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盈余管理、财务困境与审计费用

2023-12-21杨惠贤

关键词:审计师盈余困境

杨惠贤 张 颖

(西安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0 引 言

由于盈余管理代表较高的审计固定风险和控制风险,审计师为了降低检查风险,一般会增加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时间和范围,从而影响审计成本,增加审计费用。[1]74-80我国上市企业主要存在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两种调整利润的手段。[2]39-45+95应计盈余管理是管理层调整会计估计或会计政策进而改变会计利润的所属期限,但不改变会计盈余总量与现金流量的行为;而真实盈余管理则是管理层改变企业经营活动的行为,会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3]68-79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状态下,管理者利用盈余管理获得期望报酬的行为越来越普遍,尤其在财务困境风险较高的企业,管理层为了掩饰企业财务困境的状况,会实施盈余管理行为[4]31-34。鲜有学者对比分析两种盈余操纵手段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对深入理解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基于2015—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两种视角,研究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并分析财务困境对二者是否起到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不同产权性质下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差异,以期为研究该领域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丰富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研究。

1 文献综述

1.1 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

有关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财务报告错报风险越高,审计师感知到的风险越高,会增加审计成本[5]67-75,导致审计费用溢价。郝莉莉[6]71-77通过研究发现审计师可以感知到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风险,这种风险感知直接体现于审计费用。

在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方面,伍利娜[7]39-44认为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财务报告错报风险越高,审计师预期损失费用越多,审计师会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Defond,Subramanyam[8]35-67运用基本琼斯模型研究发现管理层调整应计项目,选择合理的会计政策,实施盈余管理行为,导致审计费用溢价。范宋伟[9]25-29采用修正后的琼斯模型衡量应计盈余管理,研究发现管理层通过调整可操作性应计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外部审计会增加工作成本,从而提高审计费用。也有学者利用残差模型计算真实盈余管理,王晓亮、王荻等[10]175-184研究表明真实盈余管理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要求会计事务所招聘专业能力更强的审计师,增加了审计成本,导致审计费用溢价。Ghanbari[11]2251-2260认为真实盈余管理会影响企业的长期风险因素,审计师会耗费更多精力,导致审计费用溢价。王龙梅、李明敏等[12]133-140运用残差模型表征真实盈余管理,认为真实盈余管理较为复杂与隐蔽,通过操纵利润可能达不到外界预期的绩效,因此管理层倾向于采用向审计师提供利益的方式,如增加审计费用来改变审计意见类型。

1.2 财务困境与盈余管理

财务困境与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角度。一方面是财务困境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李杰[13]25-26提出盈余管理的动机包括管理者自利、避税、融资及避免被特殊处理等原因。(1)债务契约的盈余管理动机。王云、李延喜等[14]75-91研究发现相较于成熟期的企业,衰退期的企业增加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这是因为企业希望通过操作应计利润满足债务融资的条件。(2)规避退市的盈余管理动机。程富、孙世敏等[15]602-608研究表明退市制度变更后,即增加营业收入、净经营资产和审计意见类型的要求,会使企业从操作应计盈余管理转为真实盈余管理。另一方面是财务困境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从应计盈余管理的角度看,财务困境企业通过调节应付应收账款[16]32-38、存货项目[17]25-35、资产减值损失[18]11-17+96等科目来调节利润,以达到缓解财务困难和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从真实盈余管理的角度看,管理者主要通过构造真实的交易活动来实现,比如财务困境企业会通过与关联方交易[19]299-310,操纵管理费用等手段来调节利润。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

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盈余管理主要从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两个方面影响审计费用。(1)在执行审计工作过程中,审计师会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并且认为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企业,财务信息重大错报风险的概率更大[8]35-67。由于盈余管理会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与长期价值,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导致会计师事务所被诉讼与被惩罚的风险加大。基于审计保险理论和“深口袋”理论,审计师为了事务所的声誉和经营安全,会增加审计费用来补偿审计失败的损失。(2)大量可操作性应计利润的调整会提升企业的风险水平,审计师为降低审计风险需要进行更多的实质性程序,针对隐蔽的真实性盈余管理,审计师需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去识别和应对,而且由于该项程序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审计机构需要具备较高专业胜任能力的审计师人才,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会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弥补投入的审计成本。

另外,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还可以从审计师道德的角度进行分析。企业高管盈余管理降低了财务信息的质量,误导利益相关者作出错误的决策。一方面,高道德标准审计师将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检查会计科目的勾稽关系,识别不易被察觉的真实盈余管理等高风险认定层次项目。会计师事务所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加大审计力度从而增加审计成本,进而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与会计师事务所双方可能合谋隐瞒盈余管理的客观事实,抬高审计费用,来牟取各自利益。被审计单位为了获取外部投资者的信任和维护企业形象和声誉,可能会以较高的审计费用向审计师购买标准审计意见,加之我国审计市场集中度不高,竞争激烈,审计师可能为了获得业务或维护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进行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对盈余管理的容忍度,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据此提出假设H1:

