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韧性的影响

2023-12-21金颖若向富华

旅游论坛 2023年4期

金颖若 向富华

[摘 要]创业者的创业韧性对于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但是目前对于创业韧性是如何形成的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文章基于网络管理能力视角探讨了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创业者创业韧性的形成机制。具体而言,文章构建了一个描述网络管理能力、网络嵌入、关系导向、创业韧性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苗寨和肇兴侗寨两个旅游目的地收集的调查数据,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管理能力通过结构性嵌入间接影响创业韧性,关系导向调节网络管理能力对结构性嵌入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调节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韧性的影响。这些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把创业韧性理解为创业者网络管理能力作用于其创业网络的结果,揭示了创业韧性的产生过程,从而构建一个新的解释框架。这些发现的管理启示在于:提高旅游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培养旅游创业者关系导向意识,引导旅游创业者建立更广泛的社会网络和商业网络,最终提升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韧性。

[关键词]民族村寨;旅游创业者;网络管理能力;网络嵌入;关系导向

[中图分类号] F59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784(2023)04-0040-11

新冠疫情对我国旅游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旅游抽样调查结果,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为28.79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减少30.22亿人次,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比2019年同期减少3.5万亿元,下降61.1%;国内旅游人均每次出游花费774.14元,比2019年同期下降18.8%① 。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作为近年来受到游客追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样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和波及,游客接待量比新冠疫情之前有明显的下降。例如,2020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苗寨的游客接待量比2019年下降了60%。不仅如此,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还出现了大量旅游创业者终止创业从而逃离创业地的现象,这给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恢复以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同时,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虽然受到新冠疫情的巨大影响,但是仍有部分旅游创业者在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坚守,表现出很强的创业韧性。鉴于个体创业者的巨大数量,其创业韧性为民族村寨旅游产业能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建构了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发展韧性。那么,他们的创业韧性的是如何被塑造的,这个研究议题在当下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旅游业是全球创新创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创业研究在旅游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现有的研究者更多关注旅游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和创业绩效,对旅游创业者的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创业韧性关注严重不足。而在主流的创业领域,创业韧性最近得到了很大的关注。研究者认为,创业韧性受到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影响创业韧性的个体因素中,已有学者注意到自我效能、乐观和毅力等个体认知和特质因素对创业韧性的影响[1],却忽略了个体人力资本因素的影响[2]。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引入网络管理能力和关系导向两个变量,来解释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创业者的创业韧性。具体而言,本文先建立了一个概念模型来描述网络管理能力、关系导向、结构性嵌入、关系型嵌入、创业韧性之间的联系。然后,基于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两个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西江苗寨和肇兴侗寨)收集的420份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测试。最后,相应地提出了理论启示和管理建议。

1 文献综述和理论假设

1.1 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

民族村寨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乡村。近年来,凭借其文化和生态优势,民族村寨迅速发展成为游客追捧的旅游目的地。由于民族村寨一般处于经济落后地区,旅游业对它们的经济社会影响更加显著。根据笔者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肇兴侗寨、西江苗寨的实地调查,旅游创业者对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学者的关注,主要的研究视角包括居民社区参与[3-4]、旅游扶贫[5-6]、社区治理[7-9]、旅游管理[10-11]、组织建设[12-13]、空间演化[14-15]等,目前还很少有研究者从个体创业者的创业韧性角度来探讨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1.2 创业韧性

韧性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动词“resilire”。 Fletcher等[16]将韧性的概念引入了心理学领域。心理学中的韧性是指个体积极应对灾难和压力的能力。韧性是一种应对变化、逆境或机遇的方式[17-18]。这是一个人在逆境或困难之后继续生活的能力[19]。尽管这个概念以不同的方式运作,但大多数定义都是基于两个基本概念:逆境和积极适应。韧性的特征包括在创伤事件后恢復,应对逆境以及成功应对挑战以实现积极结果。这项研究的作者将韧性定义为个人在逆境后反弹并应对挑战以获得积极结果的能力。

