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战略三脚架的企业跨境数字并购驱动路径研究

2023-12-22王玲王聪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3年6期

王玲 王聪

摘 要:为了探索企业跨境数字并购的驱动路径,使用fsQCA和NCA方法研究制度、产业和组织层面的6个前因条件间组态效应对企业跨境数字并购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不存在单一条件为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的必要条件。其次,存在5条路径可以推动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可命名为非正式制度距离和行业相关性支持下的硬实力辅助驱动型、行业相关性羁绊和非正式制度距离支持下的软硬实力驱动型、正式制度距离和行业因素支持下的软实力驱动型、非正式制度距离和行业相关性支持下的硬实力主导驱动型、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羁绊和非正式制度距离支持下的软硬实力驱动型。最后,在特定条件下,高行业相关性和高软实力具有替代关系。

关键词:战略三脚架;跨境数字并购;fsQCA;NCA;组态研究

中图分类号:F 271;F 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23)06-0696-07

Research on the Driving Path of Chinese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Digital M&A Based on Strategic Tripod

WANG Ling,WANG Cong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riving path of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digital M&A,this paper uses fsQCA and NCA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onfiguration effects among 6 antecedent conditions in levels of institutional,industry and organization on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digital M&A.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Firstly,there is no singl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cross-border digital M&A.Secondly,there are 5 paths that can lead to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digital M&A,namely,hard power-assistedly driven path supported by inform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industry correlation,soft and hard power-driven path fettered by industry correlation and supported by inform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soft power-driven path supported by formal institutionaldistance and industry factors,hard power-dominantly driven path supported by inform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industry correlation,soft and hard power-driven path fettered by host country industry digital environment and supported by informal institutional distance.Finally,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there is a substit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industry correlation and high soft power.

Key words:strategy tripod;cross-border digital M&A;fsQCA;NCA;configuration study

0 引言

第四次工业革命在迅速更迭数字技术的同时,也催生了数字经济的投资热潮,其中,以跨境并购为主的数字型FDI在全球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下日益活跃。跨境数字并购明显不同于传统行业的跨国并购。由于数字经济边际成本极低,网络效应、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显著,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跨境数字并购的难度被大大削弱。2013年以来,中国企业跨境数字并购快速增长,截至2021年已累计发生221起,其中,2017年发生47起创下新高,并购金额激增至481亿美元,2022年在疫情影响下,仍然产生了三项单笔超500亿美元的数字化产业并购。数字并购已然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甚至唯一途径[1]。在中国经济转向数字化發展的关键时期,探讨驱动中国企业跨境数字并购的路径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整理现有研究发现,多数文献将企业跨境数字并购作为前因变量进行研究,只有少量研究证实了行业数字资源和制度距离等前因变量对跨境数字并购的显著影响[2]。跨境数字并购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涉及企业内部和外部多因素交互,制度条件、行业状况和组织资源等因素都会对企业跨境数字并购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还原论”的线性关系和传统统计方法无法诠释其中的因果复杂性,而基于“整体论”的组态视角和QCA(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方法却非常适合解释这种复杂因果关系[3]。战略三脚架(Strategy Tripod)分析框架将制度、产业与组织三个层次的因素置于同一研究框架下研究三者的交互影响,可以从整体视角分析和揭示企业跨境数字并购的驱动因素,因此文中选择战略三脚架分析框架作为理论基础。

鉴于此,文中基于战略三脚架分析框架,從组态视角出发,使用QCA方法探究多种前因与企业跨境数字并购的复杂因果关系。文中计划解决的问题如下:是否存在单一前因构成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的必要条件?多种前因构成的哪些组合可以推动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

1 文献回顾与模型构建

探究驱动企业执行跨境数字并购战略的影响因素问题,任何单独一个视角都很难为其提供一个全面的解释。企业并购战略实施作为一个极具复杂性的决策过程,必须综合权衡多层次影响因素。PENG[4]于2008年提出了战略三脚分析框架,该框架的核心观点是组织的资源和能力、产业的竞争状况、制度的条件和转型共同决定了新兴经济体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解决国际商务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什么是影响跨国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因素。企业执行跨境数字并购战略既要依靠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也离不开外界环境的支持。因此,本研究选择战略三脚架理论将制度、产业、组织3方面因素纳入分析,以试图提供一个企业跨境数字并购驱动因素的全面解释。

