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建立与应用

2023-12-21邓璐

流行色 2023年10期
关键词:展陈设计文化自信

邓璐

摘 要:中华传统色彩是我国古代人民哲学思想观和智慧的结晶,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色彩文化价值。中华传统色彩凝聚着呈现显著的民族文化特色,更适用于我国博物馆文物展出的展陈空间环境。本文通过中华传统色系的探讨,分析展陈设计实际案例的色彩应用理念,得出结论: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在展陈设计中的应用,是博物馆展陈设计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中国传统色彩;展陈色彩;文化自信;展陈设计

Abstract: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r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eoples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nd wisdom, and has formed a unique color cultural value after long-term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 embodies the remarkable na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exhibition space environment of Chinese museum cultural relic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r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concept of color in actual cases of exhibition design, and conclud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olor system in exhibition desig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to inheri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trengthen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s;exhibition colors;cultural confidence;exhibition design

0 引言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不曾间断过的历史文化,期间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中华民族对于色彩的创造、认知和发展融入了自身独特的自然精神、审美特征和情感因素。这些独特的色彩语言蕴含着中国人长期以来的精神追求,其中对生命的珍惜和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基因。

展陈空间色彩设计是展陈设计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展陈空间需要通过搭配和谐的颜色,创造一种更具舒适度的空间环境,以突出主题空间氛围,烘托文物主体,传递情感信息,表达主题思想。因此研究展陈空间色彩设计是博物馆展陈设计长期以来的重要课题。随着国潮风盛行,近年来中国传统色彩的审美价值再次被激活。中国传统色彩体系追求意与象的统一,其中蕴含的民族美学基调,为博物馆展陈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本文着眼于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力图在展陈设计领域继承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1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最早起源要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人们从五行中衍生出青、赤、黄、白、黑五色(图1)。“五色说”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人的色彩应用规范,其中有明确的色彩应用禁忌和严格的等级制度。《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云:“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由此引申到五正色,即:青為始,赤为荣,黄为主,白为本,黑为终。[1]中国历史朝代虽几经变换,在色彩的应用上却始终遵循着“五行五色”的等级区分和哲学思想。“五色”之说法虽在几千年记载中固定不变,却不足以描绘出大自然中丰富多变的色彩。春秋战国时期“五间色”理论出现,大大丰富了中华色彩体系,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用色理念和习惯。《礼记正义》:“正义曰:玄是天色,故为正。纁是地色,赤黄之杂,故为间色。皇氏云:正谓青赤黄白黑,五方正色也,不正谓五方间色也,绿红碧紫骝黄是也。青是东方正,绿是东方间……”[2]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正为贵、间为贱”的色彩应用理念也应运而出,强化了“正色”的正统性、阶级性和合法性。从周代时五彩色开始应用于服装领域,随后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建筑、服饰、绘画、瓷器等传统文化领域,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色彩搭配和审美倾向。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历史更加久远,传承有序。中国的传统色彩文化是古代中国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民俗风情,以及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反映,其内涵丰富,应用极广,也能为现代展陈设计提供灵感。

2 中国传统色彩的文化内涵

仔细深究,要想应用好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就有必要深究中国传统色彩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文化中,色彩是一个庞大的观念和应用体系,中西方由于地域、种族和宗教的差异,对于色彩的认识有着不同的观念。在更加重视形象思维的中国,色彩不再局限于自身的呈现,获得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成为了象征意义的载体。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色彩的应用也都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黑、白、赤三色周而复始地循环。到了秦汉时期,官方色彩变得愈加浓艳,其中金、朱、黄被视为最高贵的色彩。五行中的“黄”在五行中代表土,方位主中央,正黄色被视为最高贵的颜色,在汉朝后逐渐被发展为皇族的专用色。如今存世的历史文物中,故宫金色的琉璃瓦,皇帝龙袍的用色都表现出黄色在等级秩序中的象征意义。