创业韧性是一个动态的适应过程,它使企业家能够在严峻的市场条件和他们在市场上持续面临的不稳定事件下继续向前看[17]。创业韧性可以描述为企业家管理困难的个人和市场条件以及不稳定事件的能力,并以未来为导向。有韧性的企业家欢迎而不是抵制变革,并努力实现目标和应对挑战。此外,有韧性的企业家对不确定性有很高的容忍度[20]。有韧性的企业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困难的情况,而不是恐惧、冷漠或绝望。韧性有助于企业家管理不稳定和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21]。创业韧性包括:(1)企业家应对商业环境不稳定和变化的能力;(2)企业家在持续的商业压力下保持良好健康和精力的能力;(3)企业家从个人和商业挫折和逆境中恢复过来的能力;(4)如果以前的方式不合适,则改用新的业务管理方式[22]。与创业韧性相关的其他特征包括制定现实计划的能力、自信、积极的自我形象、沟通技巧以及管理强烈冲动和感受的能力[23]。

在创业韧性的前因变量中,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对创业韧性重要的个人因素上。创业研究中经常描述的一个具体的内部因素是自我效能感,研究认为创业者对自己创业能力的信心能够增强创业韧性[24]。此外,激情也被认为是创业韧性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25]。还有研究将创业韧性描述为一系列行为特征的集合,认为灵活性、动机、毅力和乐观是增强韧性的因素[26]。除了上述个体认知和情感等因素,个体人力资本相关因素也被认为与韧性的培育相关。创业经验是创业者的重要人力资本,创业经验能够为未来的创业行为提供有用的指导,增强个体的韧性[27]。尽管研究人员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哪些人力资本因素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创业者的创业韧性仍然不是很明确。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引入网络管理能力和关系导向这两个概念对创业韧性的形成进行探讨,从而为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1.3 网络管理能力、网络嵌入与创业韧性

Hakansson等将网络管理能力定义为企业改善其网络位置、处理特定网络关系、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综合性能力[28]。Dewald等指出,网络管理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更充分地调动和推进其他网络成员企业的资源交互[27]。Ritter等提出,较高网络管理能力的企业具有较高网络活动意愿和较强管理技能,在外部关系构建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在既定关系维护方面表现出更多的效能[29]。Georgiou等的研究表明,网络管理能力为企业审视外部关系、挖掘外部关系价值提供了保障[30]。网络嵌入反映了节点企业在网络中的地位及与网络中其他企业的关系[31]。网络嵌入包括结构性嵌入和关系型嵌入,结构嵌入是指组织在整个网络结构中的地位,主要包括结构洞、中心性等,强调企业的网络关系配置,而关系嵌入是指组织在合作过程中形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以及相互理解、信任和承诺的程度,包括联结强度、信任等[32]。

根据上述相关研究,本文认为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有助于创业者获取更好的网络地位,构建更加丰富的网络关系。李永周等对来华优秀人才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体的网络管理能力对网络嵌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3]。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正向影响网络嵌入。

H1a: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正向影响结构性网络嵌入。

H1b: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正向影响关系性网络嵌入。

创业韧性是帮助创业者克服逆境、不确定性和消极事件造成的心理障碍,从失败中快速反弹和恢复,适应不利环境并在从中不断成长的关键心理资源[34]。在创业韧性的前因变量中,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对创业韧性重要的个人因素上,例如创业信心[35]、创业激情[25]、创业经验[27]等。同时,也有学者[2]指出,社会网络嵌入也是影响创业韧性的重要因素。

创业者拥有联系广泛、互动频繁的社会网络,既可以满足创业者社会交往的心理需要,又能为创业者提供各种外部支持,如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36],无形中增强了创业者对完成创业任务的信心。即使遇到困难,关系丰富的创业者也能从中获得有效的帮助和建议,形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念,对发展前景也会更加乐观[37]。创业者如果能通过社会网络获得知识、技能等资源,便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创造性和乐观精神来面对创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支持性的网络以和社会联系作为心理韧性的保护性因素,可以激发和促进创业个体的创业韧性,最终使创业个体成功应对逆境并达到良好的发展状态[38]。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创业者的网络嵌入正向影响其创业韧性。

