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曼陀瓦尼芭蕾舞剧《悉达多》音乐创作研究
—— 以自然意象“河流”的音响创造为例

2023-12-25

音乐探索 2023年4期
关键词:织体谱例音响

晏 庆

“你能否找到那条河,倾听那声音?”①赫尔曼·黑塞:《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姜乙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第73 页。

——黑塞《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

一、创作溯源与小说主旨

2005 年,时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的布鲁诺·曼陀瓦尼(Bruno Mantovani)②[法]布鲁诺·曼陀瓦尼(1974— ),作曲家、指挥家、社会活动家,2009—2020 年任巴黎音乐学院院长,曾获多项全球作曲大赛奖项,于2016 年担任“第六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驻节作曲家,其创作风格凝练深沉、视角独特、规模宏大。现为法国当代室内乐团驻团作曲家兼艺术总监。应巴黎歌剧院之约,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黑塞的经典小说《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③[瑞]赫尔曼·黑塞(1877—1962),原籍德国,诗人,小说家。1946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悉达多》《荒原狼》《玻璃弹珠的游戏等》,其文学风格多以普通人、平民百姓的生活为视角,体现出悲观绝望、隐逸漂泊的精神世界,尤对东方哲学、文化、宗教报以极大的创作热情。为蓝本,创作了同名大型芭蕾舞剧《悉达多》。这是曼陀瓦尼的首部芭蕾舞剧音乐作品,也是他首次将创作视角投向东方关于修行悟道的故事题材,更是东方文化、哲学与西方现当代主流创作的一次激情碰撞。

在黑塞的小说中,悉达多作为英俊的贵族在成长初期一直生活在幸福快乐的摇篮中,身为国王王后的父母给予了他世间的一切美好与欢愉。在成年之后他第一次出宫,见识到人世间的真实状况之后才明白自己生活的虚幻与片面,于是他决定舍弃一切,踏上了修行之路,遍尝世间酸甜苦辣,只为求得人生最高的终极智慧。在修行之路上遭遇各种苦难、挫折之后,他抛弃了自己和所有世俗的一切,来到那河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在那最绝望的一刹那,他突然听到了生命之河永恒的声音……经过几乎一生的追求,悉达多终于体验到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

芭蕾舞剧《悉达多》首演后产生了轰动性效应。除了该作所展现出的东方传统故事的完整性与艺术性,其现当代音乐与现代芭蕾舞的完美结合更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全新的视听盛宴。

《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一书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书中的重要意象“河流”更是印度教、佛教和中国道家思想的集合体。但在芭蕾舞剧《悉达多》的音乐中,意象“河流”的作用和意义远远不止如此。从表层的音响结构和内部发展角度来看,“河流”音响推动了音乐发展,同时也是主人公求索精神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从深层的文本阐释角度来看,“河流”意象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作品后半部分,“河流”更是直接体现了作者黑塞的人文思想,也成为作曲家曼陀瓦尼在这部芭蕾舞剧的自然意象音响构造中最核心的元素之一。

二、“河流”主题序列构造

(一)横向排列

作为当代杰出的序列主义作曲家,曼陀瓦尼为此部芭蕾舞剧精心设计了3 组主要的核心序列主题素材,见谱例1。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越是小型编制作品,他的序列手法运用得越复杂且严格;越是大型编制作品,他却使用得越精练且保守。

谱例1 3 组核心序列音高素材

“河流”的主题序列像诗句一样,被截成了3段,作曲者格外仔细地将每一份序列素材构成的音色音乐段落都悉心安排在不同的情节高潮与铺垫中。一方面,将“河流”作为纯粹自然意象用波浪型的音乐语汇与织体在交响乐队中演奏;另一方面,加入了哲学因素成为类似于“时间”“人生洪流”等隐喻性象征的音乐描写。序列音高材料以二度、七度作为主要音程结构,体现了曼陀瓦尼个性化手法的另一特点——爵士音乐的特质。在其成长经历之中,爵士音乐对他影响至深,他在创作札记中这样写道:

……我最先接触的音乐就是爵士乐,成为一名爵士乐手也是我最大的梦想之一,它对我的影响深深烙印在骨肉之中,在音乐学院学习时,我一直都想消灭掉这种“叛逆、怪异”的音乐元素,因为这并不现代,也一点都不法国……①创作札记第二部分第23 页,笔者译,原网址见https://www.brunomantovani.com/en/oeuvres-fiche.php?cotage=28739,访问日期:2022 年10 月29 日。

