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忌熟的写生

2023-12-24彭洋

美术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记下速写画笔

文/彭洋

写生,几乎是伴随每一个画家一辈子的作业。

一支笔,一个画夹,遍天下地走,或者选定一些目标反复地走反复地去,手不离笔,马不停蹄,用画笔记录下面对写生对象时最初的感觉与悸动,记录下不断在增加的见识,记录下此时此刻的形态、表情、色泽、距离、角度、光感等。

所以,写生更多的时候是处于速写状态的,像书法中的草书,草书中的狂草,是时间逼迫下进行的那种狂奔,是必须以争抢的意志,攫取一闪而过稍纵即逝、白驹过隙时的那匹白马的应急行动。如果不在那个时间点上解决问题,办法和问题也许就不存在了,你所需要的那种感觉也就得不到了,你需要经历的那种从灵感到技法的训练也就得不到了。

写生也像极了垂钓挥竿时的那种感觉,那种久经难耐的期待等待之后,猛然地举手一扬,展现在眼前的是活蹦乱跳的、挣扎的鲜活生命,在最后的较量时,你必须快、准、狠,不容犹豫地出手。

也像极了持枪狩猎时,准星之上的猎物给你的目的的颤抖,颤抖之下,你必须快速地压制住所有的犹豫,扣下扳机。否则,猎物就消失了。如果你还像寓言《兄弟争雁》中的那两兄弟,试图先争辩清楚是红烧还是清蒸后再击发,那就更可笑了。

写生还像极了日记,最好也像极了日记。这一天,做什么了,见谁了,想什么了,是晴是雨,随手记下,快快记下。从目的意义来看,真正的日记,常常还得藏起来,不与人看,羞与人见,那是自己的私密。即使全世界都在撒谎的时候,唯有日记是不会撒谎的。日记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应该是最接近真实的。

所以,但凡写生,心神手笔大都要概括、概要、概述。那是一种忌慢、忌滑、忌细、忌完整、忌圆熟的写生,即用生涩的“书写”笔调而非“画画”的感觉快速地记述陌生的情境,是速写和快画,容不得过多的思考与细枝末节的细腻描绘。写生就是要让自己处于一种生涩的状态里,用画笔记录下陌生的、你根本不熟悉的东西,即使曾经见过,那也是猛然回头邂逅的惊奇。

写生的意义对画家来讲真是太重要了,无需我多说。我要批评的是有问题的写生。写生当然是创作的一部分,甚至也是某些作品的全部。以写生代创作,也是一种流派相对成功的主张。古今中外,伟大经典中并不乏写生画作。但被误解的写生、平庸的写生、错误的写生实在是太多了。

平俗的写生画,就是过于细致,过于熟练,在于画家急于把它当成一个作品来创作,既慢既细、既滑既熟。但在我认为,写生但凡过细的画家,气质上总会在这种不必要的细节上消损。

据说有一个挺有名气的画家来到海边,热情的海边人带他到海边写生。结果,对着大海,他画了一幅菊花。这是一位以画菊名世的画家,平日里,他只画菊花,好像他也只会画菊花。据说这个有名的笑话就发生在我们这里。可笑吗?可笑,笑点还真是太多了。创作一定要写要画自己熟悉的东西,这好像没错,但如果是写生,那就错了。

曾跟一些画家出去写生,发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大部分的画家画得都很慢,特别是一些水彩画家,几乎总是在慢工出细活。一点一滴地描摹得非常细致,甚至是一根树干、一根电线杆,都生怕画得不直,反反复复地为一条线画来画去。我当时就想,这些细节,应该是在画室里完成的呀!

照相技术的发明既帮了大忙也帮了倒忙,特别是手机代替照相机后,它把画家宠坏了也惯坏了。回家慢慢画,用照相代替写生,是一个画家没落的特征之一。

但愿我说错了。

猜你喜欢

记下速写画笔
《青年速写·归》
钢笔速写
童年不同样
小画笔
小画笔
小画笔
神奇的画笔
“蹲连”速写
记下你的梦
张自启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