H2a:创业者的结构性嵌入正向影响其创业者的创业韧性。H2b:创业者的关系性嵌入正向影响其创业者的创业韧性。

根据假设H1和H2,进一步提出以下假设:

H3a:创业者的结构性嵌入在网络管理能力和创业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H3b:创业者的关系性嵌入在网络管理能力和创业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1.4 关系取向的调节作用

关系是中国本土的一个概念,字面上的意思是在互惠互利基础上的两个或多个人之间的关系[39],它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独有的特征[40]。关系在社会和商业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1-45]。关系取向是一个场域概念,它是对个人网络嵌入重要性的一种认知[46]。对于特定的个体,他们对关系重要性的认知可能反映出关系导向是否强烈[47]。因此,对于具有同样网络管理能力的创业个体,关系取向越强,关系意识就会越强,对网络嵌入的程度也就更加重视,网络嵌入的程度就会更深。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关系取向在网络管理能力和网络嵌入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H4a:关系取向在网络管理能力和结构性嵌入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H4b:关系取向在网络管理能力和关系性嵌入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根据假设H3,进一步提出以下理论假设:

H5a:关系取向调节结构性嵌入的中介作用。

H5b:关系取向调节关系性嵌入的中介作用。根据以上理论假设,可以得出以下概念模型:

2 研究方法

2.1 变量测量

调查工具由5个部分组成:创业者特征(即社会人口特征)、网络管理能力、关系导向、网络嵌入、创业韧性。测量量表改编来自之前的研究,具体的问项设计详见表1。所有构念测量均采用5分Likert型量表评分(1=强烈不同意,2=不同意;3=中立,4=同意,5=强烈同意)。

2.2 样本地和数据收集

本文之所以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苗寨侗寨自治州的西江苗寨和肇兴侗寨作为本文的样本地,第一是因为这两个村寨都是全球知名的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具有研究的典型性;第二是由于這两个村寨都吸引了大量的创业者前往创业,可以保证本文研究的样本量。

西江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km。西江苗寨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苗寨景区自贵州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逐步提高、旅游品位不断提升,“天下西江”品牌效应逐渐形成,原生态苗族文化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2019年西江苗寨接待的游客超过600万人次。西江苗寨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吸引了超过1 000人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0 000m2,居民1 000余户,共有六千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2005年肇兴侗寨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2007年被美国国家地理评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凭借独具魅力的侗族文化旅游资源,肇兴侗寨已经发展成为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著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前往创业,全国各地到肇兴侗寨创业的创业者超过500人。

本研究从总体中抽取个体的方法采取的是非概率抽样中的便利抽样(Convenience Sampling),即研究者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苗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按照最方便的方式找到被调查人的抽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22年7月到8月间分别在两个民族村寨旅游创业地进行了400份问卷发放。调研过程中在村寨采用逐一拜访的方式发放问卷,在样本规模上,基于学者的建议同时考虑到本研究在数量上的局限,确定最终的目标样本量为400份,考虑到以往类似调查方法的回收率(80%~85%),最终发放问卷500份。依据两个旅游创业地的创业者规模大小进行分配,其中西江苗寨分配300份,肇兴侗寨分配200份,回收452份。对于回收的问卷遵循下列原则进行筛选: (1)问卷中有关键变量项缺失的给与删除;(2)问卷整页全部选择一个选项的给与删除。剔除32份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42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4%。

2.3 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使用AMOS 24.0和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第一,进行描述性分析,总结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第二,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第三,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以确认所有构念的信度和效度。第四,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检验直接效应。第五,通过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第六,采用配对法检验调节效应。

