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绍兴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①

2023-12-22刘丽杰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绍兴第二课堂跨文化

刘丽杰

1. 引言

来华留学生是传播中国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推手。近年来,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高素质留学生已成为共识,而其关键在于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感知能力,从而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特定场景),交际者得体(符合目的文化的社会规范、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有效(实现交际目的)的交际行为能力”(Brian Spitzberg,2000)。Michael Byram(1997)也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由态度(attitude)、知识(knowledge)与技能(skill)3个方面构成。也就是说,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理解、尊重目的地文化内涵,不仅要熟练掌握对方的语言,也要在目的语境中采取有效的、能适应其文化的交流方式。对于文化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学者们由最初的“文化导入说”逐渐倾向于“文化融合”。David R. Byrd等(2011)认为学生应将文化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思考的视角和方法,而不能仅将其作为静态材料导入式的知识传授。文秋芳(2016)认为目前对文化仅侧重于知识识记与理解,忽略了知识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学用分离”现象严重,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学者们不仅注意到文化因素应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和开发、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中等教学环节中,也强调学生在生活中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但是针对体验式文化学习效果以及地域文化对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研究较少。

2. 绍兴地域文化内涵

浙江绍兴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称“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被世界誉为“东亚文化之都”,文化称号享誉国内外。绍兴丰富的人文资源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乡文化。作为江南水乡的代表,绍兴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很多民居依水而建,青石铺筑,水道、乌篷船、古桥、小凉亭,展现着古城“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的风情,形成了绍兴丰富多彩的江南水文化、桥文化、街市文化。酒文化。绍兴的黄酒历史悠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种之一,经久不衰,并且逐步发展成为绍兴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传承数千年的独特酿酒技艺包含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内涵,与绍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纺织文化。绍兴柯桥是中国最大的纺织之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源地。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这里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布匹专业市场所在地、世界最大的纺织贸易集聚地。纺、染、织、绣、印这些纺织技艺串联起我国流传千年的纺织文明,从古越时期的蚕织,到现在的“轻纺之都”,柯桥展示出百折不挠、精益求精的纺织文化。饮食文化。作为浙菜之源的绍兴菜,经千年而不衰,与杭州菜、宁波菜、温州菜共同组成了如今浙菜的四大流派。绍兴饮食菜品讲究原料精择,烹饪技巧独特,比如糟鱼、糟鸭,菜品名称蕴含了多姿多彩的历史文人典故等,如西施豆腐、东坡肉,文化内涵深厚。戏曲文化。绍兴是一个地地道道、源远流长的戏曲之乡。拥有新昌调腔、越剧、绍剧、诸暨西路乱弹、绍兴目连戏五大剧种,以及平湖调、词调、莲花落、摊簧、宣卷五大曲种。这些全部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人文化。绍兴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历史孕育了“华夏先祖”大禹、“中华书圣”王羲之、“心学大儒”王阳明、“民族脊梁”鲁迅、“鉴湖女侠”秋瑾等杰出代表,被赞誉为“名士之乡”。名人汇集正是绍兴这座城市精神的源泉。

以上可见绍兴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教学中,学校首先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分类,挖掘内涵,突出重点,归纳绍兴地域文化与中国一般文化的共同性和特殊性,发现两者的联系和区别,结合学生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绍兴的人文精神是其地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中国一般文化的重要体现,突出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从古代大禹治水、越王卧薪尝胆到近代革命先驱的奋发图强、敢于斗争,绍兴名人文化中的勤勉、修德、明辨和胆剑精神,可以增强留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而绍兴特有的水乡文化和饮食文化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来华留学生主动积淀人文知识,培养其“知华、爱华”的人文情怀,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现阶段绍兴地域文化内容融入来华留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地域文化在高校教育特别是留学生教育中的缺失

长期以来,在大学课堂里灌输给学生较多的是大而泛之的中国文化,并将此作为吸引国外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汉语的重要因素,当留学生进入中国某个城市或地区学习的时候,学生对于身边的优良的地域文化却知之甚少。绍兴是第一批被国务院评定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旅游景点众多,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教育平台,每年来绍兴的留学生几百人,绍兴柯桥区是著名的国际纺织中心,是外国商人的久居聚集地。但调查问卷显示,在绍的留学生普遍对绍兴地域文化知之甚少,很多名胜古迹没有去游览过。这说明绍兴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没有发挥其最大价值。

