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安、吉利要一起“做大事”

2023-12-25张敏

中国汽车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吉利长安新能源

文 / 张敏

5月9日,突然传来消息,长安汽车和吉利控股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表示,将围绕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动力、海外拓展、出行等产业生态展开战略合作。

智能化和电动化,是中国汽车参与全球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也是长安汽车与吉利控股战略合作的重点。

在新能源领域,双方将就电芯、充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新能源产业布局进行合作。在智能化领域,将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展开合作。双方还将共同开展动力平台、动力技术的合作,探讨海外发展、出行生态的合作共享,并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碳交易等领域展开合作,共享前瞻技术应用发展。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双方高层共同见证了签约仪式。

对于此次合作,付炳锋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汽车从跟随到引领,正处在转型跨越的关键阶段。长安与吉利是中国汽车企业优秀代表,此次双方开放合作,有利于打造中国汽车大品牌形象,催生行业协同效应,并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行业高强度竞争下,开启了企业高水平竞合的新局面。”

这桩合作肯定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谈判才确定下来,中间过程保密工作做的太好,事先业内外一点风声都没有流露出来。当前,我们只看到谈判的成果,过程和发端只能反推猜想一下。

互信催生合作

这桩合作,并非中国汽车市场首次主机厂之间的战略合作,但长安和吉利更多作为对手出现在同一市场上,双方产品还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捉对厮杀。

一个是央企,一个是民企,双方都是上市公司,都要对投资者负责。双方能够出人意料地站在一起,尽管只是从合作的方向划了重点,还没有宣布具体的合作项目,但可以从中品味出很多信息。

一方面,是双方解决了战略互信的问题,这是坐下来谈的基础,这里面必须要发现共同的战略利益;另一方面,双方都认为,合作是必要的。但是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次合作是战略框架,不涉及具体项目。

后者似乎可以理解为,我信任你,你也信任我,让我们一起做点大事,但具体什么事,还需要业务部门具体磋商一下,先占个位置再说。重要的是,我们确信,合作能让双方获益。

双方的竞争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也将持续下去。现在关系有了新突破,其实变成了一个典型“竞合关系”。即产品层面的竞争,不影响合作。这里面,合作的方向和机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双方领导人讲话的内容,也表明这一点。

朱华荣表示:“此次战略合作,是一次强强联合的典范。以此为新起点,未来双方更将发挥各自优势,共享资源,为全球用户带来更加美好的服务和体验,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汽车强国梦贡献应有力量。”

李书福表示:“在科技无限畅想、产业自由跨界的变革时代,开放共创共享是永恒的主题。吉利与长安紧密合作,加大投入,优势互补,能为用户创造更好的出行体验,为产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探索。我们将携手做强核心竞争力,助力中国汽车早日进入全球汽车价值链中高端。”

虽然双方董事长讲的都是合作原则和基础,但我们还是能从中得出一点启发:合作出来的成果,双方共享,而且是在多平台上、多条业务线上同时推进,不局限于单个项目。

合作基础和走向

双方在供应链、研发,特别是跨平台的技术上,天然拥有合适的合作条件。

可以预料,双方将成立联合工作组,将双方能提供且方便共享的资源拿出来,双方已有的知识产权、IP,都可以组织向对方授权,互不收取专利费,也不构成侵权。因为汽车软硬件设计,距离全系标准化还有相当的距离,中间会有很多环节,各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去做,“重复发明轮子”的事肯定有。

未来的投入方向,包括新能源领域的电芯、充换电技术、新能源汽车产品安全等,智能化领域将围绕芯片、操作系统、车机互联、高精地图、自动驾驶等,双方可以协调,共同研发,这个难度比较大,但已经有的成果,拿出来共享,是比较容易的。

《汽车人》也猜想,合作大概率从容易的部分开始,一个是容易见功,另一个是鼓舞士气,给下一步更深入的合作创造氛围。

没准儿这个工作组已经成立了。

如果我们看今年的汽车产业,就会发现,整个汽车产业界危机感还是非常强的,大家都明白自己身处强烈的变化当中,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强弱秩序正在被颠覆,新秩序尚未完整地建立。大家都面临生存危机,也都有上位的机会。这个时候,做出战略合作的决定,需要一点勇气,也能分担一些发展中投入的风险。

关于合作,一个说滥了的理由就是协同效应。双方确实能在联合采购平台上节约成本,也能在软件研发上节约资源。但是,更重要的是,双方都有机会,透过对方的视角,到对方的优势区域中去寻找新的商业机会。

吉利有更多海外资本运营的经验,而长安有强烈的出海战略部署的意愿;长安在新能源供应链和技术集成上,有更多的技术积累,双方都在摸索与IT公司和新型供应商的合作经验。相信这些差异化资源,可以让双方都获取到新的信息和知识。

出海的下一站

需要强调的是,既然是战略合作,那么级别将强于项目和供应链合作,但又不必承担资本合作那种对双方运营的束缚。

如果仅站在中国市场的角度,双方的竞争大于合作,这让合作的基础弱于竞争格局。但是,如果把目光放大一点,中国企业都要出海运营。

吉利已经通过资本,在东南亚(东盟)有所布局;而长安除了在独联体有较为深入的布局,如今优先布局意愿,也在东南亚。在这个中国当前第一大区域贸易伙伴、大多签约“一带一路”的新兴经济体中间,商业机遇是显而易见的。在印度对资本的吸引力空前下跌(小米事件)之后,东南亚的战略地位再获抬升。

可以说,东南亚已经是中企出海第一个考虑的对象。而且中企对当地车企,在新能源这个轨道上,拥有的实力优势,也是明显的。现在只需要一些商务上的经验,少踩坑,而且需要小心应对当地既有的日韩企业的竞争,后者长期处于优势地位。从这一点上,中企抱团合作,有更强的必要性。

当然,在具体项目没有公布之前,这只是《汽车人》的猜想。具体走向如何,还要观察一下。不过,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既然深度互信已经建立起来,资源整合,并不是很难的部分。

猜你喜欢

吉利长安新能源
9.98万元起售,吉利缤越COOL正式上市
我们长安
水VS火
More than the largest small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
先秦:并不吉利的日子
吉利4A军团出战
西游新记 2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门”的背后
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