H1: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存在正相关关系

2.2 盈余管理、财务困境与审计费用

根据舞弊三角理论,动机、机会和借口促使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行为。其一,在财务困难时期,管理者可能会倾向于诉诸不诚实的沟通[4]31-34,通过盈余管理快速提高业绩,从而呈现财务业绩良好的假象。财务困境可以被确定为一种动机,激励管理者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粉饰报表。其二,一方面管理者有能力进行盈余管理,管理能力为管理者提供了利用和隐藏机会主义的机会。在企业财务困境时,管理者面临业绩压力,为了满足外界的预期,能够快速识别企业业绩较差的原因,并且能够利用职位和权威,迫使他人实施或隐瞒盈余操纵的事实。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为管理者与审计师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便利,盈余管理会加大公众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当审计师存在经济依赖的动机时,其独立性遭到破坏,可能在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后,增加对盈余管理的容忍度。其三,管理者通常会使盈余管理行为合理化,比如管理者可能会迫于偿债或个人绩效评价等压力,一致同意盈余管理行为。由于存在财务困境风险的企业可能被特殊处理或暂停上市,基于信号传递理论,财务困境企业为了维护企业形象,更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美化财务报表,导致审计费用溢价。齐祥芹、沈永建[20]103-113研究发现连续亏损2年的企业盈余管理水平更高。综上提出假设H2:

H2:企业财务困境的提升将加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正相关关系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基于2015—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剔除金融、保险企业以及部分缺失和异常数据的企业,最终得到19 607个观测值。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软件为STATA16.0。

3.2 变量选择

3.2.1 被解释变量

依据现有研究的做法,采用上市企业财务报表年末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审计费用(lnfee)。该值越大,代表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越多。

3.2.2 解释变量

采取2种方法衡量盈余管理。

(1)应计盈余管理(DA)

利用修正琼斯模型估算可操作性应计利润,将其绝对值衡量应计盈余管理。见(1)~(3)式:

(1)

(2)

(3)

上式中,TAi,t为企业应计利润总额,Ai,t-1为企业的上年年末总资产,ΔREVi,t为企业营业收入变动额,ΔReci,t为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变动额,PPEi,t为企业固定资产原值。NDAi,t代表不可操作性应计利润,DAi,t代表可操作性应计利润,考虑到应计盈余管理存在正负两种可能,因此对其取绝对值,即应计盈余管理。

(2)真实盈余管理(REM)

参考Roychowdhury[21]335-370的研究,以REM代表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见(4)~(7)式:

(4)

(5)

(6)

REMi,t=|R_PRODi,t-R_CFOi,t-R_DISEXPi,t|

(7)

上式中,CFO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PROD为生产成本,以销售成本加本期存货净增加额来计算;DISEXP等于营业费用加管理费用;Ai,t-1为上期总资产;Si,t为本期营业收入;ΔSi,t-1为上一期营业收入;ΔSi,t为t年营业收入增长;ΔSi,t-1为上一期营业收入增长。

估算残差值即异常现金流量(R_CFO)、异常生产成本(R_PROD)和异常酌量性费用(R_DISEXP),并用其分别衡量销售操纵、产品成本操纵及费用操纵水平。取绝对值得出真实盈余管理(REM)。

3.2.3 调节变量

参照胡国柳、彭远怀[22]75-82的做法,对财务困境模型(Z)指数取相反数。Z指数数值越大,代表企业财务困境风险越小,见(8)式:

Z=1.2×营运资金/总资产+1.4×留存收益/总资产+3.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0.6×股票总市值/负债账面价值+0.999×销售收入/总资产。

(8)

3.2.4 控制变量

选取以下控制变量对模型进行控制,包括企业规模(Size)、总资产周转率(ATO)、董事人数(Board)、“四大”审计虚拟变量(Big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变量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3.3 模型构建

为了验证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假设,建立实证模型进行研究,模型(1)见式(9),模型(2)见式(10):

lnfee=α0+α1DA+α2Z+α3Size+α4ATO+α5Board+α6Big4+α7Rec+α8INV+α9Top1+α10BM+α11TobinQ+α12lnpay+ε

(9)

lnfee=α0+α1REM+α2Z+α3Size+α4ATO+α5Board+α6Big4+α7Rec+α8INV+α9Top1+α10BM+α11TobinQ+α12lnpay+ε

(10)

为了验证财务困境调节作用的假设,在模型(1)和(2)的基础上,引入盈余管理与财务困境的交乘项(DA*Z和REM*Z)进行研究,模型(3)见式(11),模型(4)见式(12):

lnfee=α0+α1DA+α2Z+α3DA*Z+α4Size+α5ATO+α6Board+α7Big4

+α8Rec+α9INV+α10Top1+α11BM+α12TobinQ+α13lnpay+ε

(11)

lnfee=α0+α1REM+α2Z+α3REM*Z+α4Size+α5ATO+α6Board+α7Big4

+α8Rec+α9INV+α10Top1+α11BM+α12TobinQ+α13lnpay+ε

(12)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描述性统计见表2。由表2可知,审计费用(lnfee)标准差为0.694 5,说明样本企业的审计费用间具有较大差距。DA标准差0.138 2,最大值3.237 7,最小值为0,REM标准差为0.174 0,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7.122 1,说明各个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不同,可能与企业处于不同行业、发展阶段等相关。财务困境衡量指标(Z)的标准差为6.175 9,最大值是39.294 7,最小值是-169.706 4,这说明不同公司的财务状况差异较大。