3 研究结果

3.1 描述性分析

表2显示了受访者的基本情况。男性创业者占受访对象的65.0%。大多数受访者是年轻人或者中年人,30岁到50岁之间的受访者占比接近70%。接近一半(45.95%)的创业者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创业者只占13.34%。受访者中,58.33%的创业者的创业时间超过3年;44.05%的受访者来自本县;37.62%的创业者从事售卖旅游商品的工作;30.95%的创业者从事餐饮工作。

表3显示了调查项目的统计分布情况。偏度值[-0.714,0.666]和峰度值[0.631,0.205]均在要求的范围内[偏度∈(-2,2),峰度∈(-7,7)],因此数据的正态性是可接受的[52]。

3.2 信度和效度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用于评估测量模型的信度和效度。CFA 模型显示了可接受的总体适合度(χ2/df=2.948,p =0.000;RMR=0.056;CFI=0.920;RMSEA=0.063)。表4显示了信度和收敛效度的结果。所有测量项目的系数载荷接近或高于0.7。克朗巴赫的阿尔法评分(α)和复合信度(CR)值均大于0.7,表明所有结构的量表信度都很高。平均方差扩展(AVE)值均大于0.5,表明良好的收敛有效性。

表5表明问卷具有区分效度,因为每个构念(RM、GO、SE、RE、ER)的AVE的平方根超过了它与其他构念的相关系数[53]。

3.3 结构方程模型

表6展示了结构方差模型的路径系数和显著性。模型显示了可接受的总体适合度(χ2/df=2.642,p=0.000;RMR=0.085;CFI=0.941;RMSEA=0.058)。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显示,网络管理能力显著影响结构性嵌入(β=0.491,p<0.01),网络管理能力显著影响关系性嵌入(β=0.394,p<0.001)。因此,H1a、H1b得到了支持。结构性嵌入显著影响创业韧性(β=0.175,p<0.05),关系性嵌入对创业韧性的影响不显著(β=0.054,p =0.353),H2a得到了支持,H2b没有得到支持。

3.4 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Bootstrap检验对假设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表7显示了中介效应测试的结果。中介效应检测结果显示,结构性嵌入在网络管理能力和创业韧性之间(β=0.086,p<0.05)中介作用显著;关系性嵌入在网络管理能力和创业韧性之间(β=0.021,p=0.436)链式中介作用不显著。

3.5 调节效应检验

构建网络管理能力*关系导向交互项,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的调节效应进行检验。模型显示了可接受的总体适合度(χ2/df=2.927,p=0.000;RMR=0.097;CFI=0.908;RMSEA=0.063)。表8显示了中介效应测试的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网络管理能力*关系导向交互项显著影响结构性嵌入(β=0.190,p<0.01)或者关系性嵌入(β=0.099,p<0.05),H8a、H8b两个假设都得到了支持。

采用Bootstrap检验对假设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进行检验,表9显示了中介效应测试的结果。检测结果显示,网络管理能力*关系导向交互项分别通过结构性嵌入(β=0.042,p<0.05)影响创业韧性,网络管理能力*关系导向交互项通过关系性嵌入(β=0.009,p =0.374)對创业韧性影响不显著。H5a得到了支持,H5b没有得到支持。

4 结论与讨论

创业韧性对于创业者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其重要性使得有必要研究其作用机制。上述的分析产生了一系列有趣的发现,值得讨论。总的来说,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背景下,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会显著影响其创业韧性。但是,它们的影响是由结构性网络嵌入和关系性网络嵌入进行介导,而且关系导向对上述中介效应进行调节。

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背景下,网络管理能力更强的创业者有更强的创业韧性。由于网络管理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知识或者技能,因此研究结论得到证实并进一步发展了之前的研究结果,例如Holland等的研究表明,与市场经验、管理经验相关的知识或者技能等人力资本对创业韧性有强烈而积极的影响[54]。以前的研究者强调的是通过专业教育获得的知识或者技能,与市场经验、管理经验相关的知识或者技能对创业韧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进一步对影响创业韧性的知识或者技能领域进行了拓展,并揭示了其中的影响机制。

