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3-12-25周恩荣

时代商家 2023年51期
关键词:内控管理社会治理事业单位

周恩荣

摘要:事业单位是国家相关社会服务的主要承担主体,更是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力量。内控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职责效能的发挥,只有加强内控建设,事业单位的运行受内控制度的约束,才能使事业单位更好地服务,为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添砖加瓦。本文说明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深入分析了现阶段事业单位内控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据此提出优化事业单位内控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社会治理

目前,事业单位内控基础不坚实,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继而形成领导做主式的运转模式,容易滋生腐败。为此,亟需通过规范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从根源上改变事业单位的“一把手”领导做主式的内部管理现状,促进制度化,规范化,打开一切行动听规章制度指挥的良性局面。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

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一系列的程序,实现对经济活动的规范和风险的管控。单位内部控制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三方面:单位经济活动必须要合法合规、资产必须要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必须要真实和完整。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须遵循四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始末,始终对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事后监督实行控制。重要性原则要求在兼顾全面性原则的基础上,关注重点的经济业务的主要风险点。制衡性原则强调的的是相互制约、相互督促,要求单位部门、相关岗位、业务流程的设置须达到牵制的要求。适应性原则要求内部控制应当是变动的,随着单位的内况和业务的变化而适当调整。

(二)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防范事业单位风险。风险是指单位的战略和管理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风险与管理目标实现共存。风险按照来源和范围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事业单位要实现管理目标,首先要控制好内部管理风险。针对自身内部存在的单位层面的风险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事业单位在对风险有正确认识观的基础上,须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实施得力措施,切实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降低风险对单位造成的损失。

二是有助于保障事业单位行为的合法合规性。各个事业单位肩负的职能不同,其日常经济活动各有不同。事业单位从自身实际出发,认真理清经济活动业务,分析业务各个环节的风险点。制定适合本单位预算决算管理,收支情况管理、政府采购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单据报销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等方面加强内控管理,有助于保障各项经济活动开展的合规性和合法性。

三是有助于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水平。一切腐败的根源往往都是权力凌驾在制度之上,现实中大部分的事业单位都是“一把手”工程,一切按主要领导的意思运行,这样容易滋生腐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使单位的重点经济活动规范化,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大大提高了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预防腐败。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未受重视,领导干部内控意识不强。一般情况下,经济指标、民生绩效等在下达过程中,都是有明确指标,可量化,时限明确,易于考量,且易于出政绩,因此在一个单位里容易产生绩效、有时限限定的工作往往是受到重视的,是领导重点抓的工作。而内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耗时长、见效慢的工作,加上现在领导任期时限限制,还可能出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境况,因此事业单位内控建设工作难以受到重视。

(二)内部控制体系有待完善

1.领导组织不到位

由于单位内控意识不强,内控的组织建设自然没有受到重视,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或者牵头内控工作,平时为了应付审计、财政的监督检查,制定制度,临时指定办公室为牵头部门,负责一切内控管理事务。办公室工作繁杂,对于“挂名”的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内控工作自然处在群龙无首状态。再加上内控各部门缺乏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内控建设工作困难重重。

2.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未按财政部门、上级各部门的的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内控制度,使单位的运转缺乏规章制度的指导和牵引,增加事业单位内控的执行风险。事业单位的内控不受重视,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作推进缓慢。有些事业单位根据上级单位的制度改了抬头制定成本单位的内控制度。由于单位的业务并未制定相应的明细制度,使得单位的经济活动无据可依。

3.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严

一是预算控制薄弱,预算应是“三全”的产物:人员全参与;业务全覆盖;流程全跟踪。只有在“三全”的基础上,预算才能保证真实、准确、完整,切实在内部控制发挥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在收到编制年度预算通知时,财务部门开始关起门来闭门造车,参照上年度的预算数据,在电脑上敲数字,由此产生下一年的预算编报,导致预算数据缺乏准确性,实用性;二是在收支管理方面,事业单位落实“财务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不力。有些事业单位的受人员会计素质的影响,在事业收入中属于非税需要上缴的收入,不挂应缴财政款,却直接做收入,直接用于本单位的支出;三是票据管理方面,存在虚假票据套取现金的行为。因缺乏完善的财务票据审核规定,同时受编制设置的影响,很多事业单位的人员对票据的合法和真实性审核不严,还会出现虚假票据套取现金的现象。

(三)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不足

1.具体事务的审批还是人工加纸质签批的流程。如没有实现公车系统化管理的单位,在使用公车的时候都是打印纸质版公车使用审批表待领导层层审批后,再能派出公车出差。这样的操作既耗时又费力,碰上领导出差的话,这个审批表就签不了了,公车不能按时派出,就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另外,很多的文件的处理一般购买了公文处理系统的单位,实现了公文的传阅,审核、签批等流程信息化,公文处理一般都是接力赛,上流处理完下流才能处理。日常工作中总会出现一两个不熟悉电脑操作,无法处理公文的人,导致整个流程被迫暂停,导致公务信息化处理体现不出优势。

2.会计核算效率不高。在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中,财政统一了会计核算软件,进行电子化记账,但是在很多基层的单位仍然存在手工做账的现象。手工账统计、分析能力有限,无法实现自动化管理,无法与其他系统相连,不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影响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四)内部控制队伍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的内控往往被边缘化处理。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临时指定的内控人员自然站位不高,敷衍了事。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内控专业知识缺乏,对内控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内控仅被理解为“一控两会”强化流动资产的管控,把握好现金、银行存款、借款的收支情况。控制好这些流动资产的风险敞口就是内控业务的所有表现。加强班子会决策,超过限额的日常开支和项目召开班子会进行集体讨论。这就是大部分事业单位内控人员对内控工作的理解。提高内控队伍人员素质、专业业务水平迫在眉睫。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具体建议

