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西部基层党校建设之困境与纾解

2023-12-22张磊中共聂荣县委党校

西藏教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资政党校基层

张磊 中共聂荣县委党校

为探讨西部地区基层党校工作中的复杂实践,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根据党的组织结构架设,党校是作为党培养干部、开展党员教育的核心阵地,从中央—省—市—县的四级贯通,保证党对于组织体系培养不断层、有力度、有深度。

一、基层党校建设发展之困境

(一)基层党校存在工作交叉的问题

对于工作交叉的定义比较简单,基层党校需要承担的非核心业务更多,基层党校工作人员需要承担的非核心工作更杂。工作的交叉主要是指行政业务与教育事业的交叉、跨部门交叉、人事管理的交叉等,而后两者是随前者发生而自然发生的。由于架构的设计,基层党校往往与组织部门“不分家”,故此基层党校的工作人员往往需要承担一部分组织部门的工作,这并非越权指挥,而是架构赋予的职责,也符合中国县域基层治理和党建的安排,这种融合模式更是恰恰反映了党的组织领导与党的干部教育需要实现一种有机融合的发展,因此行政事务与教育事业交叉也随之而来。

党校作为党培养干部,从事非国民教育的场所,其主业应当围绕党性(党内)教育、政治理论培训、党所需的课题科研、以及党政所需的资政功能等为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1]但是如果行政事务与教育事业交叉安排,那么教育事业可以利用的时间势必受到影响。

(二)基层党校存在效能不足的问题

基层党校的效能不足,“效”可以概指“功效、效果”,“能”可以概指“能力、能动性”,故此效能不足实际上就是通过自有能力(能动性)发挥的作用无法达到应有的标准。

从内部效能而言,党校的主体应该是教师,从事行政管理的工作也应当围绕党校教学事业展开,然而教师发展却易受阻。从基层党校教师的招聘来谈,目前基层党校主要采用人才引进与公开招考两种模式来选聘教师,但招聘计划可能会“断层”,“断层”一是指对于区外人员而言,想要了解这些基层党校的具体情况较为困难,二是指上报的编制计划可能与实际情况脱离,导致招聘过后缺少“空编”。另在招聘过程中,有时还存在“考而不面”“面而不考”甚至“不考不面”的情况,这对于招录人员的综合素质考察是不充分的。基层党校的教师职称评聘与审查由于本身规模与构建方式受限,也就需交由上级安排。

从外部效能而言,现实状态下的基层党校很难发挥智库先锋作用。归根结底,首先要存在“有效智库”,而建立“有效智库”的核心还是党校教师,所以发挥智库作用与基层党校教师体系建设密不可分,可以说亟需建设。一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二是教师质量有待提升,三是结构分布失衡。基层党校目前还基本处于“科研失语”的一种状态,由于目前基层党校教师科研能力受限,也只能去尝试构建出可做科研的团队,但学术氛围较弱,这于党校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教学方式难以创新,目前而言,基层党校在因地制宜,创造符合本地需要的课程(讲法)上还有所欠缺,走向区外学出效果也面临一定局限。

(三)基层党校存在师资匮乏的问题

师资匮乏是基层党校长期存在的现实问题。对于基层党校的师资招聘、引进、外聘等方式,都存在目前不可规避的阻滞,还面临引(招)不来、留不下的现实问题。党校的师资力量几乎决定了党校的发展前景。在非国民教育系统内,党校既作为科研机构,也作为党员干部教育机构,教师需要承载的责任同比国民教育系统而言更加复合,这并非与国民教育的教学难度作对比,而是从业务的复合角度和教师责任而言,好的党校更需要好的教师作为支撑。党校教师要时刻秉持“党校姓党”的政治意识,故此,更需要一些复合型的素质,也就决定了符合党校要求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比较难得。此外,从高水平教师的个人发展而言,拥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往往不愿意进入党校系统工作,更偏向于大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一是因为大学(研究所)能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二是由于党校系统招聘、引进的信息发布往往受到时空限制,在收揽人才上并不占优势;三是由于党校的工作性质在社会上仍然较为“模糊”,许多符合条件的人才处于“观望”状态时就慢慢失去了对党校的关注等。

(四)基层党校存在任务失衡的问题

任务失衡,指的是基层党校拥有的资源无法匹配应当承担的任务,从基础设施建设、教学安排、科研资政等方面均无法实现资源匹配任务的目标。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基层党校缺乏资金而存在断层,建造教学场地也需要筹集相应资金,目前处于借用场地办学的基层党校却难以得到话语权。教学安排由于时间、师资、培训课程等原因受到限制,时间的安排往往受培训客体和上级指令的要求而发生灵活的调整,而且培训通知到开班学习间隔的时间往往较短,无疑给教师备课、管理分配增加了一些压力,课程计划应当是一个长期备用与时常更新的状态,教师“临危受命”很容易影响教学质量。“党校姓党”决定了为党献策是党校科研资政工作的政治使命,然而由于目前基层党校的“声音”较小,“科研”与“资政”的“双重失语”使得基层党校也会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基层党校由于单位体量的原因,产出科研成果较为困难,教师岗由于无法产出科研成果,在教学质量上也难以得到提升,故此形成恶性循环,要摆脱该困境还需涉及许多方面。