结构性嵌入在网络管理能力和创业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创业韧性产生的原因。这个研究发现印证了Cooper等关于创业韧性的研究框架,他们认为网络嵌入是网络管理能力和创业韧性之间的中介之一[55]。后者验证了张秀娥等提出的心理韧性研究框架,即心理韧性是个体能力作用的结果[56]。本文将心理韧性研究和创业韧性研究两个框架整合起来,形成了新的框架。

虽然网络管理能力也正向影响关系性嵌入,但是本文发现关系性嵌入并没有在网络管理能力与创业韧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原因可能是在中国情景下,结构性嵌入比关系性嵌入更加重要,处于内部圈子的往往能获取更多的资源[57],从而导致关系性嵌入对创业韧性的影响不显著。

关系导向可以调节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韧性的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更强关系导向的创业者更有可能嵌入当地的创业网络。这证实了之前学者关于关系导向的研究。例如,佐斌认为,不同个体有着不同的关系取向,关系取向的不同又会造成不同的认知、反应和行为方式[58]。Zhou等认为,具有较高关系取向的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人际关系来弥合企业的资源或信息差距,从而更有可能积累社会资本[59]。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论证了关系导向可以调节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韧性的间接影响,是对以前学者研究的拓展。

总体上,民族村寨旅游创业者的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韧性间接影响得到了证实。然而,网络管理能力可以通过结构性嵌入影响创业韧性。关系导向可以分别调节网络管理能力对结构型嵌入的影响,从而调节网络管理能力对创业韧性的间接影响。

5 启示和局限性

5.1 理论启示

第一,本研究为旅游创业者的创业心理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目前,旅游创业研究主要侧重于创业者的创业意图研究和创业生存研究,而研究者似乎对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研究有所忽略。本文从网络管理能力和关系导向角度研究了创业韧性的形成机制,弥补了这一领域存在的研究薄弱点。

第二,本文研究了民族村寨旅游者的创业心理,弥补了民族村寨旅游者研究的不足。村寨旅游创业者对于村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62],在中国发展背景下,他们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针对民族村寨旅游创业者心理过程的研究还偏少。本文的研究为改变这一现状作出了一定贡献。

第三,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网络管理能力和关系导向的创业韧性解释框架,扩展了现有研究。创业韧性是一种复杂心理过程,但是其发生的内在机理还并不清晰,本文把创业韧性理解为创业者网络管理能力和关系导向作用于其创业网络的结果,揭示了创业韧性的发生心理过程,从而构建一个新的创业韧性解释框架,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对创业韧性行为发生过程的理解。

5.2 实践启示

鉴于民族村寨旅游创业存在很高的风险,以上研究为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和创业者提供了重要见解。一方面,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应该给创业者提供提升网络管理能力和关系导向意识的培训,倡导创业者建立行业协会等商业组织,创造各种机会给创业者建立创业网络的机会。另一方面,民族村寨旅游创业者应该积极参与当地管理者组织的培训和活动,和当地居民、当地政府、上下游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拓展更加紧密的网络关系。

5.3 局限性

首先,本研究是基于截面数据,而创业韧性的过程很可能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后续的研究有必要进行纵向研究来捕捉创业韧性的发生过程。其次,本研究的样本是基于民族村寨旅游目的地的,后续研究可以使用更多样化的样本来进一步测试我们研究模型的外部有效性。最后,创业韧性是人与环境的复杂函数,本研究只考虑了网络管理能力、关系取向、网络嵌入等因素对创业韧性的影响,下一步研究应该把其他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考虑进去,建立更加完善的模型。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0国内旅游数据情况.2021-02-18.2wgk.mlt.gov.cn/2fxxgkml/tjxx/202102/t20210218_g21658.html.

参考文献

[1] SUN J, BUYS N, WANG X C, et al. Using the conceptof resilience to explain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in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development,2011(24):182-202.

