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台合并可以参考的四组影视作品
2023-12-24胡瀚中
胡瀚中
报台合并方式多元,无论选哪条路径,都能找到充分的理论依据,即使历史的进程拐了一个小弯,假以时日,也多能恢复,甚至还可能打破路径依赖,成就一段佳话。所以,无论怎么选,都是对的。公开报道展现的都是成功面,但是,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所有过往,或将为序章。笔者在此借用几组影视作品,试谈几种可能的合并方式。
第一组《两个只能活一个》《演员请就位》
【模式选择】
方式一:简单粗暴的合并同类项式+一次竞聘制
方式二:账号差异化拓展+赛季制
【影视梗概】
《两个只能活一个》中,金城武接到有生命危险的刺杀任务,因惜命找李若彤代替,最后关头还是自己去了,大团圆结局。《演员请就位》是真人秀节目,演员按赛季进行PK,分组合作,逐步淘汰,最终产生优胜者。
【路径推演】
1.二选一、多选一及更名
报台合并机构及同类账号统筹,合并同类项是最常用方式,个人或平台面临是或否,上或下,存或亡(比喻)的二选一,甚至多选一。
有些合并同类项工作是必然的、必需的,特别是非生产性服务岗位。同类型岗位人员通过PK,胜者留任,失败者重新投入采编前线或其他岗位。而重新进入采编系统,也可能是一种新生。
同质化互联网产品,二选一或多选一并更名,或者原有各家媒体精心打造的平台账号均停更,各自开发的自有平台同时终止运营,团队合并重组,从零开始打造新平台。
2.一场竞聘决定干部任免还是赛程团队PK
首先,难于规避演讲控。总有些人特别能演讲,但未必能成事,也未必想成事。一次性竞聘若无全程录像且预先设立与承诺不符的处罚条款,很难避免夸海口者胜的结局。
其次,很难规避寅吃卯粮派。有些人善于描绘愿景,或者本来就知道真实项目预算,但为了自身及小团队利益,以一个较小的预算额争取立项,项目上马后,再半途要求增资,使立项批准者骑虎难下,沉没成本让决策层难于取舍,前进需增资,不增资则前期投入颗粒无收,项目争取者以此挟裹决策者追加投入。
其三,很难规避人性的弱点,让团队心服口服。任何人面对岗位或职务变迁,都回避不了情感与情绪,多数竞聘流程设计之初,就很难推陈出新。群众民意测验会延续团队惯性,很难让年轻人或有想法的人脱颖而出。而高管评判,则可能会对熟悉的对象给予更多好评。此前某省级报台融合中,就曾有广电技术高管职位被报纸印刷技术总监取代的案例。这符合一般人认知规律。人都有思稳心态与思维惯性,单次竞聘的结果会延续多年,竞聘优胜者除了在当年会拥有岗位以外,除非能力水平太过离谱,否则一般会持续延续其身份地位多年。
任免采用竞聘或者任命等选拔方式,并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决定,有演讲能力、敢于承诺的中层干部往往会占据优势。而主事者,尽管其出发点尽可能公平公正,但由于方式及人的认知局限,很难避免人为偏差。于劣势一方,难免会有腥风血雨之感;于事业而言,难避免挂一漏万之弊。
【融合建议】
1. 唯一账号未必是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
媒体合并,多选一和改名与运营成功与否无直接因果关系。新闻客户端多为事件驱动,合并清零,在后续工作中,随着关注事件报道多能恢复,也是一种强制性清理僵粉,强制性断舍离,并不致命,但也非成功的必由之路,此举是一种无差别重启,过程中的某些损失无法恢复。
很多成功的自媒体机构,如“丁香医生”“樊登读书”等做的都是号群,有些机构甚至故意做两个或多个观点不同账号,以此“讨好”不同倾向的受众。可控的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化并不可怕,而仅有一个账号也并非是成功保障,成功与否要取决于账号运营质量而非数量。账号也未必需要通过改名或合并来精减,根据特色进行差异化运营,更符合实际。
2.一次竞聘制存在天然BUG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比起通过一次性演讲,采取“两个只能活一个”的抉择,确定职位与分工,借鉴《演员请就位》等真人秀团队合作逐步淘汰的赛季模式,渐进式的以数据为导向得出结果,显得朝气蓬勃得多,可以让团队有一种常在战场的心态。