1.1 制度距离与企业跨境数字并购

根据制度理论,组织被一定制度环境渗透和构建,又必须在生产和交换等经营活动中遵守制度。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与东道国之间制度环境的差异已经成为企业跨境经营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实际上,企业在跨境经营活动中,尤其对于跨境并购而言,制度差异导致的管理问题层出不穷。许多文献也表明制度差异会对企业跨境并购产生负向作用[5]。对企业跨境数字并购来说,这些负向作用可能会更加显著。因此,需要考虑国家之间制度环境差异对企业跨境数字并购的影响。KOSTOVA[6]将国家之间制度环境的差异定义为制度距离,ESTRIN等[7]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正式制度距离和非正式制度距离。中国企业在跨境并购中不仅要关注正式制度的约束,如法律、政策和规范等;还需考虑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如人际关系、国家文化、社会风俗等。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发展格局下,制度距离的二分法显然更切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文中选取制度距离二分法探讨其对企业跨境数字并购的影响。

1.1.1 正式制度距离

正式制度距离表示母国和东道国之间影响企业战略选择和执行的法律法规的差异[8]。其存在不仅会增加企业并购的难度,使投资者丧失信心,还会导致企业并购成本增加。具体来说,中国企业对正式制度距离较大的东道国企业进行数字并购,很可能导致东道国政府出于资源保护目的而实施政治歧视[9],使得企业对外并购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强。此外,正式制度距离越大,企业为获取外部合法性及理解和适应东道国市场环境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大,进而增大企业跨境经营交易成本。

1.1.2 非正式制度距离

非正式制度距离表示两国之间价值观、规范以及信仰的差异[8]。非正式制度距离越大,并购前企业在东道国市场中获取合法性的难度越大,并购后双方员工沟通障碍也越大,导致企业并购成本增加阻碍其跨境并购。但现有研究关于非正式制度距离与企业并购二者关系的观点并不一致,也有学者认为二者呈正相关[10]和不显著[11]关系。因此,本研究打破传统回归的僵局,运用组态思维探究非正式制度距离对企业跨境数字并购究竟有何影响。

1.2 产业环境与企业跨境数字并购

就产业层面而言,产业环境是导致企业间绩效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其所处行业或调整其所处行业地位来提升自身竞争力[12]。行业环境作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维度,会通过产品流通影响企业经营活动,是影响企业活动配置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证实企业所处行业的环境及结构等因素均会对企业跨境并购产生一定影响[13-14]。显然,企业的跨境数字并购必然也会受到行业环境的影响。通过回顾现有研究发现,产业环境视角的企业跨境并购影响因素举不胜举[15-16],考虑到跨境数字并购的特殊性,文中借鉴王宛秋[16]和张明[17]等的研究,选取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和行业相关性来探究产业层面因素对企业跨境数字并购的影响。

1.2.1 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

杨兴全等[18]证实了行业技术环境会通过改变行业内资源结构、竞争态势及其所处地位对企业的研发战略和经营活动等产生重要影响。当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非常活跃,就会迫使目标方企业加快核心数字技术的更新以获取竞争优势。对并购方来说,在强烈的数字技术寻求动机驱动下[19],企业会倾向于选择行业数字环境更为活跃的东道国企业进行并购,通过跨境数字并购直接获取目标方先进的数字技术,加速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1.2.2 行业相关性

并购双方行业相关性体现了两者间资源互补和协同发展的能力。对本就属于数字行业的并购方企业来说,东道国的异质性数字技术恰是其最好的互补性资源,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提升其数字化水平。此外,根据效率理论、组织资本等理论,并购双方行业相关有利于发挥协同作用,形成规模经济降低其生产经营成本。可见,并购双方行业相关会促进其并购活动,相较于跨行业并购,企业进行同行业并购能取得更优的并购绩效。

1.3 组织特征与企业跨境数字并购

资源基础观认为,异质性资源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的资源与能力会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从而促进跨境并购交易的完成。当并购方拥有较强的能力时,目标方则会认为并购企业具备足够的实力完成跨境并购交易,因此倾向于向并购方进行出售。尤其对于跨境数字并购而言,目标方前沿的数字技术使之形成了典型的“赢家通吃”的局面,并购方在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加持下,就很有可能在各国之间愈加凸显的竞争效应中“胜人一筹”。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的对企业跨境数字并购的影响,文中借鉴黄登峰等[20]的研究,从“硬实力”与“软实力”2个方面进行考察。

1.3.1 硬实力

硬实力表示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主要得益于企业的研发投入。一方面,研发投入大的企业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进行并购,同时可以克服自主研发高投入和高风险的弊端;另一方面,良好的吸收能力是企业并购后数字资源整合效率的保障,而研发投入是企业对外部数字资源进行吸收利用的关键步骤[21],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有助于企业对并购成果进行整合协同,充分吸收外部数字资源以形成技术优势,进而提升企业并购成功率。

