组学生应用肖计划教授的情绪应对量表进行测试,比较两种教育方法下,两组学生的测试结果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为了排除干扰因素,也对对照组进行前后两年的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以从中找出新的心理教育方法对高中生情绪应对能力的影响。被试者基本情况见表1。
在进行干预之前,高一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论分量表得分还是总量表得分,都是p>0.05,也就是说实验 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开始之前无统计学差异。选取的研究对象符合实验要求。
由表3可知,实验组经过一年的心理教育干预后, p <0.05,也就是说干预具有统计学意义,效果明显。
由表4可知,实验组经过一年的心理教育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 ,p <0.05,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与未采用新的心理干预方法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效果更明显。
由表5可知,一年后,对照组在解决问题和合理化两个分量表中 p >0.05,两者无明显差异,而在其他分量表和总分量表上有明显差异,这可能与年龄增长、阅历增加、其他课程影响有关,也符合青少年心理生长发育规律。
三、高中生情绪应对方式的对策研究
通过上述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经过一年的心理健康干预以后,实验组无论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这些分量表的得分,还是总量表得分都高于实验组,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课题组采用的心理干预方法具有有效性,对于提高高中生的情绪应对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为今后更好地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笔者通过十个情绪应对心理健康课程专题教育对学生进行情绪应对能力教育,在“合理化”和“自责”项目上,通过心理健康课程“高中大不同”“捕捉情绪”帮助学生了解高中与初中在学习、生活、人际环境中的不同,暂时因为高中不适应而产生一定的焦虑是正常的,甚至是有益的,因为能激发我们的适应动机;在高中面对的都是比初中优秀的同学,班级排名落后也是正常的,因为比较的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不用自责。每个人在适应新环境时都或多或少会感到不适应,要从心态上放低自己,从零开始,不背思想包袱,学会与自己比较,合理定位自己。在走访了很多班主任和学生后发现,很多高中不适应的学生都是因为对于自己期望值过高,不能适应原来全班前几名变成全班后几 名的结果,从而情绪低落,一蹶不振,抑郁、焦虑,甚至退学、自杀。所以在刚入学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预防非常重要。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学生了解在新的班级即使成绩落后,也不能自我定义为差生,因为比较的对象变了,站的平台高了,学会和自己比较更重要,从而减少自责情绪。优秀同伴也会对自身产生促进作用,学习的资源增加了,学习的对象增加了,良性的影响会让学生变得更优秀,以提高学生的情绪应对能力。在課程“驾驭情绪”中,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到不能掌控情绪的危害,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把对事物的看法合理化才能对解决问题产生帮助。“点亮生命的火花”课程教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点滴美好,体验生活中的火花时刻、愉悦时间,在遇到挫折时能帮助学生联想到自己还拥有这么多优点,从而不自怨自艾,增强生活的自信心。
在“退避、幻想”两个项目上,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捕捉情绪”和“我的情绪我做主”帮助学生学会创设安静的环境放慢自己,通过面部表情、身体感受等觉察情绪,以“颜色+物体+其他”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情绪,让情绪变得具象化,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变化让学生更好地联系感知情绪,通过“焦点情绪聚焦疗法”让学生学会聚焦自身情绪,想象情绪的颜色、大小、形状、质地以及尝试和情绪对话,学会接纳情绪。把消极情绪变得具像化,可描述、可感知后,情绪对于学生来说就不那么可怕,学生就不会以退避或幻想的方法来回避消极情绪,当消极情绪到来时,学生能有所防备,把负面情绪当作警示和促进成长的力量,才能更好地管理情绪。在“我的情绪我做主”课程中,引导学生改变认知,了解到情绪是一个人对外界发生事件的反应,情绪产生的根源是我们在生活中对事件的看法,我们必须学会对负面情绪负责,而不能让外人或外界事物掌控我们的情绪,从而更好地处理情绪。
在“解决问题”项目上,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越挫越勇我能行”“如何面对考试焦虑”引导学生面对困境时,理智地想办法、寻找自身资源或者求助他人,有计划、有目的地从焦虑、忧郁等困境中尽早走出来,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心理课“告别emo,感觉良好”,通过“emo”现象的解释和来源,告诉学生进入高中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情绪也会随着挫折增加而沮丧,“emo”。以学生熟悉的网络用语,引起学生共鸣,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尽快走出沮丧情绪,建立起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从而对生活充满期待和向往,支撑学生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稳定情绪。而课程点亮生命的“火花”,教会学生从平凡的生活挖掘点滴的美好,善于发现生活积极的一面,形成良好的情绪状态来应对生活中的挫败。在“我的情绪我做主”中,引导学生学会求助心理咨询师、可靠的亲友帮助克服困难,走出情绪困扰。课程“禾下乘凉向未来”则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学生在选科走班中存在的焦虑和迷惘的情绪问题,然后聚焦于學生对于选科走班和选科升学缺乏知识和不知如何选择展开教学,为学生厘清所选课程与对应职业以及高考志愿填报的关系,指导其科学利用詹尼斯和曼恩决策平衡单选择高校,具体地为学生解决选课中存在的问题,教会学生面临情绪问题时聚焦于问题解决。
而带领学生开展的一系列与福利院儿童“手拉手”活动、养老院送温暖活动、艾滋病“红丝带”宣传等公益活动,则是聚焦于让学生通过帮助弱势群体,着眼于乐于助人,回馈社会,感恩所得,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大爱精神,这对于减少学生抑郁、焦虑情绪都有很大裨益,也与积极心理学中大力提倡的通过助人活动改善学生情绪状态相契合。
参考文献:
[1]肖计划.应付与应付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1992(4):181 183.
[2]张林等.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1):36 41.
[3]朱丽雅.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6.
[4]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5]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1996,4(10):164 168.
责任编辑: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