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师留任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

2023-12-22钱乃硕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西藏教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目标学校

钱乃硕 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留不住”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难题,留住乡村教师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稳定性的根本因素,也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前提条件。2020 年7 月,国家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引导优秀人才向乡村学校流动,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而乡村教师留任是一个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复杂社会问题,其需要社会支持,且这种支持是一种社会功能系统,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运用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分析乡村教师留任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从内外部分析乡村教师留任的问题,从而更加全面地提出促进其留任的建议,更好地完善乡村教师留任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乡村教师留任社会支持系统的结构功能主义分析

帕森斯将社会大系统分为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四个子系统,并且提出社会要想实现和谐发展,每个子系统就要发挥其功能并提供功能要实现的条件。这四种功能分别是适应(A)、目标(G)、整合(I)、模式维持(L)。这就是帕森斯的著名AGIL模型,子系统通过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适应功能指从环境中获得足够的设备和工具,以及在整个系统中进行分配。目标获取功能指确立目标的优先顺序,调动系统的资源来实现这些目标,以政治及其功能为中心。整合功能指协调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制度规范为中心。模式维护功能指确保系统内行动者表现适当的特征,以价值为中心。”[1]乡村教师留任的社会支持系统只有满足适应、目标获取、整合、模式维持功能,才能促使乡村教师扎根于乡村,服务乡村教育。

从适应功能来看,良好环境构成了社会支持系统的资源保障。大多数乡村教师都是从资源富饶的城市走入乡村,其难免会产生不适感,这就需要乡村为其提供适切的、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从目标功能来看,合理目标构成了社会支持系统的动力保障。“仅有适应过程而无目标确立的社会系统运动是无方向的;而仅有目标而无适应过程的社会系统是无效的。”[2]合理目标包括发展自身与学生成长。

从整合功能来看,制度规范构成了社会支持系统的社会保障。社会支持系统的制度规范具备规范乡村教师行动,保障乡村教师权利的效用,其成为引导系统内各部分和谐运转的支撑。

从模式维持功能来看,乡村文化构成了社会支持系统的文化保障。该功能通过文化与价值理念滋养着乡村教师留任的社会支持系统。乡村教师是一个情感与价值观念丰富的个体,其留任乡村更需要的是其精神上的满足,心灵与情感上得到驻足与升华。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了某县4 个乡镇的6 所乡村学校,其中包括2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 所小学、1 所中学。从以上乡村学校中共抽取30名乡村教师。每所乡村学校中包含五位教师、一位校长。他们是目前在乡村学校工作的教师,对教师缘何流出与为何留任有较深的感触。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具体运用访谈法对30名乡村教师进行访谈收集资料。根据本研究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分析框架,主要从乡村教师留任的社会支持系统适应层面、目标层面、政策层面、文化氛围层面进行访谈。每个层面的具体访谈内容与以上理论基础部分相对应。每名教师的访谈时间大概20-30分钟。被访人员信息具体见下表。

三、乡村教师留任社会支持系统的问题

该系统的四个功能需求未得到满足,从而打破了其原本稳定的状态,产生了适应不足、目标模糊、整合不易、文化薄弱的问题,因此,乡村教师留任的社会支持系统在资源环境、发展目标、制度规范、文化氛围四个方面仍有待改进。

(一)适应不足:资源匮乏影响了社会支持系统的资源性保障

“教师个体对乡村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如工资薪酬、工作条件、可支配资源、生活条件、生活便利程度等情况都要能够适应。”[3]然而目前乡村学校的生活与工作环境都存在一定的资源匮乏问题。

从生活环境与地理位置来看,路途上所花费的大量时间导致乡村教师要带着疲累的身体面对每天繁重的任务。从教6年的教师讲述了他忙碌的一天“我家住在市区,自己开车过来大概要一个多小时,工作日6点起床,7:30到学校,开始早读、收作业……放学后轮到我的话,还有一个托管服务。”(DET4)乡村教师同样希望调节好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亲自关照孩子的生活。比如陈老师这样看待留任问题“很多人从乡下往城里调,就是因为孩子的教育、接送问题,我和我妻子都在乡下的学校,孩子的接送不方便,如果没有这个问题,我就愿意留在这,这里山清水秀,环境蛮好的。”(SQT2)而形成鲜明对比的一位乡村老教师说“我一直在这里,家也在村里面,从来没想过换学校,上班也方便,照顾老人也方便。”(DLT5)由此可见,学校的距离、周边的公共设施以及教育与发展资源的丰富性是影响教师留任的重要因素。

从工作环境来看,乡村学校的教学场地、教学器材较为老旧,跟不上教师教学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教学的信心。有教师表明“区里面有排球比赛,我们练都没有地方练,只能在下面画个场地,风啊雨啊都有影响,没有室内场馆,学生都顶着太阳练习。”(MXT3)还有老师谈到“乡下学校开家长会很困难的,城里面晚上来就行了,乡下晚上没有路灯不安全,开家长会还要分个几批的。”(MXT3)由此可见,乡村学校工作所需要的环境与设施不完备给教师理想中的教学计划带来了阻碍。