[2] 张秀娥,李梦莹.创业韧性的驱动因素及其对创业成功的影响研究[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20(8):96-108.

[3] 罗永常.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J]. 旅游学刊,2006(10):45-48.

[4] 曹兴平.贵州民族旅游村寨社区居民的社区感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3(6): 155-158.

[5] 吕君丽.民族地区村寨旅游扶贫路径选择[J].贵州民族研究,2015(4):132-135.

[6] 黄萍.尴尬与出路:旅游扶贫视角下西南民族村寨文化遗产管理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 2015(1):14-19.

[7] 王金伟.民族旅游村寨社区治理绩效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研究:基于2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8): 184-191.

[8] 向云发.“内卷化”与“去内卷化”:民族旅游村寨治理的结构、困境与路径[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 107-114.

[9] 王汝辉,刘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内生困境及治理路径:基于资源系统特殊性的深层次考察[J]. 旅游科学,2009(3):1-5.

[10] 向富华.民族村寨旅游标准化管理与个性化发展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4(2):110-113.

[11] 赵艳林,毛道维,钟兰岚.民族村寨旅游服务质量对游客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满意、不满意的中介作用[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80-89.

[12] 彭正波,王凡凡.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老人会”为例[J]. 旅游学刊,2018(12): 99-109.

[13] 李天翼,孫美璆.“工分制”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成因的文化生态学探析:以贵州省雷山县上郎德村为个案[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6):58-62.

[14] 陈兴,余正勇.民族村寨旅游空间非正义与经济边缘化:基于四川阿坝色尔古藏寨案例[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9(6):144-151.

[15] 姚旻,王婷,宁志中.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村寨旅游集聚空间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136-143.

[16] FLETCHER D.,SARKAR M.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J]. European psychologist,2013.

[17] BERNARD M J, BARBOSA S D. Resilience and entrepreneurship:a dynamic and biographical approachto the entrepreneurial act[J]. Management,2016(2):89-123.

[18] WERNER E E, BIERMAN J M, FRENCH F E.The children of Kauai Honolulu[D]. University ofhawaii,1971.

[19] WINDLE G. What is resilience? A review and conceptanalysis[J]. Reviews in clinical gerontology,2011(2):152-169.

[20] DENZ-PENHEY H,MURDOCH C. Personal resiliency:serious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with unexpectedquality outcomes[J].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2008(3):391-404.

[21] MORISSE M, INGRAM C. A mixed blessing: resiliencein the entrepreneurial socio-technical system ofbitcoin[J].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ymanagement,2016,13:3-26.

[22] MANZANO GARCíA G,AYALA CALVO J C. Psychometricproperties of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scale in a Spanish sample of entrepreneurs[J]. Psicothema,2013(3):75-90.

[23] BULMASH B. Entrepreneurial resilience: Locus ofcontrol and well-being of entrepreneurs[J]. Journalof entrepreneurshi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2016(1):171-177.

[24] BULLOUGH A,RENKO M. Entrepreneurial resilienceduring challenging times[J]. Business horizons,2013(3):343-350.

[25] DUCHEK S. Entrepreneurial resilience: a biographicalanalysis of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J]. International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18(2): 429-455.

[26] AYALA J C, MANZANO G. The resilience of theentrepreneur. Influence on the success of the business.A longitudinal analysis[J]. Journal of economicpsychology,2014,42:126-135.

[27] DEWALD J, BOWEN F. Storm clouds and silverlinings: responding to disruptive innovations throughcognitive resilience[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practice,2010(1):197-218.

[28] HAKANSSON.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a network approach[M]. London:CroomHelm,1987.

[29] RITTER T, GEMüNDEN H G. Network competence:its impact on innovation success and its antecedent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3(9):745-755.

[30] GEORGIOU C, DODD S D, ANDRIOPOULOS C,et al.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colonialism onnational patterns of entrepreneurial networking[J].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2013(2):217-224.

[31] 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networks: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J]. Administrativescience quarterly,1997(1):35-67.