1.3.2 软实力

软实力表示企业与目标方的沟通与相处能力,主要得益于企业的跨国并购经验。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都趋向于通过跨境数字并购获取先进技术,但现实却是因为缺乏跨国并购经验,以致于太过急于求成造成并购失败。而丰富的跨国并购经验能够让并购企业快速掌握东道国的规章制度[22],提高自身外部信息利用效率,熟悉目标方的经营标准和习惯,并与东道国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促进企业跨境数字并购成功的重要因素。

文中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基于布尔逻辑和代数运算来揭示前因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3],以整体视角将案例视为不同条件变量的组合,分析相互依赖的不同前因条件共同作用产生的对于结果的组态效应,并认为多种组态可以产生相同的结果。此外,fsQCA适用于中小样本案例研究,突破了传统计量分析只适用于大样本的局限。因此文中采用fsQCA方法探究企业跨境数字并购的驱动路径。

为更准确地判断制度、产业、组织三方面因素是否为企业跨境数字并购的必要条件,以及在何种水平上是必要的,文中引入NCA(Necessary Condition Analysis)方法作为补充。NCA方法是必要条件分析的一种新方法,可以弥补fsOCA方法难以分析必要条件效应量的缺陷,已被广泛运用于动态管理领域的研究中。文中采用fsQCA和NCA相结合的方法,使必要性因果的研究更加准确可靠[23]。

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企业跨境并购数据来自于BVD-Zephyr全球并购分析库,行业相关性、跨国并购经验(企业软实力)相关数据也均来自于该数据库,其他相关数据来源详见“变量测量”部分。文中通过如下标准筛选初始研究样本:①中国大陆上市公司对国外企业进行的并购;②仅包括并购成功事件;③剔除目标地区为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等避税天堂的并购事件;④剔除所属行业、并购经验等信息有缺失的并购事件;⑤剔除金融行业ST或*ST行业的并购事件;⑥交易金额必须大于1 000万元人民币;⑦剔除并购股权比例低于5%的事件;⑧剔除样本期内重复并购事件。最终文中基于BVD-Zephyr数据库获得了2017—2021年完成的66起跨境并购事件。

2.3 变量测量

2.3.1 结果变量

跨境数字并购。基于鲁慧鑫等[24]的研究,文中将中国企业对东道国数字行业企业进行的并购定义为跨境数字并购,并依据BEA(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公开的数字行业代码匹配中国企业跨境数字并购事件。具体而言,企业是否进行跨境数字并购,若是则赋值为1,否则为0。

2.3.2 前因条件

1)正式制度距离。文中采用世界治理指数进行衡量,具体包括公众话语权与政府问责、政治稳定与社会暴力、政府效能、管制质量、法治及腐败程度等6个指标,测算公式如下[25]。

其中,Ikj为东道国j在第k个维度的指标值;Ikc为中国c在第k个维度的指标值;Vk为第k个维度的方差。

2)非正式制度距离。文中采用Hofstede文化维度衡量,具体包括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期取向和短期取向、放纵与约束等6个指标,测算公式如下[25]。

其中,Cij为东道国j在第i个维度的指标值;Cic为中国c在第i个维度的指标值;Vi为第i个维度的方差。

3)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参考蒋殿春等的研究,文中用并购当年东道国企业所在行业细分类别涉及数字、技术等关键词或属于BEA公开数字行业的论文发表及引用量来衡量其数字技术资源,相关数据来自SClmago Journal & Country Rank数据库。

4)行业相关性。参考谢洪明等的研究,文中采用SIC码来衡量企业间的行业相关性。SIC码前2位识别主要行业,若前两位数字相同,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5)硬实力(研发强度)。参考黄登峰等的研究,文中用研發强度衡量企业硬实力,相关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

6)软实力(跨国并购经验)。借鉴INGRAM等[26]的研究,文中用企业并购前是否完成过跨境并购来衡量。有则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2.3.3 校准

在进行必要性分析和充分性分析前需要对变量进行校准。文中变量包括二分变量和连续型变量。其中二分变量不需要校准,而对于连续型变量,文中使用直接校准法对连续型变量进行校准,即参考杜运周等[27]的做法,采用75%分位数、50%分位数和25%分位数分别作为完全隶属、交叉点和完全不隶属3个锚点。各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的校准锚点见表1。