从音乐的进行中也可以发现,曼陀瓦尼虽然擅长序列手法的写作,但并不拘泥于严格序列的控制模式,无论是序列的横向旋律展衍或是纵向的和声排列,都遵循着较为自由(可重复)与个性化的音高序列材料选择。

(二)纵向排列

纵观“河流”序列在全曲的纵向排列与配器情况,可以总结出以下4 种基本的序列和声纵向排列,见图1。根据图例所示,在曼陀瓦尼设计的“河流”音高序列的纵向排列中,主要以E、G、F、A 为和声低音,自上而下呈开放式排列,铜管与弦乐、木管及键盘组都有承担和声低音序进的功能作用,这在音色交接的复调织体中尤为常见。

图1 主干和声配器分配图① S=弦乐组,W=木管组,K=键盘组,B=铜管组,P=打击乐组。

(三)主题序列内在功能结构

曼陀瓦尼将9 个音的“河流”主题序列分成3 组(A、B、C),运用在不同的场景与结构中来表达“河流”这一自然意象的深刻蕴意,见图2。该运用方式主要包含外部组运用与内部组运用,外部组运用是当音乐意象以自然景象为主,或者单纯烘托“河流”的主题音响时,将被逐渐放大到主要地位的音响展示;内部组运用是当芭蕾舞剧持续进行时,音乐的主体地位被舞蹈所替代,舞蹈动作逐步成为主导,而音乐功能逐步弱化成背景展示,或者“河流”的音响混杂在全曲主题与别的音响结构中,充当配角或者铺垫的作用。曼陀瓦尼除了设计几个自然意象音响、情绪音响的主题之外,还别出心裁地为主人公悉达多与几个主要角色同样设计了人物音响的主题,贯穿全曲,起到烘托人物和情节的作用。

图2 “河流”的主题序列音响功能图示

“河流”的主题序列在外部组运用时,功能结构以A 组为大,呈A >B=C 的模式,通常是A 组序列的3 个音先呈现,通过复调手法依次带出B 组与C 组主题序列的三音组。而在内部组运用中,作曲家通常采用循环模式,并且按固定的模式与织体出现。ABC 三组同等重要,但不是一成不变,而是由A循环到A',B 循环到B',C 循环到C',A'循环到A''……如此反复。

(四)特殊音程的运用

1.五度音程的运用

(1)横向展开

谱例2 为“河流”序列引申的新素材。曼陀瓦尼想尽力描绘出《悉达多:一首印度的诗》一书中古老、神秘的东方国度,于是在设计自然意象“河流”的主题序列之初,便将纯五度的构思融入其中。因此,在自然意象的宏大音乐背景中,经常能听到熟悉悦耳的东方五声音调。

谱例2 五度音程横向排列

也许曼陀瓦尼并没有如此执著地想复原“拉威尔”般晶莹剔透的五声效果,也并不想重复“德彪西”印象派般色彩朦胧的五声模糊效果。他极其谨慎地将纯五度音程点缀在行进的现当代音响之中,仿佛深夜里天空之中的繁星点点,虽柔光微弱,却依旧清晰明亮。从曼陀瓦尼的五度音程中可以分析出其五声音阶的使用,虽没有中国五声调式那样鲜明的宫音主干音响,但是按照其各音的使用频率来看,依旧明显地带有缺少角音的B 宫调式与缺少宫音的F 商调式之感,见谱例3。

谱例3 五声音阶使用

(2)纵向展开

在五度音程的纵向排列上,不止有纯五度,还有减五度。减五度的加入扩充了五度原始素材,音响效果变得丰富且更有层次感。尤其是在全曲的微复调织体中,一层纯五度音色、一层减五度音色层层叠加,造成奇幻多彩的音响空间;或者,在配器上将一个乐器组(如弦乐)分成4 到8 个声部,每一个声部都在纯五度与减五度之间来回交替,音色的交接使音响浓厚复杂却又条理清晰,既深刻表达了悉达多内心多变的心境,也深入体现出古老东方的神秘色彩与细微的环境变化,体现出曼陀瓦尼细致入微的创作构思与深微远大的的创作理念,见谱例4。

谱例4 五度音程纵向排列

2.微分音的运用

(1)微分音倒影手法

从谱例5 中可以看到曼陀瓦尼将“河流”的序列素材加以变化。在原始音高上游移1/4 音的微小波动是常用手法,但并不是全部变化,他留下了A 音与D 音作为镜像轴,在乐曲复调织体进行中,让其他音依次以这两音为轴音促成倒影、逆行、逆行倒影的镜像复调进行,在变与不变之中将序列主题的发展逐渐扩大。