3.2 长期以来留学生教育“重语言技能轻文化学习”

虽然中国地域辽阔,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对于外国留学生的培养而言,学校一直都是汉语语言学习占主导地位。原因在于我们的留学生招生规模扩大的基础是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能力。这也迎合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忽略了文化影响对留学生人格塑造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导致留学生普遍存在对中国文化学习兴趣较低的现象,特别是在中国文化中与自己国家的文化价值观有差异的部分。通过调查发现,在绍兴柯桥区的阿拉伯国家留学生对绍兴的城市文化兴趣不大,而且认知困难。原因一方面是文化差异太大,另一方面是留学生的学习需求仅限于汉语言交际技能学习。

3.3 留学生文化知识积累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脱节

在现有文化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重在文化的展示和了解,忽视留学生对文化的深度认知和再创造,不能内化、提升留学生跨语言交际能力。我们对于绍兴地域文化的展示一般仅限于在课堂上借助视频和图片资料等让学生了解,并将其作为语言学习的辅助。比如讲解“桥”这个汉字,教师会引入绍兴的桥文化教学资源供学生学习。但这种浅尝辄止和片段化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绍兴的城市历史文化和城市精神形成深刻和全面的理解,更不能内化为自身道德和行为的驱动力。在现实生活中,留学生仍然会出现跨文化交际的困难。

3.4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内容脱节

目前我们对于留学生的教育培养计划非常注重实践和体验的教学环节。学校每学期都定期举办十几次留学生的实践和文化体验活动,深受留学生欢迎。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绍兴地域文化在留学生中的传播,但留学生第二课堂实践常常因缺少规划和控制手段流于形式,不能和第一课堂有机结合。通过调查反馈发现,留学生在活动结束后,仍然对活动涉及文化内容理解不透或知之甚少。原因在于第二课堂的参与是被动的,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再加工,也没有机会重现所实践的内容。本人认为,探索一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连接的翻转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

4. 绍兴地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跨文化交际培养的教学路径

绍兴每年来华留学生数量在浙江位列前茅,是绍兴国际化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留学生真正地了解绍兴地域文化,是培养留学生国际化视野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4.1 深入挖掘绍兴市地域文化内涵,开发专题化课程

目前绍兴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各种古迹、展馆、网络视频资料丰富,但由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历史知识不足,现有材料不适合直接用于留学生的绍兴文化教学中。因此,学校要通过团队合作,制订各层次留学生的文化课程和教学大纲,编制绍兴地域文化课相关教材或教辅,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视频资源,研发专题化讲座和系列微课,建设面向留学生的绍兴地域文化教学资源库和信息平台。构建一个包括教材、微课视频等在内的丰富、优质、共享、动态的教学资源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借助影视资料及学习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理念看,要改变目前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大都从语言使用本身诸如词汇、修辞、语体等角度强调文化内涵的途径,把绍兴地域文化学习作为一项大工程,一个重要推手,利用专题化的文化传播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将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提升留学生对绍兴地域文化及中国文化的认知层次,培养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2 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构建第一、二课堂生成式翻转教学模式

第二课堂是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要求留学生完成语言实践活动和任务,广泛地接触当地社会,如组织参观学习、节日活动设计、文化体验、趣味知识竞赛等活动,安排留学生在中国学生语伴的协助下展开“文化调查采访”等社会实践活动及社区志愿者公益活动等。

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同时,学校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翻转,有机结合,强化第二课堂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基于生成式翻转学习教学模式开展绍兴地域文化口语教学。从教学方法看,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大多拘泥于课堂和教材,即使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方式,也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第一、二课堂的互动生成式翻转教学模式是将第二课堂作为重要的一环,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随机的环节。该模式合理规划学习目标,让学习主题来源于学生实践,并及时评价学习效果,形成学习闭环。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绍兴地域文化的兴趣,每次课教师要求学习小组结合自身兴趣及第二课堂实践活动,通过集体协商自主决定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和成果展示形式。通过“合作、创造”,学生在课前完成学习内容的资源和前期成果展示,并发送给其他同学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内活动包括小组展示、教师重点词汇讲解、问答检验、角色扮演、辩论讨论等,激发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翻转课堂,是真正以任务教学法为纲,将布置自主学习任务作为一个重要抓手,从课前主题选取、课中交流讨论到课后任务布置,每个环节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进行跨文化学习和交际。