二、新时代基层党校纾解发展困境的启示

(一)改变内在要先从党校运行下手

对于基层党校工作交叉的问题,要尝试从运行上合理改变。管理岗与教师岗“协同工作”的整体原则不能变,但是具体的工作安排还是应当遵循“术业有专攻”的原则,既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减轻工作交叉的矛盾。“党校对于从事专门教学的教师群体应当建立一种特殊的管理体系”。[2]这对于基层党校尤为重要,追根溯源党校的核心应当是教师群体,管理者做出的管理(服务)应当是为了提升办学质量,即“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质量。建构合理的教师管理体系,有助于教师专心教学事业、科研事业、资政事业,从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基层党校还亟需调整职称评聘制度、业务考核与教学管理制度等。在目前的人事发展中,破除职称评聘壁垒是提升基层党校教师岗位吸引力的重中之重;业务考核既要设计奖励也应设计惩处,不能让基层党校教师“做不做事”“做了哪些”“做的好坏”都处于模糊的状态,生成科研奖励、资政报告奖励都是行之有效的举措,同理也要考虑合理的惩戒手段,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岗人员本应具有的内在要求。教学管理制度不能局限于向自治区(市)级党校学习,要关照基层党校特色,对于教师岗位的职业管理限制“少一些”“规范一些”也是唤起教师创新的活力源泉;对学员的管理更应匹配基层需要,可以多去跟学员交流、讨论、调查,从而构建出更适合基层党校办学的管理制度方案和特色。

党校的运行机制与其展开效率互相证成,并且是融入新时代基层党建的关键步骤。在“思想”与“表达”而言,党校的良好运行既是党治理有序的工作表现,又是“内在思想”与“外在表达”的和谐共生。故此,改变基层党校的内在,须注意到运行本身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而这一切并非在某项制度上盲目俱加约束,而是注意到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本质,也即“能力须与责任匹配”的安排。

从全面讨论的视角来观照基层党校发展,我们很难提出适合每个地区的具体建议,但学术界已形成了一定的话语构造,即在主体上将党校视作哲学社会科学的教研机构,遵循其“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根本地位与逻辑,实现党政教育的一种协同,完成教育与凝聚的双重目标。综上,基层党校运行的调整思路也就显而易见,抓住“主要矛盾”,决不能固守一策。

(二)改变形象要从教师实力入手

从理论分析而言,在一个共性的工作环境中,教师实力如何分出“高低上下”,应是一个较主观的问题。党校教师与高校教师在此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有些“重科研”亦有些“重教学”,但孰轻孰重、孰优孰劣,可作为绩效考核的量化标准,可不应以某项作为绝对的标准来判断教师的好坏。故此从教师实力入手所谈的本质,是试图提出:应该更多地培养“科教两优”人才,发掘出人才突出的优势。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构造,但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下实现前进,亦是一种学术上的补充。根据实际观察,目前区内基层党校引进的教师人才,仍是以学生直接过渡为主,以本科学历为主,研究生学历为次。故此,须给予绝大部分新进教师“学术锻炼”和“课堂讲学”的培育,才能逐步适应党校教师的身份,在此基础,破题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身份的转移,组织引导其尽快转变职业心态,才能稳健推动高质量的师资建设。

“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应当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基层党校的引进(招录)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引(招)进来”并且“留下来”的问题,对于具备高水平高素质或具有培养潜质的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福利倾斜,也需要给予组织关怀,最重要的是让其感受到“环境的温度”;其次,对于新进的青年教师群体,不应磨灭其创新思维,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只要不违反规则,都应当鼓励其大胆尝试;还应让他们都有机会“向外求学”,多学习其他优秀的经验;再次,可以尝试建立培养市县共用的教师资源共享,鼓励“能者上、共学习”的氛围;还可以探索使用一些类似“传帮带”的方式方法,迅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另外,对教师教学的课堂管理、教师党性的培养、教师思维的创新都应着力寻找可行性方案。