传统色彩应用的象征性不仅仅体现在等级制度划分的政治功能,还体现着不同的道德品性。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流派,在他们的学说中,色彩被赋予了人类独有的道德品性的象征意义。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孔子非常注重礼仪尊卑,次序分明,因此把色彩与尊卑、等级和人伦秩序紧密相连,把色彩分为正色、杂色、美色和恶色四类,注重合“礼”、合“仁”的象征色。与孔子倡导的合礼合度的华丽之色主张相比,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张“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认为色彩的五彩缤纷只会使人眼花缭乱,丧失心智。《淮南子·原道训》有云:“色者,白立而无色成矣;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3]老子的思想及色彩观念推崇的是返璞归真,删繁就简的单色之美。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色彩观,“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成为了庄子色彩观的核心。这种色彩观也为中国文人画的色彩基调提供了理论依据。由此,在不同的思想观念下,色彩呈现出不同的道德品性。

中国传统色彩的运用也被视为一种象征性的主观符号和图式,并被赋予中华民族儿女特殊的伦理情感和文化理念。在五正色中,“赤”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地位。在甲骨文中“赤”字的含义是“一个人在地上点了一堆火”的图式,“赤火”是中国古代先民追求光明的象征,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从而形成了华夏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和共同的审美需求。经过历朝历代承启、沉淀、深化和扬弃,称之为“中国红”的赤嬗变为中国文化的底色,如故宫的红墙(图2),国旗等。在现代社会,红色也被中国人所喜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古人对颜色的命名大多源于对自然物的主观情感表达。例如,茶白,茶一般的白色草白,源于枯草之浅淡绿黄。姚黄,洛阳牡丹花王的花色。这些传统色彩的雅称都包含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美好愿景,充满了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情趣。

3 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的意义

博物馆是展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肩负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挖掘中华文化资源、创作精品展览、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将中国传统色彩融入博物馆空间的展陈设计,应用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使观众在特有的中华文化语境下领略其独特魅力,是一种体现文化自信的博物馆设计语言。

如何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落实“文化自信”,講好中国故事,值得设计师深思。在展陈设计语言体系中,展陈空间色彩设计是对塑造展厅整体视觉效果,营造场景性情感,决定观众的环境体验影响最大的因素。长期以来,潘通色卡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形成了用西方色彩讲中国历史故事的设计趋势。而中国传统色彩是萌生于中华大地的色彩体系,贯穿于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其特有的象征意义是独一无二的文化表达。因此,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建立中国传统色彩体系,是用中国传统色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4 中国传统色彩在展陈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中国传统色彩体系中蕴含着社会历史、哲学、民族、宗教等多方面信息,构成了其鲜明的文化属性。将其应用于现代展陈设计中,可以烘托展厅空间氛围凸显陈列主题,拉近与观众距离,更重要的是渲染展厅的文化意境,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为历史文物和文献提供符合历史文化背景的视觉环境。以下将通过论述“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的展陈色彩设计理念,阐释中国传统色彩在展陈空间表达。

4.1 和合共生的展览立意

展览立意“和”主要有三个层面的深刻含义:第一个层面,2021年8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编纂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中收录的重要讲话“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4];2022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上的重要指示“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5],为展览主题的确定和内容结构提供了关键的启示。第二个层面,展览将以珍贵文物为依托,四个单元的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阐释古往今来中国文化中“和”与“合”的理念以及内涵。第三个层面,展览以叙述性和艺术性的表达,以文物为桥梁,建立起展览观念与公众教育之间的桥梁,使公众通过展览文化涵养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并以此坚定振兴中华的决心和信心。

4.2 和合共生的色彩象征性表达

色彩不仅是博物馆陈列展览效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是对展览主题思想的一种表达与深化[6]。展览陈列设计是为策展理念表达服务的,是展览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展陈设计形式、色彩应与展览内容相契合,从而达到展览内容设计形神合一,带给观众内容形式整体而统一的展览效果。本次以“和”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力求全面阐释和展现中华文化所蕴涵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合”的本义,为同心和睦、音声相应或阴阳调和。“和”“合”与共,“和”“合”相生,“和”与“合”贯穿于中华历史发展进程,是中华儿女文明发展的智慧结晶,也是对“天人合一”理念的发展和延续。展览色彩设计将以此为设计立足点,探寻中国传统色彩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色彩象征性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的“五色”对应东、西、南、北、中,这五个方向。《周礼·考工记》说:“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7]青在五行中属木,代表东方,对应着欣欣向荣的春天,让人感到充满生机和活力。青色的色彩庄重典雅,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和文化底蕴。其色彩的象征意义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契合,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说文解字》将“青”解释为:“青,东方色也”,故在五正色中选定“青”来传达“和”的文化观最为贴切。

