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臂猿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
2023-12-23王晓佳吴登虎张邓华唐家桂冉启富
王晓佳 , 袁 梨 , 喻 元 , 周 俊 , 姚 勇 , 吴登虎 , 张邓华 , 唐家桂 , 冉启富
(重庆市动物园管理处 , 重庆 九龙坡 400050)
长臂猿(Hylobatidae)是一类分布于东南亚地区的小型猿类,最新的分类系统将其分为4属20种[1]。其中,我国有3属7种,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the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附录Ⅰ;除高黎贡白眉长臂猿(Hoolockleuconedys)为濒危物种;东白眉长臂猿(Hoolockleuconedys)为易危物种外,其余物种均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极危物种;且北白颊长臂猿(Nomascusleucogenys)可能已野外灭绝[2]。动物园圈养长臂猿或将成为我国长臂猿保护繁衍的重要一环。
目前,针对长臂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类学、行为学、解剖学、基因特性以及部分来源为长臂猿的病原微生物特性方面,其中有几例病例报告文献涉及长臂猿物种的血液细胞和血清生化的检测工作,但是有关长臂猿健康个体的血液生化具体数据尚未见报道[3-6]。而常规体检和疾病诊断时,血液指标参数对动物机体的临床检查和诊断,进一步解读动物的生理、营养和病例状态有所帮助[7]。因此,本试验采取麻醉方法对本园饲养的5只健康长臂猿进行血液取样,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以期完善长臂猿的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数据,为长臂猿的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2021年11月,对重庆动物园饲养的4只北白颊长臂猿和1只黄颊长臂猿(Hylobates gabriellae)进行血液样本采集(表1)。将长臂猿通过化学麻醉[舒泰50:盐酸替来他明125 mg与盐酸唑拉西泮125 mg混合;用量:7 mg/(kg·bw)]后,对其进行空腹静脉抽血3 mL,1 mL用EDTA抗凝采血管收集,2 mL用通用凝集采血管收集,手动摇匀后冷藏备用。
表1 样品来源动物信息Table 1 Information on the originating animals of the samples
1.2 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将长臂猿血液样本送重庆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血常规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共检测24项血常规指标和26项血液生化指标。
1.3 数据分析 北白颊长臂猿成年个体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值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
2 结果
2.1 血常规指标检测 5只长臂猿血常规检测值见表2,亚成体北白颊长臂猿“圆圆”24项血常规检测值中的19项在成年北白颊长臂猿血常规“平均值±标准差”阈值内,而红细胞数和淋巴细胞绝对值高于成年北白颊长臂猿血常规“平均值+标准差”,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分布宽度SD值低于成年北白颊长臂猿血常规“平均值-标准差”。成年黄颊长臂猿“黄毛”24项血常规检测值中的14项在成年北白颊长臂猿血常规“平均值±标准差”阈值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分布宽度CV值高于成年北白颊长臂猿血常规“平均值+标准差”,单核细胞比率、嗜酸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和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成年北白颊长臂猿血常规“平均值-标准差”。
表2 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Table 2 Result of blood routine indexes testing
2.2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5只长臂猿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值见表3,亚成体北白颊长臂猿“圆圆”26项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值中的13项在成年北白颊长臂猿“平均值±标准差”阈值内,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肌酐、2-微球蛋白和血糖高于成年北白颊长臂猿血液生化指标“平均值+标准差”,前白蛋白、甘胆酸、岩藻糖苷酶、腺苷脱氨酶、胱抑素C和血淀粉酶低于成年北白颊长臂猿血液生化指标“平均值-标准差”。成年黄颊长臂猿“黄毛”26项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值中的17项在成年北白颊长臂猿“平均值±标准差”阈值内,而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白球比、5′核苷酸酶、肌酐和尿酸高于成年北白颊长臂猿血液生化指标“平均值+标准差”,球蛋白、岩藻糖苷酶和血糖低于成年北白颊长臂猿血液生化指标“平均值-标准差”。
表3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Table 3 Result of blood biochemical indexes testing
3 讨论
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数据在动物健康管理和兽医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检测了重庆动物园饲养展出的5只健康长臂猿的血液样本,结果显示,亚成体北白颊长臂猿和成年黄颊长臂猿在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中,均有部分指标不在成年北白颊长臂猿“平均值±标准差”阈值内。黑猩猩研究中,Hodson等[8]发现,部分血液指标随动物年龄的增长出现规律性变化;袁耀华等[7]也报道圈养黑猩猩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呈现年龄阶段之间的显著变化。季芳等[9]对人工饲养恒河猴血液生化值的测定结果表明,除了年龄和性别为主要影响因素外,地域来源的不同也会影响恒河猴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参考值。因此,本试验差异结果的产生,可能是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物种差异引起,需后续研究进一步补充。
在有关长臂猿的病例报道中,血液参数和生化指标的参考范围不尽相同[10-13],且大部分文献并未给出参考范围的来源,这一情况说明长臂猿的血液参数和生化指标目前无统一的参考值可用。国内仅有的健康长臂猿血液参数由北京动物园积累整理得出[14],但是数据来源未明确具体物种,笼统概括为长臂猿血液参数,数据包括红细胞压积、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和淋巴细胞绝对值6个指标。其中,红细胞压积、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和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均在本试验所得的成年北白颊长臂猿血常规范围内;但单核细胞绝对值仅为0.05,远低于本试验得到的范围。
本试验所得北白颊长臂猿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绝对值、总蛋白和白蛋白范围与白颊长臂猿贫血病例治疗报道[13]中的范围基本一致,可见,本试验所得健康北白颊长臂猿检测值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但据王艳君等[6]对感染白色念珠菌白颊长臂猿的报道,其感染状态下的白细胞数(10.1×109/L)和红细胞数(6.69×1012/L)均在本试验检测值范围内,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本试验样本数较少,或者是长臂猿正常血细胞数值个体差异较大引起,需后续进一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