(二)目标模糊:教师发展目标异化影响了社会支持系统的动力性保障

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成长的目标为教师的前行指明了方向。然而当前乡村学校的教师目标由于多种因素不能达成,进而动摇了乡村教师留任的信念。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来看,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逐渐被遗忘与淡化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乡村教师工作极为繁忙。从教10年的戴老师说到“农村老师更辛苦一点,生源与家庭辅导差一点,你要把大部分的精力去放在学生身上,在自己身上花的时间很少。”(YXT2)校长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我们忙于日常事务,已经捉襟见肘,每天都在补漏洞的过程中,忙得脚步不停,没有专业发展时间,没有空间去思考。”(MXT1)二是乡村学校培训机会少。乡村教师主要成长途径是校内水平相当的教师相互磨课。教师人力有限、工作周转不开也限制了其参加线下培训的机会。正如乡村小学语文老师所说“之前师傅带着脱产一星期学习效果很好,现在没有了,很多培训放在钉钉上,老师很忙没有时间听,只是打个卡而已,太形式化了。”(DLT2)有乡村老师失落地说到“有些时候一直好像原地踏步,看不到自己的进步。”(SQT3)这极有可能致使教师离开乡村,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从学生成长的目标来看,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次需要,对于承担公共性服务事业的教师来讲,这种需要的满足更为重要。教师价值的实现多是通过学生的成长而反应出来的,然而乡村学校生源质量较差,教师在尽力教学后仍未达到自己的期待。长此以往,教师的自我价值感挫败。英语教师谈到“没有家庭的助力,生源质量较差,外来人员比例大幅增加,好多五年级从别的省份转过来的,他们的教材和我们不一样,是不学英语的,马上进入六年级了,基础还很差。”(DET5)从教10年的教师发出感慨“乡下的孩子特别难教,一开始满怀激情,后来被现实打败了,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老师的成就感很低。”(YXT2)

(三)整合不易:制度规范不完善影响了社会支持系统的社会保障

有学者归纳出促进教师留任的三种主要政策机制:“基于回报递增的机制侧重于发挥物质激励的作用,基于承诺约束的机制强调的是义务的作用,基于乡村从教信念的机制则重视的是情感观念的作用。”[4]这些政策构成社会支持系统的制度基础。

从回报递增的政策机制上看,乡村教师的工资中会额外增加补贴费用,给予教师物质支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能够在乡村工作的原因之一。一位认可乡村补贴的教师说“从待遇来看,农村补贴这一块可以的。”(YXT4)但是对于乡村教师的总工资来讲,部分教师仍持有不满意的态度。赵老师认为“工资要加一下,我们一天从上午6 点半开始忙忙碌碌的,就现有的工资来说,确实比较辛苦,而且我们晚上还要回去,继续备课。”(DLT1)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的情绪加速了教师的离开。

从承诺约束的政策机制来看,教师主要通过县管校聘、特岗计划等政策去往乡村,两种政策都有规定的服务期限。强制性的政策增加了教师去往乡村可能性,但不能保证服务期满后教师的留任。陈老师谈到了很现实的问题“政策上讲,到农村可以加分的,还有一定的奖励,有利于评职称,没有这个的话估计没有人愿意到农村来。”(SQT2)这表明大多数教师是带有功利性的目的来到乡村“过渡”。且教师的流动政策也导致一批乡村学校培养好的优秀教师一走了之,这使得乡村教师的留任更加如履薄冰。正如乡村校长所谈“农村流走的总是优质的骨干教师,这不是劫贫济富吗?”(MXT1)

基于从教信念的政策机制强调要在从教中逐渐培养教师的情感与信念。总之,物质激励制度的不完善与教师流动政策导致的教师短暂性留任使得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条件得不到满足,引发了乡村教师的流失。

(四)文化薄弱:乡村文化氛围淡薄影响了社会支持系统的文化保障

乡村文化氛围淡薄主要体现在学校文化与家校文化两个方面。

从学校文化来看,教师群体中相互协作的团结友爱氛围会促使教师得到情感上的补充,增加教师留任乡村的吸引力,促进教师之间共同成长。然而乡村学校的教师数量较少,教师之间合作共赢的意识较差,他们习惯于单打独斗。一位乡村数学老师认为“农村的教师共同体意识较差,学科组的教师只有一两个人,甚至单打独斗的,相互之间没有商量。”(YXT4)长此以往,教师的交流合作能力逐渐下降,其专业发展将变得缓慢,且教师间的分离状态也会促使不良竞争的形成,教师的情感无从寄托也会导致其寻找新的工作环境。