谱例5 序列主题变化形态

(2)微分音配器手法

曼陀瓦尼的微分音变化不只有1/4 音的微小音高流动。还在微分音的运动过程中通过演奏法的变化(如弦乐弓弦震音)与力度的剧烈变化(ff与pp的来回进行)形成更具动力性的微分音行进音色流。

谱例6 是由高度密集堆切的微分音音堆编织而成的片段。作曲家要求每个弦乐声部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声部单位,就像独奏乐器一般,每个声部单位以同步演奏方式各自奏出以相隔1/4 的微分音,塑造出的更具有动力性表现的块状层面音响的效果。

谱例6 弦乐组微分音

谱例7 与五度音程复调织体运用在弦乐器组为主题的创作构思不同,作曲家别具匠心地将微分音的变化大量交给木管组,尤其是同乐器组的音高微分音变化更加典型。比如长笛组的3件乐器围绕一个中心音E,一支吹奏正常音高,另外两支在E 音上下做1/2 与1/4 微分音的变化,形成了波动舒缓的“音色河流”,与弦乐器组的音效一起,创作出光影斑驳、五彩琉璃的音响空间,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音响体验。

三、“河流”音响织体形态特征

在黑塞的书中,河流并不只有一条。悉达多在修行之路上的各种遭遇以及思想顿悟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河流出现,有大—小、平静—湍急、净澈—肮脏、有摆渡人—无摆渡人等的区别。曼陀瓦尼抓住这一特点,将其融入进音乐的发展,塑造出各种不同音响形态的河流。

(一)中小型形态

1.小型形态

在第一幕的中间,来自于吹管乐器的独奏,就是河流出现的标志音响之一,见谱例8。它主要使用了滑奏和“摇声”②“摇声”指晃动吹管乐器本身而产生上下微分音波动的效果,详见乐谱Siddharta(Paris:Editions Henry Lemoine,2010),p.2。的奏法,强调“不准”的音响概念,创造出朦胧、模糊的音响空间,渲染出古老、神秘的东方国家的传统故事氛围。

在第四幕的木管齐奏中,长笛与别的木管乐器的滑奏更为剧烈,见谱例9。加上高八度标记之后成为比前段更高、尖貌的音响特征,用极强音量ff的强势推动一直到乐曲高潮sfz处,最后以气声滑奏下行。在两个长休止符之后,转以慢速度的对比段落进行到下一幕次。

谱例9 第四幕第一场第28—32 小节

2.中型形态

在第六幕的中部,“河流”的音响形态变得更为密集,从打击乐的点状织体过渡到上下木管、弦乐的音响交接中(谱例10),速度越来越快、情绪越来越浓烈,直接预示着主人公在修行途中,用河流冰冷净澈的河水冲洗掉内心滋长的各种世俗、阴暗的欲望,包括与俗世妻子的情欲、成为商贾的利欲还有不再渴求修成正果的懒惰之心。

谱例10 第六幕第一场第17—20 小节

(二)大型形态

在“河流”音响大型形态的构建中,主要采用了阶梯型与波浪形两种织体。在谱例11 中,弦乐一层一层地递进,一层一层地加厚,原本缥缈、清淡的音响变得更为浓烈、炽热,仿佛此处河水湍急,夹着狂风、暴雪、雨水,肆意敲打着主人公,模拟着他修行之路上的各种困难、挫折与内心失去希望的折磨。

谱例11 第一幕第一场第43—47 小节

在谱例12 中,曼陀瓦尼用一种更为形象、直接的音响构建手法,直接将自然意象的内涵表现出来。在和声手法上,将完整序列的C 段作为上下层的连接,糅合了A 段与B 段的序列素材交给铜管与打击乐,造成紧张、厚实的推动音响,使芭蕾舞剧的音响更加富有层次感,在饱含当代音乐音响的同时,兼具文本小说的故事感与可听性。

铜管在弦乐的配合下,加入到“狂风暴雨”中,描绘出更加凶猛、深不可测的“河流”意象,仿佛这就是主人公悉达多修行之路上最大的障碍,也是他此次修行之路上最大的成果。当他面对风暴之时,他终于明白修行的意义,他努力修行,踏遍山河,遍尝世俗情爱欢愉、痛苦离合,不是为了找寻最终的至高无上的宗教奥义,而是——找到自己!这也是黑塞在小说中最重要的主旨,修行与人生的旅途一样。

