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拮抗肌取穴的电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的疗效观察

2023-12-21章连新叶旭园何倩雪江娅芬吴江霞

吉林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电针疗法手三里阳陵泉

章连新,叶旭园,何倩雪,洪 倩,江娅芬,吴江霞

(兰溪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浙江 金华 321100)

脑卒中往往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为偏瘫[1-3]。偏瘫患者进入痉挛期后,表现为异常的运动模式,使患者存在平衡功能减退和跌倒风险。结合近些年的临床治疗经验,中医针灸和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尤其是现代电针治疗。国内已有学者将针灸治疗方法与新的康复理论相结合,创造出了基于脑卒中常用评定方法Brunnstrom分期的针灸治疗新方法[4],研究病例选择上也没有充分体现Brunnstrom各个分期的特点。本研究选用国家级名中医高维滨教授所创的基于拮抗肌治疗理论的电针疗法来治疗Brunnstrom Ⅲ~Ⅳ期的SH患者,探讨基于拮抗肌取穴的电针疗法对SH患者运动功能疗效,为今后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兰溪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SH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66.52±11.23)岁,病程(45.23±8.88)d;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5.76±10.68)岁,病程(48.66±9.23)d,两组性别(χ2=0.212,P=0.645),年龄(t=0.306,P=0.760)、病程(t=1.762,P=0.099)无差异。诊断标准: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5]中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纳入标准:①年龄35~75岁;②符合上述脑卒中的诊断标准,病程在2 w以上,6个月以内,生命体征平稳;③单侧肢体瘫痪,Brunnstrom分期Ⅲ~Ⅳ期;④听理解基本正常,能配合治疗和评估;⑤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排除标准:①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③恶性肿瘤者;④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5分;⑤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⑥聋哑人;⑦高血压未能控制患者,血压高于180/100 mmHg;⑧无法配合定点长期治疗或外省市无法随访者。⑨同期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剔除标准:①符合入选标准但因各种原因未完成全部实验过程者;②受试者依从性差且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不宜继续接受治疗者。

1.2方法:对照组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治疗等以及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关节活动训练、肌力训练、坐站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作业治疗、低中频脉冲电刺激等)。1次/d,5 d/w,疗程为3 w。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拮抗肌取穴的电针疗法:嘱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选用华佗牌0.25 mm×40 mm一次性无菌毫针行常规针刺,取穴:头针运动区、风池、翳明、供血(新穴,风池穴直下1.5寸),患侧上肢取肩髃、肩髎、天井、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内八邪,患侧下肢取承扶、血海、殷门、委中、阳陵泉、纠内翻(新穴,外踝上3寸,腓骨后)、内八风,促使患者得气后留针。肩髃和肩髎穴接一组电针,天井和手三里穴接一组电针,阳陵泉和纠内翻穴接一组电针。使用疏波2 Hz,刺激强度以患者适宜为度。治疗30 min,1次/d,5 d/w,疗程为3 w。每次电针治疗过程中需时刻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告知患者如发生不适现象应立即举手示意。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 w后由同一名没有参与治疗过程的研究人员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①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6](FMA):该量表专门用来评估SH患者的运动功能。其中,上肢有33项,下肢有17项,每个小项目分为三级,分别计0分、1分和2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说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②Berg平衡量表[7](BBS):共14个条目,每个条目分5级,依次为0,1,2,3,4分,总分为56分。评分越高表明平衡功能越好。③Barthel指数[8](B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测评的评分表,总分为100分,评分与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成正比例关系。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秩和及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FMA、BBS、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BBS、BI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MA、BB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MA评分BBS评分、BI指数比较(分,

3 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SH病位在经筋,呈现“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的特点。同时,肢体运动障碍患者气血逆乱、脉络瘀阻,而致肢体运动不利,故治宜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本研究在上肢选取手三阳经的肩髃、肩髎、天井、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等穴,在下肢选取足三阳经的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等穴以泻阴补阳。同时加足太阴经血海活血化瘀,经验穴纠内翻改善足内翻,内八邪、内八风疏通手、足局部气血,头针运动区、风池、翳明、供血(新穴,风池穴直下1.5寸)等头部穴位改善头部气血循环,使逆乱之气血恢复,阻塞之气血复通,诸穴合用,肢体运动和畅。

电针疗法对SH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改善作用[9]。研究表明[10],基于Brunnstrom理论对痉挛期脑卒中患者拮抗肌的适当穴位进行针刺可以提高患者拮抗肌的肌力和张力,强化弱势肌群、弱化痉挛肌群,从而达到纠正患者异常运动模式的目的。SH患者下肢的拮抗肌主要是屈肌肌群。研究表明,脑卒中异常痉挛模式的治疗重点应该在于强化上肢伸肌群及下肢屈肌群的运动,协调主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张力,从而促进异常运动模式到正常运动模式的转变[11]。本研究表明电针拮抗肌治疗能有效改善SH患者的运动功能,这与王二争和叶佳踪的研究结果一致[12-13]。本研究选取的上肢穴位肩髃、肩髎(三角肌)、天井(肱三头肌)、手三里(腕短伸肌)、外关(指伸肌)、后溪(小指展肌)均位于上肢拮抗肌上,且在肩髃和肩髎穴接一组电针,天井和手三里穴接一组电针;选取的下肢穴位承扶(臀大肌)、殷门(半腱肌、股二头肌)、委中(腘筋膜)、阳陵泉(腓骨长短肌)、纠内翻(腓骨长肌)等均位于下肢拮抗肌上,并于阳陵泉和纠内翻穴接一组电针,可以通过针刺拮抗肌的穴位,在交互抑制的作用[14]下引起拮抗肌的兴奋,起到抑制主动肌收缩,降低主动肌张力的作用,从而平衡二者之间的肌张力,达到缓解痉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使其过渡到正常运动模式。

本研究结果与刘博文[15]的研究一致。有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功能具有可塑性,针刺身体的某一个区域,大脑皮层就会有一个特定的区域被相应激活[10]。本研究对拮抗肌上的穴位进行针刺时,通过电流将刺激信号传递到大脑损伤的区域,进而激活相应的大脑皮层区,促进脑功能的重塑;此外,平衡功能与下肢运动功能呈正相关[16],下肢运动功能越好患者平衡功能也越好,因此电针拮抗肌疗法可以通过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促进平衡功能的恢复。另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的上下楼梯、步行、转移等动作也与下肢运动功能密切相关,且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相关,运动功能改善的同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会有改善[17],因此本研究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也提高了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基于拮抗肌取穴的电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SH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功能,且优于常规康复治疗,为今后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但本研究治疗时间较短,远期疗效需进一步加以验证,今后应进行较大样本量及较长治疗时间的研究来继续探索疗效。

猜你喜欢

电针疗法手三里阳陵泉
《针灸大成》手三里穴临床应用浅析*
阳陵泉穴功效主治及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重揉手三里穴治疗痔疮疼痛
《针灸大成》阳陵泉穴临床应用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与对视觉模拟评分法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
点按手三里治疗急性腹痛的机制探讨
吴茱萸热敷联合电针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8例疗效观察
针灸加电针疗法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