第二组《射雕英雄传》《荡寇风云》
【模式选择】
方式一:全程全效全能
方式二:精准分工+分段式精细协作
【影视梗概】
《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都是功夫高手,雄冠武林,方可镇守一方。
《荡寇风云》中戚继光率领只相当于民兵组织的低素质部队,对抗冷兵器时代装备最好、个人作战能力最强的倭寇。戚将军发明了士兵经简单操练就能实现完美协作的鸳鸯阵,通过流程化、规范化简单操练和阵法团队合作,抵消最强单兵碾压优势,抗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路径推演】
很多媒体对员工的要求是“摄采编发”十项全能,并制定了向新媒体倾斜的严格考核标准,而产品却鲜有爆款。在相当多场景下,从业人员肉眼可及地看到身边都是战友,但大家却还是一个人在战斗。全流程优秀是理想状态,也应该作为从业者的终身追求。但在实际工作中,要实现该目标,员工基本上会长期处于高疲惫感、低成就感状态,最终产生心理上的压碎感,离职率转岗率高,易出现有机构却无人可用的耗散感和无力感,无法达成预期目标。
【融合建议】
模块化组织架构,将运作单元小型化专业化,使配合发挥到极致。各国陆军军改多采用模块化组织架构,团改旅,部队小型化。软件设计行业也采用了小组件和封装策略,项目负责人并不需要过多了解细分板块的运作细节,只需要了解输入和输出条件,将细分成果组合起来,就能达成更高阶的目标。
广播电视及新媒体行业,细分领域差异性大,专业水平要求高,需要精准分工和精细合作,这同时也有利于员工专业技能提升。与其过度要求员工技能完美,不如采用更专业化的任务分解、更优化的流程设计、更良好的衔接标准,让团队执行规范化、流程化的分段式专业协作,提高整体效能。
第三组《无间道》《盗梦空间》
【模式选择】
模式一:MCN模式二:移动互联网生态布局
【影视梗概】
《无间道》中警察和黑社会相互卧底。卧底要完成任务,需要完全融入其所进入的群体,而无法真正融入的卧底则会被清除。《盗梦空间》在同一时空有多层梦境,在一个梦境中醒来,会面临新的梦境。
【路径推演】
媒体MCN,本质上是媒体在传统渠道式微的情况下,对第三方平台的卧底,但由于外在限制和自身局限,多数媒体不能真正融入第三方平台,模式成功且收益可观的更是廖廖无几。
自媒体或电商团队,早就摸索出了尝试应用微信群、企业微信、小程序、腾讯会议、社群工具及自有App的成熟玩法。家庭排列或股市团队依托腾讯或字节生态,形成从圈粉到直播到商务的整套策略,而媒体“卧底”们,往往只关注爆款点击率等浅层数据,却对如何在某一或多个生态圈生存与发展,无概念无方法,不能适应其所进入的平台。
传播需要构筑针对全网多重空间的“盗梦”策略。传播必须基于流量流向和分配现状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并依此形成策略。媒体自建客户端很重要,但这并不能取代其对整个传播生态及同一渠道的矩阵布局。仿佛多层梦境,对同一时空有不同应用,用户群有重叠、有分别,具体到单一用户,其可能同时是微信公众号等腾讯产品与抖音头条等字节系产品的深度应用者,但因各平台推荐机制有极大差异,重叠并非自然叠加且不可预见,所以,媒体在腾讯系获得的相对优势并不能简单平移到字节系等领域。想要做到全覆盖,就不得不在多个领域进行多层次投入。
【融合建议】
真正有远见、有能力的媒体应设立媒体流量运营师职位,根据移动互联网的实际构建全网生态传播系统,依据流量流向及用户需求进行基础组织架构设计与目标设定。专门针对主要流量生态圈设立运营小组,如:腾讯事业部、头抖事业部、快手事业部以及自有平台事业部等等,并根据运营数据做出周期调整。在组织架构上尽可能模块化,将大体一致的生产环节及差异化生产环节区分开来,并根据不同生态圈特点分别传播,以叠加效果在新传播格局中取得全域传播成效。
第四组《妖猫传》《亮剑》
【模式选择】
方式一:新闻主业和运营事业完全或基本分开,彼此是并联关系。
方式二:新闻事业和运营人员身份与职能分开,但以统一的流量策略指挥,协作共生,彼此是耦合关系(注:两个事物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这种关系为耦合关系)。