4.3 加强教学效果评价,突出目标导向

我们以往针对留学生的文化教学大都重在输入,但是缺少评价指标和体系,无法评估学习的有效性。对于绍兴地域文化融入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评价主要从2个方面入手。一种是采用问卷和书面测试卷在学期初和期末进行测评,然后进行问卷结果和成绩分析。围绕绍兴地域文化中传统文化、民俗、名人、古迹和美食等设计问答、翻译、简述等题目,考查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对绍兴地域文化的认知变化。采用问卷对本课程要实现的目标,诸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教学满意度等,进行调查。还有一种是通过组织全员参加的各种自制短视频展示活动或者文艺活动,诸如演讲比赛“讲绍兴故事”等,来检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培养一定数量的“绍兴文化明星”和“绍兴文化传播使者”。除此以外,学校还要不断探索其他可以融合留学生语言能力、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活动。

5. 生成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示例——以绍兴名人文化课堂为例

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众多学者对该模式的研究不断创新、深化。翻转课堂核心已经从单纯教学流程的时序重构深入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和驱动式学习理念,而生成课程是相对于传统预设课程提出的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摈弃以往由教师单方面设定教学内容、程序和结果,由师生共同建构动态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参与课程的每个环节,最大效力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体验性。该方式改变了原来翻转课堂以教师为主导、知识学习为目标的模式,并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重视情感体验和价值重塑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输转向注重解决问题和实际应用的深度学习。

本文认为,将生成式翻转课堂应用于面向来华留学生的绍兴地域文化课堂教学,是极其有效的。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使留学生不仅能获得文化知识,还能全方位、深层次的感知甚至内化文化内涵,将文化真正融入跨文化交际中。另一方面,在文化教学中,通过体验和实践获得真实情境和知识材料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在教改方案中,将留学生文化体验实践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通过第二课堂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制订教学主题,形成第一、二课堂的互动生成式翻转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流程见图1。

图1 绍兴地域文化专题课程生成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本节以绍兴名人文化系列专题课堂为例,课程设计流程大致分3个部分。

5.1 课程规划和第二课堂的课前准备

绍兴名人志士颇多,在面向留学生的绍兴地方文化之名人系列专题课程中,教师选取了大禹、王羲之、鲁迅、秋瑾等知名度较高的杰出代表人物作为学习的主题。按照设计思路,每次课堂学习之前,教师先带领学生到绍兴名人的相关故居、纪念堂、遗迹保存旧址参观游览,让学生用拍照、视频、讨论、网络搜索等方式搜集课前学习资料,然后分成学习小组进行课堂汇报和讨论学习。

5.2 第一课堂实施环节

在名人系列专题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尤其注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渗透课堂,让学生了解名人志士的背景故事的同时,接受其坚毅、爱国等精神的浸染。例如在名人大禹一课中通过大禹治水的故事,让留学生感知中国人崇尚自然和坚韧不拔的治水精神,理解并认同中国文化。首先教师让小组对提前搜集的名人典故和历史故事进行介绍,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补充说明。然后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对介绍的基本知识和内容进行竞答和测试,巩固所学文化知识。在历史重现环节,学生对经典故事的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和对话练习,提升口语交际能力。最后各小组针对大禹、鲁迅等名人所代表的思想和精神内涵进行讨论和评判,进行头脑风暴和跨文化的比较分析,这样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思维和表达障碍,并内化和提升学习成果。

5.3 课后评价和第二课堂实践

每节课后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对本次课的自评、小组内互评及教师评价3个方面。评价内容围绕学生在课前准备、课堂汇报、互动、讨论、实践作业等表现展开,特别注重学生对自己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比如每次课后教师会以书面形式调查学生本次课程学到多少内容,比如语言性的生词、句子表达和知识性的人物事迹,以及获取学习资料的方式和手段,让学生给自己的表现打分,查漏补缺。同时课下的作业也都以实践为主,比如录制短视频、讲故事比赛、为运河治理出谋划策、好人好事评比等,不仅能巩固深化所学内容,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将绍兴地域文化所阐释的中国文化精神融入个人的人格重塑中,而不仅仅是停留于感知层面。

6. 结语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应该首先了解自身所处地域的文化环境,才能有效地将自己融入中国的学习和生活,领悟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学校通过不断地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可以增进来华留学生对绍兴的了解及“知绍爱绍”的情怀,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借力来华留学生传播绍兴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

猜你喜欢

绍兴第二课堂跨文化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绍兴大闯关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人文绍兴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