(三)自由形态

1.具有线性织体的自由形态

在“河流”的整体织体形态创作之初,作曲家曼陀瓦尼与编舞家普内热卡发生过争议。在曼陀瓦尼的采访叙述中,他有过这样的补充:

……对于河流这一意象,我想赋予它更加自由的形态,因为它并不仅仅是大自然的馈赠,也充满了未知的、也许是灾难般的力量,可是对于“自由”的概念,势必会为乐队与舞蹈家们带来难以言喻的困难……①笔者译,原采访记录见网址https://www.printempsdesarts.mc/en/collectioncd/bruno-mantovani-2,访问日期:2022年10 月29 日。

尽管在创作时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曼陀瓦尼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在“河流”九音序列分成3 组的主题动机下,设计了多种关于“河流”这一自然意象描写的音响织体形态。在“河流”自由形态的织体内部,持有相同性质、不同形态的块状音响极为多样且富有表现力。相较于小、中、大型的波浪型音响织体,其音高外型曲线上有很明显的改变,每个声部在横向的行进过程中,将具有视觉感受的线性音响特点不断地向前延伸推进,再经由时空的流动,这些线性音响在纵向发展中相互融合,逐渐地营造出一种块状形体的音响层面,更多添了一份声响上的流动感。这种自由形态的表现方式,可细分为4 种类型(图3):(1)“扩张型”,从单音逐渐向音高高低外侧扩张;(2)“收缩型”,高低外侧两音保持一定距离,并逐渐往内呈收缩状,退回单音;(3)“橄榄型”,从单音开展,再经由音高高低外侧先扩张,后收缩,再次返回单音;(4)“滑动型”,高低外侧两音保持一定距离,并以平行与向上、下滑动方式行进。

图3 《悉达多》音色音响运动形态

谱例12 第一幕第一场第66—70 小节

2.偶然、即兴音乐的自由形态

在自由形态的另一种样式中,曼陀瓦尼考虑到芭蕾舞剧有舞者表演与舞台布置等情况,将音乐简化,并将自然意象,如河流、梵风等交给舞者来诠释。舞者们多人合作,男女搭配共4 组,用身体姿态与手势变化共同模拟出河流等自然意象的形态。而音乐则作为背景,多选用完整序列的A 组与C 组作为主要核心发展素材,分布在各乐器组中,主要采用点、线结合的方式,偶然采用音块的创作手法来诠释,音乐风格较为自由,甚至采用“偶然音乐”的记谱法或是自由即兴手法,让乐手与指挥自由发挥。在如此庞大的音响群体与组织架构中,这是非常冒险的行为,但是曼陀瓦尼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是否合理?所表达的音响结果是否能满足作曲家内心的初衷、满足听众的音响体验?这确实是值得再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笔者在此并不做赘述。

四、“河流”音响之力度与音色创作探究

在《悉达多》这部作品中,关于自然意象“河流”的音响创作,其织体与音色的表现与力度是息息相关且密不可分的。曼陀瓦尼在“河流”音响的行进中,利用力度的变化深刻表现了自然意象“河流”的音响多变形态,见图4。从曲中“河流”音响演奏使用的力度变化符号来看,从最轻的pppp到最强的fff,力度的表现与使用力度的等级范围落差甚大,由此推测作曲家极有可能借助于力度变化的表现来丰富各种音色层面,以及构成音乐行进中所需的动力与张力。以下将说明曲中有关力度的行进方式。

图4 《悉达多》音色浓度幅度与力度变化进展图

第一种为“渐变式”:意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声响的力度从小渐大、或从大渐小。例如作品第五幕第三场175—288 小节。此时谱面上清楚地标示,在30 秒内力度是以超强的fff力度逐渐减弱至渐次无声的pppp。

第二种为“突变式”:意指力度在一瞬间内的变化,会造成音响或音色较大幅度的对比。以中提琴声部为例,其中,第一幕第一场力度是以f的音量持续着,直到第二部分第77 小节突然改为小声sub.ppp的行进方式。

以上两种力度行进方式,在听觉感知上最能体现音色由明转暗、由暗转明,由虚变实、由实变虚,由淡变浓、由浓变淡的微妙变化,详见表1。

表1 中提琴力度变化

第三种为“特定式”:曼陀瓦尼在第二幕与第五幕“河流”的重大音响段落中指定特定的打击乐与其他几件色彩乐器做为领导型的主奏乐器。每一个音高都标出了不同的力度级别,并在不同的高潮段分组演绎。在总谱扉页的演奏说明中,强调了这几件乐器的力度变化应当成为引导此段落的乐器音响“指挥”,并在一众乐器的齐奏中充当主要音乐角色,各乐器力度变化见表2。