【影视梗概】
《妖猫传》的背景是唐玄宗时期,除有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瑰丽诗句外,更有藩镇割据及由此引起的“安史之乱”。藩镇意味着王朝内部各组织之间是并联关系,彼此很难互相合作或融入,即使没有形成动乱,也很难形成有效内部协作。
《亮剑》是对立统一的耦合关系,李云龙是军事天才,赵刚是优秀党务工作者,出发点一致,具体工作路径有所不同,但最终可以形成合力创造佳绩。
【路径推演】
有偿新闻违背新闻伦理,无流量运营违背机构生存法则,把仅有的流量优势化为乌有等于自毁生存基础。如果事业产业分离的最终结果是事业部门仅仅需要去做流量数据冲刺,仅仅依靠记者进行有活动需求或者宣传费用的政企专题片以及活动联络,形成“新媒体负责貌美如花,传统媒体挣钱养家”,媒体将无法避免“捧着金碗讨饭”的怪现象。
并联架构使媒体以劣势面对自媒体优势,媒体好比田忌赛马,只不过它充当的是齐威王角色,以己之短击人之长。很多媒体是以行业分类形式对经营领域进行分配,成立类似于房产、健康、餐饮等门类事业部,要求其自行进行新媒体创作,让其面对成熟流量主攻击甚至群殴。放弃新闻主号流量运营,或将运营板块以事业部账号等方式进行单独运营,在新媒体领域另行艰难拓展。就像餐饮事业部需要和知名探店博主一较高低,旅游板块需要单挑旅游达人流量主,结果都是一样的。
缺乏生存力的机构,无法持续发挥正能量宣发作用。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四部门以人社部发〔2022〕31号文公布了《关于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等问题的通知》,将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制作业等17个困难行业纳入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征缴政策实施范围。广电行业,一方面,承载着为国家记录视频历史的重任;另一方面,却因为种种现实,渐渐成为纾困行业。
【融合建议】
坚决杜绝有偿新闻不等于放弃流量规划与运营,采编和经营“两分开、两加强”不意味着业务分割。组织架构与人员身份需要明晰与分离,这就好比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相对独立,甚至可以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新闻板块是媒体仅有的流量高地,并联方式使媒体离开主阵地,深入对方优势领域,自陷重围。新闻(事业)和经营(企业)分开被很多媒体宣传成为理顺体制机制的重要办法,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身份分开的同时,事务也基本分开,彼此不相干,运营必然乏力。撇开阵地与社会机构竞争,专业优势难于发挥,或根本无优势。
媒体主业弘扬以及运营生存不该分离与对立。并联方式放弃流量经营与内部扶持,以分离方式对待新闻和经营。一方面,正能量阵地,因为政策限定及宣传投入,媒体App及平台账号在当地占据新闻入口,拥有流量优势,是媒体仅有的专属资源;另一方面,流量除社会效益以外,仅用于宣传口领导要求之新闻分发,没有产生经济效益。
不能对新闻工作和运营事业进行物理切割,而应通过耦合关系架构,在媒体内部建立起类似于三峡大坝的流量应用策略,通过流量统筹规划,建立有分工有协作的流量应用体系。通过主力账号活动引流等方式扶持营销账号,形成内部流量传动机制,构建媒体自身流量体系,新闻与事业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分考核。适应新生态,谋生存求发展。
结语
影视作品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其实,凡事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方案。且走且总结,探索前行,方是融合之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