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园联动数字化教研提高学前教师研修成效
2023-12-20陈紫珊
陈紫珊
【摘 要】高质量教研需要依托数字化研训手段。广州市增城区学前教育教研组在探索区园联动数字化教研模式的实践过程中,以智慧教育平台为载体,组建教研共同体,使用平台工具和平台资源开展协同教研、资源分享、培训交流、集体备课、专家指导、名师引领、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形成了教师研修成长曲线图,并丰富了区园研训成果资源库。
【关键词】区园联动 数字化教研 学前教育
2023年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提出了对教研系统的具体要求:创新教研工作方式,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面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积极探索教研模式改革[1]。对于学前教育领域来说,构建区域与幼儿园数字化联动教研模式,探索资源分享、过程开放的分布式、协同化和友好型区园教研机制,是提升幼儿教师教科研能力的重要之举。
《广州市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指导意见(试行)》中提出,应围绕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开展资源分享、过程开放的园本教研与协同教研,切实通过“共研共进共享”提高教师对课程优化与发展的参与度、执行度。这将成为幼儿园园本教研发展前进的方向。在前期调查中,大多数幼儿园也提出希望得到更多关于如何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指导与示范。而目前区县教研员的角色从组织管理者转变为专业指导者,应当把握好参与园本教研的边界、时机与程度,确保园本教研的主体性。
一、区园联动数字化教研模式概念内涵界定
区园联动数字化教研模式是指区域和幼儿园联合组建教研共同体,使用智慧教育平台工具和平台资源开展协同教研、资源分享、培训交流、集体备课、专家指导、名师引领、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并形成教师研修成长曲线图、丰富区园研训成果资源库的过程(见图1),网络化协同联动、大数据行为数据分析、个性化自主学习服务等是该教研模式的主要特点。
二、区园联动数字化教研模式研修内容举例
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教师的问题意识和研究实践能力都非常重要。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将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的能力,所撰写的课题申报书规范性欠佳,对于如何开展研究感到茫然,研究意愿和研究自信不足,这大大地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而日常的园本教研活动更多地着眼于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课程优化与发展、师幼互动质量等,较少开展专门提升教师科研素养和能力的教研活动,幼儿教师的问题意识、科研素养、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围绕幼儿教师科研素养和能力提升这一主题,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学前教育教研组(以下简称“教研组”)设计了“学前教育课题申报书撰写技巧”“三步完成文献综述”“问卷编制及数据分析”“学前教育论文及研究报告的撰写技术”“学前教育课题的过程管理及结题准备”五大研训模块。本文主要聚焦“学前教育课题申报书撰写技巧”,分享基于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区园联动数字化研训活动、提高教师课题申报书撰写能力的经验做法和初步成效。
针对幼儿教师在撰写方面的短板,教研组设计了五个模块的研修内容。模块一:选题的来源、课题名称的表述模式、课题命名的常见问题、课题申报书框架逻辑、各环节撰写技巧和注意事项。模块二:文献综述的概念、作用、写作步骤、常见问题、写作建议及引用文献的注意事项、优秀文献综述的10个要求。模块三:问卷调研项目实施流程—确定调研目标、调研对象、调研内容、选项设计原则、问卷结构,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软件实操。模块四:研究报告的类型、特征和重要性,研究报告与结题报告的区别,研究报告的格式、写作步骤、实用写作技巧,论文的格式与注意事项。模块五:课题资料的类型和内容、课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课题经费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结题材料的准备。
三、区园联动数字化教研模式实施过程举例
区园联动数字化研训活动的实施主要包括四个环节:一是研训之前通过平台进行在线调研,准确定位问题;二是通过平台直播互动开展区域层面研训,解答共性问题;三是开展“面对面+网络”园本研训,解决关键问题;四是教师利用平台自主回顾学习,挖掘新的问题。
1. 研训之前通过平台做在线调研,精准把握教师兴趣点和需求点
研训活动开始前,教研員在智慧教育平台上开通区域教研群,并通过“教研活动”工具发布研训任务,提前邀请教师在线填写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或拟研究的题目,并简单描述在撰写课题申报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研究兴趣集中于五大领域,研究的需求集中于如何提高申报书撰写质量、如何选题等。从而准确定位本次研训活动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及时调整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和时间,使研训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强化了教师的参与感。
2. 区级研训开启直播互动,详细讲解课题申报书撰写要点
研训活动主要借助智慧教育平台直播扩大受众面,与教师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交流。区学前教育教研员首先介绍近三年增城区幼儿园在省、市、区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的数量、名称和对应的单位,使教师对增城区学前教育科研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接下来分析课题立项的客观条件,突出规范撰写课题申报书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讲述霍桑实验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揭示课题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园所教育质量提升、幼儿身心发展之外的价值,即能够让幼儿、教师、园所被看见和关注。因此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正面干预,其价值始于决定开展研究的时刻,即使未获得立项也能够发挥其潜在作用。