从家校文化来看,家长对学生的重视,与教师的配合塑造了积极向上的家校文化氛围。乡村学校的家庭相较于城市有其特殊文化环境,一位年轻的数学老师谈到“外来务工子女占到了四分之一,家庭情况复杂的占了一大半,包括父母离异、留守儿童等。”(DLT4)留守儿童的照看者主要是爷爷奶奶,他们欠缺家庭教育方式,基本不会与教师主动沟通。外来务工家长没时间管理孩子的教育,正如老师所讲“他们父母要上班到下午5点,晚上还要三班倒,工作很忙,不管小孩子。”(DET2)且一些乡村学校的家长缺乏一定的教育常识与观念,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习。一位乡村教师谈到“家长没有教育理念,对孩子的教育支持不足,做生意的家长多,觉得学习无所谓,稍微重视孩子一点的都去城里了。”(ZCT2)因此,乡村的家校文化薄弱,家长对学生不重视的态度导致教师的教学难以高质量的开展,增强了教师在乡村工作的失落感。

四、乡村教师留任社会支持系统的完善

要解决系统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功能要素入手,不断地加强资源环境建设、明确目标、完善政策、厚植情怀,从而使得四种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完善系统,使之回归稳定。

(一)加强资源环境建设,促使教师适应乡村

政府与学校联合打造良好的资源环境,增强乡村教师对环境的满意度。有相关研究表明,“环境匹配程度与乡村教师留任的相关系数为0.646,环境匹配对乡村教师留任影响解释力达到45.60%。”[5]第一,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完善乡村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确保乡村教师生活无忧。如老师所言“老师选择回到城里,最主要因素是离家近,城里面过来的国道,经常堵车,耗时特别长,如果是高架桥那种不堵车的,还好一些。”(SQT3)第二,学校要重视教师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年轻的科学老师这样评价教学资源“比如说我们科学要做实验,一些实验器材不能特别陈旧,其实学校也在努力,电子设备也在跟上,但是试验器具可能欠缺一些。”(ZCT4)因此,学校领导要尽力为教师配备充足的教学设施以及教学资源。

(二)制定清晰发展目标,给予教师行进动力

乡村教师留任社会支持系统的各种功能需求的满足,子系统的互动都是以目标获取为导向的,合理清晰目标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减轻乡村教师工作负担。一位身兼两职的教师讲到“在发展上要看什么岗位,像我这个总务的岗位,基本上不会想,教学上能够把课上好就很好了,从早忙到晚都来不及的。”(DET2)所以,学校要具备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意识,明确各类教师的职责,让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去。第二,给予乡村教师学习培训机会。乡村校长提出了一些有关培训的建议“短期培训尽量放在暑假,上次的培训放在了期末考试的最后一个礼拜,一天三个学科教师都出去完成任务了,导致我们的教学很紧张。”(ZCT1)政府部门可以多尊重乡村学校的意见,发挥其培训的自主性。乡村学校最好对教师制定系统的、分阶段的培训计划,保证教师能够按部就班的提升能力。学校也要多请城区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中开展指导评价工作。

(三)完善制度规范政策,强化教师社会支持

制度规范在乡村教师留任社会支持系统中起到整合作用,可以将乡村教师的发展目标、资源环境等聚合在一起,并帮助目标制定、环境建设等的落地实施,从而调和各部分的矛盾,保证各子系统能按照规律运行。第一,国家要完善经济政策。薪资待遇是吸引乡村教师留任最为直接的措施。从访谈资料可以看到,教师离学校的距离不同,有的教师在本地居住(DLT5),有的教师要开车半个小时(YXT2),还有的教师要开车一个小时(DET4)。国家要根据各地方的条件水平与教师开销分地区给予教师不同的经济补偿,以达到教师心理预期,做到教师工资水平上的公平公正。第二,国家要完善教师流动政策。国家要大力支持城区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并对留任在乡村的教师给予福利待遇补偿,同时减少教师流出乡村的强制性,鼓励乡村教师定期交流学习,期满仍回乡村服务。

(四)厚植乡村文化情怀,维护教师留任情感

乡村文化情怀对教师留任社会支持系统起到模式维护的作用,能够凝结乡村教师的敬业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第一,营造积极进取、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一所乡村学校校长认为“不是所有的年轻老师都想走,有一些觉得学校的文化氛围,教师的团队氛围还不错,出去调研也会发现这里的氛围还可以,还有一些补贴,就留下了。”(SQT1)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师间友好关系的建设,学校可以开展师徒结对等合作性的小组,促进教师之间沟通交流,形成互敬友爱的氛围。第二,建立家长支持与配合的家校文化。学校要克服困难定期召开家长会或单独电话会议,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与观念,加强家长对教育的认同感。访谈中乡村校长的做法值得借鉴“我们与企业联合搞了一个家长学校,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在企业做工的这些家长很多是偏远地区过来的,学历不高,对教育的关注程度和与孩子沟通方面是欠缺的,我们希望家长下班后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陪伴孩子中。二是出于对我们学校的考虑,家长重视孩子,改变了教育观念,对学校与老师的认可,反过来会整体推动学校的教学质量。”(DET1)学校在建立温馨的家校文化时可以寻求社会、企业的帮助。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目标学校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学校推介
上海:精心构建医改社会支持系统
人工肝支持系统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