(一)强化内部控制的理念与机构建设

一是加强内控重要性的宣传,内部通过发放资料和开会的方式,大力宣传内控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内控氛围,切实提高内控的政治站位;二是强化单位对风险的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内控理念;三是成立专门机构配置专业内控人才,形成全员参与的内控局面。单独设立内部控制部门或者指定内控牵头部门,负责统筹管理内控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单位全员参与的局面,上到单位最高领导,下至各部门负责人,各岗位都应该补充到内控队伍中来,加强各部门的联动机制,确保内控运转顺畅,组织有序。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健全内控制度。内控制度是事业单位运行的依据,只有经济活动业务制度实施和管理到位,才能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体系应该是由一个内控总制度和各个具体经济活动业务细则构成,这样才能保障控制度涵盖面广,既能在总体上进行内控的思想指引,又能在具体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也有细则可供参考。单位在制度制度、细则的时候,应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单位各类经济业务种类、流程、环节的基础上,制定制度、细则,重点强调其可操作性。加大制度实施的保障力度。落实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通过分耕责任田的形式,制定责任表,限定期限,督促人员执行,确保内控制度的落地。

2.建立健全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的议事机制。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的议事制度,确定领导班子决策的范围、流程、金额、表决方式等。通过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在实施过程中落实岗位责任制,事后实行监管责任制,切实把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实现岗位制约。

3.加强预算控制。一是提高领导干部的预算控制意识。通过加强对《中国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学习,提高内控人员对预算控制重要性的了解;二是确保预算编制编报真实完整,从根源上防止预算外支出。单位领导领导应当重视预算的编报工作,通过开会的方式,传达编报的指令,明确部门、岗位在编报工作中的职责和期限,统一指挥行动,形成共同参与的局面。在编制下年的预算过程中,各个部门要充分考虑自身的业务需求,编制部门预算,上报单位,从而形成单位的总预算。具体负责单位预算编制的人员要遵循“量入为出”的原则,审核各部门上报的预算,通过“二上而下”的操作方式,完成和各个部门的沟通协商,形成最后预算编报。如此,编制出来的预算保障准确性的同时,避免了后期预算执行中出现超预算,超范围开支预算现象;三是加强单位资金管理,严控费用按预算支出。事业单位的流动资金是日常使用率较高的资产,实现流动资金的控制,才能从根本确保预算控制的执行。一类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应收账款应及时清理,减少资金的占用,避免预算资金的挤占现象。

4.加强收支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把收入实行预算管理。业务部门加强合同订立的管理,涉及收入合同协议的,订立后应提供给财务部门进行收款、催款事项。在支出方面,应对照预算,合理开支,尽量杜绝出现预算外的支出。在费用报销方面,应加强票据的管理。在票据的申请、填制、报销阶段,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加强单据控制,要求单位报销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单据。对于填制或者外部取得的票据需要认真审核,审查其真实性、完整性,防止虚假票据套取现金的事项。

5.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政府采购环节包括采购预算与计划,采购活动,验收三环节,加强事前、事中、事后三环节的管理,制定详细的规定流程,使每个环节的实施都有章可循。成立政府采购小组,注重不相容岗位的设置。督促工作人员按规定实施采购行为。根据省级财政颁布的最新集中采购目录,对于需要集中政府采购的品目,必须严格按规定,委托机构集中采购。针对工程类的项目的开展,应根据金额的大小,实施公开招标管理,加强政府采购行为的约束,防止官商勾结,滋生腐败。加强采购项目的验收管理,组成采购验收小组,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组织验收。

6.加强会计控制。一是制定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二是要加强会计机构建设,配备会计专业人员。要求会计人员每年参加会计继续教育,积极派员参加财政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多渠道提升提升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从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三是把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保障会计工作开展有效;四是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按规定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归档、保管,确保经济业务有迹可循。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

当前是信息时代,我们的工作进入列车快道,信息的储存、传递、共享使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透明化,公开化,快速化。事业单位应当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化管理,把各项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嵌入单位信息系统中。特别是会计信息化管理,利用财政规定的财务软件进行账务的处理,确保各事业单位按照统一的制度进行账务处理,编制真实完整财务报告。同时各财政上级部门、审计部门能及时从软件系统中读取该事业单位的数据,有利于实现外部监督管理。

(四)提高内部队伍素质

加强单位内控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单位主要领导对预算的了解,在很大程度决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内控知识的学习,提高全员的意识,力求达到全体领导干部思想一致,行动一致。在内控人员配备的时候注重专业的要求、人数的要求,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内控人员业务培训,通过主动派员参加培训、到内控模范单位调研、请专业人员上门指导等方式,切实提高人员对内控的理解,提高业务能力。还要组织人员召开业务会,通过“大讲堂”现場教学的形式,加强内控参与部门的协调沟通,提高内控人员对单位业务的掌控力与整合力。

综上所述,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是事业单位发挥社会职能客观需求,只有把单位层面、经济业务活动层面规范化,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有利于提升单位的公信力,维护单位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田秋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财会学习,2021 (08):191-192.

[2]陶新平,袁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问题与改进[J].财务与会计,2020 (22):83-84.

[3]郭娜.论财务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及构建[J].纳税,2021 (08):163-164.

[4]姜敏.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富生活,2022 (16):103-105.

[5]刘艺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22 (14):167-169.

[6]冯朝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质量与市场,2022 (09):55-57.

猜你喜欢

内控管理社会治理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关于集团预算及内控管理的思考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浅谈电力施工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重点解析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