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钆喷酸葡胺增强MRI与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诊断效果*
2023-12-25魏长春马丽娜乔龙虎
魏长春 马丽娜 李 婷 乔龙虎
亳州市中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安徽 亳州, 236000)
肝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各种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五,而死亡率排名第三[1]。据相关研究报道,中国肝癌每年新发病例高达40万,死亡病例高达37万[2]。临床应提高重视,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其为发生肝癌的高危因素,应通过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并予以有效治疗,达到控制病情发展和改善预后目的。目前临床上常采用CT、MRI等影像学方法进行肝癌诊断,譬如增强MRI与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但对于增强MRI与螺旋CT多期增强的对比性研究报道颇少。本研究选取93例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钆喷酸葡胺增强MRI与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诊断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诊治的93例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确诊为肝癌42例、非肝癌51例。肝癌诊断标准:经病理组织学或针刺细胞学活检确诊为肝癌。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肝硬化病史,并伴有肝脏局灶性病变;②年龄≥18岁;③均接受MRI和CT增强扫描;④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对造影剂过敏者;②合并呼吸困难;③接受本次影像检查前已实施过放化疗治疗者。
9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中,男48例、女45例;年龄38~76岁,平均(55.78±5.96)岁;病程6个月~32年,平均(10.52±2.63)年。
1.3 方法
1.3.1 增强MRI扫描方法 选择GE 3.0T Signa Excite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torso相控阵线圈及钆喷酸葡胺造影剂;先进行常规平扫,包括轴位T1WⅠ回波序列、冠状位T2WⅠ序列、轴位T1WⅠ三维容积序列、轴位T1WⅠ三维容积内插体部检查序列;上述序列扫描完毕后通过高压注射器经患者肘静脉注射3 ml/s钆喷酸葡胺,分别在造影剂注射完毕后20 s、60 s扫描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Ⅰ回波序列(重复时间750 ms,回波时间8.2 ms,视野360 mm×360 mm,层厚5.0 mm,层间距1.0 mm)、轴位T2WⅠ序列(重复时间4 000 ms,回波时间136.6 ms,视野360 mm×360 mm,层厚5.0 mm,层间距1.0 mm)。图像分析:采用图像处理系统对影像资料进行处理,选取感兴趣区,测定病灶及其周围组织感兴趣区信号强度,并记录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Ve)、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等灌注参数;增强MRI肝癌判定标准参考肝脏影像数据管理系统(LI-RADS)分类标准,将LR-3、LR-4、LR-5视为肝癌,LR-1、LR-2视为非肝癌。
1.3.2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扫描仪,管电流28~37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5 mm,螺距0.984∶1,扫描前充盈肠胃,屏气,自膈顶扫描至肝脏下缘,并采用高压注射器经患者肘静脉注射3.5 ml/s碘海醇非离子对比剂,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分别在造影剂注射完毕后20~30 s、45~60 s、120 s扫描;扫描结束后将原始图像传至ADW4.3工作站,进行肝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血管三维重建,由两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医师根据各期影像表现诊断。
2 结果
2.1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肝癌预测值比较 93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经增强MRI检查后,阳性预测值为86.05%,阴性预测值为90.00%,与肝癌诊断金标准相比,一致性较好(Kappa=0.762,P<0.05)。经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后,阳性预测值为70.45%,阴性预测值为77.55%,与肝癌诊断金标准相比,一致性一般(Kappa=0.481,P<0.05)。其中,增强MRI与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48,P=0.015)。见表1。
表1 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肝癌预测值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增强MRI灌注参数 肝癌组患者的Ve、Ktrans、Kep等参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增强MRI灌注参数比较
2.3 两组患者CT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分布 肝癌组与非肝癌组患者在动脉期、门静脉、延迟期影像表现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病变性质的CT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分布 (例)
2.4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分析 ROC曲线分析显示,增强MRI、螺旋CT多期增强诊断肝癌的AUC值分别为(0.882、0.742,P<0.05);敏感度分别为88.10%、73.80%;特异度分别为88.20%、74.50%,增强MRI与螺旋CT多期增强AUC比较,Z=2.128、P=0.003。见表4。图1。
表4 增强MRI与螺旋CT多期增强诊断肝癌的效能分析
3 讨论
有研究指出,肝硬化为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但该病早期较为隐匿,无特异性表现,即肝脏代谢功能均较正常,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损伤、门脉高压、腹水等,并诱发肝性脑病、感染等并发症,甚至癌变[5],因此肝硬化患者定期检查有利于及时发现癌变。病理为临床诊断各种恶性肿瘤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操作,部分患者难以接受。在此情况下,探寻无创、诊断确诊率高的检查手段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CT和MRI对诊断肝癌及指导其治疗起到重要作用。螺旋CT因具有多期扫描、图像分辨率高及成像速度快等优势而在临床上广泛用于肝脏良恶性病变诊断[6,7]。本研究显示,在CT多期增强扫描中,可见“快进快出”强化特点,即肝癌患者动脉期多表现为高密度灶、门脉期多表现为等密度灶、延迟期多表现为低密度灶。而非肝癌者与上述影像表现相反,动脉期多呈低密度或等密度,门脉期和延迟期多呈高密度。这可能与肝癌患者病灶血供丰富有关,血管密度的提高和细胞间隙的扩大,使对比剂滞留时间延长,因此动脉期多呈高密度灶[8,9]。而门静脉呈等密度或低密度与门脉供血的正常肝组织强化逐渐增强和肝癌病灶强化减弱有关[10,11];延迟期表现出低密度或等密度可能与对比剂迅速消退,进而减弱肿瘤强化有关[12,13]。比较上述影像表现,肝癌组动脉期高密度占比、门脉期等密度占比、延迟期低密度占比均高于非肝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增强MRI也是临床检查肝脏病变的常用方法,因具有分辨率高、无创等优势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4]。本研究结果显示,肝癌组患者的Ve、Ktrans、Kep等参数均高于非癌组患者;与苗小变等[3]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中,Ve可明确细胞密度变化,Ktrans能反映血管密度变化,Kep则能体现血流速度变化[15,16]。癌细胞为了生长、增殖,可在病灶内大量生成新生血管,但因其发育不成熟,基底膜结构不完整,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上述参数升高情况[17]。本研究也正是根据上述影像表现综合判断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研究结果显示,增强MRI对肝硬化的诊断确诊率88.17%,显著高于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诊断确诊率74.19%;ROC曲线也证实增强MRI对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诊断效能更好,综上所述,增强MRI扫描诊断肝硬化背景下肝癌的准确率高于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