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肝俞穴古代主治优势病症与配伍规律

2023-12-22唐耀丽朱永政王镜宇宋全枚陆晋贤贾红玲张永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20期
关键词:单穴俞穴条文

唐耀丽,张 伟,朱永政,王镜宇,宋全枚,陆晋贤,贾红玲,张永臣,4

(1. 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 曲阜市中医院,山东 曲阜 273100;3.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肝俞首见于《灵枢·背腧》,即“肝俞在九椎之傍”,为肝之背俞穴,具有疏肝利胆、养肝明目、平肝潜阳和安神定志的作用,为临床常用要穴。古籍中肝俞的配伍腧穴及主治病症种类繁杂,目前尚缺乏对肝俞的系统梳理,其病症名称亦不能完全契合现今临床和科研的需要。本研究以古代文献为基础,结合数据挖掘技术探析肝俞穴古代主治优势病症与配伍规律,以期为肝俞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来源 以《中华医典》[1]为检索源,俞,通“腧”,以“肝俞”“肝腧”“二俞”“二腧”“三俞”“三腧”“四俞”“四腧”“五俞”“五腧”“五脏俞”“五脏腧”为主题词进行检索。

1.2纳入标准 ①涉及肝俞单穴及配伍主治病症的条文;②涉及肝俞刺法、灸法等各种针灸疗法的条文;③涉及肝俞治疗的医案、医话等条文。

1.3排除标准 ①仅涉及肝俞穴名、定位、经脉归属的条文;②涉及肝俞,但未行治疗或治疗无效、误治的条文;③肝俞辅助定位他穴的条文;④重复的条文。

1.4数据规范化处理

1.4.1腧穴名称规范 参照《经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21)》[2]《经外奇穴名称与定位(GB/T40997-2021)》[3]《经络腧穴学》[4]等规范腧穴名称,如将“上管”规范为“上脘”,“人中”规范为“水沟”等;腧穴分割处理,如将“灸肝脾二俞”分为“肝俞”“脾俞”二穴。

1.4.2病症名称规范 参照《中医内科学》[5]《中医妇科学》[6]《中医眼科学》[7]《中医儿科学》[8]等规范病症名称;如无法以上述书中的病名概括则以古籍中病症名称为准。

1.5数据录入 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条文筛选,利用SQL Server建立并完善肝俞单穴主治病症、配伍主治病症和配伍腧穴等数据库,存疑之处交由小组讨论后而定。

1.6统计学方法 利用Excel对肝俞单穴主治病症、配伍主治病症、配伍腧穴归经和特定穴进行频次统计,利用Gephi 0.9.2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利用“五输穴主治与配伍数据挖掘软件V1.0”对代表性共同主治优势病症进行词云图展示,SPSS Modeler 14.1软件及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因子分析。

2 结 果

共检索文献1 629条,最终纳入单穴主治条文128条,配伍主治条文290条,涉及70部医籍。

2.1主治病症

2.1.1单穴主治病症及优势病症 肝俞单穴主治病症共65种,总频次511次;涉及8个科别,其中内科病症(303次,40种)居首位,见表1。优势病症为视瞻昏渺、短气、胁痛和圆翳内障等27种(频次≥8),见图1。

图1 肝俞主治优势病症复杂网络关系模型

表1 肝俞穴单穴主治病症频次表

2.1.2配伍主治病症及优势病症 肝俞配伍主治病症共97种,总频次381次;涉及6个科别,其中内科病症(239次,52种),居首位,见表2。优势病症为吐血、视瞻昏渺、太阳少阳并病和黄疸等40种(频次≥4次),见图1。

表2 肝俞穴配伍主治病症频次表

2.1.3单穴及配伍主治优势病症比较 利用Gephi 0.9.2软件构建复杂网络关系模型,见图1。模型整体围绕两大节点呈放射状分布,节点大小、线条粗细与病症频次呈正相关,其中粉色、蓝色和绿色节点分别代表肝俞单穴、配伍以及单穴与配伍共同主治优势病症,视瞻昏渺、圆翳内障和吐血等在内的14个病症为其共同主治优势病症,利用“五输穴主治与配伍数据挖掘软件V1.0”对视瞻昏渺、圆翳内障和吐血等代表性共同主治优势病症进行词云图展示,见图2。

