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润德培能·感恩励志”孤儿培育实践
2023-12-22黄淑娴
黄淑娴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明天学校为例,论述该校基于“三全育人”理念,发挥多元育人主体作用,关注孤儿成长过程,科学构建学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润德培能·感恩励志”育人模式,教育引导入校就读的孤儿学生努力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三全育人 孤儿学校 全员育人
全过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5-0043-04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尽管这一理念更多应用于高校育人,但因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广泛的适用价值,同样被其他学段灵活使用,成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思想方法。
南宁市明天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以收养、关爱、教育孤儿为旨归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近年来,我校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立足本校实际,以“让每一个明天人成长为明天有用之才”为办学总目标,着力打造“厚德博雅·感恩融合”办学特色,探索新时代具有校本特色的“三全”育人模式:全员育人指党政有关领导、学校教职工、家庭成员、社会有关人士及学生等相关人员都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全过程育人指的是为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建立“一生一案”成长档案;全方位育人指的是学校教育涵盖管理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等多个方面。
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初步形成了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润德培能·感恩励志”育人模式,教育引导入校就读的孤儿学生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成长和发展,努力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一、全员育人:全面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育人合力
(一)党和政府悉心关爱
南宁市明天学校的创办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爱的结果,是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20多年前,南宁市原郊区党委、政府由时任区长罗世敏牵头,提出创办一所孤儿学校的倡议,并将该倡议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2000年,南宁市明天学校正式创办。2010年,自治区政府和南宁市政府投入2.2亿元经费并划拨约66 666.67平方米土地支持学校建设新校区,满足更多孤儿接受教育的需要。新校区2015年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54 678平方米,可提供学位840个。至此,我校的办学规模迈入了一个新阶段,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使更多孤儿可以享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每逢元旦、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各级领导都会来我校慰问孤儿学生,形成了党和政府悉心关爱孤儿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
学校育人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项育人工作,是提高学校育人实效的重要途径。按照全员育人理念,我校发动社会力量支持育人工作,形成了由社会各界专家团队组成的“爱心大使”,为学校各项育人工作进行规划设计,引领学校开展多项特色教育活动,有力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如表1),为进入我校就读的孤儿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多可能、提供了良好平台。
由表1可知,我校参与育人工作的社会力量较为广泛,包括小学校长、媒体从业人员、文化艺术工作者、高校管理人员、高校教师等。此外,我校还与一大批社会爱心团队(人士)合作,为学生开设了合唱、啦啦操、篮球、足球、手工、书法、绘画、吉他等种类的公益课堂。如:南宁市西乡塘区素质教育中心携手优童艺术培训学校和帆乐艺术培训中心给学生开设国画班、手鼓班和主持人班,广西大学吴宙华教授利用周末时间为学生开设电脑编程班,广西艺海匠心艺术培训中心给学生开设公益舞蹈课,廣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蒲公英”社团为学生开设手工、绘画、国画等公益课堂,等等。这些爱心团队、企业、人士通过公益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生活照护、物质帮扶等多种形式,为我校学生提供关爱服务,建立起长期关爱帮扶关系,汇聚了强大的育人合力。
(三)学校教师勇担职责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教师作为育人主体,肩负着教育管理学生的重要职责及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神圣使命。我校招收的孤儿学生来自南宁市五县七区及百色、河池等革命老区,这些孤儿由于出生环境特殊,不同程度存在生活习惯不佳、学习基础差、逆反心理强、挫折承受力弱等问题,既需要学校施行有效的教育,又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关爱。为此,我校强化了“厚德博雅·感恩融合”办学特色,积极推进德育、科技、艺术、体育同步发展,聚焦学生“三入”(入楼即静、入室即学、入学即专)与“五雅”(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教育,传承“砺德修文、知恩图报”的校训,内化“知书达礼、感恩励志”的校风,培育“厚德儒雅、自信担当”的学风,体现了一所孤儿学校应有的责任担当。
(四)学生家长积极参与
家庭是学校的重要合作伙伴,是学校开展各项育人工作的有力支撑。探索多样化的家校合作育人方式,是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办学过程中,我校高度重视家校共育,分别成立校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形成家校育人合力。通过引导普通学生(非孤儿)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激发全体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家委们定期与各班的孤儿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人般的关爱,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五)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离不开团队与同伴的帮助、促进与带动。我校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成长主体的作用,在班级教室、学生宿舍中倡导平等、互助、共进的精神,引导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一是成立同伴互助小组。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环境,我校在安排宿舍时,考虑大小、新旧搭配,提倡“大同学带小同学”,由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熟悉校园环境、一起整理内务、一起洗衣服,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融入学校大家庭。二是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将本校考上大学或已经参加工作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毕业生作为学生的榜样,采取一个榜样帮扶一个宿舍的形式,由榜样指导该宿舍学生做好成长规划,引导宿舍成员互相鼓励、监督,积极向榜样看齐,立志长大后成为榜样、超越榜样。
