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行政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双融创生”路径

2023-12-20唐维伦

中国教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

唐维伦

【摘 要】跨行政区域的教育协同发展要坚持“双融创生”,强调区域之间的资源融合和机制融通,聚焦学校、教师和学生三大主体,实现区域教育创生发展。路径包括通过教育文化、办学理念、教学设施、名师资源、教研模式的优化和融合,形成校际多元发展的共生路径;贯通培训资源、教研资源、品牌咨询,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路径;构建特长共培、社团共建、导师共聘、活动共联等机制,形成学生差异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跨行政区域 教育协同 均衡发展 双融创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学上”已经不是问题,“上好学”已成为百姓对教育的迫切需求。全面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已经成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广东省东莞市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松山湖功能区①各镇街之间因经济、文化、历史等差异,教育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为了突破跨行政区域教育资源差异的壁垒和瓶颈,近年来,东莞市提出跨行政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共享教育资源的发展目标。几年来,松山湖功能区进行跨行政区域的教育协同发展实践探索,坚持“双融创生”②,强调区域之间的资源融合与机制融通,聚焦学校、教师和学生三大主体,实现了跨行政区域的教育协同发展。

一、松山湖功能区教育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

松山湖功能区教育发展各有特色,但存在一定的差异,镇街之间、镇街内的学校之间存在發展不均衡现象。一些薄弱镇街和学校对教育的协同发展持积极的态度,急切希望优质教育资源能惠及本镇、本学校,带动教育的发展。一些发展较好的镇街和学校也希望整合资源,有的学校甚至希望直接接受一些名校的集团化管理或全盘托管,进行品牌输出,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解决学校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经过调研与分析,松山湖功能区各镇街对教育的需求存在多元化,总体上希望松山湖功能区牵头进行区域教育协同发展。

就个性而言,薄弱地区有较多的土地资源,已经建成的学校空间大、班级数多,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比较明显,教学理念落后,导致学生数量逐年减少。这些区域和学校改革意愿强烈,但内生动力不足,急切需要优质教育资源能惠及他们,带动教育的发展。而教育质量较高的地方则是土地饱和,可提供的学位数少,但教学质量高,具体体现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就共性而言,各自都希望教育能够协同发展,做到资源共享,实现均衡发展,让老百姓能上家门口的好学校。

二、跨行政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双融”路径

为破解资源融合、机制融通与镇街教育体制之间的现实矛盾,突破松山湖功能区教育协同发展的困境,应该探索跨行政区域的各镇街之间机制的融通。优质的教育资源、优惠的教育政策、专项资金的扶持、简政放权管理模式等如何达成共识?政府对学校的投入以及如何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文化生成、奖教奖学机制、学校规模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如何破解跨行政区域之间的壁垒?

1. 多方联动,确保机制融通

为确保松山湖功能区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有序推进,首先,园区和镇街主要领导做好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其次,园区和镇街教育部门共同研究、多方联动;最后,各学校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信念。

一是成立协调小组。成立由园区和镇街相关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的教育协同发展协调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教育统筹工作部署安排,并接受松山湖功能区推进统筹组团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二是制订工作方案。制订《松山湖片区教育协同发展工作方案》,并经过功能区联席会议通过,明确未来几年功能区教育统筹的方向和路径;成立松山湖功能区教研分室①,并制订《松山湖功能区教研分室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松山湖功能区教育协同发展的工作要求。三是形成了在集团化办学、教师联动培训和教研、学生联动学习等方面进行探索的工作思路。探索形成教师联动培训和教研机制、松山湖功能区基础教育集团化发展调研报告,开展了多项集团化办学课题研究,为跨行政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引。

2. 搭建平台,确保资源融合

提前规划好各项行动方案,搭建共同研修、展示的平台,有利于跨行政区域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松山湖功能区提前做好三年或五年规划,每年年底细化下一年的行动方案,以确保资源融合共享。

以教研部门工作为例,一是成立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除了招收本区域的学员,同时也招收功能区内跨行政区域的学员。工作室的活动开展亦是如此,可以轮流到功能区内各镇街开展教育教学研讨。二是建构教研平台。由松山湖功能区教研部门牵头,与功能区内各教研部门共同做好规划,商讨每年教研活动,共同参与并组织教研活动。三是搭建学生成长平台。借助青少年活动中心,聘请优秀教师,搭建展示舞台,松山湖功能区内学生自愿参与培训、展示、评比活动。

三、跨行政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创生”路径

资源共享、品牌输出、互帮互助,这些做法是形式,而内生的力量才能真正促进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学校、教师、学生三大主体内生发展的力量。我们着力在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三个方向选点,以求突破其创生路径。

第一,聚焦学校的多元化发展,探寻学校教育资源的区域优化和学校共生发展的路径。我们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开展跨行政区域办学的行动研究,探索区域教育资源整合的路径。围绕人事安排、教师待遇、激励政策、政府协助、教育部门支持、校际共建的关键问题,团队基于“松山湖功能区集团化办学研究”的研究课题,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跨镇街集团办学的多元化实践,建构了“功能区集团化办学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集团类型”等内容,为跨镇街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运用,搭建了学校组团和创生发展的支架。

第二,聚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探寻教师教育资源的区域优化和教师内生发展的路径。教师成长是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环节,要突破园镇间培训资源和教研力量的差异,需要转变被动的教师交流思维,创新培训、教研一体化的理念,打造教师交流新模式。团队基于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值和期待值”的调研结果,以共建、共享为导向,通过加强区域教师统筹培训和联合教研,建立松山湖功能区学科教研长效机制,实现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合理运用,促进教师研训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师的内生发展,同时,形成了东莞“慧教育·慧课程”的教师教育品牌经验和样板化成果。

第三,聚焦学生的差异化成长,探寻学生教育资源的区域优化和学生互生发展的路径。在学生教育上,坚持以差异化成长为培养目的,基于区域实际,积极探索学生联动活动的新样态。团队坚持以课程育人为抓手,通过区域课堂整合和优化,提升课程质量。例如,近年来,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松山湖分中心学生培训课程涵盖音乐、舞蹈、美术、科技、体育、综合6大模块39个项目课程。另外,坚持学生课程的活动创新,由松山湖分中心牵头,联合功能区各镇街打造面向功能区学生的特色活动,以优质的课程活动托起区域课程育人的目標,实现学生差异化的互生发展。

松山湖功能区的教育协同发展路径探索具有特殊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基于上述的现实情况分析,我们以“融”为协同发展的路径,达到学校、教师、学生“生长”的目的,构建了“双融创生”的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玉德.和谐融通[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0.

[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创生——“上海课改30年”区校成果荟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10.

[3] 桑锦龙.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性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6(4):16-21.

[4] 郭秀晶,桑锦龙,高兵,等.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的行动研究与战略构想[J].北京教育(高教),2010(12):14-17.

[5] 高兵,唐一鹏.区域科学视角下的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以京津冀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5(11):5-8.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教育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李莎

① 松山湖功能区指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大朗镇、寮步镇、大岭山镇、横沥镇、东坑镇、企石镇、茶山镇、石龙镇、石排镇。

② “双融”即功能区之间的资源融合和机制融通;“创生”即通过“双融”的路径,促进学校之间的“共生力量”、教师之间的“内生力量”、学生之间的“互生力量”。

① 松山湖功能区含一个园区和九个镇街,但功能区不是一个实体的行政区域,所以市教研室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一个非实体的教研分室。分室工作依据实际每月集中相关人员讨论、总结教研工作。分室文件由市教研室代章。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
关于天峨县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以规范管理提升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山东省各地市城镇养老保险水平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
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初探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情景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