另讨论一点,西部基层党校教师群体一般纳入组织工作中的人才培养范围,其与党建工作能产生有机结合,但目前收益不明显。据笔者观察,认为基层地区的教师虽然能积累一定的党建经验,但如何进行转化,并服务于工作,还缺少行之有效的引导,以及相应的重视。于此,本研究认为在东部地区的一些基层党校经验值得借鉴,如昆山的县级党校就已实现与省级课题组的较强联系,但这也基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党建工作的成熟度,故此,学界可以尝试探究如何将这类经验进行一定的转移。

(三)应使得教学科研资政充满发展潜力

在过往基层党校的发展中,囿于主观认识不足和客观资源受限的环境,也受制于教师群体自身能力,因而很难发挥党校的理论研究功能。党校的理论研究工作决不能完全“理论化”,非此就会“闭门造车”。本研究认为,党校的教学科研资政发展潜力来源就是国情、社情、民情,而这样的准备又是由“党情”决定的,新时代国家社会人民的发展本身就是最好的资源,而利用好这些资源就需要党校教师“善于理解”“善于融入”。

即使基层党校师资力量不足,也应当努力推动建设较为全面的课程体系,就目前而言,西藏围绕党的二十大应当展开的广泛的主题教育、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等方面都可以设计符合基层特色的课程体系。还应当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吹向基层,基层党校教师要走出去、走基层,看到真实的基层状况,真正领悟基层困难和需要,才能把“理论联系实际”落到实处。有条件的还要布置挂职下基层,不仅要下基层,还要尽可能参与到政府文件的起草,作为基层党校教师“关起门来搞研究搞课件”是行不通的。基层党校教师不能“荒废科研”,反而应当积极主动申请一切可以做科研的机会,向“大师”学习、向“外面”学习、向“干部”学习,做好科研工作对于基层党校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资政上,基层党校发挥力量有限主要是由于“无能力发挥”和“找不到方向”,做资政所获得的结果往往取决于是否被批示并执行下来,由此使基层党校焕发资政活力的思路应当围绕“敢想敢做”和“有渠道进行”为中心。“敢想敢做”的核心实质就是敢于创新,是过程主义的一种正向表现,产出的结果不一定都能获得肯定,但其实践的过程会影响深远;“有渠道进行”的核心是在环境上作出合适宽松的营造,表现在一要有可承接的任务,即上级党委政府足够的重视,无论是横向课题还是纵向课题,首先要有发布课题的过程(形式)和承接课题的可能性,才会形成基层党校良好的资政趋势,当然,基层党校要主动寻找有用之题、能用之题,在党校发展精神上增加活力;二要努力建构资政上报的空间和获得意见的渠道,即参阅文件报送的“平台”,无论其具体形式如何,核心功能是围绕“送”“阅”和“复”为中心,有空间不代表可以无约束,所以同步建立报送“平台”的运行与监督规范也是十分必要的核心工作。综上,基层党校亦需牢记资政本心,要围绕基层跟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多方尝试筹措运营经费也是保障发展的基础

基层党校也同样需要良好的办学环境。筹措运营经费既用于改善基础设施,也影响党校未来发展规划,可以说是基层党校现代化的物质(客观)起点。“党中央提出,帮助党校解决实际困难。”“党委办党校、党委管党校、党委建党校”。[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工作……要落实好《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同样是基层党校谋求发展的依据,其中规定了基层党校应有的设置标准,包括了办学的软件、硬件设施建设。”

国家对于西藏基层党校建设的重视已在实务中得以体现,在党校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基层党校建设进度较快。此外,党校运营的经费在财政预算中也逐步形成一定体量。但仍可观察到基层党校还不足以“一步站稳”,其建设和稳定发展还是一个较长周期的过程。其次,基层党校在度过初始的“建校”期后,会进入长期稳定的运转状态,可能需要拓展一些新的制度和措施,比如“激励制度”“科研经费审批措施”等有利于党校发展的规范性文件,相应经费就需要合理配齐,这也是多方筹措的现实目的。

故此,应当积极主动谋变局,除财政拨付以外,“援藏”资金也是可以纳入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主动向各省、市党校学习,应当从市一级对县(区)基层党校的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统筹的重要方面,才能做好推进工作。目前资金不足,应当分级分层,按照必要性(刚需)一步步完善基层党校办学所需的硬件设施,最后,必须把资金红线落到实处,每一款项都应来源实处,落到实处,用到实处。

综上,西部基层党校建设面临的困难方方面面,要朝着党校现代化的目标奋斗。必须以脚踏实地、务实求真、敢于创新、积极主动的精神紧随新时代。从改善(开动)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抓住科研资政三步走,坚定不移做好“党校姓党”为党培养干部的工作,从而走好西部基层党校的新时代新征程。

猜你喜欢

资政党校基层
宋 文彦博 行书与安抚资政启帖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档案资政服务能力的提升研究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基层在线
扶贫·扶志·扶智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走基层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