3 研究结果

3.1 单个条件的必要性分析

文中通过fsQCA和NCA这2种方法进行必要性分析。通过fsQCA分析发现,单一条件的必要一致性均小于0.9,即不存在单一条件为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的必要条件,分析结果见表2。

此外,通过NCA分析发现,效应量和P值均不符合要求,故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不存在必要条件,分析结果见表3。由NCA分析进一步可知,企业进行各种程度的跨境数字并购时对各前因条件的瓶颈水平要求,结果见表4。

3.2 条件组态的充分性分析

文中使用fsQCA 4.0软件进行充分性分析。具体参数的设定如下:原始一致性阈值设定为0.8,PRI一致性阈值设定为0.7,频数阈值设定为1。并且由于缺乏既有的理论和经验证据以确定各前因影响结果的方向,故在进行反事实分析时选择“存在或缺失”。具体充分性分析结果见表5。

组态S1指出,高正式制度距离、非高非正式制度距离、高行业相关性和非高软实力为核心条件,高硬实力为边缘条件,企业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这表明软实力较弱即没有跨国并购经验的企业也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这是因为除跨国并购经验外,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作用。即使企业没有跨国并购经验,甚至与东道国之间正式制度距离较大,较强硬实力即高研发投入的企业可以在非正式制度距离较小的东道国并购高相关性行业的企业。因此,将组态S1命名为非正式制度距离和行业相关性支持下的硬实力辅助驱动型。

组态S2指出,高正式制度距离、非高非正式制度距离、高硬实力和高软实力为核心条件,非高行业相关性为边缘条件,企业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这表明并非所有非相关行业数字并购均会失败。具备较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企业资金基础雄厚且跨国并购经验丰富,而在较低非正式制度距离的国家进行数字并购,企业能够迅速理解东道国经营习惯等,大大降低了由于较大正式制度距离带来的并购难度,进而促进企业跨境数字并购成功。将组态S3命名为行业相关相关性羁绊和非正式制度距离支持下的软硬实力驱动型。

组态S3指出,非高正式制度距离、高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高行业相关性、非高硬实力和高软实力为核心条件,同时,高非正式制度距离为边缘条件,企业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这表明企业在进行跨境数字并购过程中,即使企业硬实力较弱,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和高研发投入,也可以凭借良好的外部条件减少并购过程中的阻碍。具备丰富并购经验的企业可以选择正式制度距离较小、行业数字环境优越的高行业相关性的东道国企业进行数字并购。因此,将组态S3命名为正式制度距离和行业因素支持下的软实力驱动型。

组态S4指出,高正式制度距离、非 高非正式制度距离、高行业相关性和高硬实力为核心条件,非 高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为边缘条件,企业会进行跨境数字并 购。研究表明,当正式制度距离和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表现较 差时,企业也可能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这是因为其他因素同 样会作用于数字并购。虽然较大的正式制度距离阻碍了企业适 应东道国经营制度,但较小的非正式制度距离减少了两国的沟 通障碍,东道国较强的硬实力配合较高的行业相关性一定程度 上也促进了企业数字并购的成功。因此,将组态S4命名为非正式制度距离和行业相关性支持下的硬实力主导驱动型。

组态S5指出,高正式制度距离、非高非正式制度距离、高硬实力和高软实力为核心条件,非高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为边缘条件,企业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研究表明,当企业并购外部条件较差时,即正式制度距离较大、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较差,企业也可能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这是因为企业并购非正式制度距离较小的东道国企业,两国文化差异小有利于并购整合,而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较差时企业受到的东道国的政治歧视就越小,加之企业跨国资金充足研发投入大、并购经验丰富,进一步促进企业跨境数字并购的成功。因此,将组态S5命名为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羁绊和非正式制度距离支持下的软硬实力驱动型。

3.3 稳健性检验

文中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一方面,文中将PRI一致性阈值由0.75提升至0.80,发现驱动中国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的前因组态不变;另一方面,文中将频数阈值由1提升至2,发现驱动中国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的前因组态为组态S1的子集,即高正式制度距离×非高非正式制度距离×高行业相关性×高硬实力×非高软实力。综上,文中研究结果稳健。

4 结语

文中使用fsQCA和NCA方法研究中国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①正式制度距离、非正式制度距离、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行业相关性、硬实力和软实力均不是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的必要条件;②存在5条路径可以导致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揭示了不同制度距离和行业环境下不同实力的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需要满足的条件;③4条路径中均包括企业硬实力,这表明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离不开高研发投入的支撑。但较强的硬实力不一定会导致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还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5条路径均表明制度、产业、组织三者共同作用于企业跨境数字并购;④从S4和S5这2条路径来看,在正式制度距离较大、非正式制度距离较小、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较差、企业硬实力较强的情况下,企业高行业相关性和高软实力具有替代关系;⑤东道国良好的行业数字环境在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对企业跨境数字并购产生显著作用,仅在S3中为核心条件。当企业不具备较强硬实力时,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才发挥重要作用。

