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管理模式在外来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2023-12-22马莉
马 莉
(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3)
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外来医疗器械用于手术中。外来医疗器械是指由医疗器械供应商租借给医院、可重复使用、主要用于与植入物相关的手术器械。具有以下特点:价格昂贵,针对性强,精密度高,更新快;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清洗难度大,专业性强;器械过大过重,超过规范的体积和重量标准;在普通器械上增加了局部专项操作器械,医院临时租用;全省市或全国流动循环存在感染风险及医疗安全隐患,给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1-2]。按国家规范要求,科学管理外来器械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3-4],需要消毒供应中心(CSSD)、洁净手术部、使用科室、设备科、器械供应商等多方协同参与完成。协同管理模式是指医疗机构内部不同科室之间通过协作和沟通,共同完成外来器械的管理工作。外来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质量从表面看归属于CSSD,事实上各部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目的是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为加强对外来医疗器械的规范化管理,我院升级CSSD原有的信息追溯系统平台,对外来器械信息追溯模块协同管理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以实现外来器械在医院内运转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控制,取得预期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6月—2022年12月使用传统管理方式的90 套外来器械为对照组,2023年1月—2023年6月使用升级版追溯系统的90 套同种器械为观察组。
纳入标准:所有外来器械厂家必须与我院签订使用合同,外来器械均应用于骨科诊疗中;器械资质齐全,功能完好。排除标准:医院固有医疗器械;检验不合格的外来器械。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骨科提交使用申请,设备科审核供应商资质、器械合格证明等,医务科备案。器械于术前1天15∶00前送洁净手术部,专人查看清单与实物。供应商按照清单内容将器械送至CSSD,对外来器械进行数量及功能检查无误后按照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处理,而后将其送达洁净手术部。洁净手术部在手术麻醉系统内生成使用记录,使用结束后返回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交接无误返回厂家。
观察组采用信息化质量溯源系统,由CSSD与医院信息部门联合,升级信息追溯系统,对外来器械的整个流程进行动态管理。医生有使用需求时,向设备科及手术室提交申请,设备科审核后通知外来器械供应商,在术前1天14∶00之前将已通过设备科与手术室审核后的器械送到CSSD并进行相关信息核对,附上器械手术清点记录单(一式二份),拍照生成器械图谱留底,并将器械相关信息全部录入追溯系统,生成二维码,即可全部显示相关内容(如送达时间、器械名称、种类、数量、重量、性能)并查看其完整性及是否为首次使用(如首次附说明书)、器械生产企业、供应者姓名、患者信息、手术名称、手术日期及主刀医生的确认签名(不可代签),从外来器械首次接收的测试、接收、分类、清洗、消毒、灭菌、生物监测结果等各个环节的过程进行监管,实时同步到手术麻醉系统中,确保信息准确、保存完整,以便追溯。洁净手术部清点外来手术器械时,遵循手术物品清点要求,依据追溯系统信息,正确核对并及时记录器械名称、数量及使用情况。可通过追溯系统查看整个处置过程及生物监测结果,判断是否可正常使用。系统还有提示预警和干预后续相关处理流程,若发现有空项或生物监测结果未上传,及时与消毒供应中心确认是否可正常使用(我院不主张提前发放)。外来器械使用后不可让器械厂商直接拿走,需手术室人员及时去除明显的残留组织、骨屑、血液或喷洒保湿剂等,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当面交接器械数量及植入物剩余量,并确认无误。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及时快速采用密闭转运方式及时收回,经规范处理拍照留底,归还原器械供应商,确认无误签字。
1.3 观察指标
比较协同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外来器械验收合格率、去向明确率、追溯合格率;比较协同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相关科室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26 名医护人员对外来医疗器械消毒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外来器械管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外来器械验收合格率、去向明确率、追溯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外来器械管理效果比较单位:%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两组均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相关科室26 名医护人员,结果显示,观察组相关科室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协同管理前后科室满意度比较 单位:例(%)
3 讨 论
3.1 协同管理模式可提高外来器械验收合格率和去向明确率
中华护理学会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委员会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与技术指南(2022年版)》中明确规定:第一,医疗机构在使用外来器械前必须让厂家提供植入物与外来医疗器械的说明书,内容包括清洗消毒包装灭菌方法与参数;第二,保证充足的处置时间;第三,加强对CSSD人员关于植入物与外来器械处置培训[5]。外来器械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运行过程中验收合格率较低,如缺乏接收依据,交接记录本信息填写存在项目缺失、字迹潦草、物品名称和数量不正确,送货商不固定,无专业背景或交接单在各区域传递洁污有交叉,导致信息留存过程中存在感染控制隐患等问题。我院外来器械供应商相对固定,追溯系统升级后,CSSD工作人员对器械进行首次建档,录入所有器械相关信息,后续使用时依据实际内容仅做部分修订并生成二维码。每次交接后依据档案说明及器械图谱完成器械灭菌、发放等流程。通过扫描该器械包的二维码,CSSD实现了对外来器械处理各个过程的监控并记录完整的数据,实现可追溯。新模式应用后外来器械验收合格率从原来的73.33%提高到100.00%。信息化追溯系统不需要繁琐的手工交接记录,可有效提高外来器械的验收合格率,保障了信息的准确性、永久性和可查阅性[6]。新模式应用后外来器械去向明确率从原来的84.44%提高到97.78%,避免了外来医疗器械在流转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使外来器械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7]。
3.2 信息化质量溯源合格率提升
目前外来器械处置方式主要由CSSD处置、手术室处置、厂家在CSSD处置、厂家在院外处置等,但目前各大省市医院主要集中在CSSD集中处置。在外来医疗器械制度管理方面,管理制度侧重内容依次为准入、感染风险监控、不良事件处理。消毒供应中心信息追溯系统中记录的外来器械处理的全过程:包括接收、清洗、包装、灭菌、发放,特别强调记录使用后回收清洗闭环流程及信息追溯[8]。新模式应用后外来器械追溯合格率从原来的82.22%提高到100.00%。升级后外来器械管理系统可实时显示器械所处状态,可准确记录器械流动全过程。既明确各个环节的操作人员、操作时间、批次等,同时可及时发现外来器械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责任到人,提升操作规范性、严谨性[9]。信息追溯可规避因信息记录不规范传递造成的区域间感染控制隐患。追溯系统应用于外来器械后可快速定位,精准召回,减少给患者或医院带来的负面影响[10-12]。在对外来医疗器械全程管理情况下,CSSD和科室间可以保持良好的沟通,精准改善关键环节,从而提高科室对CSSD的满意度[13]。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明确供货商、医院相关职能部门、临床科室、CSSD对外来器械的管理责任,职责分明,协同配合。
综上所述,外来器械协同管理可完成外来器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管理重在细节控制,专人专岗,规范流程及各类登记、定期培训[14]。在外来器械管理中,协同管理模式可以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协同管理,不同科室可以共享信息、协作工作,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质量管理:不同科室可以通过协作,对外来器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管理水平:不同科室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团队合作:不同科室之间可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为科研工作提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