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术后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
2023-12-20杨军黄凯达潘守成
杨军,黄凯达,潘守成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河南 郑州 450000)
静脉血栓栓塞症 (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能正常凝结,最终致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 是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两种类型,两者相互独立,但也密不可分[1]。DVT 形成较为隐匿,脱落后可随回心血流进一步形成PE,直接导致患者猝死,引起重视[2]。 近年,随外科疾病患病率增加和手术技术进步,外科手术量不断增加,VTE 患病率也随之升高,患者术后猝死风险升高[3]。深静脉造影是DVT 诊断公认的金标准, 但因有创性大、操作过程复杂,不能作为DVT 早期诊断和预测的常规检测[4]。 目前已有多项关于实验室血液相关指标与术后VTE 的研究, 如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凝血酶时间 (Thrombin time,TT)、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D-D)和中性粒细胞胞(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水平等,但都未能及时准确预测术后VTE 发生[5-6]。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是近年发现与血栓相关的指标,但其具体价值尚未被完全确定[7]。 本研究对近2 年本院收治的360 例术后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术后静脉血栓中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于本院收治的360 例术后静脉血栓患者(VTE 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纳入标准:(1)外科手术后DVT 首诊;(2)DVT 诊断符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3 版)》[8];(3)PTE 诊断符合《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2018 年)》[9];(4)年龄≥18 岁。排除标准:(1)因拔除滤器或复查而二次入院的DVT 或PE 患者;(2)合并过敏性疾病;(3) 术前存在凝血功能障碍;(4) 合并恶性肿瘤;(5)孕妇或哺乳期妇女;(6)临床资料不完整。其中男172 例, 女188 例; 年龄16~75 岁, 平均(53.79±16.38)岁;选取同期性别和年龄与其匹配的36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7 例,女193 例,年龄18~72 岁,平均(54.15±17.05)岁。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及整理 收集并整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 包括:(1) 性别和年龄;(2) 疾病类型(DVT 和DVT 并发PE)、DVT 患肢部位、DVT 分型和DVT 分期;(3)EOS 计数、 血浆PT、APTT、TT、FIB 和D-D。
1.2.2 检测方法 收集VTE 组术后第1 天和对照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其中EOS 计数绝对值和PLT 计数检测采用SysmexXN-2000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流式细胞术, 试剂盒为原装配套; 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血浆PT、APTT、TT、INR、FIB 和D-D) 检测采用STAGO-COMPACT 全自动血凝仪,其中PT、APTT、TT、FIB 采用磁珠凝固法;D-D 采用免疫比浊法,试剂盒为原装配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2 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3 组及以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描述,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比较;绘制受试工作者曲线图(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探讨EOS 绝对计数在VTE 中的诊断价值和DVT 并发PTE 中的预测价值;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EOS 计数绝对值比较 对照组和VTE 组术前EOS 计数绝对值分别为(0.31±0.12)×109/L 和(0.32±0.09)×109/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5,P=0.206);与术前比较,术后VTE 组EOS计数绝对值(3.82±1.35)×109/L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82,P<0.001)。
2.2 术后EOS 计数绝对值在VTE 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绘制ROC曲线(见图1)分析发现,术后EOS计数绝对值诊断VTE 的曲线下面积为0.738,95%CI为0.709~0.814,截断值为0.78×109/L,约登指数最大为0.451, 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6%和70.5%。
图1 术后EOS 计数绝对值诊断VTE 的ROC 曲线
2.3 术后EOS 计数绝对值在预测DVT 并发PTE中的价值分析 360 例VTE 患者中,310 例DVT,50 例DVT 并发PTE;绘制ROC曲线(见图2)分析发现,EOS 计数绝对值预测DVT 并发PTE 的曲线下面积为0.817,95%CI为0.754~0.868, 截断值为1.52×109/L,约登指数最大为0.5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4%和74.6%。
图2 术后EOS 计数绝对值预测DVT 并发PTE 的ROC 曲线