文中的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如何进行跨境数字并购提供一定参考建议:①企业跨境数字并购是一个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决策,企業在进行跨境数字并购前,要充分了解内外部环境,选择恰当的策略展开交易;②企业在进行跨境数字并购时,要注重自身硬实力的提升,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企业进行跨境数字并购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③在正式制度距离和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均阻碍企业并购、而非正式制度距离较小且企业硬实力较强的条件下,当并购方与目标方的行业相关性不足时,可以通过并购方出色的软实力弥补。④在企业硬实力较弱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东道国行业数字环境较好的企业进行并购,即选择所处行业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那么企业跨境数字并购也会更容易成功。

参考文献:

[1] 唐浩丹,蒋殿春.数字并购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内涵、事实与经验[J].经济学家,2021,268(04):22-29.

[2]蒋殿春,唐浩丹.数字型跨国并购:特征及驱动力[J].财贸经济,2021,42(09):129-144.

[3]杜运周,贾良定.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管理世界,2017,285(06):155-167.

[4]PENG M W,WANG D Y,JIANG Y,et al.An institution-based view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a focus on emerging economi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8,39(05):920-936.

[5]王琳,陈熙,毛婷,等.制度距离与跨国并购:基于制度套利逻辑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22,38(12):52-68.

[6]KOSTOVA T.Success of the transnational transfer of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within multinational companies[D].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Minnesota,1996.

[7]ESTRIN S,BAGHDASARYAN D,MEYER K E.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and human resource distance on international entry strateg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9,46(07):1171-1196.

[8]NORTH D C.Institutions,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Content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9]周楠,杨竹.制度距离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创新绩效[J].科研管理,2023,44(02):81-88.

[10]李元旭,刘勰.制度距离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成败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6,388(03):94-103.

[11]王智新,黄瑞玲.国家间政治关系、制度差异与企业国际化模式[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0,343(06):89-115.

[12]PORTER M E.Competitive strategy: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M].New York:Free Press,1980.

[13]杨连星.反倾销如何影响了跨国并购[J].金融研究,2021,494(08):61-79.

[14]李娟,罗鄂湘.中小型制造企业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制度环境和行业竞争互动的调节作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9,40(06):721-727.

[15]谢洪明,邵乐乐,李哲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及模式——基于清晰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05):81-87.

[16]王芳,王宛秋,高雅等.高技术制造业企业通过技术并购实现突破式创新的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2,43(09):163-181.

[17]张明,陈伟宏,蓝海林.中国企业“凭什么”完全并购境外高新技术企业——基于94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J].中国工业经济,2019,373(04):117-135.

[18]杨兴全,齐云飞,吴昊旻.行业成长性影响公司现金持有吗?[J].管理世界,2016,268(01):153-169.

[19]郭健全,陈静.目标透明度、交叉上市与并购绩效——中国企业在内地和海外并购的对比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2,43(03):318-325+350.

[20]黄登峰,俞荣建,项丽瑶,等.规制风险下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跨国并购交易成功率[J].浙江社会科学,2021,297(05):23-30+22+155-156.

[21]王宛秋,王雪晴,刘晓燕等.基于TOE框架的企业跨界技术并购绩效的提升策略研究——一项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22,25(02):136-148.

[22]闰芹芹,郭健全.经济距离、并购经验与跨国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8,39(05):563-568.

[23]杜运周,李佳馨,刘秋辰,等.复杂动态视角下的组态理论与QCA方法: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J].管理世界,2021,37(03):180-197+12-13.

[24]鲁慧鑫,郭根龙,冯宗宪.数字并购与全球价值链升级[J].经济体制改革,2022,234(03):172-179.

[25]KOGUT B,SINGH,H.The effe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8(03):411-432.

[26]INGRAM P.Opportunity and constraint:Organizations’ learning from the operating and competitive experience of industr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S1):75-98.

[27]杜運周,刘秋辰,程建青.什么样的营商环境生态产生城市高创业活跃度?——基于制度组态的分析[J].管理世界,2020,36(09):141-155.

(责任编辑:严焱)

收稿日期:2023-06-13

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8042025-1)

作者简介:王玲(1999—),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会计学的学习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