4.2.1 只此青绿——展陈空间主色调设计

在古人看来,“青”具备“生”的自然属性,“生长”属性对于古时的农耕文明而言,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它象征着一年丰收之始。“青”的这些非色彩属性,烘托出古人对自然的崇拜。古人对于高贵品格和自然色彩的描绘中也常用青色来表达。儒家学说中“青”象征着“仁、义、礼、智、信”中的“仁”,旨在强调内在品行的重要性。刘熙《释名》记载:“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

从古人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古人对“青”色的青睐。例如,宋代王安石《次韵景仁雪霁》中的“稍见青青色,还从柳上归”;唐代李白《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些诗句都用“青”色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美景。在中国古代绘画中,青绿山水成为了设色绘画的代表。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的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图3),更以青绿色的山水画卷体现了古人对理想人居环境,天人合一的文化观。我们由此可以感知存在于中国人内心深处和传承积淀文化下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色彩表达。

该展览将青绿色调设定为展厅空间的主色调。通过对传统色彩青色色系的分析,选取青雘(C95M45Y55K0,亦作“青臒”)作为空间主色。青臒在上古时代通常用作石青、石绿的总称。《山海经·南山经》有言:“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8]晁说之《和涧上丈人石淙作依元韵》有言:“试观烟霞生,如莲欺青雘”。青臒在中国传统色彩的阐述中,其象征意义与“和合”文化展的大文化观相契合。根据展厅空间环境及文物的色彩,以青臒色为基础对色彩进行了色彩区间设计,从色彩空间和色彩层次上提升色彩呈现的丰厚度,使之适应展厅3000k至4000k之间的光色环境,符合于展陈设计上的应用。展陈空间色彩以中国传统色彩的文化象征性与展览主题“和合共生”所传达的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的精神所契合,彰显出中华文明温婉、深厚、兼容并蓄的文化底色。在展厅空间形态和环境光的协调下,大气稳重的色彩空间效果较好地衬托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物,共同谱写了和合之美(图4)。

4.2.2 日出东方——展陈空间辅色调设计

在中国传统色彩中称之为“中国红”的赤也被看作中华民族的民族色,也体现出中国人欣欣向荣,“曙”字的本意是天亮、晨曦及晨光。曙色是形容旭日初升时,金光万里的阳光色彩,颜色呈红中带黄,或偏橘红色。在近代,曙色亦称为东方红,曙光代表希望与朝气。古代文学中古人也常用日出之色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览空间中选取赤色和曙红(C0M58Y67K0),为展陈空间的辅助色调,借“日出东方”的朝气蓬勃来传达策展立意的第三层面。将赤色和曙红两色与展览空间中的主色青臒相融合、层叠,设计出展览中的色彩视觉系统,丰富展陈空间色彩层次,应用于展览空间章节初始部分,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将此展陈空间色彩设计一并应用于展陈平面海报、主题墙、请柬等的设计中,形成统一的展览色彩视觉体系(图5)。

5 结语

中国色,自成一脉,千年流传下来的色彩民族美学的基调扎根于传统文化,既彰显了华夏民族审美的意境,更散发着华夏儿女古老智慧的光芒,具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基因。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建立中国传统色彩设计的应用体系,是建立加快构建展陈设计中的中国设计叙事体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文物陈列塑造与之历史文化相共鸣的视觉背景的重要举措,具有传承历史和继承文化基因的现实意义。

6 参考文献

[1]董仲舒.春秋繁露[M].周桂佃,译注.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0:413.

[2]戴圣.礼记[M].陈澔,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69.

[3]刘安.淮南子:卷1[M].陈广忠,译.北京:中华书局,2023.

[4]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EB/OL].新华社.(2014-05-15)[2023-10-02]https:// www.gov.cn/xinwen/2014-05/15/content_2680312.htm

[5]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動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EB/OL].人民网.(2022-05-28)[2023-10-02]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2/0528/c1024-32432826.html

[6]王文帅.色彩效用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重要性及运用[J].科技传播,2014,6(23):154-155.

[7]孙诒让.周礼正义[M].汪少华,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15.

[8]袁珂.山海经校注[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猜你喜欢

展陈设计文化自信
浅谈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形式与空间的布局
智能照明系统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试论博物馆观众注意力及展陈设计
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展陈设计与博物馆的品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