紧接着,从增城区学前教育课题研究现状出发,针对幼儿教师研究兴趣点和需求点,采取点面结合、讲解+示范+练习的方式,开始区域层面的线上线下研训活动。通过PPT详细讲解课题选题的三种来源、课题名称的五种表述模式、课题名称的六类常见问题,每讲解一个关键知识点,都借助智慧教育平台与教师进行互动,请教师参与测验,以检验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例如,研究选题的来源之一是日常保教问题,这也正是令大多数教师苦恼的关键问题。教研员在智慧教育平台上设置互动题目,呈现小班“招手米奇”因被小朋友热情握手而被撕扯掉了手的案例,请教师将该问题转化为一个课题选题。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门,可见思维之活跃,但也反映出选题不深入、表述不规范等问题。例如,“幼儿如何表示喜欢”“米奇的手去哪了”等属于疑问式的表述,“移情教育,共情教育”属于口号式的表述,都不符合课题名称的撰写规范;“创设互动性环境的实践研究”之类的题目缺失了研究对象等关键要素;“小班常规教育的探讨”则过于泛化,缺乏问题聚焦。据此,教研员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回答,自然而深刻地展开对下一个关键知识点“课题名称的表述模式”的讲解。边学边练,学练结合,及时反馈,既加深了教师对关键知识点的印象,又在思考、回答、一同分析的过程中形成了区园联合教研共同体积极互动的关系,营造出浓厚的协同化、友好型教研氛围。定好选题之后,教研员引导教师着眼于课题申报书整体层面,提炼并呈现课题申报书框架,强调突出逻辑的重要性,再以个人的课题申报书为例,借助思维导图逐一分析课题申报书各环节的撰写技巧,为接下来通过园本研训厘清本园关键问题奠定了基础。
3. 开展“面对面+网络”园本研训,同步讨论修改课题申报书
高质量的园本教研活动,应具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个要素,并且形成能有效运作的学习和研究的共同体,使教师不断获得自我发展和提升的能力。因此在活动前通知教师自行组队,围绕相同研究兴趣形成研究组。每个研究组派代表自带笔记本电脑参加研训活动,现场就共同的选题开展“面对面+网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
第一步,经过区级研训环节对课题选题和申报书撰写逻辑的详细剖析,各研究组成员针对本组的课题选题及草拟的申报书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反思。
第二步,利用共享文档可多人同时编辑的功能,每位研究组成员都将自己的反思和分析结果修订或标记在申报书上,彼此可见。
第三步,成员陈述与自由提问。按照一定顺序,每位研究组成员简短地介绍自己对课题申报书所做的修订及其原因,并有选择性地对他人的修订痕迹进行点评或者提问,成员一起针对该问题进行讨论,直到达成共识。
第四步,集体研讨及统稿。全体成员分别陈述完毕并达成共识之后,研讨活动主持人带大家从头到尾对课题申报书“边研讨边修改”。对于无法确定的内容,自主查阅文献或者咨询教研员。例如,增城区2023年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运用绘本教学提升幼儿多元化语言能力的实践研究”“皮影文化在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中的运用与传承”等课题的选题名称、研究思路、具体研究方法等,都是在园本研训环节中敲定的。
第五步,针对园本教研后个别幼儿园提出的个性化问题,教研员组织教师在线研讨,根据智慧教育平台大数据统计的活跃度和积分排名,为本次研训活动的优秀学员赠送礼物。
4. 教师利用平台自主教研,持续反馈,完善课题申报书撰写
区级层面和园级层面的集体研训活动过后,教师自行登录智慧教育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经过回顾反思,继续挖掘本课题研究中隐藏的问题。当挖掘到新的问题时,可继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或者通过智慧教育平台“群聊”功能进行教研共同体内部交流研讨。教师也可自主选择参加国家、省(市)、区(县)级相关专项培训。智慧教育平台根据教师研修记录,自动统计呈现教师研修成长曲线图(见图2),区域教研员和园所培训者可通过比较数据图表,分析教师研训成长趋势和需求,从而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最终,区域教研员和园所培训者组织联动教研时预设并使用的研训资源、教研共同体交流研讨生成的过程性资源,以及教师参加研训后产出的学习成果,构成区园研训成果资源库,并在智慧教育平台上公开共享。
图2 教师研修成长曲线图
四、区园联动数字化教研模式成效特点分析
区园联动数字化研训模式基于问题解决,实现了区本教研和园本教研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可以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区园联动”“数字研训”“实践突破”。
1. 区园联动:以区带园小步走,帮助教师克服科研畏难情绪
从区级研训到园本研训,再到教师自主研训,在集体活动中初探、细研,再到个人的深思,循序渐进,有效缓解了教师面对科研课题时的畏难情绪,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自信和研究兴趣,帮助指导幼儿园课题申报书的撰写,取得了較好的反馈。
2. 数字研训:支持协同研训,借助信息技术提高互动质量和研训效率
研训过程中采用“面对面+网络”混合式教研方式,教师积极参与智慧教育平台互动,活动结束后共享资源,许多幼儿园利用平台上的学习资料继续开展系列园本教研活动,教师个体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教研,打破了研训活动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另外,研修者的学习过程与心得也成为共享资源的一部分,如滚雪球一般不断壮大,提高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参与度、执行度,真正实现了“共研共进共享共建”。
3. 实践突破:立项比例明显提高,教师课题申报书撰写能力切实提升
研训活动效果显著,增城区幼儿教师积极申报2023年市、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比例较上一年显著提升。其中,12项课题在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年度课题立项,占全区的13.64%(全区共88项);14项课题在增城区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年度课题立项,占全区的13.33%(全区共105项)。侧面印证了幼儿教师课题申报书撰写能力的提升。
总结以上实践经验,可进一步完善区域学前教育协同性教研机制:围绕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两大目标,设计分布式、协同化和友好型的园本教研机制,支持教师成为课程优化与发展的主人。建立园所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和课程改进协同平台,围绕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开展资源分享、过程开放的园本教研与协同教研,切实通过“共研共进共享”,提高教师对课程优化与发展的参与度、执行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 [EB/OL].(2023-08-28)[2023-10-20].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308/t20230828_1076500.html.
本文系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区域幼儿园以评促建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214191)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孙昕