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在纺织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分析
2023-12-20田雯雯
植物染作为传统染色工艺,具有染材资源丰富,纯植物色素提取等优点,推动了当前绿色环保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本文从植物染料种类、染色性能、染色工艺三个方面对植物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植物染工艺在服装产业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如:规范植物染色技术标准,结合现代服装市场的需求打造绿色产业链等,为植物染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0 研究意义
植物染又名草木染,是一种利用天然植物为染料,从诸多花果草木的根、茎、皮、叶提取汁液,对织物进行染色的手工艺技术。在染色时,其色素分子由于化学吸附作用,能与织物纤维反应,从而改变织物纤维的色彩[1]。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植物染色工艺体系是在先秦时期发展起来的,由于当时织物染色技术的发展,可供选择的色谱繁多,因此从各方面改变着先民的生活,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色彩构成了区分等级及官位的标志。春秋时期,染色操作流程高度规范化,植物染成为了当时染色的主流方法,诸如直接染、套染、媒染等草木染工艺方式均已出现,并运用娴熟[2]。隋唐时期,植物染色的织物通过“丝绸之路”运输到国外,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清代时期,张謇在《雪宦绣谱》中记录了704种颜色,其中包含大量的植物染色[3]。
现代社会,随着化学染料的大量应用,其缺点也逐渐凸显。如,取自石油和煤炭的化学合成染料消耗较快且不可再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发展以及造成水污染问题[4],甚至这些合成染料通常具有毒性、诱变性和致癌性,导致一些人类健康问题,如皮肤癌和过敏性反应[5]。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植物染染料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天然植物染染料种类丰富、绿色无污染,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功能[6]。基于此,本文阐述了近年来植物染纺织品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和價值,并对目前植物染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1 植物染的研究现状
1.1 染料种类
植物染料来源于自然生长的植物以及中草药,从植物中提取色素,从而使织物着色。染料植物主要是着色物质含量足够高、染色效果稳定的这一类植物资源。因可染色的植物种类繁多,可从颜色划分植物染料:
(1)黄色调染料植物。如荩草、栀子、槐米、黄栌、柘木、郁金、山矾、姜黄等。
(2)红色调染料植物。如茜草、红花、苏木、虎杖、棠梨、冬青、枣木、番红花等,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前三种。
(3)蓝色调染料植物。蓝草是应用最早和最广的蓝色植物染料,在古文献中,可以制成靛的植物均可称为蓝草。其中包含蓼蓝、槐蓝、芥蓝、松蓝、冬蓝、板蓝、甘蓝等。
(4)紫色调染料植物。主要有紫草、紫檀、洋葱皮和落葵等,其中紫草的染紫效果最佳。
(5)绿色调染色植物。如冻绿、槐米、艾草等[7]。
(6)黑色调染色植物。可染出黑色调的染料植物有很多,如黑豆、麻栎、鼠尾草、胡桃、石榴、桑、薯莨、扶桑等二十余种,其中以麻栎、黑豆染黑在当代更为普遍,是主要的黑色染料植物。
1.2 染色性能
植物色素大分子与纤维素或蛋白质之间相容性极好,因此,目前多用于天然纤维纺织品的染色。植物染的染材丰富且容易获取,如树叶、花草以及剩余的蔬果皮均可以进行萃取汁液作为染料。染出来的植物色泽自然、清新动人。
植物染料除了能在织物上染出天然的色泽外,由于是天然植物原料,即使运用相同剂量进行萃取染色,也没有绝对的重复,每一次染整结果都呈现着不同的色泽变化,那种自然过渡的色晕和随机产生的花纹,就是植物染艺术的最大特色。
1.3 染色工艺
植物染料的染色工艺技术,推测自五六千年前即已出现。通过历史进程的发展,到如今人们对植物染色于织物的方法已运用得十分娴熟,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直接复染法、套染法、媒染法以及缬染法。表1对四种不同的染色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从上述四种织物染色技法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直接复染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时间周期较长;套染法染出的色谱丰富,但染色次序会影响染色效果;媒染法能适用于各个不同品类的纤维,而且固色效果和染色度较其他染色技法更为成熟,运用不同的染色工艺可以得到不同的染色效果,呈现植物染的独特性。
2 植物染的应用及价值
植物染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贯穿整个社会领域,取材天然、环保亲和的传统植物染色工艺又重新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它作为一种优秀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应注重对其的传承与创新,保护其价值并继续为现代设计和生活服务。
