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靶向药物治疗NSCLC的疗效及对TSGF等指标和预后的影响

2023-12-21何承艳王金梅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靶向粒子肺癌

何承艳 王 贝 王金梅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性恶性肿瘤,据数据显示此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其中85%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且大部分NSCLC被确诊时往往已处中晚期,因而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最佳时机,最终影响患者预后。研究报道此类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在15%以下,而针对中晚期NSCLC患者,临床上常给予放化疗治疗,但部分患者仍会出现不耐受,进而影响疗效[1]。随着靶向药物的逐渐开发,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NSCLC,吉非替尼作为一种EGFR-TKIs,可有效延长EGFR阳性的晚期 NSCLC患者的生存期[2]。而125I 粒子植入术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式,其通过衰变所释放出的射线将肿瘤细胞杀死,同时具有局部反应率高、微创及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中[3]。但就上述两种方式联合应用来治疗NSCLC的相关研究仍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靶向药物治疗NSCLC的疗效及对TSGF等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旨在为此类患者治疗方式的优化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96例晚期NSCLC(均为EGFR阳性)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研究组患者52例,采用靶向药物联合125I 粒子植入术治疗,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为41~62岁,平均年龄为(56.2±6.1)岁;TNM分期:ⅢA期25例、ⅢB期17例、Ⅳ期10例;肺癌类型: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分别为10例和42例;平均BMI:(22.6±3.1)kg/m2;平均KPS评分:(76.2±5.3)分;而对照组患者44例,则采用靶向药物治疗,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40~67岁,平均年龄为(57.5±3.9)岁;TNM分期:ⅢA期21例、ⅢB期15例、Ⅳ期8例;肺癌类型: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分别为8例和36例;平均BMI:(22.9±3.5)kg/m2;平均KPS评分:(77.1±3.8)分。

纳入及排除标准:①患者均经相关诊断标准[4]诊断为NSCLC(EGFR均为阳性);②患者均无手术指征;③患者均排除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者或其他恶性肿瘤者;④患者均对靶向药物无过敏;⑤患者均无125I 粒子植入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吉非替尼片(规格0.25 g)口服治疗,250 mg/次,3次/日,连用4周。

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在口服靶向药物的基础上给予125I 粒子植入术:首先三维重建肿瘤形态,进而设定靶区(处方剂量:80~110 Gy,粒子初始活度:0.5~0.6 mGi),而后患者呈俯卧位,于穿刺点消毒铺巾及局麻后,将125I 粒子植入,同时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及器官,然后缓慢退枪尖,完成后行CT扫描,明确植入情况。术后积极行止血及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根据相关标准比较2组的疗效差异情况;(2)比较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情况;(3)比较2组肿瘤指标[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的差异情况;(4)比较2组预后差异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的疗效差异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78.9%)较对照组(56.8%)高(χ2=5.383,P=0.020),见表1。

表1 2组的疗效差异情况比较(例,%)

2.2 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情况比较

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01,P=0.980),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情况比较(例,%)

2.3 2组肿瘤指标差异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的肿瘤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的肿瘤指标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显著(P<0.05),见表3。

表3 2组肿瘤指标差异情况比较

2.4 2组预后差异情况比较

随访1年,研究组的总生存率为57.7%(30/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5%(1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6,P=0.006)。

3 讨论

NSCLC是较为常见的原发性肺癌亚型,占肺癌的80%~90%,由于NSCLC的侵袭性较强,因此约40%的NSCLC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处中晚期,此时肿瘤较大,并可累及肺门,更有甚者可压迫上腔静脉,因此较难进行手术根治[5]。而目前针对此病,临床上常给予放化疗治疗,可延长NSCLC患者的生存期,但其带来的不良反应使得部分患者难以承受[6]。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靶向药物脱颖而出,其对于EGFR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疗效显著,最终延缓肺癌的病情进展[7]。但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吉非替尼仍会出现耐药,因此临床多将吉替尼联合其他疗方案以进一步提高疗效[8]。而125I 粒子植入是近些年来临床应用的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法,此方法主要是将125I 粒子植入肿瘤内或近肿瘤的靶区,从而提高靶区内辐射量,最终可持续且高剂量地杀伤肿瘤细胞,且现已成为中晚期NSCLC治疗的常用手段[9]。但联合上述两种方法治疗NSCLC的相关研究仍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靶向药物治疗NSCLC的疗效及对TSGF等指标和预后的影响,以期为此类患者治疗方式的优化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总有效率(78.9%)比对照组(56.8%)高(P<0.05),此结果表明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联合靶向治疗对NSCLC患者的疗效更佳,分析原因为125I 粒子植入后所释放的γ 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损伤可与吉非替尼协同作用来抑制肿瘤生长。同时研究发现,2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此结果表明125I 粒子植入术治疗安全性较高,与靶向药物联合后同样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0]。

血清肿瘤标志物能够有效评估肺癌的发生发展情况,其中CYFRA21-1作为凋亡肺泡细胞骨架成分角蛋白的碎片,可用来评估NSCLC的疗效及预后,而TDFG作为糖类物质,可用来调解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另外SCC与鳞状上皮细胞相关性显著[11]。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治疗前2组的上述3个肿瘤相关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而治疗后2组的上述3个肿瘤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此进一步表明125I 粒子植入术联合靶向药物可彻底杀伤肿瘤细胞,从而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最后,我们对2组预后的差异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治疗后1年,研究组的预后情况比对照组优(P<0.05)[12]。

综上,125I 粒子植入术联合靶向药物对NSCLC的疗效较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可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靶向粒子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MUC1靶向性载紫杉醇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实验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桥式起重机模糊PID控制
基于粒子群优化极点配置的空燃比输出反馈控制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