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全球化背景下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3-12-24李纳米

武汉广播影视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全球化韩国文化

李纳米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已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近年来,韩国电影产业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关注。梳理文化产业全球化背景下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轨迹,并对其内部机制和创新模式进行深入剖析,探究其成功的深层次原因,以期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一、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全球化概念辨析

赫伯特·席勒在1976年曾指出,文化帝国主义是经济上处于周边地位的国家对“当代世界统治中心的价值观和结构体制”的吸收和利用。然而,安娜贝勒·斯里伯尼于1 9 9 7年提出,文化帝国主义这一概念仅仅是一个“令人回味的隐喻”,而非一个“精确的构造”。这个观点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文化发展的焦虑。

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许多学者开始对文化帝国主义观点提出质疑,并尝试用“全球化”这一概念来替代文化帝国主义。全球化意指捕捉世界不同地区间日益增加的文化互联趋势。然而,这一概念在提出之初也遭遇了许多问题。

首先,对于全球化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混乱。具体来说,赫尔曼和麦克切斯尼只是简要地指出了全球化的积极影响,称其为媒介公司利用商业模型创作出以娱乐为基础的文化的过程。

其次,关于全球化是长期还是短期的发展趋势这一问题,学界也存在着争议。这些争议大多围绕文化贸易展开,而并未涉及到文化身份、文化认同等层面的内容。

第三,这一理论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反对文化帝国主义理论以及与之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的出现,催生了一个全新的全球化理论。

随着全球化理论的发展,文化帝国主义概念开始衰落。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将全球化文化体系描述成西方国家将其文化强加于非西方国家的过程已经不再合理;现代国际文化流动带来了异质性而非全球同一性;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倾向于假设西方文化产品输出的消极影响,而全球化理论则更强调受众对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文化产品的创造性、能动性。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文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矛盾性和间接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文化帝国主义观点中的“有目的性计划”,它认为文化传播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从权力中心到周围世界的有意的、有目的的行为,然而,全球化却是发生于全球各地间的相互联结和互相依赖的过程。

二、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策略

(一)韩国电影产业发展概述

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初期、21世纪20年代的网飞流媒体时期、2020年以后的疫情时期。

自从2019年电影《寄生虫》创造奇迹拿下5 0多个奖项,实现韩国电影在奥斯卡历史上零的突破之后,韩国的电影人开始逐渐被国际认可。

首先是韩国电影与“韩流”的萌芽。20世纪90年代前后,金融危机时期,韩国经济受到冲击,而全球化进程也逐步发展起来。于是韩国开始逐渐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确立了“文化立国”战略。第一步就是借助电视剧、电影等文化影像的输出,以当时的电视剧《蓝色生死恋》《大长今》为代表掀起了早期“韩流”热潮。同时,韩国也出台系列文化产业政策,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韩国当时出台的一系列文化政策,使得韩国的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并起步发展起来。

第二个阶段是21世纪20年代,韩国电影与“韩流”的发展。经过前期的积累,2 0 1 3年后,韩国政府继续推动智慧内容产业,希望借此带动韩国的发展。

2016年,美国流媒体巨头网飞公司进军韩国市场。韩国科幻电影《胜利号》上映首日,便在北美地区的播放量上拔得头筹。

2019年,韩国电影蓬勃发展。电影《寄生虫》打响了韩国电影的名声。这是韩国电影全球票房最高的电影。本时期韩国电影市场票房总额晋级为全球第四。

2 0 2 0年,新冠疫情蔓延,给韩国电影产业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韩国电影遭受寒流,但也使得流媒体市场显著提升。同时,由于美国电影减少上映或延后上映,反而使韩国电影市场占有率提升、出口额明显增长。

从韩国观影人次和全球观影人次的对比及韩国电影产业的影院总销售额和海外总销售额上,可以看出韩国本土影片的发展占比多,且观众依赖性强,愿意买单。

(二)全球化初期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策略

1.组织机构的演变

探究韩国电影发展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我们首先需要关注到组织机构的演变和角色转变。从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到“电影振兴委员会”,再到“文化内容振兴院”,这些机构在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些机构不断实施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促进措施,积极推动韩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措施不仅关注电影产业的各个方面,还针对发展韩国电影产业制定了专门的手段。例如,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电影人才,这些机构设立了各种类型的电影学院、培训项目和奖学金计划,为有潜力的电影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除此之外,这些机构还通过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手段为电影制作提供支持和鼓励。这些措施为电影制作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使得更多的优秀作品得以问世。此外,这些机构还积极拓宽市场,推动韩国电影走向国际舞台。他们与国外政府和电影机构进行合作,举办各种形式的国际电影节和交流活动,为韩国电影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些组织机构的演变及其所实施的一系列文化产业促进措施和针对发展韩国电影产业的专门手段,为韩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和推动力,有效促进了韩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

2.韩国电影产业的政策

在审视韩国政府电影政策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从控制手段向支援政策转变的主导方向。20世纪80年代,韩国电影被视为政治宣传工具,而在90年代,电影政策则朝着产业振兴和自由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捍卫本土电影市场,韩国电影业采取了一种独特的策略,即通过配额制来保护国产电影并提升本土市场竞争力的防御机制。具体来说,学者们将配额制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自20世纪60年代初至1986年的“进口配额”制度,该制度以国内电影的制作和出口量为条件,获得进口外国电影的配额许可。然而,这种以数量为基础的奖励制度反而促使韩国电影制作人为了获得进口更多外国电影的权利而制作低质量的电影并放映和出口这些电影,从而在实施后期导致了整个行业的消极局面。