图2 视瞻昏渺、圆翳内障和吐血词云图

2.2腧穴配伍规律

2.2.1腧穴归经及频次分析 肝俞配伍经脉14条,足太阳膀胱经配伍频次、穴数(653次,33穴)均居首位。肝俞配伍腧穴190个,经穴177个,经外奇穴13个,总频次2 120次,见表3。配伍高频腧穴35个(频次≥19次),按频次降序排列依次为肾俞、心俞、肺俞、脾俞、百会、膈俞、间使、合谷、足三里、大椎、曲池、太冲、支沟、神庭、风门、陶道、昆仑、气海、膀胱俞、囟会、肩髃、颊车、下关、曲差、天柱、上关、本神、阳陵泉、阳辅、中脘、上脘、廉泉、太溪、睛明和上星。

表3 配伍腧穴归经及使用频次表

2.2.2特定穴分析 肝俞配伍腧穴中特定穴使用总频次1 813次,腧穴数134个(非重复计数),其中交会穴(655次,55个)居首位,背俞穴(408次,10个)次之。见表4。

表4 配伍腧穴特定穴频次表

2.2.3关联规则分析 利用SPSS Modeler 14.1软件对35个高频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15%,置信度≥60%,见表5。共得出9组优势配穴,单穴配伍中肝俞与肾俞支持度最高,说明在单穴配伍中,肝俞与肾俞配伍的比例为27.559%,双穴组合中肾俞、心俞和肝俞(22.572%)的支持度最高。

表5 高频腧穴关联信息比较

2.2.4因子分析 经预实验,对频次≥30的腧穴利用SPSS Statistics 26.0软件开展因子分析,进行KMO和巴特利特检验,KMO=0.896>0.5,P=0.000<0.05,适合做因子分析。用最大方差法旋转后得到空间载荷图,见图3。提取特征值≥1,载荷系数为正且>0.5的腧穴进入公因子提取表,共提取5个公因子,其累积贡献率达到71.193%,提示能涵盖大部分与肝俞配伍的腧穴信息,见表6。

图3 因子分析空间载荷图

表6 公因子信息表

3 讨 论

3.1主治及优势病症分析 肝俞穴主治病症范围广泛,善于治疗本经、肝胆及其络属器官的病症,单穴及配伍共同主治优势病症可从以下四点进行概括:①肝主藏血,肝俞疗眼疾和血证,如《备急千金要方·肝虚实》云:“肝虚目不明,灸肝俞二百壮。”肝能贮藏血液,肝之气血、精气以及肝血所化生的泪液能濡润双目,肝俞养血明目治疗眼疾。肝能防止出血,肝俞善治血证,薛利凤等[9]发现肝俞配以脾俞刺络拔罐联合足三里温针灸可以上调患者IL-7、IL-18水平,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治疗血小板减少症(即血证)。②肝主疏泄,肝俞重在疏肝理气,治疗咳嗽、短气和胃痞,如《灸法秘传·咳嗽》云:“气促咳逆,觉从左升,易于动怒者,灸肝俞。”韩捷等[10]发现,肝俞、脾俞、胃俞及其募穴相配治疗气滞血瘀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明显改善胃动素、5-HT、组胺水平,促进胃肠运动。③肝俞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疗胁痛和积证,如《针灸资生经·胸胁痛》云:“肝俞,治两胁急痛。”闫亚南等[11]发现直接灸肝癌大鼠模型“肝俞”能抑制肝癌生长。④肝俞平肝潜阳、息风止痉,治肝风和痉证,如《临证指南医案·肝风》云:“肝为风木之脏……倘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瘛疭痉厥矣。”

肝俞主治病症总以眼科和内科为主,相较于单穴主治病症,配伍主治病症扩大了肺系、眼科、外科和妇科的病症种类。太阳表邪未解又传入少阳,以肝俞和解少阳,配以大椎、肺俞兼散表邪,治疗太阳少阳并病。《类经图翼·足太阳膀胱经穴》云:“肝俞……此穴主泻五脏之热,与五脏俞治同。”肝俞功善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治疗火毒热邪聚于皮肤引起的丹毒、发、疽和恶疮等病症。妇人多忧思郁怒,加之经、带、胎、产数伤气血,致气血两虚、气滞血瘀,肝俞疏肝理气、调和气血,治疗月经病、产后病和带下病等。