2.1 绿色环保
化学染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天然染料与化学染料不同,植物染整技术是一项绿色环保无毒无害的传统工艺,在当今工业快速发展的社会,植物染对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发扬绿色环保理念,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和时尚观念。
相对于化学染料,植物染取材自然且可以生物降解,提取植物染料后的残渣还可以用作肥料,使其又回归到自然。通过使用天然染料进行染色,减少使用化学助剂,使自然资源得以循环利用,从而从根本上避免了化学染料的严重污染问题。
2.2 多功能性
植物染采用的是植物染料,植物中的元素可赋予织物更多的附加功能。根据植物特性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益处,如抗菌、防紫外线、防虫防蛀与防臭等功能。一些植物染料来源于药用植物,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功能。例如,经茶叶染整的织物面料具有抗病毒、杀真菌、抗癌等药理特性。用茜草染制织物有活血、止痒功能[8]。苏木染色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
2.3 高附加值
植物染技术是先民们经过无数次锤炼才传承至今,它具有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创新传统植物染艺术,近年来国内市场涌现出一批专注于植物染工艺的服装品牌。如设计师王汁主理的国际品牌“Uma Wang”,执着于运用中药染、茶染的方式在棉、麻、羊绒和真丝的材质上进行研发创新,最大程度地取用自然元素,把设计和情感融入面料。
3 植物染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植物染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特性,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关注点。但与此同时,由于技术、管理以及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植物染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限制。目前植物染的开发和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植物染的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且时间周期较长,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对植物如何采集、提取汁液和染制,当前没有一套明确的标准来进行统一。
(2)经植物提取后的染料色彩没有统一的标准,多数还在沿用古法传统染色经验来进行操作,也没有标准的色谱来进行参照,这给植物染生产制作过程中的调色、配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很难将其投入市场。
(3)植物染在当前市场仍较小众化,很多植物染基地为个人新建的中小型作坊,多为手工制作,人工和时间成本高,因此市場中植物染产品产量低,产品价格较工业染制产品偏高。
3.2 改进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或建议:
(1)通过研究各种植物染料生存所需的环境、养料条件,以现代农业技术改进染料植物栽培过程,促进“人造资本”来降低自然的不可控性,稳定色素成分和染整纯度,从而提高植物染整的质量。
(2)制定植物染料和植物染料染色的统一技术标准和调色标准。
(3)植物染研究应紧密结合现代服装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将新技术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推动植物染服装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吸引带动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开发植物染绿色服装系列,从而提高市场中的植物染产品的产量,平衡销售价格,进一步推动植物染制产品市场占比的提高。■
引用
[1] 郭智敏.植物染蓝染与型染结合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6):93-95.
[2] 赵翰生,王越平.五彩彰施:中国古代植物染色文献专题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3] 彭梅,古丽珠,孔紫琳,等.基于VOSviewer的纺织品植物染色研究回顾与展望[J].丝绸,2021,58(9):53-59.
[4] 刘艳萍,赵冰.浅论植物染技艺在服饰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纺织经济,2020(9):33-35.
[5] 郑媟予.紫草染的色彩研究及在女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7.
[6] 梅士英,唐人成.新型多组分纤维纺织品染整(十八)[J].印染,2010,36(8):43-45.
[7] 邓翔鹏.致敬传统染者归来——植物染专家储力群访谈[J].艺术设计研究,2012(4):45-48.
[8] 伍英鹰,杨建.草木染艺术中的材料自然观[J].艺海,2014 (12):193-195.
作者简介:田雯雯(1997—),女,广东东莞人,硕士研究生,就读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