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在研究生美术教学研究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
2023-07-15文海红广西艺术学院南宁师范大学杨子文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文/文海红 [广西艺术学院] 卢 珩 [南宁师范大学] 杨子文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艺术师范教育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根本”。当前美术核心素养教学改革也急需具有美术教研能力的创新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培养美术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美术教学研究能力。通过“笔试+面试”考核选拔的美术教育硕士研究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但美术教学研究能力普遍偏弱,要“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①。笔者展开了项目式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一、项目式教学的概述
项目式教学起源于16 世纪末欧洲的建筑和工程教育运动,18世纪末由欧洲传播至美国,当时在圣路易斯建立的一所手工训练学校率先采用了项目式教学,这种“综合练习”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项目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长足发展。20世纪初,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影响下,其学生、著名教育家威廉·克伯屈于1918年9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第19 期发表了论文《项目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的应用》,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重新界定,他指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必须是一个有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必须是有目的有意义的单元活动;必须由学生负责计划和实行;包括一种有始有终、可以增长经验的活动,使学生通过项目获得主要的发展和良好的成长。”项目式教学在20世纪中后期趋于完善,并被广泛运用于欧美的建筑学、工程学、医学等高校教学中。我国于1919年5月至1921年7月邀请了约翰·杜威到国内13个省市进行演讲教学,又于1927年邀请了威廉·克伯屈来华讲学,这开启了国内对项目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并在百年来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总结了项目式教学的论著、实践等成果,在高校教学中也备受关注。
项目式教学又被称为项目教学、项目教学法、项目式学习。学界对项目式教学的定义各有不同:“Blumenfeld 等把项目式教学定义为一种旨在让学生参与实际问题探究的综合性教学方法,Beier等指明项目式教学从学生角度出发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它使得学生通过实地运用各种方法和原则来形成与加深对某一领域的理解。孙思佳指出项目式教学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内涵,从学生的角度,它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注重学生体验,使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解决实际问题,从老师的角度,它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授课模式从灌输转变为引导和辅助。”②但其中核心内涵和对人的培养目标都基本趋同,由此可将项目式教学定义为:以项目驱动为教学主线,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互动关系,让学生真实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和科研精神的教学活动。
二、项目式教学在研究生美术教学研究能力培养的教学构架
培养具备独立从事美术教育研究以及美术教学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是美术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由此设置的课程包括有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研究写作模块等。常规的教学基本采用上完一个课程再进入另一门课程的安排,在完成所有课程教学之后再进入项目学习,这种按部就班的教学突显课程知识的学习,但课与课的知识联系不密切,学用结合不强。建构主义学者古宁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由此,项目式教学将课程教学与项目学习并行联动起来,如图1所示,老师教学不只为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更是从支持研究生探究美术教学问题的角度来统整充实教学内容,甚至通过运用跨学科知识来解决一个个关键问题。例如在进行“艺术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教学时,教师结合当下音乐教学在落实艺术核心素养的优秀课案,让研究生研讨美术学科在艺术核心素养培养上的优势,从而引导研究生思考美术课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并从中发现成为自己研究选题的可能性,课程教学与项目学习的联合共振,强化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其次,教师的教学活动从原来只关注课程教学,发展到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关照到研究生的项目学习,调动研究生从书本知识的静态学习转化到研究过程的动态学习中,在“学中做、做中学”中,一方面让研究生从书本知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去理解知识,构建知识;另一方面也历练了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的“教”更扎实地落在研究生的“学”上,因为课程教学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课程作业上,更体现在研究生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选题、教学创新等表现上,而他们每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都是其在美术教学研究上的一大进步。
图1 项目式教学在研究生美术教学研究能力培养中的教学构架
三、项目式教学在研究生美术教学研究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制定每位研究生的教学计划