表2 描述性统计

4.2 回归分析

4.2.1 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

模型(1)和模型(2)回归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应计盈余管理(DA)与审计费用(lnfee)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106,并且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应计盈余管理每增加一个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审计费用提高0.106。真实盈余管理(REM)与审计费用(lnfee)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071,并且在1%置信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说明真实盈余管理每增加一个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审计费用提高0.071,假设H1成立。表明企业盈余管理加大了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师会增加审计程序,增加成本,从而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

表3 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结果

4.2.2 盈余管理、财务困境与审计费用

模型(3)和模型(4)的回归结果见表4。

表4 模型(3)和模型(4)的回归结果

由表4可知,交乘项(DA*Z)与审计费用(lnfee)之间的回归系数为正,并且在1%置信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交乘项(REM*Z)与审计费用(lnfee)之间的回归系数是正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假设H2成立。这说明财务困境加强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财务困境对应计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调节作用要强于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调节作用。这是因为在盈余管理动机强烈的财务困境企业,管理者为了降低成本倾向于调整应计盈余[23]72-77。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参照已有研究,将Z大于2.67的企业分为非财务困境组,Z小于2.67的企业分为财务困境风险组,研究应计盈余管理(DA)与审计费用(lnfee)的关系。不同财务困境企业的影响差异见表5。

表5 不同财务困境企业的影响差异

由表5可知,在财务困境组,应计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回归系数通过了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说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审计费用越高。在非财务困境组,虽然应计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因此存在财务困境风险的企业高管,更有动机实行应计盈余管理,审计师为降低审计失败风险,会采用更多实质性程序,从而收取更多审计费用。

4.3 进一步分析

与非国有企业的高管相比,国企高管需要关注非经济性目标,而且其作为政治官员可能更在意个人职业规划。[24]92-96另外,非国有企业违规成本较低,因为其不会像国有企业一样,受到有关部门频繁严格的监督,因此国有企业高管盈余管理的动机低于非国有企业高管。[25]50-53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重新进行回归分析,产权性质的影响差异见表6。

表6 产权性质的影响差异

由表6可知,在非国有企业中,应计盈余管理(DA)和真实盈余管理(REM)与审计费用(lnfee)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35和0.088,均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在非国有企业中盈余管理程度越高,收取的审计费用越多。在国有企业分析结果中,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回归系数为负且不显著,虽然应计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也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正向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4.4 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结果的可靠性进行稳健性检验。改变盈余管理的衡量方式,借鉴哈根花、杨丽芳[26]55-63的研究,构建衡量总体盈余管理的指标,即Total=DA+REM,稳健性分析回归结果见表7。

表7 稳健性检验

从表7可知,更换解释变量后,总体盈余管理(Total)与审计费用(lnfee)之间的回归系数是0.076,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与上述结果相一致,验证了假设H1。财务困境与总体盈余管理的交乘项(Total*Z)的系数为0.007,在1%置信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验证了假设H2。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以2015—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之间关系,以及财务困境对二者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产权性质下,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1)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呈正相关关系。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审计师会收取越高的审计费用。由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可能增加注册会计的审计成本与审计风险,根据风险收益原则,审计师会收取更多审计费用。

(2)财务困境正向调节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关系,且财务困境对应计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调节作用要大于对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费用的调节作用。这是因为财务状况较差的被审计单位,更容易出现盈余管理的现象,导致审计师审计风险增加,从而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

(3)非国有企业中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作用更大。这是因为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监管压力较低,盈余管理的空间较大,且业绩压力更大,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强烈。

5.2 建议

根据上述实证检验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治理层应关注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完善企业治理体系。企业应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如提升独立董事的比例或建立审计委员会,减少管理层盈余管理机会。非国有企业有更强的盈余管理动机,更有必要加强公司治理体系,不仅要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更要规范和落实内部控制的实施。另外,企业应关注现金流的储备,合理规划企业现金流的使用频次,定期对现金流进行评估与控制,避免企业出现财务困境的情况。

(2)在审计定价时,审计师应关注企业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与企业财务状况对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产生的综合影响。同时审计师应提高执业判断能力,快速识别且准确评估企业盈余管理程度与财务状况代表的风险水平,采取增加审计程序与审计范围等措施应对风险,必要时可以将审计定价交于更专业的机构,使审计定价公开化或市场化。

(3)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与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其一,监管部门应完善有关盈余管理行为的会计准则与法律法规,增加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检查力度和惩罚力度。同时应加强对存在财务困境风险公司与非国有企业的监督,约束其调整利润和审计意见购买等非理性行为。其二,监管部门应完善审计收费披露的相关规定,关注会计师事务所是否按照规定合理披露审计收费明细,督促会计师事务所提高执业质量和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审查审计师是否独立客观,强化审计失败问责,以期减少审计师只关注审计费用而降低审计质量的行为。

猜你喜欢

审计师盈余困境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困境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