二、全过程育人: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建立“一生一案”成长档案
建立成长档案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明晰未来的发展方向,体现了全过程育人的理念。我校有100多名住校孤儿学生,他们以校为家、在校成长。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学校为其建立“一生一案”成长档案,主要包括:6—12岁习惯养成(“三入五雅”习惯养成);12—15岁品质培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感恩励志);15—18岁职业规划;18岁以上生涯规则。例如,学校定期对初中孤儿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带领他们到地铁站、消防站、派出所等单位体验不同的职业岗位,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自己的兴趣,初步确立未来发展方向。对于已从我校毕业的孤儿学生,学校也会持续跟踪,了解这些学生的就业方向,并给予科学指导,充实学生成长档案库,为本校持续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提供参考。
(二)培养终生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旨在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形成感恩的情感和意识,并自觉将其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为依据,进而外化为感恩行为。针对学生实际,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终身感恩意识。一是打造感恩班级,传递关爱能量。我校班级文化彰显学校厚德、感恩的特色,引导学生在班级中成长,在班级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感恩同学的信任和情谊。二是打造感恩宿舍,营造温馨家园。我校的宿舍文化以“让更多孤儿在这里找到回家的感觉,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为理念,每间宿舍都有宿舍名,宿舍门口悬挂“全家福”。每间宿舍里悬挂本校考上大学学长感恩母校、勉励学弟学妹的话语,为学生树立感恩回报的典范。三是打造感恩课堂,修炼向善德行。学校通过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结合古代和当代感恩范例,把感恩教育融入课堂。每周一节诵读经典课,引导学生读诸葛亮的《诫子书》,深切感受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每天午饭前齐诵《饮食之德》,感谢农民的辛勤劳作,感谢厨房工友的辛苦工作;每天放学前,各班齐读《感恩词》,以此培育感恩沃土。四是开展感恩活动,践行孝道文化。学校开展“谢师恩”、“算算亲情账,感谢养育恩”、“日行一善”、给爱心人士写感谢信等活动,引导学生知恩图报。五是感恩礼乐,润泽学生心灵。每周三开设德育大课堂,引导孤儿学生学唱感恩歌、学做感恩手语操,如《跪羊图》《生命之河》《感恩的心》等,让学生们明白要感养育之恩、知遇之恩、帮扶之恩。六是设立感恩节,将感恩文化内化升华。每年11月为学校感恩主题活动月,通过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队会、评比感恩主题学习园地等形式,引导学生懂得孝顺、懂得付出、懂得回报,增强责任意识,培育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七是设立“明天学校感恩日”。将每年大年初八定为学校感恩日,组织已毕业参加工作的校友带上另一半或下一代齐聚母校,看望老师,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三)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我校按照“观察阶段—筛查阶段—诊断阶段—干预阶段”的流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观察阶段。观察员负责观察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上的心理及行为表现。住校的孤儿则由生活老师负责观察他们在校的生活状况、行为表现及情绪状况,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的言行及时汇报给视导员。(2)筛查阶段。视导员对学生进行初期评估,召开由视导员、观察员、科任教师参加的小组协商会(如果是普通地段学生则通知家长参会,孤儿学生则由生活老师参会),进一步协商解决办法。(3)诊断阶段。对于确实存在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的学生,通知家长或生活老师进行相关的医学诊断,以确定学生的问题行为或异常表现的起因是医学原因还是心理原因。(4)干预阶段。医学原因导致行为异常的学生,由家长和生活老师带其到医院进行医学治疗。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学生,由家长、生活老师、班主任在详细评估的基础上协商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如:通过“青空间”为学生进行定期心理团辅,或者进行个性化一对一心理辅导;定期开展“手拉手,心连心”“让孩子的心灵沐浴灿烂的阳光”等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培养学生长期稳定的健康心理。
三、全方位育人:立足学校实际,提高各项育人活动的实效
全方位育人应体现“五育”并举理念,通过构建科学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我校基于全方位育人理念,按照以文化人、以智启思、以美化人、以体强身、以劳立行五大板块,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推出一系列校本课程(以下主要呈现三类),提高各项育人活动的实效。
(一)文化课程
我校的文化课程基于场馆育人理念,通过创设生态化、灵动性、嵌入式的教学场景(如下页表2),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二)“小太阳”劳动基地课程
我校的“小太阳”劳动基地课程提出“一生一技、一生一能、一生一品、一生一趣”的育人目标,通过设立三大主题、七大系列,依托三大实施场所,开设二十四种类的劳动课程(如表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三)社团课程
社团活动是育人的有效方式。学校通过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我校探索形成了“一校一品牌、一年级一特色,一班一特长”的社团课程体系,分别成立了一级、二级、三级梯度社团。一级梯度社团:“小太阳”校级体育社团(包括“小太阳”足球队、“小太陽”篮球队、“小太阳”体操队、“小太阳”气排球队、“小太阳”花样跳绳队等),“小太阳”校级科技社团(包括“小太阳”RIC机器人班、“小太阳”编程C++班、“小太阳”车模班、“小太阳”商飞航空班、“小太阳”无人机班、“小太阳”航模班等)。校级社团着力培养学生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长,为学生提供陶冶情操、强健体魄、丰富心灵的平台。其中:“小太阳”足球队参加2021年南宁市西乡塘区校园足球比赛荣获男子丙组冠军;“小太阳”篮球队代表城区参加市级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小太阳”合唱团参加南宁市第二十三届中小学艺术节,合唱节目《萱草花》《祖国之子》获得表演类全市总决赛金奖第一名,并参加2022年广西广播电视台虎年少儿春晚录制。二级梯度社团:以年级或学科为单位成立相应种类的社团,探索“走班”教学活动。三级梯度社团:每周由班级小团队教师设计相应活动,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符合本班实际的特色社团活动。
综上所述,南宁市明天学校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按照“让每一个明天人成长为明天有用之才”的办学总目标,围绕“厚德博雅·感恩融合”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多元育人主体的作用,关注学生成长全过程,科学构建学校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润德培能·感恩励志”育人模式,教育引导包括孤儿在内的学生努力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岳怡.情感教育在孤儿学校思想道德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7):315-316.
[2]米文娟.感恩教育视角下的小学德育实施策略[J].学苑教育,2022(2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