第二种是“银幕配额”制度,是一项规定影院必须放映一定天数的国内电影的强制性措施,以确保国内电影在市场上有公平的机会。此外,除了韩国,另一个推行保护措施的国家是印度。印度政府不允许将国外电影翻译成北印度语,使得好莱坞对印度国内电影市场的影响力相对较小。尽管90年代这一禁令在文化市场化的过程中被解除,但由于印度电影的独特文本秉性与好莱坞电影的经典叙述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好莱坞的电影在印度仍然只是偶尔卖座而已。这一现象与韩国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说印度是由于自己独特的文本属性而顶守住了外来影片的冲击。

3.韩国电影的营销模式

好莱坞无疑是当今世界电影产业的领导者,在韩国电影尚未发展成熟之前,好莱坞电影在韩国电影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好莱坞作为全球电影产业的翘楚,以其豪华的制作、明星的阵容、精彩的剧情和精良的技术而闻名于世。在韩国电影市场尚未成熟的时候,好莱坞电影凭借其强大的品牌效应和成熟的发行渠道,成为了韩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电影类型。

在市场营销方面,韩国政府明确了学习并模仿好莱坞在市场营销和调研上的高投入这一目标。韩国政府认识到好莱坞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鼓励韩国电影产业要学习好莱坞的模式,提高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投入。同时,韩国政府还通过各种政策手段,鼓励电影产业与时尚、广告、游戏和音乐等多个产业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完善且成熟的产业链。

在韩国政府“文化立国”的政策推动下,韩国电影产业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这一政策旨在将韩国文化推广到全球范围内,使韩国电影成为代表韩国文化的符号。在这一政策推动下,韩国电影产业得以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同时也在各个领域中形成了更为完善的产业结构。这使得韩国电影产业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产业展开竞争,并逐渐成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重要力量。

此外,韩国政府还在国外设立了多个电影发展办事处,以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查和研究,以确保电影产业的持续发展。这些办事处的主要职责是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和趋势,为韩国电影出口提供数据支持和咨询服务。通过这些办事处的工作,韩国电影产业能够更好地掌握国际市场动态,为韩国电影的出口提供更多商机。

(三)网飞流媒体时期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策略

网飞在2016年打入韩国市场,它的进驻对韩国电影产业产生了双赢的影响。网飞的创始人早在公司初创阶段就意识到,语言和字幕是阻碍观众欣赏外国电影的主要障碍。他们通过精确的算法,能够为用户推送最切合其需求的视听内容。同时,在播放过程中,系统为用户提供约5-7种语言选择,从而尽可能增强外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能力。这一策略不仅提高了影片的吸引力和普及性,也有利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自网飞转型为原创内容生产以来,他们认识到多样化的内容需求实际上源于受众和创作者之间文化身份的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因此,网飞开始致力于构建一个全球化传播平台框架,融合多元文化身份。这一战略的实施在网飞登陆韩国后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特别是自2019年泰德·沙兰多担任网飞联合首席执行官之后。沙兰多主张“制作全球故事的最佳方式是让它们难以置信地、真正的本地化”,这一主张为网飞全球化传播平台框架的构建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网飞开始从产业链的源头进行赋权,从而在韩国地区拥有庞大的付费订阅用户群体。网飞对韩国影视产业的介入产生了鲶鱼效应,激发了行业内的改革和创新动力。韩国影视业积极创新和突破,提高作品质量和影响力,不仅推动了韩国本土电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与其全球布局相辅相成,实现了商业共赢的局面。

结语

新冠疫情之后,韩国电影产业整体上呈现出一种被动的衰落态势。从2020年开始,进口电影的数量开始减少,这为韩国本土电影赢得了更多的市场空间。然而,随着美国影院的复工,好莱坞的“直配影片”开始在韩国大量上映。由于韩国本土电影缺乏与之相抗衡的大制作作品,导致韩国电影在本土市场的占有率急剧下跌。2022年,尽管疫情已经过去,但韩国电影产业要想恢复到疫情之前的规模还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以下启示:

首先,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电影产业发展策略。与韩国相比,我国的市场更加广阔,因此我们需要在电影产业方面制定更加具体、细致的发展规划,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产业,并在国际市场上寻找合适的推广战略。

其次,应该增加对电影产业的税收支持。为了推动国内的电影行业,我们可以考虑从税收、政策、资金、金融支持等方面入手,增加对电影产业的资金投入。

第三,我们应该完善电影产业的法律体系构建。系统化的法律法规环境是影视行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我们可以参考韩国的这些法律法规,设立属于我们自己的电影产业管理措施。

第四,我们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虽然我国在版权保护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第五,我们需要培养电影产业专门人才。针对内容策划、制作、尖端技术等领域进行学习,培育人才,有利于我国电影产业创新发展。

最后,我们需要打造国际化的电影体系。电影作为文化对外输出传播必不可少的媒介,需要有国际化的电影体系作为支撑。通过加快发展国际电影节、开展国际合作电影项目、完善影像内容等方式,实现电影产业精品化。

猜你喜欢

全球化韩国文化
韩国“第一步”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聚焦韩国大选
年味里的“虎文化”
新旧全球化
在韩国走马观花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谁远谁近?
全球化陷阱
全球化战略必须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