[32] 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 American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3): 481-510.

[33] 李永周,李靜芝,袁波.网络能力、网络嵌入对来华境外优秀人才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20(2):158-166.

[34] BULLOUGH A, RENKO M, MYATT T . Dangerzone entrepreneurs: the importance of resilience andself-efficacy for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Entrepreneurshiptheory & practice,2014(3):473-499.

[35] BULLOUGH A,RENKO M. Entrepreneurial resilienceduring challenging times[J]. Business horizons,2013(3):343-350.

[36] BAUERNSCHUSTER S, FALCK O, HEBLICH S.Social capital access and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10(3):821-833.

[37] 刘东,郑鑫,周小虎等.创业乐观中介下社会网络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5):68-75.

[38] 席居哲,左志宏,WU Wei.心理韧性研究诸进路[J].心理科学进展,2012(9):1426-1447.

[39] YANG K S, LIN T Y, TSENG W S, et al. Chinesesocial orientation:an integrative analysis[J]. 1993(2):25-46.

[40] HWANG K. Face and favor: the Chinese powergame[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7,92(4):944-974.

[41] ABRAMSON N R, AI J X. Canadian companies doingbusiness in China: key success factors[J].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review,1999(4):7-35.

[42] CHEN Z, HUANG Y, STERNQUIST B. Guanxipractice and Chinese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thebuyer's perspective[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1(4):569-580.

[43] LUO Y. Guanxi and performance of foreign-investedenterprises in China: an empirical inquiry[J].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review,1997(3):51-70.

[44] STANDIFIRD S S,MARSHALL R S. The transactioncost advantage of guanxi-based business practices[J].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2000(1):21-42.

[45] YEUNG I Y M, TUNG R L. Achieving businesssuccess in Confucian societies: the importance ofguanxi (connections)[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96(2):54-65.

[46] HO D Y F. Relational orientation and methodologicalindividualism[J]. Bulletin of the Hong Kong psychologicalsociety,1991(27):81-95.

[47] ZHANG Z,ZHANG M. Salespersons' guanxi orientation,communication, and manifest conflict:an empiricalstudy in China[J]. Psychology & marketing,2014(9):786-800.

[48] 李杰义,左秀雯.海外网络嵌入与国际化速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11):9-15.

[49] SU C,MITCHELL K R,SIRGY J M. EnablingGuanxi management in China: a hierarchical stakeholdermodel of effective Guanxi[J]. Journal of businessethics,2007(3):303-312.

[50] FISHER R,MARITZ A,LOBO A.Does individualresilience influence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J].Academyof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16(2):39-53.

[51] 刘泓辰,王兴元. 创业者网络管理能力与创业机会识别及开发: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科技進步与对策,2020(21):1-9.

[52] KLINE R B.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modeling[M]. New York:Guilford, 2015.

[53] FORNELL C ,LARCKER D F. Evaluating structuralequation models 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measurement error[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1(1), 39-50.

[54] HOLLAND D V,SHEPHERD D A. Deciding topersist:adversity,values,and entrepreneurs' decisionpolici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3(2):331-358.

[55] COOPER C L,FLINT TAYLOR J, PEARN M.Building resilience for success:a resource for managersand organizations [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13.

[56] 张秀娥,李梦莹. 社会支持对创业坚持的影响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9(11):2008-2015.

[57] 边燕杰,杨洋.中国大众创业的核心元素:创业者的关系嵌入与核心关系圈[J]. 探索与争鸣,2019(9):160-170.

[58] 佐斌. 中国人的关系取向:概念及其测量[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1):74-80.

[59] L ZHOU,Y NIU,V L WANG,et al. Hustle for survivalor bustle for revival: effects of Guanxi orientationand order of entry for China's electronic businessventure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21(2):370-381.

[60] KOMPPULA R. The role of individual entrepreneursin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ness for a ruraltourism destination:a case study[J]. Tourism management,2014(2):361-371.

[责任编辑:吕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