3.2腧穴配伍规律探讨 肝俞穴配伍主要以交会穴和背俞穴为主,经穴、合穴次之。交会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部,联络多经,是经脉与经脉、腧穴与经脉之间联系的基础,肝俞与交会穴相配,在单穴主治病症的基础上,还能治疗相交会经脉的病症。胸气街、腹气街横向沟通了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之间的联系,使得背俞穴能治疗脏腑及与五脏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病症[12]。疾病多与五脏功能失调有关,肝俞与肾俞、心俞、肺俞和脾俞相配从整体调节脏腑功能,五脏安则气血阴阳调和,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13]。十二经脉的经穴五行属金、属火,合穴五行属水、属土,推演肝俞属木,肝俞与经穴、合穴相配,调节五行的平衡。

肝俞配伍经脉以膀胱经为重,督脉、胆经和胃经次之。足太阳膀胱经统领全身阳气,与肝俞相配,振奋阳气以助肝气疏散,促进气血流通,并能调节脏腑功能。督脉“入属于脑”,与肝俞相配,功擅平肝熄风、定眩调神,治疗眩晕、多寐及癫证等疾病。胆经“起于目锐眦”“循胁里”“过季胁”,与肝俞相配,疏肝利胆,重在治疗肝胆及经脉循行部位疾患。肝俞与胃经相配,重在疏肝和胃,治疗肝胃不和之腹胀、胃痞和胃痛等症。

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每个公因子都是与肝俞配伍密切相关的穴组或腧穴。F1:陶道-神庭-百会位于头部,归于督脉,能宁神开窍;间使-心俞清心安神;曲池-合谷-风门清热疏风、消肿止痛;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经穴,经脉循行经过头面部,也是治疗胁肋痛的有效穴,支沟-间使属于表里相配,能治疗脑功能失调引起的视觉障碍类疾病[14];昆仑为膀胱经经穴,针刺昆仑穴30 min能明显提升左侧大脑前动脉内的血流速度,说明昆仑穴对左侧大脑前动脉腔隙性脑梗死具有治疗作用[15],肝俞功擅养血、活血,与上述穴位配伍养血疏风、活血止痛、平肝潜阳,善治头目、脑及神志疾病。F2:脾俞-肾俞,两穴先后天同补,与肝俞相配,调节气血、补肾助阳。F3:大椎-肺俞,以疏风解表、宣肺理气见长,外感病变化迅速易传入少阳,两穴配伍肝俞,和解少阳、兼散表邪。F4:气海-足三里,两穴补益气血,肝俞理气活血,三穴相配补益、疏调并重方能气血充足、运行无阻。F5:太冲,为肝经输穴、原穴,是脏腑之气留止之处,配伍肝俞治疗肝胆及经络的病症。

本研究局限性分析:肝俞为临床常用腧穴,单穴及配伍主治病症种类繁多,主治病症古今相较难免存在差异。该研究只针对肝俞古代优势病症及配伍高频腧穴进行分析,尚不能完整地呈现肝俞主治及配伍的规律特点。

综上所述,肝俞穴主治病症以眼科和内科为主,对皮肤病、月经病和儿科疾病也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肝俞配伍以交会穴、背俞穴为主,主要配伍肾俞、心俞、肺俞和脾俞调节五脏功能。因子分析得出5类配伍处方,以脏腑、经络和气血为指导,与肝俞配伍,对于临床诸多病症均可起到治疗效果。以古代文献为参考,结合现代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古代医家临证运用肝俞诊治疾病的规律,遵循“以穴统方”“以方统病”方能更好地契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单穴俞穴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关条文修正前后对照表(七)
电针“四关”穴及其相应单穴对P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
桂苓味甘汤及加减方证条文辨析
针刺联合背俞穴埋线治疗阴吹验案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单穴留苗数对晋谷21号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的影响
对《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条文修改的分析
基于现代临床文献的单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
关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条文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