2.4 不同临床特征VTE 患者术后EOS 计数绝对值、PLT 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术后EOS 计数、PLT 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在DVT 不同分期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DVT 不同分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特征VTE 患者术后EOS 计数绝对值、PLT 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不同临床特征VTE 患者术后EOS 计数绝对值、PLT 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特征 n EOS 计数绝对值(×109/L)DVT 分型周围型非周围型临床PLT 计数(×109/L)凝血功能指标PT(s) APTT(s) TT(s)INR FIB(g/L) D-D(μg/L)260 100 t P 3.85±1.42 3.79±1.46 0.356 0.723 156.27±10.69 154.84±11.07 1.126 0.261 5.78±2.14 5.72±2.26 0.235 0.815 16.71±3.86 16.67±4.04 0.087 0.931 24.42±3.25 24.51±3.34 0.234 0.816 2.78±0.46 2.75±0.51 0.537 0.591 5.73±1.82 5.69±1.77 0.188 0.851 375.46±42.18 380.08±42.25 0.930 0.353 DVT 分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FP 230 80 50 4.04±1.76 3.08±0.48 3.45±1.17 14.256<0.001 163.74±13.46 156.35±10.82 160.53±12.31 10.437<0.001 2.49±0.61 3.52±1.04 5.38±1.45 8.953<0.001 13.29±4.23 14.75±4.97 15.68±5.68 7.452 0.004 26.85±5.39 25.79±4.24 23.51±3.09 9.046<0.001 3.47±1.14 3.05±0.72 2.78±0.56 6.489 0.013 7.15±2.84 6.83±2.26 5.48±1.92 8.451<0.001 388.37±48.25 385.16±45.91 378.15±40.53 23.015<0.001
2.5 EOS 计数绝对值与PLT 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相关分析,EOS 计数绝对值与PLT 计数、APTT 和TT 呈正相关 (P<0.05),与PT、INR、FIB 和D-D 呈负相关(P<0.05)。见表2。
表2 EOS 计数绝对值与PLT 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DVT 是外科手术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由此可引发PTE,疾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引起临床高度重视[10]。 究其原因发现与麻醉和应激反应等相关,手术麻醉后下肢静脉血流量减少,速度减慢,血液容易淤积;再加上手术本身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可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机体处于高凝状态,使血小板发生异常黏附和聚集, 进而促进血栓形成[11]。研究还发现, 手术时间过长是导致术后DVT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这是因为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必定需要更多的麻醉药物,再加上术中仰卧体位,使其术后下肢静脉更易瘀滞, 血栓形成风险增高[12]。目前医疗技术尚不能完全预防术后DVT 发生,且缺少预测DVT 及PTE 发生的有效方法[13]。近年,关于预测DVT 及PTE 发生的研究较多,以凝血功能指标研究居多,但因其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灵敏度高、特异性低,不为临床所推荐[14]。 后有学者发现,免疫系统与血栓形成相关,NET 不仅具有抗微生物的特性, 还可通过结合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凝血因子等,促进纤维蛋白形成、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最终血栓形成[15]。
EOS 计数是近年新进的血栓相关检测指标。除与寄生虫感染和过敏性疾病相关外,EOS 增多被认为是血栓前状态, 预示血栓形成风险增高[16]。研究发现,EOS 可通过多条途径作用于机体凝血和抗凝系统,在促凝血的同时抑制抗凝,最终导致血栓形成[17]。 本研究将360 例VTE 患者和360 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回顾性分析发现,VTE 患者术前EOS 计数和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术前EOS 异常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术后VTE患者EOS 计数明显升高, 远大于术前和健康体检者,说明EOS 参与血栓形成,与前述结论吻合,提示EOS 计数可能在VTE 诊断和PTE 预测上具有一定价值。 后通过绘制ROC曲线分析验证了前述猜想,发现术后EOS 计数既可诊断VTE,又可预测PTE 发生, 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 (95%CI:0.709~0.814)和0.817(95%CI:0.754~0.868),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6%和78.4%)和(70.5%和74.6%),提示临床诊断及预测效能均较高,为术后VTE 诊断和PTE 预测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研究还探讨了DVT 不同临床特征与术后EOS 计数绝对值、PLT 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关系, 术后EOS计数、PLT 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仅在DVT 不同分期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为急性期EOS 计数和PLT 计数最多,PT 和APTT 缩短最明显,TT、INR、FIB 和D-D 则升高最明显, 提示临床工作者可通过以上指标辅助鉴别DVT 分期。 此外, 本研究还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了EOS计数绝对值与PLT 计数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关系,EOS 计数绝对值与PLT 计数、APTT 和TT 呈正相关,与PT、INR、FIB 和D-D 呈负相关。 究其原因发现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与EOS 内特殊颗粒蛋白(主要碱性蛋白、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和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化相关,其不仅可抑制凝血因子Ⅻ活化,导致纤维蛋白溶解减少;还可中和肝素, 使肝素不能与凝血酶结合而使凝血酶持续生成,机体高凝[18]。
综上认为, 外周血EOS 计数在术后静脉血栓中异常表达,与DVT 类型和分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辅助诊断术后静脉血栓和预测DVT 并发VTE的有效指标,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但本研究仍未阐明EOS 与VTE 关联的具体机制,后续通过相关方法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