表2 主奏乐器与力度安排

第四种为“关联式”:力度与音色的浓淡、厚薄息息相关。曼陀瓦尼通过力度的渐变,使“河流”音响从虚白的有无逐渐过渡到加厚的线性或者点状织体(同质纯色),再经点、线结合的多样组合音色(同质混合),过渡到点、线皆有并且呈面状浓厚音色现象(异质混合),最后由面状音响集结成极强的高潮“音堆”现象(音簇与音块)。

总之,在《悉达多》这部大型音乐作品中,其色彩的对比、音响幅度浓度、音色的呈现与展衍方式等几个方面都与音响力度的变化密切联系,使这部以音色—织体因素作为重要结构力的作品大大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五、对东方文化价值内蕴的探索

西方作曲家对东方文化、哲学的涉猎与探索从未停歇,从普契尼的《图兰朵》深刻描述东方公主的爱恨情仇、《蝴蝶夫人》讲述战争时期的日本悲惨爱情故事、约翰·凯奇的《4 分33 秒》深受东方哲学“禅”的影响、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舍赫拉查德》(又名《一千零一夜》)讲述神秘古老的东方故事,到马勒的《大地之歌》直接以中国五言唐诗为词谱曲。

而曼陀瓦尼对于东方思想与文化的探索,深刻表现出其旁观者的内省式视角。他从自然的角度入手,以“河流”这一原文重要的意象作为切入点,以序列技术、音响音色布局等创作技法来表现情节的发展与自己对于东方文化的理解。虽然很难从分析的角度去定义作曲家的深度与优劣,我们却能从音响中感知作曲家思维与实践的勇敢与真实。就像书中悉达多在修行之路上不是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曼陀瓦尼在音乐的某些段落中同样表现出迷茫、不解甚至是自嘲,这往往让人无法轻易地接近其深层的思想意蕴、并体验其价值所在,但是如果从一个单纯的作曲家来看,能用如此深刻、复杂的东方题材与庞大的乐队配置来考验自己的创作技法与内涵,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挑战了。我们能从音乐的表现中体会、理解作曲家个人对于东方文化的理解,以及他极具独立与个性化的艺术表现,这是当今艺术创作中难能可贵的一点,也是笔者研究此作品过程中最为深刻的感受之一。

结 语

自然,是小说家黑塞的创作主旨,也是芭蕾舞剧《悉达多》中所追求的重要音乐目标之一。本文以小说与音乐最重要的自然意象——“河流”的音响创作为出发点,不仅探究了曼陀瓦尼的创作技法,也剖析其审美意象与音乐美学内涵。在创作手法中,“河流”意象主要是以“音响”的创造性来作为思维的出发点。通过非严格序列的主题构造手法,将九音列分成3 组,在不同的段落与情节发展中,展现出不同的序列横向进行与纵向排列。在创作过程中,“河流”作为最主要的自然意象音响构造,是以“织体”与“音色”的表现作为导向。

(1)织体:以空间作为音响展现的基础,在纵向以具有“小型”“中型”“大型”等不同织体音响特性来建构不同的音响层面,表现河流的不同形态与流变的过程。这些音响层面在全曲结构的组成与布局上扮演着首要的结构要素,同时,作曲家将这些织体的结构力置于理性严谨的思维逻辑与控制之下,进而完全揭示出作曲家创作的思维方式是高度的组织性与机遇性相结合,凸显出他个人独特的音响风格。

(2)音色:曼陀瓦尼其实并不激进,对于“噪音”音色的使用几乎没有,更多的是致力于传统乐器演奏音色音源的开扩、传统乐器新音响效果的开发、非固定音高的使用以及独特音响的乐器组合,来营造多样化的音乐气氛,竭力使用微分音来创造更多当代表现的“微观音色”,形成了作曲家迥然不同的音色流动、色彩的转变、又富有鲜明现代气质的写作手法。

毫无疑问,在“河流”的音响创作中,不仅融合了作曲家艰深的创作技巧,更饱含书中的哲学精神与宗教奥义的探秘,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充满了危机与不确定性。从这些方面更看出曼陀瓦尼作为一位杰出作曲家的英勇与无畏。他不断检视艺术的价值与自省,不断探索东西方题材创作的审美与内涵,突破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壁垒与隔阂。在音乐的起落张合之间,这种多元性的融合更能表现曼陀瓦尼音乐的独特价值与深刻意涵。

猜你喜欢

织体谱例音响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探讨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诚实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