项目式教学要依据美术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展开教学,更要评估每位研究生的性格特点、知识储备、学习兴趣和专业优势等学情来制定适合学生的个人教学计划,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独立性较强、思想活跃、学习刻苦,加上研究生多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其成长背景和知识结构存在有一定的差异,他们更愿意根据兴趣点和专业优势去选择主攻方向和研究课题。例如2016 级A 同学读研前工作过两年,性格沉稳,很有主见,从小就对家乡白裤瑶族文化感兴趣,常阅读相关书籍。他在学习了“民族民间美术与美术课程开发研究”等研究生课程后,更关注随着经济发展,白裤瑶的服饰和民俗活动越来越不被当地百姓重视的问题,他主动深入到白裤瑶乡村学校进行走访调研,并发现当地学校美术课在开发白裤瑶族美术资源的课例少之又少,于是他多次就“白裤瑶族美术文化资源在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议题与导师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导师与该生共同商定了课程学习、文献查阅、实习安排等个人教学计划,指导该生在课程学习时,有意识地深入学习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收集美术课开发利用资源的优秀案例,选择白裤瑶乡村学校进行实习等。这样“量身定制”的教学计划使研究生更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师生交流更通畅,教学更有成效。
(二)创建美术教学研究的真实情境
“任何书本都不能代替直接经验的获取,学习者要获得某种知识,必须去亲自尝试,主动探究。”③项目式教学让研究生有意识主动地去探究美术教学问题,并到真实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实践,以检验所探究的问题的现实价值,这比起从书本学习中设想得来的问题更真实客观,因为站在一个个天真好学的小学生面前,为人师的沉浸式体验让研究生们更主动去思考适合于教学对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探究解决教学问题的最佳方案,从中获得的教学成果和学以致用的喜悦更真实感人。例如2021级B同学曾是学生会主席,组织能力强,在听了导师讲授的《美术鉴赏与教学》的课程思政讲座后,想到家乡山西吕梁与广西百色同为革命老区,决定做红色文化融入高中美术课的教学研究,当他来到广西百色中学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时,发现该校的红礼堂是邓小平曾经讲学过的地方,学生们对百色起义的浓厚兴趣,让B 同学很快投入教学实践中,很快他发现,教学时学生很爱听革命故事,导致作画的时间明显不足,于是她改用大单元课程设计方案,既保证了学生感悟革命精神的时间,也给了孩子们思考画革命英雄的作业时间,收到很好的教学成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的真问题激发出研究生的教学智慧,历练着研究生的美术教学研究能力发展。
(三)开展项目驱动下的深度学习
在项目驱动下的学习实则是研究生调动各方面知识解决美术教学问题的学习过程,这比起常规的课程教学更能调动研究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明确探究问题前准备性的内容统整”“明确探究问题后深入性的内容统整”与“探究结束后总结性的内容统整”。④这反映了解决问题需要深度学习的不断推进。老师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研究生梳理选题研究所涉及的知识,即以选题为中心点,向四周发散性地罗列出所要学习的各类知识和每项知识深度发展的路径,以图形化呈现所要学习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让研究生清晰地全面了解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需要补充学习的知识,认识自己理解知识的程度,知识与知识之间关联性,等等,以帮助研究生积极反思自身知识的建构情况,更利于他们有目标地去收集阅读资料,在深度学习中不断充实完善知识存储和构建,尤其是网络发展为研究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例如,2021 级C 同学特别擅长美术教学课件制作,他在进行“基于TPACK的多媒体美术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的研究”中,就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自己所要学习的各项内容,并在每一次与导师的研讨中,他都会围绕思维导图罗列出的知识路径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从TPACK概念来分析,到TPACK理论构架对美术课程设计的指导作用,再到运用TPACK理论指导美术教学课件设计等,可以看到该生围绕选题逐层深入学习,自觉统整知识的高阶思维发展。
(四)贯彻多元评价于教学全过程
在强调研究生自主探究的项目式教学中,多元评价尤为重要,它是老师辅助研究生学习的有效手段。通常研究生在探究学习和教学研究中都会经历试错、改进、总结等过程,老师要从多元的角度予以积极的评价和引导,如在研究生探究学习的试错过程中,应采用鼓励为主的评价,以缓解他们的畏难情绪,在纠错中提升研究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研究热情。在研究生探究学习的改进阶段可采用发展为主的评价,多给予建设性意见,让研究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教学研究努力方向和深入发展的可能性。在探究学习总结阶段可采用以结论为主的评价,点评其阶段研究中的闪光点,辅助他们积极总结出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从时间维度上讲,研究生的探究学习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过程,老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研究生作业完成的情况,更要关注研究生独立思考、与人沟通、组织实践等情感态度的表现,这种过程性评价更能客观真实地评估研究生学习情况,给出积极的指导意见。老师还可以通过组织研究生举办阶段学习展、参加学术论坛等活动,让校内外更多的老师参与到研究生的学习评价中,这种点评式评价能让研究生听到除导师以外的多方意见和建议,更能激发他们的学术思考。例如,2019级D同学的论文在参加全国高校美术教育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中得到了美术教育专家的点评指导,进一步提升了他对美术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并在毕业后很自愿选择了美术教师职业。贯穿全过程的多元评价让研究生们更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学习,认识肩负的教育使命。
总之,研究生美术教学研究能力培养需要更多导师的参与,群策群力探究项目式教学的好经验,更好地为美术教育硕士研究生成长为高层次研究型教师人才服务。
注释:
*论文来源于广西艺术学院2021 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立项项目《核心素养下美术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2020.7.29。
②仝月荣、肖雄子彦、张执南:《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项目式教学模式探析》,《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年第7期,第185—189页。
③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第56—57页。
④李人、夏晓菲:《促进深度学习的项目式教学策略》,《教育导刊》2020第4期,第48—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